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沈建康主任医师(21)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沈建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擅长:治疗颅内肿瘤、脑血管病方面的疾病,以及颅神经疾病包括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沈建康,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1980-1990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987-1988年在法国巴黎五大附属Salpetriere医院神经外科进修两年,1991年至今在瑞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疾病研究所副主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脑血管病专业组组长,世界神经外科学会会员,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学会会员,并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十余本杂志的编委。 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30余年,尤其对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型的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有独创之处。在国内首先采用颅底入路和匙孔入路处理颅内动脉瘤,改良手术技术,Ⅰ-Ⅱ级动脉瘤手术无死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颅底肿瘤外科方面有不少创新和突破,采用经迷路———天幕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共30余例,全部切除率和面神经保留率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编写《脑血管病外科治疗》等11部专著,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50余篇,获全军、上海市科技成果奖6项。培养硕士7名,博士2名。展开
个人擅长
治疗颅内肿瘤、脑血管病方面的疾病,以及颅神经疾病包括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疾病。展开
  • 轻微脑震荡如何恢复

    轻微脑震荡的恢复方法主要有充分休息、调整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心理支持等。 1.充分休息 轻微脑震荡后,患者需确保获得充分的休息,减少脑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至少卧床1~2周。 2.调整饮食 注重摄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鸡蛋、牛奶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3.避免剧烈运动 在恢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受到再次冲击,日常活动也应注意动作柔和。 4.心理支持 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和支持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增强治疗信心。 遵循以上方法,大多数轻微脑震荡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并恢复正常生活。

    2025-04-01 23:31:39
  • 脑出血病人临终前有啥症状

    脑出血病人临终前可能可导致深度昏迷、呼吸困难、心跳减弱、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四肢冰冷等症状。 1.深度昏迷 患者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2.呼吸困难 呼吸变得浅而不规则,可能出现喘息或呼吸暂停。 3.心跳减弱 心跳逐步变慢,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或心跳停止。 4.血压下降 血压下降,可能导致休克。 5.瞳孔散大 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 6.四肢冰冷 四肢末梢温度下降,皮肤苍白。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临终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些症状也可能同时出现或逐步出现。在患者临终前,医护人员会尽力提供舒适和关怀,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2025-04-01 23:31:37
  • 脑梗死换着吃什么药好

    脑梗死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来预防复发,常用的药物为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 1.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2.他汀类药物 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预防血管狭窄。 3.降压药物 如果患者有高血压,需要长时间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常用药物为缬沙坦、氯沙坦钾、厄贝沙坦等,但需遵医嘱规范用药。 4.降糖药物 如果患者有糖尿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波动,常用药物为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025-04-01 23:31:35
  • 脑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

    脑血栓的形成可能与血管病变、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激活、纤维蛋白形成等因素有关。 1.血管病变 脑血栓通常始于脑血管内壁的损伤,这种损伤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内层破裂或炎症反应等引起。损伤后的血管内壁暴露,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激活。 2.血小板聚集 在血管损伤的位置,激活的血小板会黏附在血管壁上,并逐步形成血栓。 3.凝血因子激活 随着血小板的聚集,凝血因子也被激活,形成凝血级联反应,进一步促进血栓的形成。 4.纤维蛋白形成 活化的凝血因子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在血小板聚集区域形成网状结构,稳定血栓。

    2025-04-01 23:31:33
  • 脑中风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脑中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1.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再次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2.非药物治疗 包括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语言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等,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此外,针灸治疗和高压氧治疗也被用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3.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并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请注意,脑中风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025-04-01 23:31: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