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擅长: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手术、侧颅底外科手术,包括人工耳蜗及听觉植入手术、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治疗、颞骨良恶性肿瘤及侧颅底肿瘤手术、周围性面瘫(贝尔面瘫、中耳炎引起的面瘫、外伤性面瘫、面神经瘤)的诊断治疗、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鼓室成形手术、各类听力障碍疾病诊断治疗、腮腺肿瘤手术、慢性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手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杨军,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分别于2006-2007年,2012年,2014年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Beaujon医院,意大利皮亚琴察Otologica Gruppo,瑞士苏黎世大学颅底外科中心,师从耳神经及侧颅底外科大师Sterkers教授,Sanna教授和Fisch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耳科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颅底外科分会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耳科学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Otology》、《中国医学文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第二医科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曾主持和完成国家级和市级科研课题8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展开
个人擅长
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手术、侧颅底外科手术,包括人工耳蜗及听觉植入手术、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治疗、颞骨良恶性肿瘤及侧颅底肿瘤手术、周围性面瘫(贝尔面瘫、中耳炎引起的面瘫、外伤性面瘫、面神经瘤)的诊断治疗、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鼓室成形手术、各类听力障碍疾病诊断治疗、腮腺肿瘤手术、慢性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手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展开
  • 消炎药能消除鼻息肉吗

    鼻息肉发病与炎症反应有关,部分消炎药可减轻鼻黏膜炎症水肿,但单纯消炎药难完全消除鼻息肉,因其发病涉及多种病理变化,不同病情下单纯消炎药效果有差异,鼻息肉需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可联合其他药物,药物无效或息肉大时需手术,术后还需规范药物治疗控炎症防复发。 一、消炎药对鼻息肉的作用机制 鼻息肉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炎症反应是重要环节。部分消炎药(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等方式,减轻鼻黏膜的炎症水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鼻息肉的发展起到控制作用。例如,有研究表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能改善鼻息肉患者的鼻塞等症状,缩小鼻息肉体积,但这并不等同于直接消除鼻息肉。 二、单纯消炎药难以完全消除鼻息肉 1.局限性 对于较小的、炎症反应相对明显的鼻息肉,短期使用合适的消炎药可能会使息肉有所缩小,症状得到缓解,但一般很难单纯依靠消炎药将鼻息肉完全消除。因为鼻息肉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炎症因素外,还涉及到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基质重塑等多种病理变化。 例如,一些研究显示,仅使用消炎药治疗鼻息肉,其完全消除的比例较低,多数情况下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 2.不同病情的差异 对于儿童鼻息肉患者,由于儿童的身体处于发育阶段,鼻息肉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儿童鼻息肉患者使用消炎药时要考虑到药物对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潜在影响,而且单纯消炎药往往不能彻底消除鼻息肉,可能需要在合适的时机结合手术等其他治疗方式。儿童鼻息肉的发生与儿童自身的免疫-炎症状态、鼻腔解剖结构等多种因素相关,炎症只是其中一个参与因素。 对于有过敏体质的鼻息肉患者,单纯使用消炎药可能效果有限,因为过敏因素也在鼻息肉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需要同时针对过敏因素进行处理,如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在此基础上配合消炎药等治疗,才有可能更好地控制鼻息肉,但单纯消炎药很难完全消除鼻息肉。 三、鼻息肉的综合治疗 1.药物治疗联合 除了消炎药(如糖皮质激素)外,还可能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等。如果存在感染因素,可能还会联合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不属于狭义的“消炎药”概念。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是为了从不同环节干预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以更好地控制病情,但单纯依靠药物很难完全消除鼻息肉,对于较大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鼻息肉,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鼻息肉较大影响呼吸等功能的患者,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手术可以直接去除鼻息肉组织,但术后仍需要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来降低鼻息肉的复发率,因为鼻息肉存在复发的倾向,而炎症控制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方面。例如,术后需要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等药物来控制鼻腔的炎症,减少鼻息肉复发的风险。

    2025-10-20 14:36:36
  • 耳硬化症怎么治疗

    耳硬化症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病变早期等情况,用氟化钠抑制病灶骨吸收;手术治疗有镫骨手术和内耳开窗术,镫骨手术适用于特定听力情况的患者,包括撼动术和切除术,内耳开窗术适用于镫骨手术风险高的患者;术后要注意观察并发症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术后休息不同,还需进行听力康复训练,儿童要尽早语言康复训练,根据不同人群调整康复计划。 一、保守治疗 (一)适用情况 对于病变早期、听力损失较轻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此外,妊娠期、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也可先尝试保守治疗。 (二)具体方法 使用氟化钠可抑制耳硬化症病灶骨吸收,可能有一定效果,但需长期用药,且疗效个体差异较大。 二、手术治疗 (一)镫骨手术 1.适用情况 适用于气导听力损失≥40dBHL,气骨导差距≥15dBHL的耳硬化症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若符合上述听力条件且无手术禁忌证均可考虑。一般来说,青少年患者若病情符合也可考虑手术,但需充分评估。 对于生活方式上需要较好听力的人群,如教师、音乐家等职业人群,若耳硬化症影响其正常工作生活,也可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 镫骨撼动术:是一种保留镫骨结构的手术,通过机械方法撼动镫骨,使镫骨重新活动,改善听力。但该手术的远期效果不如镫骨切除术稳定。 镫骨切除术:将硬化的镫骨足板切除,然后植入人工镫骨假体,恢复声音传导。这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较高,但也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如术后感染、人工镫骨假体移位等。 (二)内耳开窗术 1.适用情况 主要适用于镫骨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如内耳畸形、镫骨手术失败再次手术者等。对于有严重内耳疾病病史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该手术。 2.手术原理 通过在耳蜗开窗,使声波直接传入内耳,从而改善听力,但该手术听力效果一般不如镫骨切除术理想,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三、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 (一)术后注意事项 1.对于所有患者,术后需密切观察听力恢复情况以及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头晕、耳痛、外耳道出血等。 2.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术后耳部护理,避免儿童抓挠耳部,防止术腔感染。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手术可能对儿童心理产生一定影响,需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 3.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术后休息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成人术后需休息1-2周,儿童患者由于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适当休息,具体休息时间需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而定。 (二)康复 术后患者需进行听力康复训练,对于儿童患者,要尽早开始语言康复训练,帮助其更好地恢复语言能力。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等调整康复计划,例如对于年轻的职业人群,在康复过程中要考虑其职业对听力的特殊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025-10-20 14:35:45
  • 喉咙干疼雾化用什么药

    喉咙干疼雾化常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用于炎症引起的喉咙干疼,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有使用注意)和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用于伴气道痉挛喉咙干疼,儿童、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注意;异丙托溴铵用于伴气道痉挛喉咙干疼,儿童、前列腺增生及青光眼患者慎用),雾化治疗要正确使用设备、治疗后清洁设备、观察患者反应,出现异常立即停止并采取措施。 一、喉咙干疼雾化常用药物及适用情况 (一)糖皮质激素 1.布地奈德 适用情况:对于由炎症引起的喉咙干疼,如急慢性咽喉炎等情况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它可以减轻咽喉部黏膜的水肿、充血,从而缓解喉咙干疼症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对于咽喉部因炎症导致的不适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年龄及特殊人群考虑: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重等情况合理应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因为虽然目前证据显示相对安全,但仍需谨慎评估潜在风险。 (二)支气管舒张剂 1.沙丁胺醇 适用情况:如果喉咙干疼伴有气道痉挛相关因素,比如合并有喘息等情况时可以使用。沙丁胺醇能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带来的不适,进而间接缓解喉咙干疼相关的因气道不畅引起的不适。有研究显示,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能快速改善气道痉挛状态。 年龄及特殊人群考虑:儿童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和方法,需严格遵医嘱;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沙丁胺醇可能会有一定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心悸等,应在医生评估下使用。 2.异丙托溴铵 适用情况:可用于缓解喉咙干疼伴有气道痉挛的情况,它是一种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减少痰液分泌等,对缓解气道不适有帮助。临床研究发现其在舒张支气管方面有确切效果。 年龄及特殊人群考虑: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前列腺增生及青光眼患者要慎用,因为异丙托溴铵可能会加重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困难及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等情况。 二、雾化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设备使用 要正确使用雾化设备,保证雾化药物能有效雾化并被患者吸入。不同的雾化设备有不同的操作要求,需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雾化过程顺利,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治疗后的清洁 雾化结束后,要对雾化设备进行清洁,防止细菌滋生。比如雾化面罩等部件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下次使用时造成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三)观察反应 在雾化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出现皮疹、呼吸困难加重等过敏或其他不适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雾化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使用布地奈德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声音嘶哑等局部反应,使用沙丁胺醇时可能出现心悸等全身反应,都需要及时关注。

    2025-10-20 14:34:54
  • 小孩半夜一直喊耳朵痛怎么回事

    小孩半夜一直喊耳朵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耳部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炎,非感染性耳部相关情况如耳部异物、气压损伤,还有耳部外伤、少见的耳部肿瘤等,家长应保持冷静,勿自行处理,尽快带小孩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避免小孩耳部受损伤等情况。 一、耳部感染性疾病 1.急性中耳炎 发病情况:小孩半夜一直喊耳朵痛较为常见的原因是急性中耳炎,尤其在儿童群体中高发。儿童的咽鼓管短、宽且直,鼻咽部的病原体更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发感染。比如在感冒后,病毒或细菌容易经咽鼓管累及中耳。 症状表现:除了耳朵痛,还可能伴有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频繁抓耳等。通过耳镜检查可发现鼓膜充血、膨出等表现。 2.外耳道炎 发病情况:外耳道皮肤受损后容易引发感染导致外耳道炎。小孩可能因自行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者游泳后外耳道进水等原因诱发。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耳朵疼痛,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加剧,外耳道可能有分泌物等情况。 二、非感染性耳部相关情况 1.耳部异物 发病情况:如果小孩将小珠子、小纸片等异物塞入耳朵,也会引起耳朵痛。这种情况在好奇心强的儿童中较易发生,尤其在玩耍时不注意将异物放入耳内。 症状表现:耳朵痛是主要症状之一,还可能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异物如果刺激外耳道皮肤,还可能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2.气压损伤 发病情况:乘坐飞机、潜水等情况下,气压变化可能导致中耳内外气压不平衡,引起气压损伤,导致耳朵痛。例如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小孩的中耳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症状表现:耳朵痛较为明显,可能伴有耳闷、听力下降等,严重时可能有鼓膜充血、穿孔等表现。 三、其他可能因素 1.耳部外伤 发病情况:小孩在玩耍过程中可能受到外力撞击耳部,导致耳部外伤,引起耳朵痛。比如摔倒时头部或耳部受到碰撞等。 症状表现:有明确的外伤史,耳朵局部可能有红肿、淤血等表现,疼痛明显。 2.耳部肿瘤(少见情况) 发病情况:虽然儿童耳部肿瘤相对少见,但也有可能发生。例如外耳道乳头状瘤等,肿瘤生长可能刺激耳部组织引起疼痛。 症状表现:耳朵痛可能是其中一个症状,还可能伴有耳部肿块、听力下降等,需要进一步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 当小孩半夜一直喊耳朵痛时,家长应保持冷静,首先观察小孩耳部的外观情况等初步判断,但不要自行给小孩挖耳或使用药物,应尽快带小孩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进行详细的耳部检查,如耳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避免耳部受到损伤等情况,在乘坐飞机等可能引起气压变化的情况时,可通过让小孩吞咽、咀嚼等动作来调节中耳气压。

    2025-10-20 14:33:43
  • 咽喉部有痰怎么办

    保持呼吸道湿润可通过保证成人等不同人群充足水分摄入及维持室内空气湿度40%~60%来达成,体位引流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相应姿势,就医时需评估感染因素及有无其他疾病等情况,饮食上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适当多摄入如梨、白萝卜等有润肺化痰等作用的蔬菜水果。 一、保持呼吸道湿润 1.增加水分摄入:每日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一般成人需摄入1500~2000毫升水分,可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充足水分能稀释痰液,使其更易咳出。儿童需根据年龄适当调整饮水量,确保维持机体水分平衡以利于痰液稀释。老年人因机体调节功能变化,也应保证足够水分摄入,防止痰液过于黏稠。 2.改善环境湿度:维持室内空气湿度在40%~60%,可使用加湿器等设备。干燥环境会使呼吸道黏膜干燥,导致痰液黏稠不易排出,合适湿度环境能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利于痰液排出。例如在冬季使用暖气或空调时,可通过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适宜。 二、体位引流辅助排痰 根据病变部位采取相应体位,使痰液借助重力作用流向大气道以便咳出。如肺部病变部位在上叶,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若病变在下叶背段,患者可采取俯卧位,膝盖下方垫枕头,使胸部抬高,头低脚高,促进痰液引流。儿童进行体位引流时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不适或意外;老年人若存在骨关节疾病等情况,采取体位时要注意安全性,可在他人协助下缓慢调整体位。 三、就医评估与可能的医疗干预 1.感染因素评估:若咽喉部有痰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多数病毒感染导致的轻度感染可通过自身免疫力恢复,注意休息等一般处理即可。但若合并细菌感染,如出现咳黄脓痰、发热等症状,需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痰培养等)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有痰情况时,更需谨慎评估,避免不合理使用药物;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2.其他疾病相关情况:若咽喉部有痰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咯血、体重下降等,可能提示存在其他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需及时就医进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四、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易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痰液分泌。可适当多摄入蔬菜水果,例如梨具有润肺化痰的作用,可适当食用,其富含水分且有一定清热润肺功效,对缓解咽喉部有痰可能有一定帮助;蔬菜如白萝卜等也有一定的通气利痰作用,可纳入日常饮食中。儿童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且避免刺激性食物过多摄入;老年人饮食需考虑消化功能等情况,选择易于消化且利于缓解痰液情况的食物。

    2025-10-20 14:31: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