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擅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 1996年5月晋升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1997年赴美国Michigan大学医学中心学习,接受神经外科临床及科研的专业培训。2001年起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二十多年来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对神经外科各种肿瘤、血管性病变、颅脑外伤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擅长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手术和经皮穿刺微创治疗。今年多篇第一作者研究论文在神经外科权威杂志上发表。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神经外科的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 1996年5月晋升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1997年赴美国Michigan大学医学中心学习,接受神经外科临床及科研的专业培训。2001年起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二十多年来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对神经外科各种肿瘤、血管性病变、颅脑外伤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擅长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手术和经皮穿刺微创治疗。今年多篇第一作者研究论文在神经外科权威杂志上发表。展开
  • 发生脑瘤的症状有哪些

    脑瘤局部症状有颅内压增高相关表现如头痛渐进性加重、恶心喷射性呕吐、视力减退,局部定位因部位而异,大脑半球可致癫痫、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垂体部位有内分泌紊乱及视力视野改变;全身症状中婴幼儿有头颅逐渐增大等特殊表现,成人有精神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及全身消耗症状;特殊人群儿童因颅缝未闭颅内压表现更易体现、症状进展快且神经系统影响广泛,老年脑瘤症状常不典型易被忽视且需与基础疾病鉴别。 一、局部症状1.1颅内压增高相关表现肿瘤生长使颅内空间受限,引发颅内压升高,首要症状为头痛,多呈渐进性加重,清晨或夜间较为显著,疼痛部位不固定,与肿瘤所在位置及颅内压增高致脑膜、血管受牵拉相关;伴随恶心、呕吐,呕吐常为喷射性,即无恶心先兆突然喷出,此乃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视力减退亦为常见现象,肿瘤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致视神经水肿等,早期可表现为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如双颞侧偏盲等。1.2局部定位症状因肿瘤所在部位而异,若肿瘤位于大脑半球,可出现癫痫发作,可为部分性发作或全身性大发作,系肿瘤刺激大脑皮层致神经元异常放电;还可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肿瘤影响运动中枢时,可致对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灵活,严重时可致偏瘫;感觉障碍亦可能发生,表现为对侧肢体感觉减退、麻木等。若肿瘤位于垂体部位,可出现内分泌紊乱症状,如女性月经失调、男性性功能减退等,还可有视力视野改变,因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交叉。 二、全身症状2.1婴幼儿特殊表现婴幼儿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时可致头颅逐渐增大,前囟隆起、紧张,头围超正常范围,同时可伴有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还可出现发育迟缓,因肿瘤影响脑部正常发育功能。2.2成人其他全身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记忆力减退等,与肿瘤影响大脑额叶等相关区域有关;还可有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计算力下降等;另外,部分患者会有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消耗症状,但相对少见。 三、特殊人群特点3.1儿童脑瘤特点儿童脑瘤除局部和全身症状外,因颅缝未闭,颅内压增高表现更易通过头颅外观变化体现,且儿童对肿瘤耐受性相对较差,症状进展较快。同时,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肿瘤对其神经系统功能影响更广泛,如语言发育障碍、运动协调能力下降等情况更易出现。3.2老年脑瘤特点老年人脑瘤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以头痛、头晕为非特异性表现,易被忽视,还可出现步态不稳,因肿瘤影响小脑等平衡相关区域,老年人常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需注意与这些疾病致症状鉴别,避免漏诊误诊

    2025-09-29 11:51:32
  • 右后脑勺一阵一阵疼是怎么回事

    右后脑勺一阵一阵疼可能与紧张性头痛、颈椎病、颅内病变、感染、外伤、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原因有关。 右后脑勺一阵一阵疼,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紧张性头痛: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与压力、焦虑、疲劳或不良姿势有关。疼痛可能是钝痛、重压感或紧束感,常发生在头部两侧或后脑勺。 2.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或神经根,导致头部供血不足或神经受压,从而引起后脑勺疼痛。疼痛可能伴有颈部僵硬、疼痛或上肢麻木无力。 3.颅内病变: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颅内的结构性问题,如肿瘤、脓肿、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能引起头痛。这种疼痛通常较为剧烈,可能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视力改变等。 4.感染:头部、颈部或耳部的感染,如脑膜炎、脑炎、中耳炎等,可能导致后脑勺疼痛。此外,感染还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5.外伤:头部的外伤,如撞伤、打击或摔倒等,可能导致头皮、颅骨或脑组织受损,引起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 6.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头痛,如降压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如果正在服用这些药物,且出现了新的头痛症状,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7.其他原因:其他可能导致右后脑勺一阵一阵疼的原因还包括颞动脉炎、神经痛、高血压、贫血、睡眠不足等。 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剧烈、伴有其他症状或频繁发作,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确定疼痛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头部CT、MRI、脑电图等检查,以排除严重的潜在疾病。 在等待就医期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疼痛: 1.休息: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充足的睡眠。 2.放松: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3.调整姿势: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 4.冷敷或热敷:根据个人情况,可尝试用冰袋或热水袋敷在疼痛部位,但要注意避免烫伤。 5.避免诱因: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头部受冷或受热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头痛症状进行性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者,应更加重视并及时就医。此外,自行使用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不建议长期或频繁使用。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总之,右后脑勺一阵一阵疼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治疗。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缓解疼痛和恢复健康的关键。

    2025-09-29 11:49:53
  • 脑血管造影检查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脑血管造影存在多种风险,包括造影剂相关的过敏反应、肾功能损伤,穿刺相关的血管损伤、血栓形成或栓塞,还有神经损伤、对比剂外渗等其他潜在风险,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患者面临的风险及应对要求不同。 1.造影剂相关风险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轻者出现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有研究显示,造影剂过敏的发生率约为1%-3%,过敏体质患者发生风险相对更高。 肾功能损伤:造影剂可能对肾脏造成一定损伤,尤其对于本身存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脱水等情况的患者。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其发生机制与造影剂导致肾小管细胞损伤、肾小管阻塞等有关。一般在造影检查后,部分患者血肌酐会短暂升高,严重者可进展为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 2.穿刺相关风险 血管损伤:脑血管造影需要通过穿刺血管(多为股动脉)进行操作,可能会损伤血管,引起局部血肿,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疼痛、淤血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假性动脉瘤形成等,若动脉瘤破裂则会引发严重的出血事件。 血栓形成或栓塞:穿刺过程中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从而诱发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能随血流进入脑血管等部位,引起脑栓塞,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 3.其他潜在风险 神经损伤:在造影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因操作不当等原因损伤周围神经,如穿刺部位附近的坐骨神经等,导致相应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对比剂外渗:造影剂可能外渗至血管外组织,引起局部组织炎症、疼痛、肿胀等,严重时可能影响局部组织的血运和功能。 对于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减退等,发生造影相关风险的概率相对更高。在检查前需更加严格评估肾功能,调整液体入量,检查后密切监测肾功能及生命体征变化。 儿童患者:儿童进行脑血管造影时,由于其血管较细、解剖结构相对特殊,操作难度更大,发生血管损伤、穿刺相关并发症等风险更高。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且检查前要充分评估必要性,检查后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及穿刺部位情况。 肾功能不全患者:此类患者在进行脑血管造影前需谨慎评估,可能需要在检查前后进行充分的水化治疗,以减少造影剂对肾脏的损伤,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调整检查方案。 过敏体质患者:检查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必要时进行造影剂过敏试验,并做好过敏抢救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

    2025-09-29 11:48:14
  • 右后脑勺疼是不是脑肿瘤

    右后脑勺疼不一定是脑肿瘤,很多非肿瘤性因素如肌肉紧张性头痛、颈椎病、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可导致,脑肿瘤引起的头痛常伴其他症状,诊断需影像学检查,不同人群(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情况有差异,右后脑勺疼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一、右后脑勺疼与脑肿瘤的关联 右后脑勺疼不一定是脑肿瘤,很多其他因素也可导致右后脑勺疼。脑肿瘤引起的头痛通常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逐渐加重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癫痫发作、肢体无力、意识障碍等。但这些症状并非脑肿瘤所特有,其他多种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 二、可能导致右后脑勺疼的非肿瘤性因素 肌肉紧张性头痛: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精神压力大等情况可导致头颈部肌肉紧张,引起右后脑勺疼,疼痛性质多为胀痛、紧箍样痛,通过休息、放松肌肉、适当活动等可缓解。 颈椎病:颈椎病变可压迫神经,导致右后脑勺疼,常伴有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与长期不良的坐姿、睡姿等有关。 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单侧头部疼痛,包括右后脑勺部位,疼痛可呈搏动性,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表现,发作多与遗传、饮食、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神经性头痛:如枕大神经痛,疼痛部位多在枕部及头顶,可放射至右后脑勺,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电击样痛,疼痛多因颈部活动、受凉等诱发。 三、脑肿瘤的相关特征及诊断提示 脑肿瘤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如头颅CT、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部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如果右后脑勺疼持续不缓解,且伴有上述脑肿瘤可能出现的其他伴随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例如,头颅MRI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 四、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右后脑勺疼需考虑是否有先天发育异常、颅内感染等情况。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家长需密切观察是否伴有发热、呕吐、精神差等表现,若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成年人:成年人若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过度劳累、吸烟、酗酒等,更容易出现肌肉紧张性头痛等情况。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若头痛频繁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诊。 老年人:老年人右后脑勺疼要警惕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情况,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疾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更需要通过详细检查来排查病因。 总之,右后脑勺疼不一定是脑肿瘤,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现右后脑勺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2025-09-29 11:46:23
  • 脑部脂肪瘤会反复复发吗

    脑部脂肪瘤为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异位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且边界相对清楚,完整切除复发概率低,切除不彻底则可能复发,复发关键与手术切除程度相关,儿童复发风险依手术切除状况定,成年相对稳定,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小但定期复查重要,既往切除不彻底者复发风险高需密切随访。 一、脑部脂肪瘤的性质与复发基础 脑部脂肪瘤是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异位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其生长具有缓慢且边界相对清楚的特点。从肿瘤生物学行为角度,若能实现完整切除,复发概率较低;但若因肿瘤与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紧密粘连导致切除不彻底,则存在复发可能性。 二、影响复发的关键因素 (一)手术切除程度 1.完整切除情况:当脑部脂肪瘤能够被完整切除时,肿瘤细胞被彻底清除,复发风险极低。这是因为良性肿瘤的复发依赖于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完整切除后无残留细胞继续生长。 2.不完全切除情况:若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紧密,无法完全切除,剩余的肿瘤细胞会在适宜条件下继续增殖,从而导致复发。例如,肿瘤紧邻脑干等关键结构时,手术完整切除难度大,复发几率相应增加。 三、不同人群的复发风险差异 (一)年龄因素 1.儿童患者:儿童脑部处于发育阶段,若脑部脂肪瘤手术切除不彻底,由于儿童脑组织仍在生长,残留的肿瘤细胞可能随着脑组织发育而有一定增殖风险,但总体而言,其复发风险主要取决于手术时的切除状况,若能尽量完整切除,复发风险可降低。 2.成年患者:成年患者脑部结构已相对稳定,若手术完整切除脑部脂肪瘤,复发概率较低;但若存在切除不彻底情况,成年患者中肿瘤复发的可能性也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相对儿童而言,成年患者的脑组织已停止快速发育,复发相关机制主要与残留肿瘤细胞活性有关。 (二)性别因素 男性与女性在脑部脂肪瘤复发风险上无明显性别差异,复发风险主要由肿瘤本身特征及手术切除情况决定,而非性别因素主导。 四、生活方式与病史对复发的影响 (一)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脑部脂肪瘤复发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如MRI)至关重要,通过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可能的复发迹象,以便及时干预。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身体整体健康状态,间接为肿瘤监测及可能的后续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二)病史因素 既往有脑部脂肪瘤手术史且切除不彻底的患者,复发风险明显高于首次发现并接受手术且切除完整的患者。此类患者需密切随访,加强影像学监测频率,以便及时察觉肿瘤复发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09-29 11:45: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