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即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膝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周围畸形等骨与关节病的诊疗 擅长髋膝人工关节置换的微创手术,是国内最先开展微创直接前侧入路髋关节置换的关节外科专家之一。 对于年轻患者主张采用非关节置换的方法治疗各种骨关节疾病,开展多种股骨头坏死的微创保头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保髋治疗等。 是湖北省唯一开展微创前入路髋关节置换、Bernese髋臼截骨、Colona关节囊成形术等高难度关
向 Ta 提问
-
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为
开放性骨折现场急救包括止血、伤口包扎;早期清创要把握时间并精细操作;骨折固定可采用外固定或内固定;应用抗生素要遵循原则和时间;后续处理需观察换药并早期功能锻炼,各环节针对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现场急救 1.止血:开放性骨折常伴有出血,首先要进行止血。可根据出血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如伤口局部压迫止血,对于大血管出血,可采用止血带止血,但需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对于儿童,由于其血管较细,止血带使用需更加谨慎,压力要适中,避免过度压迫导致损伤。 2.伤口包扎:用无菌敷料或清洁的布类覆盖伤口,进行包扎,目的是减少伤口污染,防止再损伤。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包扎效果。对于婴幼儿,包扎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和损伤。 二、早期清创 1.清创时间:开放性骨折应尽早进行清创,一般在伤后6-8小时内清创,感染机会较少;如果伤口污染较轻,在伤后12小时内清创仍可获得较好效果。但对于儿童,其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清创时间可适当放宽,但也不宜超过24小时。 2.清创操作:首先用肥皂水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然后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等。清创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二次污染。对于儿童的伤口,清创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操作要精细。 三、骨折固定 1.外固定:可采用夹板、石膏等进行外固定,目的是维持骨折的复位,减轻疼痛,防止骨折端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可塑性较强,可选择可塑性较好的夹板或石膏进行固定,但要注意固定的松紧度,定期检查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情况。 2.内固定:对于一些复杂的开放性骨折,可能需要进行内固定手术,如钢板、螺钉等固定。但内固定手术要在清创彻底、感染风险较低时进行。在儿童中,内固定物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尽量选择对骨骼生长影响较小的内固定材料。 四、应用抗生素 1.用药原则:开放性骨折易发生感染,需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伤口污染情况、骨折类型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一般选用针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生素。对于儿童,要选择对其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 2.用药时间:一般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超过24-48小时,但如果伤口污染严重、清创不彻底等情况,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但要密切观察感染迹象。 五、后续处理 1.伤口观察与换药:定期观察伤口情况,包括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一般术后2-3天进行第一次换药,以后根据伤口情况定期换药。对于儿童,换药时要安抚好儿童情绪,动作要轻柔。 2.功能锻炼:在骨折固定的同时,要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儿童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早期可进行肌肉收缩等静力性锻炼,随着骨折愈合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
2025-10-10 11:56:11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能用护膝吗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时护膝有辅助作用,不同类型护膝适用不同人群,使用护膝需注意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护膝并正确使用及关注相关影响。 不同类型护膝的选择 运动型护膝:对于经常进行运动且半月板有损伤的人群,运动型护膝通常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支撑性。这类护膝能够根据运动时膝关节的活动进行相应的形变,既提供足够的支撑以保护半月板,又不会过度限制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比如在进行篮球、足球等需要频繁跑跳、急停急转的运动时,运动型护膝能发挥较好的保护作用。 康复型护膝:如果是处于半月板损伤康复阶段的患者,康复型护膝可能更为合适。它的设计往往更注重对膝关节稳定性的精准控制,有的康复型护膝还可以配合康复治疗进行使用,帮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逐步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同时保护半月板不再受到二次损伤。 使用护膝的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一般来说,不建议儿童过早使用护膝来应对半月板损伤。如果儿童确实因半月板损伤需要使用护膝,应选择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尺寸合适且弹性适中的护膝,并且要密切关注儿童使用护膝后的反应,因为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不合适的护膝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等问题。 成年人:成年人半月板损伤后使用护膝相对较为灵活,但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护膝类型和规格。 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使用护膝上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但在选择护膝时,可能会因身体体型和膝关节外观的不同而有所偏好。例如,女性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外观较为美观且尺寸合适的护膝,但关键还是要以护膝对半月板损伤的保护效果为主要考量。 生活方式因素 sedentarylifestyle(久坐人群):对于长期久坐的半月板损伤患者,使用护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在起身活动时半月板所承受的不必要的应力。但在久坐时,也需要注意定期活动膝关节,避免护膝长时间限制膝关节活动导致肌肉萎缩等问题。 activelifestyle(运动人群):运动人群在使用护膝时,要根据具体的运动项目来选择合适的护膝。比如进行跑步运动时,需要选择具有良好缓冲和支撑功能的护膝;进行瑜伽等相对较舒缓运动时,选择弹性较好、限制活动不过于严格的护膝即可。同时,运动前后都要检查护膝的状态,确保其在运动过程中能持续发挥保护作用。 病史因素 如果患者除了半月板损伤还伴有其他膝关节相关疾病,如膝关节韧带损伤等,在选择护膝时需要更加谨慎。要确保护膝的使用不会对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产生不利影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护膝。例如,如果同时伴有膝关节韧带损伤,护膝的支撑和稳定性要求可能会更高,需要选择能够同时兼顾对半月板和韧带保护的护膝类型。 总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时可以使用护膝,但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护膝的类型,并注意正确使用护膝以及关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护膝使用效果和膝关节健康的影响。
2025-10-10 11:54:53 -
腰间盘突出能自愈吗
腰间盘突出部分情况可自愈但非全部,轻度者有自愈可能,中重度难自愈,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自愈,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腰间盘突出自愈需特殊对待,儿童不建议期待自愈应及时就医,孕妇需谨慎对待,老年人自愈几率低且要注意避免意外加重病情。 轻度腰间盘突出的自愈情况 对于一些轻度的腰间盘突出,比如纤维环部分破裂,但髓核没有明显突出或只是轻度突出,且没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的情况,有自愈的可能性。这是因为人体自身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在休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等情况下,通过机体自身的调节,纤维环可能会部分修复,突出的髓核也可能会回纳。例如,一些年轻患者,平时生活方式较为健康,腰部受力较小,轻度腰间盘突出后经过适当休息,有可能实现自愈。 中重度腰间盘突出的难以自愈情况 而中重度的腰间盘突出,如髓核突出明显,已经对神经造成较严重压迫,出现明显的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通常很难自愈。这是因为突出的髓核已经对神经等组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难以使突出的髓核完全回纳,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如保守治疗(包括牵引、理疗、药物辅助等)甚至手术治疗等。 影响腰间盘突出自愈的因素 年龄因素:年轻人身体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轻度腰间盘突出自愈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而老年人身体各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下降,腰间盘突出后自愈的难度增加。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腰部姿势不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腰部负担,不利于腰间盘突出的自愈,甚至会导致病情加重;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适当锻炼腰部肌肉、维持正确的腰部姿势、避免腰部过度劳累等,有助于腰间盘突出的自愈或病情的缓解。 病史情况:如果患者既往有多次腰间盘突出发作史,那么再次发作后自愈的可能性相对降低,因为腰部组织已经受到过多次损伤,修复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特殊人群腰间盘突出自愈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腰间盘突出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发育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现腰间盘突出,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特别重视。儿童腰间盘突出一般不建议期待自愈,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的神经等组织较为娇嫩,病情发展可能较快,需要尽早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避免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孕妇:孕妇由于身体重心改变,腰部负担加重,容易发生腰间盘突出。孕妇腰间盘突出时,自愈需要谨慎对待,因为很多治疗方法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应注意休息,避免腰部过度受力,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腰部肌肉锻炼(如孕期适合的腰部保健操等)来缓解症状,但一般不轻易采用有创的治疗方法,病情严重时需在多学科协作下权衡利弊进行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腰间盘突出自愈几率低,且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老年人发生腰间盘突出后,要注意避免摔倒等情况,因为腰部问题可能会因摔倒等意外进一步加重病情。同时,在进行康复等干预措施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性,避免过度治疗。
2025-10-10 11:53:48 -
右肩胛骨疼痛是什么原因
右肩胛骨区域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肌肉骨骼相关原因(肩周炎、肩袖损伤、颈椎病、背部肌肉劳损)、内脏疾病牵涉痛原因(胆囊疾病、心脏疾病)以及创伤性原因(肩胛骨骨折、肩部软组织挫伤),不同原因有其各自发病情况、疼痛机制或表现等特点。 一、肌肉骨骼相关原因 1.肩周炎 发病情况: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相对多见,长期缺乏肩部活动、肩部曾受伤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易患。 疼痛机制: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慢性炎症,炎症刺激会导致右肩胛骨区域疼痛,且疼痛可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同时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如外展、上举等动作困难。 2.肩袖损伤 致病因素:多见于经常从事上肢overhead动作(如投掷、游泳等)的人群,老年人因肩关节退变也易发生。创伤是常见原因,如跌倒时上肢外展着地或手持重物突然内收等。 疼痛表现:右肩胛骨周围疼痛,尤其是在肩关节活动时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肩关节无力感,在做肩部外展、上举等动作时症状加重。 3.颈椎病 相关因素: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高发,中老年人由于颈椎退变发生率较高。 疼痛原理:颈椎发生病变时,如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会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右肩胛骨区域可受到累及,疼痛可伴有上肢的麻木、无力等症状,且疼痛程度与颈部活动姿势有关,如长时间低头后疼痛可能加重。 4.背部肌肉劳损 诱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长时间单侧肩部负重等,常见于体力劳动者、办公室职员等。 疼痛特点:右肩胛骨周围肌肉出现劳损,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局部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引起疼痛,疼痛多为酸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查体时可发现肌肉有压痛。 二、内脏疾病牵涉痛原因 1.胆囊疾病 关联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牵涉痛机制:胆囊的神经传导与右肩部、右肩胛骨区域的神经传导存在一定的关联,当胆囊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右肩胛骨区域的牵涉痛,疼痛通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或加重,可伴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心脏疾病 具体病症: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牵涉痛情况:部分心脏疾病患者可出现右肩胛骨区域的牵涉痛,尤其是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患者,疼痛可能放射至右肩胛骨部位,同时可伴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等,持续时间相对较长,需高度警惕,因为心脏疾病可能危及生命。 三、创伤性原因 1.肩胛骨骨折 受伤情况:多因直接暴力引起,如肩部受到撞击、摔倒时肩部着地等。 疼痛表现:右肩胛骨区域出现明显疼痛、肿胀,局部可伴有畸形,活动肩部时疼痛加剧,患者往往不敢活动患侧上肢。 2.肩部软组织挫伤 受伤因素:肩部受到碰撞、击打等外力作用。 疼痛特征:右肩胛骨周围软组织受损,出现疼痛、淤血、肿胀,压痛明显,一般经过休息和适当处理后可逐渐恢复,但如果损伤较重也可能影响肩部功能。
2025-10-10 11:51:09 -
脊柱中间骨头一按就疼怎么回事
脊柱中间骨头一按就疼可能由肌肉劳损、棘上韧带损伤、椎间盘问题(腰椎间盘突出、颈椎间盘问题)、脊柱外伤、脊柱感染、脊柱肿瘤等原因引起,不同原因有不同成因与表现,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处理。 一、肌肉劳损 1.成因: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弯腰驼背等,会使脊柱周围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久了容易引发肌肉劳损。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脊柱中间的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就可能出现一按就疼的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因不良生活方式易患,中老年人则可能因既往劳损积累而复发。 2.表现:疼痛多为酸痛,在按压时疼痛会较为明显,一般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但若持续保持不良姿势,疼痛易复发。 二、棘上韧带损伤 1.成因:脊柱频繁屈伸活动,如经常弯腰搬重物等,容易导致棘上韧带受损。年轻人从事重体力劳动时易发生,中老年人也可能因脊柱退变等因素导致韧带弹性下降而损伤。 2.表现:疼痛部位较为固定,主要在脊柱棘突表面,按压时疼痛显著,有时疼痛可向周围放射。 三、椎间盘问题 1.腰椎间盘突出(针对腰椎) 成因: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椎间盘退变,加上长期劳损、外伤等因素,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组织。年轻人也可能因剧烈运动等导致腰椎间盘突出。不同性别均可发病,男性相对更易因重体力劳动等诱因患病。 表现:除了脊柱中间按压疼痛外,还可能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疼痛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 2.颈椎间盘问题(针对颈椎) 成因:长期低头看手机、电脑等不良姿势是常见诱因,中老年人颈椎退变也是重要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年轻人因现代生活方式易患,女性可能因长期伏案等与男性不同诱因发病。 表现:按压脊柱中间疼痛,还可能伴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四、脊柱外伤 1.成因:外力撞击,如车祸、高处坠落等,或者轻微外伤积累,都可能导致脊柱外伤。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因意外事故易受伤,老年人则可能因轻微摔倒等导致外伤。 2.表现:有明确外伤史,按压疼痛明显,可能伴有局部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神经损伤等更严重症状。 五、脊柱感染 1.成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脊柱,如结核菌感染引起脊柱结核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易患,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低下者更易感染。 2.表现:除了脊柱中间按压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疼痛持续不缓解,病情严重时可影响脊柱功能。 六、脊柱肿瘤 1.成因:脊柱原发肿瘤或转移瘤,肿瘤生长破坏脊柱组织。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中老年人转移瘤相对多见,年轻人原发肿瘤可能存在。 2.表现: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按压疼痛明显,可能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病情发展可影响脊柱结构和功能。 当出现脊柱中间骨头一按就疼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10 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