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擅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 1996年5月晋升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1997年赴美国Michigan大学医学中心学习,接受神经外科临床及科研的专业培训。2001年起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二十多年来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对神经外科各种肿瘤、血管性病变、颅脑外伤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擅长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手术和经皮穿刺微创治疗。今年多篇第一作者研究论文在神经外科权威杂志上发表。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神经外科的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 1996年5月晋升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1997年赴美国Michigan大学医学中心学习,接受神经外科临床及科研的专业培训。2001年起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二十多年来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对神经外科各种肿瘤、血管性病变、颅脑外伤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擅长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手术和经皮穿刺微创治疗。今年多篇第一作者研究论文在神经外科权威杂志上发表。展开
  • 什么叫脊髓肿瘤

    脊髓肿瘤是生长于脊髓等相关组织的肿瘤,分原发性与转移性,有良性恶性,临床表现包括疼痛、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儿童患者需精准评估及精细手术等,老年患者要综合评估全身状况并兼顾生活质量等。 临床表现 疼痛:常为首发症状,肿瘤刺激脊髓神经根可引起相应部位放射性疼痛,随病情进展疼痛可能持续加重。 肢体无力:肿瘤压迫脊髓传导束,可导致受累肢体肌肉力量减退,严重时可出现瘫痪,不同节段的肿瘤累及不同神经平面会造成对应肢体或躯干的无力表现。 感觉障碍: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的感觉减退、麻木、感觉异常等,如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的异常改变。 大小便失禁:当肿瘤累及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时,可影响排便、排尿的神经控制,出现大小便失禁情况。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脊髓肿瘤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脊髓、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通过T1加权、T2加权等序列可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等;CT检查也可辅助诊断,尤其对伴有骨质改变的肿瘤有一定价值。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是脊髓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能完整切除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对于部分恶性肿瘤或与脊髓等重要结构粘连紧密的肿瘤,手术可解除脊髓压迫,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放疗:适用于恶性脊髓肿瘤或手术未能完全切除的肿瘤,通过高能射线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 化疗:对于某些恶性脊髓肿瘤,可采用化疗药物进行全身或局部化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但化疗需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方案。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脊髓肿瘤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发育、骨骼生长等,诊断时需更精准评估肿瘤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身体耐受性及生长需求,手术需格外精细以减少对脊髓等重要结构的损伤,放疗等治疗需权衡对儿童生长发育的长期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诊断和治疗脊髓肿瘤时需综合评估其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考虑麻醉、手术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兼顾肿瘤控制和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耐受能力。

    2025-09-29 11:04:09
  • 后脑勺里长了个脂肪瘤

    后脑勺脂肪瘤是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积形成的边界清晰、质地柔软可推动且生长缓慢的良性皮下肿物,可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并经超声检查明确性质,较小无明显不适者可定期观察随访,较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影响外观者可手术切除,儿童需密切观察生长速度,老年手术前要评估基础健康术后加强护理,女性孕期暂不特殊处理产后再定,有基础病史者术后需控血糖保障恢复。 一、定义与特征 后脑勺部位的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积形成的良性肿瘤,通常呈现边界清晰、质地柔软且可推动的肿物形态,其生长一般较为缓慢,外观多为皮下局限性肿块。 二、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初步判断肿物的位置、大小、质地等基本特征,了解肿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脂肪瘤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肿物性质,区分脂肪瘤与其他如囊肿、纤维瘤等占位性病变。 三、治疗方式 1.观察随访:若后脑勺脂肪瘤较小且无明显不适症状(如无头痛、压迫感等),可定期进行观察,监测脂肪瘤的大小、形态变化,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评估。 2.手术切除:当脂肪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或因影响外观患者有手术意愿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是针对后脑勺脂肪瘤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需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发现后脑勺脂肪瘤后需密切观察其生长速度,若脂肪瘤短期内明显增大,应及时就医评估,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避免因生长过快影响头部发育相关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减退等,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基础健康状况,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术后要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女性患者:孕期发现后脑勺脂肪瘤,一般孕期暂不做特殊处理,产后根据脂肪瘤的具体情况(如大小、症状等)再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干预,同时孕期需注意避免对脂肪瘤部位的过度挤压。 有基础病史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发现后脑勺脂肪瘤,术后需格外注意控制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可能增加术后感染等风险,需积极配合治疗基础疾病以保障术后恢复。

    2025-09-29 11:01:11
  • 什么是脊索瘤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胚胎时期的脊索组织,可发生于脊柱、骶骨、颅底等部位,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块、神经功能障碍等,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预后因肿瘤的部位、大小、分级等因素而异,目前尚无特效的预防方法。 1.脊索瘤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脊索瘤可发生于脊柱、骶骨、颅底等部位,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块、神经功能障碍等。疼痛通常是逐渐加重的,夜间更为明显。肿块可在相应部位触及。神经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下肢无力、麻木、大小便失禁等。 诊断:脊索瘤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和病理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根据影像学结果怀疑脊索瘤时,会进行病理活检以确诊。 2.脊索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手术是脊索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目的是切除肿瘤组织,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手术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 放疗:放疗可以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也可以作为单独的治疗方法。放疗可以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的风险。 化疗:化疗在脊索瘤的治疗中作用有限,通常用于晚期或转移性脊索瘤。 3.脊索瘤的预后 脊索瘤的预后因肿瘤的部位、大小、分级等因素而异。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手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功能评估,以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 4.脊索瘤的预防 目前尚无特效的脊索瘤预防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能有助于预防某些癌症的发生。 5.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脊索瘤在儿童中较为罕见,但治疗方法与成人相似。儿童患者的治疗需要特别关注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老年人患者:老年人患者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较差。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脊索瘤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以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如果您对脊索瘤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

    2025-09-29 10:58:44
  • 脑垂体囊肿怎么治疗

    脑垂体囊肿无症状时定期行影像学监测观察变化,有症状且出现头痛、视力减退、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情况时考虑手术干预,手术多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儿童患者手术需谨慎评估术后监测相关指标,女性有生育计划术前需沟通手术对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术后关注内分泌恢复,有基础病史患者术前控制基础病情术后监测基础病及垂体内分泌功能。 一、无症状脑垂体囊肿的处理 对于无任何临床症状的脑垂体囊肿,通常采取定期影像学监测的方式。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手段,间隔一定时间(如6-12个月)复查,观察囊肿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若囊肿始终无明显增大且未引发相关症状,可继续定期随访。 二、有症状脑垂体囊肿的治疗——手术治疗为主 (一)手术适应证 当脑垂体囊肿引起头痛、视力减退、内分泌功能紊乱(如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月经紊乱、生长发育异常等)等症状时,需考虑手术干预。 (二)手术方式 常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借助内镜等设备经鼻腔、蝶窦到达垂体区域,精准切除囊肿。该手术方式具有创伤相对较小等优势,但手术需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师操作,以确保切除效果并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正常垂体组织的损伤。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一)儿童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脑垂体囊肿手术需谨慎评估。手术前要充分考虑囊肿对儿童内分泌功能、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潜在影响,手术过程中需更加精细操作,术后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内分泌指标以及身高、智力等生长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二)女性患者 若女性患者有生育计划,手术前需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对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可能影响,比如垂体激素分泌受影响可能导致月经不调、排卵异常等,术后要关注患者内分泌恢复情况,必要时给予相应内分泌调节治疗以保障生育相关内分泌功能稳定。 (三)有基础病史患者 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手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病情,将血压、血糖等指标调整至相对稳定状态,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变化以及垂体相关内分泌功能,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确保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稳定。

    2025-09-29 10:57:32
  • 脑部鞍上池脂肪瘤

    脑部鞍上池脂肪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时异位脂肪组织位于鞍上池区域为良性肿瘤与胚胎期脂肪组织异常迁移相关部分小型无症状多体检发现较大者可压迫周围结构致相应症状靠头颅MRI诊断T1WI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信号减低可随访观察无症状小型者定期MRI随访有症状或进行性增大者考虑手术治疗及时治疗预后好未及时干预有不良后果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内分泌定期监测指标老年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及手术耐受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注重术后康复及并发症预防。 一、定义 脑部鞍上池脂肪瘤是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异位脂肪组织,位于鞍上池区域的良性肿瘤,其发生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脂肪组织异常移位相关。 二、病因 主要源于胚胎发育阶段脂肪组织异位,具体机制系胚胎时期原始神经管形成过程中脂肪组织异常迁移至鞍上池区域并持续生长。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部分小型鞍上池脂肪瘤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体检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2.有症状情况:较大的鞍上池脂肪瘤可压迫周围结构,如压迫视神经可导致视力下降;压迫下丘脑可引发内分泌紊乱,儿童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成人可出现尿崩症等。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赖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下鞍上池脂肪瘤具特征性信号表现,T1加权成像(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信号减低,此为诊断鞍上池脂肪瘤的重要依据。 五、治疗方式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的小型鞍上池脂肪瘤,可定期进行头颅MRI随访,监测肿瘤变化。 2.手术治疗:若脂肪瘤有明显临床症状或呈进行性增大趋势,可考虑手术干预,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以缓解对周围结构的压迫。 六、预后 及时接受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神经功能多可恢复;若未及时干预,可能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等不良后果。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尤为关注生长发育及内分泌状况,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激素水平等指标,因鞍上池脂肪瘤可能影响儿童正常生理过程,早期发现及干预对保障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身体整体状况及手术耐受程度,充分权衡手术治疗的获益与风险,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注重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预防。

    2025-09-29 10:55: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