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擅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 1996年5月晋升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1997年赴美国Michigan大学医学中心学习,接受神经外科临床及科研的专业培训。2001年起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二十多年来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对神经外科各种肿瘤、血管性病变、颅脑外伤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擅长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手术和经皮穿刺微创治疗。今年多篇第一作者研究论文在神经外科权威杂志上发表。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神经外科的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 1996年5月晋升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1997年赴美国Michigan大学医学中心学习,接受神经外科临床及科研的专业培训。2001年起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二十多年来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对神经外科各种肿瘤、血管性病变、颅脑外伤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擅长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手术和经皮穿刺微创治疗。今年多篇第一作者研究论文在神经外科权威杂志上发表。展开
  • 后脑脖子上长脂肪瘤

    后脑脖子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聚积而成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皮下呈边界清晰无痛性肿块质地柔软可推动生长缓慢外观为后脑脖子皮下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皮肤无异常与皮肤无粘连触摸柔韧感多数无症状较大时可致周围组织轻微胀痛等不适靠体格检查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体积小无症状者定期观察体积大影响美观或有压迫症状者可手术切除儿童少见需谨慎评估成人据自身及肿物情况定方案特殊病史者手术或监测有别。 一、后脑脖子脂肪瘤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后脑脖子上的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聚积而成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皮下,一般呈边界清晰的无痛性肿块,质地柔软,可推动,大小不一,通常生长缓慢。其组织学上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通过体格检查可初步发现局部隆起的肿物。 二、临床表现特点 1.外观表现:可见后脑脖子部位皮下有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皮肤表面一般无红肿、破溃等异常,肿块与皮肤无粘连,用手触摸时有柔韧感。 2.症状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若脂肪瘤较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产生轻微胀痛等不适,但一般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三、诊断依据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初步判断肿块为脂肪瘤,感受其质地、活动度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脂肪瘤的位置、大小及内部结构,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块,有助于与其他皮下肿物鉴别;必要时也可结合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明确病变情况。 四、处理原则 1.观察随访:对于体积小、无症状的后脑脖子脂肪瘤,通常只需定期观察,监测其大小、形态等变化即可,一般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或超声复查。 2.手术治疗:当脂肪瘤体积较大,影响美观或出现压迫症状(如局部胀痛、活动受限等)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是治疗脂肪瘤的有效方法,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但术后需注意切口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五、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后脑脖子脂肪瘤相对少见,若发现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需更谨慎评估,优先考虑非手术观察为主,密切关注肿物变化。 成人:成人若发现后脑脖子脂肪瘤,需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及肿物具体情况决定处理方式,有基础疾病者需在综合评估后再制定诊疗方案。 特殊病史人群:有瘢痕体质者行手术切除后需格外注意切口愈合情况,预防瘢痕过度增生;既往有脂肪代谢紊乱相关病史者,除关注脂肪瘤外,还需留意全身脂肪代谢状况的监测。

    2025-09-29 11:32:37
  • 重型颅脑损伤的后遗症有哪些

    重型颅脑损伤后会出现多种障碍,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约50%-70%患者有不同程度,影响学习、工作等)、运动功能障碍(肢体瘫痪等,影响独立生活)、语言功能障碍(失语、构音障碍等,影响沟通交流)、精神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等,受神经递质影响)、癫痫(伤后可能发作,影响发育、生活质量)、二便失禁(膀胱和直肠括约肌失调,影响卫生、生活)。 运动功能障碍 表现:可出现肢体瘫痪、运动不协调等。如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不能活动,精细运动困难,像无法准确拿取物品等。重型颅脑损伤导致大脑运动中枢或相关传导束受损,使得肌肉的运动控制出现问题。在年龄方面,儿童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可能与儿童自身的神经可塑性有关,但如果损伤严重,也可能留下长期的运动功能缺陷;成年患者则可能因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其独立生活能力,如不能正常行走、穿衣等。 语言功能障碍 表现:包括失语症(如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构音障碍等。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无法准确表达;感觉性失语患者则是不能理解他人语言。这是因为脑部语言中枢受损,影响了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语言功能障碍可能影响其语言发育和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成年患者则会影响其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 精神心理障碍 表现:常见有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等。抑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焦虑则表现为过度紧张、担心、恐惧等。重型颅脑损伤后,脑部神经递质平衡被打破,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导致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儿童患者精神心理障碍可能因创伤对其心理发展的长期影响,出现行为问题等;成年患者则可能因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而加重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癫痫 表现:重型颅脑损伤后可能引发癫痫发作,可表现为全身性抽搐、部分性发作等。这是由于颅脑损伤导致脑组织结构异常,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癫痫发作可能在伤后数月甚至数年出现,对于儿童患者,癫痫发作可能影响其脑部发育和身体安全;成年患者则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如在工作、驾驶等方面受到限制。 二便失禁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大小便不能自主控制的情况。这是因为颅脑损伤影响了控制排尿和排便的神经中枢或传导通路,导致膀胱和直肠的括约肌功能失调。儿童患者二便失禁可能影响其卫生状况和心理发育;成年患者则会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需要长期护理。

    2025-09-29 11:30:56
  • 脑中垂体瘤严重吗

    脑中垂体瘤严重性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多数为良性,其严重性体现在激素分泌异常相关表现(如泌乳素型、生长激素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垂体瘤分别引起相应症状及影响)和肿瘤压迫相关表现(如压迫视神经视交叉致视力视野问题、压迫垂体周围组织致头痛及垂体功能减退等),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大,早期发现治疗重要,儿童及成年患者均应积极治疗。 激素分泌异常相关表现: 泌乳素型垂体瘤: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可导致月经紊乱、闭经、溢乳等,严重影响生殖系统功能,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这些症状可能会使患者产生自卑等情绪;在男性中可引起性欲减退、阳痿、不育等,同样会对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儿童患者可表现为巨人症,过度生长会影响身体的正常比例和功能,导致骨骼、软组织过度生长,可能出现手脚粗大、面容改变等,还会影响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成人患者可出现肢端肥大症,表现为手足增厚增宽、面部粗糙、头痛、高血压、心脏病等,长期的肢端肥大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垂体瘤:会引起皮质醇增多症,出现向心性肥胖(脸部、颈部、腹部脂肪堆积,而四肢相对消瘦)、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增加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风险,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肿瘤压迫相关表现: 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如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儿童患者如果出现视力视野障碍,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因为无法正常看清周围环境和书本等;成人患者则会影响工作和日常活动。 压迫垂体周围组织:可引起头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垂体功能减退,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出现乏力、畏寒、黏液性水肿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可出现乏力、低血压、低血糖等,这些都会对患者的全身状况产生不良影响,使患者的体力和生活能力下降。 垂体瘤的严重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垂体瘤带来的激素分泌异常和压迫症状对生长发育和身体功能的影响更为关键,需要尽早干预;对于成年患者,也应积极治疗,以控制激素水平、缓解肿瘤压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5-09-29 11:29:02
  • 脑部脂肪瘤影像

    脑部脂肪瘤CT平扫呈边界清晰与脂肪密度一致的低密度影位于脑表面等部位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MRI上T1WI及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可抑制信号儿童表现与成人基本一致需结合生长发育等因素成人结合解剖结构及症状判断其影像表现对疾病诊断鉴别及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一、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表现 (一)CT检查表现 脑部脂肪瘤在CT平扫中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其密度与脂肪一致,CT值通常介于-20~-120HU。病灶多位于脑表面、中线结构附近,如大脑纵裂、鞍上池、四叠体池等部位,病灶形态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均匀,周围一般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 (二)MRI检查表现 在MRI上,脑部脂肪瘤具有特征性信号表现。T1加权成像(T1WI)及T2加权成像(T2WI)均呈高信号,这是因为脂肪瘤主要成分为脂肪,具有脂肪的信号特性。通过脂肪抑制序列检查时,病灶信号会被抑制,此特征有助于与其他脑部病变鉴别。同时,MRI能更清晰地显示病灶与周围脑组织、血管等结构的关系,对于判断病变范围及毗邻情况更具优势,尤其适用于CT显示不典型或需进一步明确病变细节的情况。 二、不同人群影像特点考量 (一)儿童人群 儿童脑部脂肪瘤的影像表现与成人基本一致,但需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先天因素综合分析。由于儿童颅骨尚未完全骨化,在部分情况下可能对病灶的显示有一定影响,但MRI检查受影响相对较小,仍可清晰呈现病灶的信号特征及位置关系。需注意结合患儿的病史及其他临床表现,全面评估病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潜在影响。 (二)成人人群 成人脑部脂肪瘤的影像表现主要依据上述CT及MRI的典型特征,结合成人的脑部解剖结构及常见病变分布特点进行判断。成人若发现脑部类似脂肪密度或信号的病灶,需重点排查是否存在相关临床症状,如癫痫、头痛等,以便进一步评估病变的临床意义。 三、影像诊断的临床意义 脑部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对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通过CT和MRI等检查明确病灶的位置、形态、信号特点等信息,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病变是否引起临床症状,如是否因病灶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等情况。若病灶无明显临床症状,通常可定期随访观察;若出现相关症状,则需进一步考虑是否需手术等干预措施,影像检查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025-09-29 11:23:37
  • 头颅有脂肪瘤头能晃动吗

    头颅脂肪瘤为良性肿瘤分颅内与皮下,颅内多在脑中线部位,小的通常无症状,大或压迫致神经异常但非头晃动典型伴发症;皮下好发头皮下一般对头部晃动影响小,儿童头颅脂肪瘤需关注生长发育,成年颅内小且无压迫者头晃动不受明显影响,皮下脂肪瘤对日常头部晃动限制不明显,头晃动还与颈部肌肉劳损、内耳平衡器官病变、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有关,头晃动异常需排查,头颅脂肪瘤非常见直接原因,怀疑关联需影像学检查明确。 一、头颅脂肪瘤的基本属性及与头晃动的关联分析 头颅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可分为颅内脂肪瘤与皮下脂肪瘤。 颅内脂肪瘤:多位于脑中线部位,如胼胝体周围、第三脑室等区域。一般较小的颅内脂肪瘤通常无明显症状,不会直接导致头晃动;但若脂肪瘤较大或压迫周围神经、脑组织等结构,可能引发头痛、癫痫、视力障碍等神经功能异常表现,但头晃动并非其典型伴随症状,头晃动通常与神经系统平衡调节功能、颈部肌肉等因素关联更密切。 皮下脂肪瘤:好发于头皮下等部位,多为局限性肿块,质地柔软,活动度较好。此类脂肪瘤一般对头部的正常生理活动包括晃动影响较小,因为其位于皮下,未直接累及颅骨、颅内神经及影响头部运动的关键结构,通常不会因皮下脂肪瘤存在而显著改变头晃动的正常状态。 二、不同人群头颅脂肪瘤与头晃动的差异考量 儿童人群:儿童头颅脂肪瘤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若脂肪瘤生长于影响颅骨发育或神经发育的部位,可能间接影响头部运动的协调性,但头晃动并非儿童头颅脂肪瘤的特异性表现,需结合头颅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如发现脂肪瘤有异常增大趋势或出现神经压迫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成年人群:成年头颅脂肪瘤若为颅内较小且无压迫症状者,头晃动一般不受明显影响;若为皮下脂肪瘤,对日常头部晃动的限制通常不明显,但仍需定期观察脂肪瘤变化情况,如大小、质地等有无异常改变。 三、头晃动的其他相关因素及与头颅脂肪瘤的区分 头晃动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颈部肌肉劳损、内耳平衡器官病变(如梅尼埃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如帕金森病早期可能出现头部轻微不自主晃动)等。若发现头晃动异常,需综合排查,头颅脂肪瘤并非头晃动的常见直接原因,若怀疑头颅脂肪瘤导致头晃动异常,需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脂肪瘤位置、大小等情况以精准判断关联。

    2025-09-29 11:20: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