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擅长:治疗颅内肿瘤、脑血管病方面的疾病,以及颅神经疾病包括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沈建康,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1980-1990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987-1988年在法国巴黎五大附属Salpetriere医院神经外科进修两年,1991年至今在瑞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疾病研究所副主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脑血管病专业组组长,世界神经外科学会会员,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学会会员,并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十余本杂志的编委。 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30余年,尤其对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型的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有独创之处。在国内首先采用颅底入路和匙孔入路处理颅内动脉瘤,改良手术技术,Ⅰ-Ⅱ级动脉瘤手术无死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颅底肿瘤外科方面有不少创新和突破,采用经迷路———天幕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共30余例,全部切除率和面神经保留率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编写《脑血管病外科治疗》等11部专著,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50余篇,获全军、上海市科技成果奖6项。培养硕士7名,博士2名。展开
个人擅长
治疗颅内肿瘤、脑血管病方面的疾病,以及颅神经疾病包括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疾病。展开
  • 脑干出血后遗症有哪些

    脑干出血后会引发多种后遗症,包括运动功能障碍(影响肢体运动发育或日常活动能力)、认知障碍(致记忆力等减退影响生活交往)、吞咽障碍(致吞咽困难易呛咳需调整饮食)、言语障碍(致失语等影响交流沟通)、眼球运动障碍(致眼球活动受限影响视觉及日常活动)、呼吸循环功能异常相关后遗症(如呼吸节律异常、血压不稳定等,对老年患者威胁更大需特殊护理)。 认知障碍 部分脑干出血患者会出现认知障碍。脑干与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有神经联系,出血可能影响相关神经传导,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力下降较为明显;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情;还可能出现执行功能障碍,比如难以完成复杂的任务,像规划一天的活动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本身认知功能可能随年龄有所减退,脑干出血后认知障碍可能会加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 吞咽障碍 脑干出血可能引发吞咽障碍。脑干中有控制吞咽反射的神经结构,出血后会影响吞咽相关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吞咽困难,表现为进食时容易呛咳,食物难以顺利通过咽部进入食管。在不同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患者可能都可能出现,但在护理上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饮食方式,比如对于吞咽障碍的患者,应给予糊状或软食,防止误吸导致肺炎等并发症。 言语障碍 言语障碍也是脑干出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脑干内与言语相关的神经结构受损,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语症,表现为说话不清、表达困难,或者理解他人语言有障碍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言语康复方面有不同特点,儿童患者可能在言语发育关键期受到影响,需要尽早进行言语康复训练;成年患者则会影响其正常的交流沟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眼球运动障碍 脑干中有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团等结构,出血后可能出现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为眼球活动受限,如不能正常向各个方向转动等。这会影响患者的视觉感知和日常活动,比如无法正常追踪物体等,在生活中可能导致行动不便,需要他人协助完成一些需要良好眼球运动配合的活动。 呼吸循环功能异常相关后遗症 脑干是呼吸、循环中枢所在部位,出血后可能遗留呼吸循环功能方面的后遗症。比如可能出现呼吸节律异常,严重的可能需要长期的呼吸支持设备辅助;循环系统方面可能出现血压不稳定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心肺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脑干出血后呼吸循环功能异常的后遗症可能会对其生命健康构成更大威胁,需要密切监测和特殊的护理措施来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2025-09-29 11:38:49
  • 脑出血反复发烧一般几天

    脑出血反复发烧时间无固定天数,受吸收热或感染等因素影响,吸收热可能持续3-5天,感染性发烧时间不定。其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非感染性发烧以物理降温为主,感染性发烧需查感染灶,不同年龄段及有基础疾病患者处理有差异,需综合情况处理并考虑不同人群特点应对。 影响发烧时间的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脑出血后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且感染控制相对成人更慢,所以发烧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对感染的抵抗力弱,一旦脑出血后出现感染性发烧,恢复时间也可能较长。 生活方式因素:如果患者在脑出血前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使得脑出血后更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延长发烧的时间。比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呼吸道黏膜受损,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合并肺部感染,导致发烧持续时间增加。 病史因素:若患者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并发各种感染,脑出血后发生感染性发烧的概率增加,且感染不易控制,发烧持续时间可能延长。又如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脑出血后更易出现肺部感染,发烧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脑出血反复发烧的处理及相关注意事项 非感染性发烧(吸收热)处理:对于吸收热,主要以物理降温为主,可采用温水擦浴等方式,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尤其低龄儿童,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因为儿童皮肤薄嫩,酒精易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不良反应。通过物理降温一般可以将体温控制在合理范围,随着脑出血的吸收,发烧多可逐渐自行缓解。 感染性发烧处理:如果考虑是感染导致的发烧,需要积极查找感染灶。对于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尤其是能配合的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卧床患者,要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引流。不同年龄段处理也有差异,低龄儿童感染后用药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合适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控制体温,如体温未达38.5℃且一般情况良好时,先采用物理降温等方法。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感染的控制,这对于缩短发烧时间非常关键。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因为老年人病情变化可能较隐匿,一旦发烧要及时就医,评估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总之,脑出血反复发烧的时间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处理,同时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025-09-29 11:36:59
  • 脑静脉畸形应该做哪些检查

    脑静脉畸形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平扫、增强扫描、MRI及脑血管造影(DSA),其中DSA是金标准;其他检查有腰椎穿刺和脑电图检查,腰椎穿刺在怀疑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考虑,脑电图对合并癫痫发作患者有帮助但需结合临床,各检查有不同特点及适用情况和风险。 头颅CT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脑静脉畸形的血管结构,通过对比剂的增强,可明确畸形血管团的范围、引流静脉等情况,有助于准确诊断脑静脉畸形。对于判断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重要价值,尤其在发现较小的脑静脉畸形方面比平扫更具优势。 头颅MRI(磁共振成像):是诊断脑静脉畸形的重要手段。常规MRI平扫可多方位成像,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细节,其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可表现为特征性的“水母头”样结构。增强MRI检查能更清楚地显示扩张的引流静脉和畸形的静脉团,对脑静脉畸形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而且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更好地评估病变周围的脑组织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能较好地应用,尤其对于儿童患者,相对CT的辐射影响更小。 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静脉畸形的金标准。通过将导管插入颈部或腹股沟的动脉,注入造影剂,使脑血管显影,能清晰地显示脑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的详细形态,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该检查是有创性的,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穿刺部位出血、血管痉挛、造影剂过敏等。在进行DSA检查时,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等,对于有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需要谨慎考虑。 其他检查 腰椎穿刺:一般在怀疑脑静脉畸形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时考虑进行。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观察脑脊液的颜色、压力、细胞数等情况。如果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可呈血性。但该检查也有一定风险,如颅内感染、脑疝形成等,对于颅内压明显增高的患者应慎用。在儿童患者中进行腰椎穿刺需要更加谨慎,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脑电图检查:对于脑静脉畸形合并癫痫发作的患者有一定帮助。脑电图可以记录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发现是否存在异常放电灶。但脑静脉畸形本身不一定会导致特异性的脑电图改变,其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患者脑电图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脑电图的解读需要更加谨慎。

    2025-09-29 11:32:38
  • 枕骨大孔疝主要表现有哪些

    枕骨大孔疝主要表现包括颅内压增高相关的剧烈进行性头痛、频繁喷射性呕吐;生命体征改变如呼吸紊乱(早期呼吸节律不规则)、循环系统初期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后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终至心跳骤停;眼部表现有瞳孔先短暂缩小后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及眼球运动障碍;还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儿童与成人表现有差异但核心表现如上所述。 一、颅内压增高相关表现 头痛:患者多有剧烈头痛,且进行性加重,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脑膜及神经末梢所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此类头痛症状,儿童因无法准确表达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异常行为,成人则可清晰诉说头痛程度逐渐加剧。 呕吐:频繁的喷射性呕吐较为常见,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能在头痛后随即出现呕吐,而成人也多伴随头痛发作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二、生命体征改变 呼吸紊乱:早期可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如呼吸浅慢或快而不规则等情况。这是因为枕骨大孔疝会压迫延髓呼吸中枢,影响呼吸中枢的正常功能。儿童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对这种压迫更为敏感,呼吸紊乱出现可能相对更早且变化更迅速;成人呼吸紊乱出现相对儿童可能稍晚,但一旦出现也需高度重视。 循环系统改变:初期可表现为血压升高、脉搏缓慢等。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反应,但随着病情进展,血压会逐渐下降,脉搏变得微弱,最终可导致心跳骤停。不同年龄人群在循环系统改变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由于循环系统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血压、脉搏变化可能更为急剧;成人相对儿童代偿时间可能稍长,但最终都会发展到循环衰竭阶段。 三、眼部表现 瞳孔改变:早期患侧瞳孔可短暂缩小,随后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儿童由于眼部生理结构特点,瞳孔变化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也会出现相应的异常;成人则可较明显观察到瞳孔的这种先缩小后散大及对光反射的变化情况。 眼球运动障碍:可能出现眼球固定等情况,这是由于脑疝压迫动眼神经等相关神经结构导致眼球运动功能受影响。儿童和成人在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上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眼球转动不灵活等,成人则可更明确察觉眼球固定等异常。 四、意识障碍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甚至昏迷。儿童意识障碍的表现可能更不典型,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成人则可清晰判断意识状态的变化,从清醒逐渐陷入昏迷状态。

    2025-09-29 11:29:02
  • 颅内脂肪瘤是什么

    颅内脂肪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少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由胚胎发育时异位原始间叶细胞增殖形成与胚胎发育过程密切相关病理为边界清晰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可位于脑表面等位置临床表现分无症状和有症状诊断靠头颅CT见低密度病灶及MRI呈高信号特征性表现治疗分随访观察和手术切除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谨慎权衡手术风险与脑发育影响成人需综合制定方案并注意相关情况。 一、定义 颅内脂肪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良性肿瘤,由胚胎发育时期异位的原始间叶细胞残留在颅内增殖形成,主要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 二、病因 与胚胎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推测为胚胎时期神经管闭合时,中胚层组织异位至颅内,导致脂肪细胞异常聚集形成肿瘤。 三、病理表现 肿瘤边界清晰,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可位于脑表面、脑内或脑室系统内,一般质地柔软,与周围脑组织界限相对清楚。 四、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若肿瘤位于脑表面且未压迫周围结构,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2.有症状情况:若肿瘤压迫周围脑组织、血管或神经等结构,可出现相应症状,如癫痫发作、头痛、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视力减退等,儿童患者可能因肿瘤影响脑发育出现发育迟缓等表现。 五、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见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病灶,CT值接近脂肪密度,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 头颅MRI:T1、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对诊断及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六、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且无占位效应的颅内脂肪瘤,通常建议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如头颅MRI),监测肿瘤变化。 2.手术治疗:若肿瘤引起明显临床症状(如癫痫反复发作、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等)或存在占位效应,需考虑手术切除,手术目的是解除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儿童患者手术需充分评估对脑发育的影响,成人则根据肿瘤具体情况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决策。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颅内脂肪瘤需格外关注,手术时需谨慎权衡手术风险与肿瘤对脑发育的潜在影响,术后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恢复及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神经心理评估。 2.成人患者:成人患者需结合自身整体健康状况、肿瘤位置及症状严重程度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头部外伤,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2025-09-29 11:26: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