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一军医大学临床七年制、外科学硕士、骨科学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骨关节外科学各专业领域工作、学习,先后到奥地利、加拿大、台湾研修深造。科专业知识理论扎实,外科手术技术精湛。专长于骨关节疾患的治疗,尤其精通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和翻修、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关节镜等外科手术。先后多次到奥地利、加拿大等国家进修学习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技术。擅长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等各种疾病的处理,在表面髋关节置换、短柄髋关节、膝关节高屈曲旋转平台等人工关节置换新技术、新领域方面有着较深入的研究。第一军医大学临床七年制、外科学硕士、骨科学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骨关节外科学各专业领域工作、学习,先后到奥地利、加拿大、台湾研修深造。工作以来,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项,获得省级以上课题4项,院级课题2项,科研经费达86万,新型实用专利14项,国内发明1项,教学奖7项,参编专著2部,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学分会委员、秘书 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炎。展开
  • 大拇指关节肿胀疼不敢弯怎么办

    大拇指关节肿胀疼不敢弯可能由外伤、腱鞘炎、关节炎等多种原因引起,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如儿童需注意外伤及及时就医,成年人要调整手部姿势,老年人与关节退变等有关,若初步处理未缓解或出现明显畸形、剧烈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一、可能的原因及初步处理 大拇指关节肿胀疼不敢弯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伤、腱鞘炎、关节炎等。如果是外伤导致,首先要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可以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24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肿。如果是腱鞘炎引起,要减少患病手指的活动,让拇指得到充分休息。 二、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儿童:儿童大拇指关节肿胀疼不敢弯可能是玩耍时的扭伤等原因。要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外伤史,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仔细查看拇指外观有无淤血、畸形等情况。尽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过度活动受伤拇指,及时带儿童就医检查,因为儿童骨骼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全,需要专业医生判断是否有骨折等严重问题。 成年人:成年人可能因工作中手部过度使用导致腱鞘炎等问题。比如长期用手劳作的工人、经常打字的办公族等。要注意调整工作和生活中的手部姿势,避免长时间重复性的拇指动作。如果是腱鞘炎,可在休息的基础上尝试一些简单的康复动作,如缓慢地屈伸拇指,但要注意力度和幅度,避免加重症状。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关节退变、骨关节炎等有关。老年人的关节软骨磨损等情况相对常见。要减少拇指的负重活动,可使用一些辅助器具来减轻拇指的压力,如拇指护套等。同时,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耐心地进行康复护理。 三、进一步就医的情况 如果经过初步处理后,大拇指关节肿胀疼不敢弯的情况没有缓解甚至加重,或者伴有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拇指出现明显畸形、剧烈疼痛难以忍受、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活动拇指时听到明显的弹响或摩擦音等。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来明确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例如,如果是关节炎引起,可能会根据具体类型给予相应的抗炎、改善病情等治疗;如果是腱鞘炎严重可能需要进行局部封闭治疗等,但具体治疗需严格遵循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2025-10-11 11:28:59
  • 左脚关节突然红肿疼痛走不成路是什么原因呢

    左脚关节突然红肿疼痛走不成路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引发炎症)、感染性关节炎(病原体感染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外伤导致)、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攻击关节滑膜)、假性痛风(焦磷酸钙结晶沉积致炎且血尿酸正常),需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当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突然红肿疼痛。 2.好发人群:多见于中年男性,常有高嘌呤饮食、饮酒等生活方式,有痛风家族史者风险更高。 3.临床表现:左脚关节突然出现红肿、疼痛,疼痛剧烈,如刀割或咬噬样,夜间易发作,关节活动受限。 二、感染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细菌等病原体通过血行传播、直接蔓延等途径感染关节,引起关节的炎症反应。 2.好发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皮肤有破损者易发生细菌入侵。 3.临床表现:除了左脚关节红肿疼痛外,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关节局部皮温升高明显。 三、创伤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左脚关节受到外伤,如扭伤、撞击等,导致关节软骨损伤、滑膜炎症等,引起关节红肿疼痛。 2.好发人群:有左脚关节外伤史者,运动爱好者、从事重体力劳动者等易发生。 3.临床表现:有明确的外伤史,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 四、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左脚关节) 1.发病机制: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滑膜,导致滑膜炎症、增生,进而侵犯关节软骨和骨组织。 2.好发人群: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有家族遗传易感性。 3.临床表现:左脚关节可出现红肿疼痛,多呈对称性,伴有晨僵,即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持续时间较长。 五、假性痛风 1.发病机制:焦磷酸钙结晶沉积在关节软骨或滑膜上,引起关节的炎症反应。 2.好发人群:老年人多见,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者易发生。 3.临床表现:左脚关节突然红肿疼痛,症状类似痛风,但血尿酸水平正常。 如果出现左脚关节突然红肿疼痛走不成路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尿酸、关节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1 11:25:35
  • 脊椎压迫神经有什么表现

    神经根、脊髓、马尾神经受压分别有不同表现,神经根受压有相应支配区域疼痛、麻木、肌力下降等表现,不同节段及不同人群有差异且与生活方式有关;脊髓受压早期有肢体麻木无力等,不同节段表现不同,不同人群有差异且与生活方式有关;马尾神经受压有会阴部麻木等表现,不同人群有差异且与生活方式有关。 一、神经根受压表现 神经根受压时,常见的表现为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疼痛,多为放射性疼痛,比如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可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灼痛等,同时伴有麻木感,麻木区域与受压神经根分布一致,患者还可能出现肌力下降,例如手部握力减弱,拿东西时感觉无力,严重时甚至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不同节段的神经根受压有其相对特异的表现,像颈5-6神经根受压,可能出现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等区域的疼痛、麻木等症状;颈6-7神经根受压,常表现为前臂背侧、中指等部位的异常。在年龄方面,儿童若存在先天性椎管狭窄等情况导致神经根受压,可能因表达受限而更易被忽视,需仔细观察其肢体活动等情况;老年人由于退变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神经根受压,且恢复相对较慢。生活方式上,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姿势不良的人群神经根受压风险较高。 二、脊髓受压表现 脊髓受压时,早期可能出现肢体麻木、无力,行走时感觉步态不稳,有踩棉花感,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肌力明显减退,严重者可导致截瘫,表现为双下肢或四肢瘫痪,同时可能伴有大小便失禁等括约肌功能障碍。不同节段脊髓受压表现不同,颈髓受压会影响上肢及下肢的功能,胸髓受压主要影响躯干及下肢,腰髓受压则主要影响下肢。对于儿童脊髓受压,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的神经功能,需要及时诊断处理;老年人脊髓受压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会加重病情的复杂性。生活方式中,有脊柱外伤史等情况的人群脊髓受压风险增加。 三、马尾神经受压表现 马尾神经受压时,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鞍区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男性还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等。老年人马尾神经受压可能因本身感觉灵敏度下降等因素,症状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特别留意;儿童马尾神经受压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对其排尿、排便等功能发育产生严重影响。生活方式中,有腰椎骨折等情况的人群马尾神经受压风险较高。

    2025-10-11 11:23:28
  • 站时间长了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站久了脚后跟疼可能由跟骨骨刺、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脂肪垫炎、神经卡压等原因引起,长期站立等是常见诱因,中老年人等特定人群易发病,出现该症状应减少站立、换舒适鞋,持续不缓解需就医,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足部保护及排查相关问题。 一、跟骨骨刺 成因:长期站立等应力因素可使跟骨局部长期受到牵拉,刺激骨膜增生,形成骨刺,这是常见原因之一。比如,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跟骨反复受到应力刺激,更容易引发跟骨骨刺。 人群差异: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足部骨质增生等退变情况增多,且长期站立等生活工作方式会加重退变进程。 二、足底筋膜炎 成因:足底筋膜是连接跟骨与前足的纤维组织,长时间站立使足底筋膜持续处于紧张牵拉状态,容易发生无菌性炎症,导致脚后跟疼痛。例如,长时间行走或站立的职业人群,如教师、售货员等,足底筋膜反复受力,易患足底筋膜炎。 年龄与性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青年较为常见,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女性可能因穿不合适的鞋子等因素增加发病风险。 三、跟腱炎 成因:跟腱连接小腿肌肉与跟骨,长时间站立使跟腱承受过多压力,反复牵拉可能引发炎症,导致脚后跟疼痛。像运动员、经常进行站立活动的人群,跟腱使用频繁,易出现跟腱炎。 生活方式:运动强度大、站立时间过长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跟腱炎的发生几率。 四、跟骨脂肪垫炎 成因:跟骨脂肪垫起缓冲震荡作用,长期站立使脂肪垫受到过度挤压、摩擦,导致炎症,引起脚后跟疼痛。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跟骨脂肪垫承受的压力较大,易发病。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脂肪垫退变,缓冲能力下降,更易患跟骨脂肪垫炎。 五、神经卡压 成因:支配足跟的神经受到卡压,如跗管综合征等,长时间站立可能导致局部神经受压,引发脚后跟疼痛。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足部解剖结构差异可能影响神经卡压的发生,比如足部解剖结构异常者更易出现神经卡压情况。 如果站时间长了脚后跟疼,首先应减少站立时间,更换舒适的鞋子。若疼痛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应特别注意足部的保护,避免长时间站立;儿童若出现相关情况需排查是否有先天足部结构异常等问题,及时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

    2025-10-11 11:18:42
  • 背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背痛可因肌肉骨骼因素中肌肉劳损(长期不良姿势等致背部软组织劳损)、脊柱小关节紊乱(小关节错位紊乱刺激神经末梢)引发,脊柱病变里椎间盘突出(退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脊柱侧弯(发育异常或姿势不良致侧弯)、骨质增生(椎体边缘增生刺激组织)可致背痛,内脏疾病牵涉痛中心脏疾病(疼痛放射至背)、胆囊疾病(右肩背牵涉痛)、肾脏疾病(腰部及背牵涉痛)会有背痛表现,其他因素里外伤(急性撞击等致肌肉拉伤等)、骨质疏松(骨量丢失致腰背疼痛)、肿瘤(脊柱原发或转移破坏骨质)也可引起背痛。 一、肌肉骨骼因素 1.肌肉劳损: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弯腰驼背)、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等,可导致背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劳损,引发疼痛。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背部肌肉持续紧张,易出现慢性背痛。 2.脊柱小关节紊乱:脊柱的小关节发生错位或紊乱时,会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起背痛,常与突然的扭转动作等相关。 二、脊柱病变 1.椎间盘突出:随着年龄增长或外伤等因素,椎间盘发生退变,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可导致背痛,同时可能伴有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 2.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或后天姿势不良等原因导致脊柱侧向弯曲,会使脊柱两侧肌肉受力不均衡,长期可引发背痛,青少年是高发人群之一。 3.骨质增生:脊柱椎体边缘出现骨质增生,刺激周围组织时可引起背痛,多见于中老年人,与脊柱退变有关。 三、内脏疾病牵涉痛 1.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表现为肩背部放射性疼痛,需注意与单纯背痛鉴别。 2.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可引起右肩背部牵涉痛,常伴有右上腹不适、恶心等症状。 3.肾脏疾病:肾盂肾炎、肾结石等可导致腰部及背部牵涉痛,多伴有尿频、尿急、血尿等表现。 四、其他因素 1.外伤:背部受到急性撞击、跌倒等外伤时,可能造成肌肉拉伤、骨折等,引起背痛,有明确外伤史可作为判断依据。 2.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绝经后女性等,骨量丢失导致骨强度下降,易出现腰背疼痛,且在负重时疼痛加重。 3.肿瘤:脊柱原发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脊柱时,可破坏骨质并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背痛,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2025-10-11 11:15: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