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一军医大学临床七年制、外科学硕士、骨科学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骨关节外科学各专业领域工作、学习,先后到奥地利、加拿大、台湾研修深造。科专业知识理论扎实,外科手术技术精湛。专长于骨关节疾患的治疗,尤其精通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和翻修、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关节镜等外科手术。先后多次到奥地利、加拿大等国家进修学习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技术。擅长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等各种疾病的处理,在表面髋关节置换、短柄髋关节、膝关节高屈曲旋转平台等人工关节置换新技术、新领域方面有着较深入的研究。第一军医大学临床七年制、外科学硕士、骨科学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骨关节外科学各专业领域工作、学习,先后到奥地利、加拿大、台湾研修深造。工作以来,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项,获得省级以上课题4项,院级课题2项,科研经费达86万,新型实用专利14项,国内发明1项,教学奖7项,参编专著2部,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学分会委员、秘书 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炎。展开
  • 胸肋骨外翻可以矫正吗

    胸肋骨外翻是否可矫正需依具体情况评估,儿童因生长发育因素致者,可通过补充营养物质、佩戴矫正器具矫正,年龄大、畸形严重影响心肺功能等的成年患者可能需手术矫正,儿童家长要关注其骨骼发育等,成年后严重畸形者手术需评估风险收益及术后康复。 一、胸肋骨外翻的定义及常见原因 胸肋骨外翻是指胸廓前外侧的肋骨超出正常范围向外突起的一种胸廓畸形表现。其常见原因包括: 生长发育因素:对于儿童来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若钙、磷等矿物质摄入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胸廓发育异常,出现胸肋骨外翻。例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紊乱,长骨干骺端生长板不能正常钙化,影响胸廓发育,易出现胸肋骨外翻。 先天因素:部分患儿可能存在先天性的胸廓发育畸形,如先天性胸骨旁软骨发育异常等,导致胸肋骨外翻。 二、矫正方法及适用情况 非手术矫正方法 对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导致的胸肋骨外翻: 补充营养物质:保证充足的钙、磷摄入,可通过饮食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等;同时补充维生素D,可通过增加日照时间(一般每天户外活动1-2小时),但要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对于维生素D缺乏较严重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一般来说,6个月以下婴儿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6个月以上婴儿及儿童每天补充维生素D600-1000国际单位,持续数周或数月,随着病情改善,胸肋骨外翻情况可能会逐渐改善。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病情较轻的儿童,因为儿童骨骼仍有一定的可塑性。 佩戴矫正器具:对于一些胸廓畸形程度较轻的患儿,可在医生评估后佩戴特定的胸廓矫正器具,如定制的胸带等。佩戴时需要根据患儿的生长情况定期调整器具,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佩戴,通常需要数月至数年,通过外力作用逐渐矫正胸廓畸形。但这种方法需要患儿有较好的依从性,且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 手术矫正方法 适用情况:对于年龄较大、骨骼发育接近成熟,且胸肋骨外翻畸形较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或外观严重畸形的患儿,可考虑手术矫正。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对胸廓骨骼的截骨、重塑等操作来矫正畸形。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如可能出现出血、感染、胸廓稳定性改变等并发症,且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一般来说,手术矫正适用于经过评估后畸形严重且非手术矫正效果不佳的患儿。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骨骼发育情况。在儿童的饮食中,要保证营养均衡,尤其是钙、磷、维生素D的摄入。定期带儿童进行体检,监测维生素D水平和骨骼发育情况。对于佩戴矫正器具的儿童,要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出现皮肤压迫损伤等问题。同时,要鼓励儿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胸廓损伤。 成年人群:成年后骨骼发育基本成熟,胸肋骨外翻一般难以通过非手术方法矫正。如果成年后胸肋骨外翻畸形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或外观,可考虑手术矫正,但术前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康复指导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胸廓功能恢复。 胸肋骨外翻是否可以矫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儿童要优先考虑非手术的营养补充和佩戴矫正器具等方法,而对于严重畸形的成年患者可能需要手术矫正,不同人群有各自不同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方式。

    2025-10-11 14:07:45
  • 手腕骨折多久能好

    手腕骨折愈合时间受年龄、骨折类型、治疗方式影响,儿童愈合快,老人慢,简单骨折比复杂骨折愈合快,保守治疗比手术治疗愈合稍慢;不同阶段恢复情况不同,早期肿胀疼痛,中期骨痂生长、可简单康复训练,后期骨痂增多、逐渐恢复功能;儿童和老年手腕骨折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要定期复查、正确康复训练,老年要抗骨质疏松、循序渐进康复训练。 一、影响手腕骨折愈合的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的手腕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因为儿童骨骼的再生能力较强,一般3-4周左右可能有初步的骨痂形成,2-3个月左右基本愈合;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会明显延长,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例如,有研究表明,儿童手腕骨折后骨痂形成时间平均约为3周,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6周以上才能看到明显骨痂。 骨折类型:简单的手腕骨折,如无明显移位的裂纹骨折,愈合相对较快;而复杂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等,愈合时间较长。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块较多,复位和固定相对困难,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生长需要更多时间,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临床愈合。 治疗方式:采取保守治疗(如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的手腕骨折,愈合时间一般在2-3个月左右,但具体还受上述年龄、骨折类型等因素影响;如果是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能够更好地复位骨折端,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但术后恢复也需要一定时间,一般3-6个月左右可以逐渐恢复,但完全愈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二、手腕骨折不同阶段的恢复情况 早期(1-2周):骨折后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固定等措施来稳定骨折端,防止骨折移位进一步加重。患者需要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在这个阶段,骨折断端开始形成血肿,逐渐机化。 中期(3-6周):随着时间推移,骨折断端开始有骨痂生长,骨折部位的稳定性逐渐增加。患者的肿胀和疼痛会逐渐减轻,此时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手指屈伸活动等康复训练,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例如,可以进行缓慢的握拳、伸指动作,但要注意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影响骨折愈合。 后期(2-3个月及以后):骨痂逐渐增多,骨折端基本达到临床愈合,此时可以逐渐增加手腕的活动范围和强度。但完全恢复正常的手腕功能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具体取决于患者的个体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更复杂的康复训练,如手腕的旋转、屈伸等活动,以恢复手腕的正常功能。 三、特殊人群手腕骨折的愈合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手腕骨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快,但在恢复过程中要注意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手腕的生长发育情况。同时,要指导儿童正确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或影响手腕正常发育。例如,儿童手腕骨折后石膏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手指的血运和活动情况,如果发现手指肿胀明显、颜色发紫或活动受限,要及时就医。 老年手腕骨折: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慢,且容易发生再骨折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常规的骨折固定和康复训练外,要注重抗骨质疏松治疗,如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同时,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活动,防止骨折部位再次受伤。例如,老年患者进行手腕康复训练时,开始的活动幅度要小,逐渐增加,并且要在家人的协助下进行,确保安全。

    2025-10-11 14:05:33
  • 肩胛骨突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肩胛骨突出的原因包括肌肉失衡(背部肌肉力量不足、胸部肌肉紧张)、骨骼发育异常(脊柱侧弯、先天性肩胛骨发育异常)、创伤(肩部骨折、肩部软组织创伤后瘢痕粘连)、神经系统疾病(脑瘫、脊髓损伤)。 胸部肌肉紧张:胸大肌、胸小肌等胸部肌肉如果过度紧张,会产生一种牵拉力量,将肩胛骨向前下方拉,从而导致肩胛骨相对突出。比如长期含胸驼背的姿势,会使胸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像办公室人群长时间伏案工作,姿势不良,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对于青少年,不良的坐姿、站姿如果不及时纠正,胸部肌肉紧张也可能引发肩胛骨突出问题;一些运动员如果胸部肌肉训练过度且拉伸不足,也可能出现胸部肌肉紧张导致肩胛骨突出的情况。 骨骼发育异常相关原因 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当脊柱发生侧弯时,会影响肩胛骨的正常位置,导致肩胛骨突出。脊柱侧弯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姿势不良、神经肌肉疾病等原因引起。例如,有家族脊柱侧弯遗传史的儿童,相对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影响肌肉控制的儿童,也可能伴随脊柱侧弯进而导致肩胛骨突出。对于成年人,脊柱侧弯可能由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创伤等因素逐渐加重,出现肩胛骨突出表现。 先天性肩胛骨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肩胛骨高位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表现为肩胛骨位置比正常高,从而导致肩胛骨突出。这种情况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肩胛骨的正常下降过程受阻引起,一般在出生时就可能存在相关异常,但可能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才逐渐被发现肩胛骨突出的表现。 创伤相关原因 肩部骨折:肩部骨折后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和康复,可能会导致肩胛骨的位置发生改变,出现肩胛骨突出。例如,肩胛骨本身的骨折或者锁骨骨折等肩部创伤,在愈合过程中如果复位不良或者康复期间过早活动等,都可能影响肩胛骨的正常位置。对于儿童,肩部创伤后如果处理不当,由于其骨骼发育尚未成熟,更容易出现肩胛骨位置异常导致突出;成年人肩部创伤后,如果康复措施不正确,也可能遗留肩胛骨突出的问题。 肩部软组织创伤后瘢痕粘连:肩部软组织受到创伤后,如肌肉、肌腱等损伤,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瘢痕粘连,影响肩胛骨的正常运动和位置,导致肩胛骨突出。比如肩部肌肉拉伤后没有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形成瘢痕粘连,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修复能力下降,肩部软组织创伤后更容易出现瘢痕粘连导致肩胛骨突出;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肩部受到创伤的几率较高,如果创伤后康复不恰当,也容易出现相关问题。 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脑瘫:脑瘫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受损,肌肉控制能力异常,可能出现肌肉痉挛或无力等情况,影响肩胛骨的正常位置,导致肩胛骨突出。脑瘫患儿在儿童时期较为常见,其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身体各部位肌肉功能失调,进而影响肩胛骨的位置和形态。例如,痉挛型脑瘫患儿可能因为上肢肌肉痉挛,牵拉肩胛骨出现突出表现。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响肌肉的支配和协调,从而可能引起肩胛骨突出。比如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由于神经传导受到影响,肩部肌肉功能紊乱,可能出现肩胛骨位置异常。脊髓损伤患者的肩胛骨突出情况可能因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2025-10-11 14:03:44
  • 21岁还能长高么

    21岁身高情况关键看骨骺线是否闭合,未闭合者有长高可能,受营养、运动、睡眠影响,闭合者可通过保持良好体态展现健康形象,身高非衡量人价值唯一标准。 一、骨骼闭合情况是关键 1.骨骺线状态影响:人的身高主要由骨骼生长决定,而骨骺线是长骨两端的软骨结构,儿童青少年时期骨骺线未闭合,骨骼有生长空间,21岁时大部分人的骨骺线已接近闭合或已经闭合。若骨骺线仍未闭合,理论上还有长高的可能,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一般可通过拍摄左手腕部X线片来观察骨骺线是否闭合,若骨骺线完全闭合,骨骼基本停止纵向生长,身高也就难以再有明显增加;若骨骺线尚未完全闭合,仍有一定长高空间。 2.个体差异因素: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因为遗传因素等使得骨骺线闭合时间较晚,21岁时仍有长高的潜力;而有些人可能由于遗传等多种因素,骨骺线闭合较早。遗传因素在身高的决定中占比较大,如果父母身高较高,子女有更大可能骨骺线闭合较晚,有长高的机会;反之,若父母身高较矮,子女骨骺线闭合相对较早的可能性增加。 二、影响身高的其他因素 1.营养状况: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是骨骼生长的物质基础。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蛋白质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牛奶、鸡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奶制品、豆制品、虾皮等是钙的良好来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晒太阳可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也可通过食用深海鱼类、蛋黄等获取维生素D。21岁时如果营养摄入依然均衡合理,对于维持骨骼健康以及在骨骺线未完全闭合时促进身高增长仍有一定作用。例如,长期摄入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的人群,骨骼密度等状况相对较好,对身高维持或增长有积极意义。 2.运动情况: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尤其是纵向的运动,如跳绳、篮球、游泳等。运动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而生长激素对骨骼的生长有促进作用。21岁时坚持规律运动,对于保持骨骼的强度和灵活性有帮助,并且在骨骺线未完全闭合的情况下,有助于进一步刺激骨骼生长。比如经常进行跳绳运动的人,在骨骺线未闭合时,可能会对身高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因为跳绳时身体的弹跳动作能够对骨骼产生一定的拉伸刺激,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3.睡眠质量:睡眠过程中会分泌大量生长激素,对于骨骼的生长和修复非常重要。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21岁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内分泌功能,从而对身高有一定影响。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骨骼的生长,不利于身高的增长。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在睡眠过程中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和骨骼的修复。 三、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21岁的人群,如果骨骺线未闭合,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促进可能的身高增长。在饮食上要继续保持均衡营养,不挑食、不偏食;运动方面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骨骺线已经闭合,也无需过于沮丧,身高虽然基本定型,但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体态等方式来展现健康的形象,比如保持挺胸抬头的姿势等,同样可以给人积极健康的感觉。并且要认识到身高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2025-10-11 14:02:16
  • 小孩手骨折多久会好

    小孩手骨折的愈合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愈合时间有差异,婴幼儿3-4周初步愈合,学龄前儿童4-6周,学龄儿童6-8周;青枝骨折愈合快,完全骨折时间长;保守治疗一般3-8周,手术治疗需6-10周,恢复中要定期复查、保持固定稳定、保证营养均衡及关注心理状态。 不同年龄段小孩手骨折的大致愈合时间 婴幼儿(1-3岁):婴幼儿手骨折后,通常3-4周左右初步愈合。这是因为婴幼儿骨骼代谢活跃,成骨细胞功能较强。例如,临床研究发现,1-3岁儿童手部简单骨折,经过正确固定等处理后,3-4周可见骨折处有明显骨痂形成,骨折端相对稳定。 学龄前儿童(4-6岁):4-6岁的学龄前儿童手骨折,愈合时间大概在4-6周。此阶段儿童骨骼的再生能力稍逊于婴幼儿,但仍相对较快,一般4周左右能有较明显的骨痂生长,6周左右基本达到临床愈合标准,不过具体还需根据骨折的实际情况判断。 学龄儿童(7-12岁):7-12岁的学龄儿童手骨折,愈合时间通常在6-8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骨骼发育逐渐接近成人,但相比成人还是有一定差异,骨折愈合速度相对学龄前儿童会稍慢一些,一般6周左右能看到较清晰的骨痂,8周左右基本达到临床愈合,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轻度的功能锻炼等。 骨折类型对愈合时间的影响 青枝骨折:这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生在幼儿和儿童。青枝骨折属于不完全骨折,骨折处像树枝被折时的状态,一侧骨皮质断裂,另一侧完整。这种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一般3-4周即可初步愈合,因为骨折断端移位不明显,周围软组织损伤较轻,骨折端稳定,所以愈合时间较短。 完全骨折:如果是完全骨折,愈合时间会相对长一些。比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等完全骨折,一般需要4-8周左右才能初步愈合,具体时间取决于骨折的复位情况和固定是否稳定等因素。如果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愈合时间可能会相对短一些;反之,如果复位不佳或者固定不稳定,可能会导致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愈合时间会延长。 治疗方式对愈合时间的影响 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如果小孩手骨折后采取保守治疗,通过手法复位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一般固定3-8周左右,然后根据复查情况拆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例如,简单的手部骨折通过手法复位后用石膏固定,通常3-4周后复查拍片,如果有骨痂生长,可适当调整固定,6-8周左右基本达到临床愈合。 手术治疗:如果小孩手骨折情况较为复杂,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手术治疗后,愈合时间相对保守治疗会稍长一些,一般需要6-10周左右。因为手术会对局部组织有一定的损伤,术后需要一定时间恢复,而且内固定物的存在也需要骨折端有足够的时间生长愈合。但如果手术顺利,骨折复位良好,术后经过规范的康复护理,也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愈合。 在小孩手骨折恢复过程中,需要定期带小孩去医院进行X线复查,以监测骨折的愈合情况。同时,要注意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稳定,避免小孩过早活动导致骨折移位等情况。对于小孩的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等有助于骨骼愈合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促进骨折的愈合。另外,要关注小孩的心理状态,因为骨折后小孩可能会因为疼痛、活动受限等出现焦虑等情绪,家长需要给予关心和安抚,帮助小孩顺利度过康复期。

    2025-10-11 14:00: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