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擅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 1996年5月晋升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1997年赴美国Michigan大学医学中心学习,接受神经外科临床及科研的专业培训。2001年起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二十多年来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对神经外科各种肿瘤、血管性病变、颅脑外伤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擅长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手术和经皮穿刺微创治疗。今年多篇第一作者研究论文在神经外科权威杂志上发表。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神经外科的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 1996年5月晋升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1997年赴美国Michigan大学医学中心学习,接受神经外科临床及科研的专业培训。2001年起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二十多年来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对神经外科各种肿瘤、血管性病变、颅脑外伤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擅长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手术和经皮穿刺微创治疗。今年多篇第一作者研究论文在神经外科权威杂志上发表。展开
  •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怎么诊断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需从病史采集与临床表现询问、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三方面进行诊断。病史要问受伤机制及症状出现时间变化,临床表现有昏迷-清醒-再昏迷等,头颅CT是重要依据,体格检查要查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情况。 临床表现方面: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通常有典型的意识障碍过程,多表现为昏迷-清醒-再昏迷的过程,这是因为受伤后颅内出血形成血肿,先导致颅内压增高出现昏迷,血肿进一步增大后再次压迫脑组织出现再昏迷。同时可能伴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部分患者有瞳孔变化,如血肿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等。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检查:是诊断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重要依据。头颅CT可清晰显示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双凸透镜形或梭形高密度血肿影,能明确血肿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都能较好地显示病变,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头颅MRI检查:在急性期不如CT敏感,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CT表现不典型时可考虑进行MRI检查。MRI可以从多方位成像,对于血肿的演变等情况能提供更详细信息,但一般不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检查: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由于颅内压增高可能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等库欣反应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有差异,但总体可反映颅内压情况。同时要监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反射等情况,了解神经系统受损情况。例如检查患者肢体能否正常活动以判断有无肢体瘫痪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神经系统发育不同,检查时需考虑年龄因素对神经系统表现的影响。如儿童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与成人表现可能有差异。

    2025-09-29 09:56:13
  • 胸段脊髓损伤常见的表现

    胸段脊髓损伤会引发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问题,不同人群在这些障碍上有不同表现及相关影响,如年轻、老年患者及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各有特点,女性在括约肌功能障碍上有特殊风险,有基础病史患者受影响更明显等。 感觉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会出现感觉减退或丧失。比如触觉、痛觉等感觉会受到影响。对于有长期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神经病变,胸段脊髓损伤后感觉障碍可能会加重,因为其神经基础已经受损;年轻患者感觉恢复的潜力相对较大,但也需要一定时间的康复训练来促进感觉的部分恢复;老年患者感觉恢复相对较慢,这与老年人体内神经修复能力下降有关。 括约肌功能障碍 包括膀胱和直肠的括约肌功能异常。损伤后可能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以及大便失禁或便秘等情况。对于女性患者,由于解剖结构的特点,在括约肌功能障碍时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卫生和感染风险;年轻患者如果生活方式较为规律,可能在康复过程中更易配合恢复括约肌功能的训练;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括约肌功能障碍可能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可表现为血压异常、多汗等情况。例如可能出现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多汗可能在损伤平面以下部位出现。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胸段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血压异常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病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年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相对较易调整,但也需要关注其情绪等因素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老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本身就有所减退,损伤后更易出现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需要特别注意维持内环境稳定。

    2025-09-29 09:54:08
  • 小脑幕脑膜瘤怎么检查

    小脑幕脑膜瘤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头颅MRI和脑血管造影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头颅CT可初步筛查,见小脑幕区域占位病变;头颅MRI诊断价值更高,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DSA可明确肿瘤血供情况,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信息,不同年龄及病史患者检查表现有差异但仍可获取有效信息。 头颅MRI:对小脑幕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更高。MRI平扫可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组织、血管等结构的关系,肿瘤在T1加权像上多呈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时肿瘤呈明显均匀强化,能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小脑幕的附着情况等。对于不同性别患者,MRI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可更精准地评估肿瘤与神经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更详细信息;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或病史的患者,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有脑部基础疾病史的患者,MRI能更敏感地发现脑膜瘤的细微改变以便早期诊断与评估病情。 脑血管造影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明确肿瘤的血供情况,了解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对于制定手术方案非常重要。通过DSA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瘤由哪些动脉分支供血,如小脑上动脉、脑膜中动脉的分支等参与肿瘤供血,这有助于手术前对肿瘤血供的评估与准备,比如可考虑术前进行血管栓塞以减少手术中出血风险等。不同年龄患者的血管解剖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血管相对较细,DSA操作时需更精细操作;有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血管可能存在一定硬化等改变,会影响DSA检查时的显影效果,但仍可通过调整参数等方式获取有效信息。

    2025-09-29 09:51:06
  • 颅内脂肪瘤啥样

    颅内脂肪瘤CT呈均匀低密度影与皮下脂肪相近边界清晰MRI下T1WI、T2WI呈高信号好发于脑表面脑沟脑池内如大脑纵裂等区域形态多为不规则条片状块状且沿脑沟走行分布不同性别形态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差异长期接触特定因素可能影响其发生发展。 一、影像学表现特征 1.CT表现:颅内脂肪瘤在CT检查中呈现均匀低密度影,其密度与皮下脂肪相近,CT值通常介于-20~-120HU之间,边界清晰可辨。例如,在大脑纵裂等部位可见到此类低密度的病灶形态。 2.MRI表现:在MRI检查下,T1WI、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与脂肪信号特征相符,能清晰显示出脂肪瘤在颅内的具体分布位置与形态。 二、位置分布特点 颅内脂肪瘤好发于脑表面、脑沟、脑池内,常见部位包括大脑纵裂、外侧裂、鞍上池、四叠体池等区域。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颅腔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脂肪瘤若位于这些关键脑池、脑沟部位,可能对脑的正常发育产生影响;而成人颅内脂肪瘤则需关注其是否因占据脑池、脑沟空间而引发相应的神经功能压迫等问题。 三、形态特征 其形态多呈不规则的条片状、块状等,且往往会沿着脑沟走行分布,这种形态特点在影像学检查中较为典型,有助于医生准确识别颅内脂肪瘤。不同性别在颅内脂肪瘤的形态表现上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若存在长期接触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或损伤的因素(如某些化学物质暴露等),可能会对颅内脂肪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不过这并非直接决定脂肪瘤形态的关键因素,主要还是基于其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呈现相应形态。

    2025-09-29 09:49:43
  • 硬膜下出血一般多久恢复

    硬膜下出血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因、出血量、治疗方法、患者年龄和健康状况等,一般数周至数月不等,严重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饮食、控制血压、避免诱因,并定期复查。 1.病因:硬膜下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如外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不同原因导致的出血,其恢复时间可能不同。 2.出血量: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恢复时间。一般来说,出血量越大,恢复时间越长。 3.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也会影响恢复时间。 4.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年龄较大、有其他健康问题的患者,恢复时间可能较长。 5.患者的配合程度: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恢复也很重要,如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 一般来说,轻度的硬膜下出血可能在数周内恢复,而严重的出血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2.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3.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硬膜下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需要控制血压,遵医嘱服药。 4.避免诱因:避免情绪激动、用力排便、饮酒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 5.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恢复时间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2025-09-29 09:47:0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