范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骨关节炎、四肢骨折、颈腰椎病及骨肿瘤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范李,骨外科博士、曾赴美国进修学习骨科专业,对于骨科各类常见疾病,如四肢骨折、颈腰椎病及骨肿瘤等的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个人擅长
骨关节炎、四肢骨折、颈腰椎病及骨肿瘤的治疗。展开
  • 臂肌包括哪些

    臂肌主要涵盖上臂肌与前臂肌。 一、上臂肌: 1.前群: (1)肱二头肌:其长头起始于肩关节盂上方,短头起始于喙突,两头汇聚后经肘关节前面终止于桡骨上端。主要作用是屈肘。 (2)喙肱肌:处在肱骨中上部前面,位于肱二头肌上半部内侧的较深位置,可使肩关节前屈和内收。 (3)肱肌:位于肱骨中下部前面,处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处,功能为屈肘关节。 2.后群: (1)肱三头肌:长头起自肩关节盂的下方,外侧头源自肱骨背面上部外侧,内侧头起于肱骨背面下部内侧,三头合并后以腱止于尺骨鹰嘴,主要负责伸肘。 二、前臂肌: 1.前群:包括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伸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指深层肌、旋前方肌。 2.后群: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和尺侧腕伸肌;深层肌包含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食指固有伸肌。 总体来看,臂肌的组成较为复杂,不同的肌肉有着各自特定的起止点和功能,共同协作以实现上肢的各种动作和功能。

    2025-08-04 10:23:15
  • 肌肌膜炎严重吗

    肌筋膜炎是常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好发于腰背部,有腰背肌劳损、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别称。早期诊治通常疗效良好,不算严重疾病。 一、形成原因 1.患者长时间负重活动,腰背部筋膜长期超负荷工作且持续紧张,易形成无菌性炎症。 2.身体着凉、外伤、过度劳累、睡眠姿势不当等外部因素刺激,可诱发急性发作,表现为腰部酸胀痛,休息可缓解。 二、应对方法 患者确诊后需保健,适当休息,定期改变姿势,避免弯腰持物以减轻症状,也可对疼痛部位进行理疗、推拿、按摩等,能较好缓解,经治疗可治愈。 三、总体情况 肌筋膜炎可防可治,不算严重,但易与其他慢性劳损性疾病混淆,如腰椎间盘突出、脊上脊间韧带损伤等。所以腰背部出现慢性疼痛时,应到正规医院早期诊治以获良好效果。 总之,肌筋膜炎虽常见但不严重,早期诊治很关键,且要注意与其他疾病区分。

    2025-08-04 10:09:05
  • 腰痛怎么睡觉姿势好

    仰卧位时膝盖下垫薄枕可放松腰部肌肉、维持腰椎生理曲度等,侧卧位时脊柱呈直线、两腿间夹薄枕可减轻椎间盘压迫等,腰痛患者选合适睡姿可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若腰痛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治疗。 侧卧位 姿势要点:侧卧位时应保持脊柱呈一条直线,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这种姿势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一定好处,能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对于老年人群,侧卧位夹枕头能保持关节的舒适位置,减少关节劳损带来的腰痛风险。 腰痛患者选择合适的睡觉姿势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但如果腰痛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2025-08-04 10:01:02
  • 玻璃酸钠必须要打5针吗

    玻璃酸钠通常不是必须要打5针,具体的针数取决于患者的病情、治疗需求以及医生的建议。 玻璃酸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关节滑液、玻璃体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增加关节滑液的黏稠性和弹性,缓冲关节压力,减轻疼痛和磨损。 2.改善关节的润滑功能,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 3.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肿胀和炎症。 4.促进软骨修复和再生,减缓骨关节炎的进展。 使用玻璃酸钠可能存在以下禁忌情况: 1.对玻璃酸钠或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 2.患有感染性关节炎或其他急性炎症性疾病者禁用。 3.关节内有肿瘤或其他结构性疾病者禁用。 4.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使用玻璃酸钠的方法一般为关节内注射,具体步骤如下: 1.医生会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 2.使用注射器将玻璃酸钠缓慢注入关节内。 3.注射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但通常可以忍受。 需要注意的是,玻璃酸钠注射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发红,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或感染。在注射前,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患者的适用性和风险。 如果对玻璃酸钠的使用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建议在注射前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具体的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2025-08-01 13:41:23
  • 脚趾头被砸怎么快速消肿止痛

    脚趾头被砸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采取冷敷、加压包扎、抬高受伤脚趾头等措施,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当脚趾头被砸后,快速消肿止痛的方法包括: 1.立即停止活动:停止受伤脚趾头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 2.冷敷:在受伤后的前24-48小时内,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的脚趾头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包扎受伤的脚趾头,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撑和减轻肿胀。 4.抬高受伤的脚趾:将受伤的脚趾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 5.服用药物: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来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 6.及时就医:如果脚趾头受伤严重,出现疼痛剧烈、肿胀明显、活动受限、皮肤发紫或感觉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X光检查以排除骨折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使用药物和治疗方法时应格外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如果脚趾头的肿胀和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同时,在恢复期间,应避免受伤的脚趾受到进一步的压力和刺激,保持休息和适当的营养摄入,有助于促进恢复。

    2025-08-01 13:37: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