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擅长:妇科肿瘤、妇科盆底功能障碍、以及妇科微创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萍,女,主任医师,教授,妇科主任,博士,1962出生,1985年毕业于上海笫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年进入新华医院妇产科工作。从事妇科临床工作近30年,具有扎实的妇产科理论基础,精通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断处理。曾于1998年在新加坡国立妇产儿童医院工作学习,为国际妇科内镜协会会员,师从数届国际妇科内镜协会主席,率先在国内开展各类妇科微创手术,并成立了培训中心,培养了大量的妇科微创人员。熟练掌握妇科微创手术,通过内镜手术解决各种妇科疾病。近年来,潜心致力于妇科四级内镜手术,包括各类妇科恶性肿瘤腔镜下的治疗。为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肿瘤学组的成员,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多年来发表论文几十篇。近年来,也致力于妇科疾病的基础研究。展开
个人擅长
妇科肿瘤、妇科盆底功能障碍、以及妇科微创手术。展开
  • 子宫内膜局部复杂性增生是什么意思

    子宫内膜局部复杂性增生是子宫内膜异常增殖性病变,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异常子宫出血等,诊断靠子宫内膜活检等,治疗有药物和手术等方式,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子宫内膜局部复杂性增生是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一种病理类型,属于子宫内膜异常增殖性病变。它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出现复杂的结构改变,但无间质浸润。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腺体轮廓不规则,可出现背靠背现象,腺上皮细胞呈复层排列,但细胞异型性不明显。 二、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不过年轻女性也可能因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患病。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分泌失衡,容易引发子宫内膜增生相关病变;年轻女性若长期存在无排卵的情况,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由于持续无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缺乏孕激素拮抗,也易出现子宫内膜局部复杂性增生。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肥胖的女性,体内脂肪组织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加子宫内膜局部复杂性增生的发生风险。此外,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类药物而未规范使用孕激素拮抗的人群,也容易出现子宫内膜增生病变。 病史因素: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相关疾病(如高泌乳素血症等)的患者,由于自身内分泌紊乱,容易出现子宫内膜局部复杂性增生。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其内分泌轴紊乱导致排卵异常,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作用,从而增加了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几率。 三、临床表现 异常子宫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例如月经周期可能从原本规律的28-30天变为长达数月不来月经,而后突然大量阴道流血;或者经期原本3-7天,延长至10天以上,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等。 其他: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自觉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时被发现。 四、诊断方法 子宫内膜活检:是诊断子宫内膜局部复杂性增生的金标准。通过刮宫或宫腔镜下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显微镜下观察腺体结构等特征以明确诊断。例如宫腔镜下可以直观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同时准确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内膜的厚度、回声等情况。子宫内膜局部复杂性增生时,超声可能显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但超声检查不能确诊,仅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五、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等,可采用孕激素治疗,通过孕激素拮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促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从而逆转增生病变。例如使用黄体酮、地屈孕酮等孕激素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无生育要求的绝经后女性等,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术。但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全身状况等综合判断。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子宫内膜变化及生育情况,使用孕激素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等,同时要定期进行超声及子宫内膜活检等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手术治疗时要考虑其术后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更年期相关症状等,术后需做好康复护理,关注心理状态,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激素替代治疗相关咨询,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进行。

    2025-10-17 14:18:42
  • 例假第一天是褐色的

    例假第一天经血呈褐色可能有经血排出较少、妇科炎症影响、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女性可观察记录经期情况、调整生活方式,若情况持续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评估,排查妇科疾病等情况,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各有不同需关注对应情况并告知医生自身相关信息。 一、可能的原因 1.经血排出较少 例假第一天时,子宫内膜刚开始少量脱落,经血流出量相对较少,在生殖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中的铁元素被氧化,就会导致经血颜色呈褐色。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理现象,一般随着经期的推进,经血量逐渐增多,颜色也会逐渐变为暗红色等正常颜色。从年龄角度看,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育龄期女性,如果没有其他异常表现,也可能是正常的经期起始阶段表现。生活方式方面,若近期过度劳累、压力过大等,可能影响内分泌,导致经期第一天经血排出少而呈褐色。 2.妇科炎症影响 一些妇科炎症,如子宫内膜炎等,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和修复。炎症会导致子宫内膜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发生改变,使得经血的成分有所变化,从而在例假第一天出现褐色经血。对于有妇科炎症病史的女性,更需要关注这种情况。年龄上,各个育龄阶段的女性都可能因妇科炎症出现此类情况,若患有妇科炎症,炎症的刺激会干扰正常的经期经血情况。生活方式上,不注意个人卫生、有不洁性生活等都可能增加妇科炎症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例假第一天经血颜色。 3.内分泌失调 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如雌激素水平偏低等,会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当内分泌失调时,子宫内膜的生长不均匀,在例假第一天就可能出现少量且颜色偏褐的经血。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稳定,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育龄期女性若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环境改变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生活方式中,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都可能干扰内分泌,进而影响例假情况。 二、应对与建议 1.观察与记录 女性可以观察后续几天经血的颜色、量以及经期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腰酸等,并进行记录。对于青春期女性,要关注随着年龄增长生殖系统逐渐成熟,例假情况是否会逐渐正常;育龄期女性则要留意自身生活方式对内分泌等的影响。记录经期情况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若后续经期异常情况持续或加重,可作为就医时的重要参考。 2.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睡眠7-8小时。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等,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对于有压力的人群,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瑜伽、散步等)来缓解压力,运动频率可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青春期女性要注意避免因学习压力等导致生活方式紊乱,育龄期女性要平衡工作与生活,减少不良生活方式对例假的影响。 3.就医评估 如果例假第一天褐色经血情况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如严重腹痛、经期延长或缩短等,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妇科检查、B超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妇科疾病等情况。对于有妇科炎症病史或内分泌失调病史的女性,更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处理。青春期女性若例假情况异常且持续,也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干预;育龄期女性出现此类情况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身的生活史、病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2025-10-17 14:18:08
  • 第二次人流要间隔多久

    第二次人流一般建议间隔至少3-6个月,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年轻女性相对可短些,年长、吸烟饮酒、作息不规律、有妇科疾病史、多次人流史者间隔需更长,未育和已有生育史女性也都需遵循相应间隔要求来保障生殖健康。 一、第二次人流间隔时间的一般建议 一般来说,第二次人流建议间隔至少3-6个月。这是因为人流手术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损伤,需要时间让子宫内膜修复。从医学角度看,子宫内膜的修复通常需要一定周期,若间隔时间过短,子宫内膜尚未完全恢复,再次怀孕时发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风险会增加,同时也可能影响下次妊娠的胚胎发育等情况。 二、影响间隔时间的因素 (一)年龄因素 1.年轻女性:相对来说,年轻女性身体恢复能力较强,但即便如此,也建议间隔3个月以上。因为年轻女性生殖系统虽然恢复潜力大,但仍需要足够时间让子宫内膜从人流创伤中修复,例如18-25岁的女性,过早再次人流可能对后续生殖健康埋下隐患。 2.年长女性:年龄较大的女性,身体各方面机能包括生殖系统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可能需要间隔更长时间,建议至少6个月甚至更久。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子宫内膜的再生能力、身体的整体恢复能力都会下降,间隔过短再次人流风险更高。 (二)生活方式因素 1.吸烟饮酒者:吸烟饮酒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不利于子宫内膜的修复。这类女性可能需要比一般人更长的间隔时间,可能需要7-8个月甚至更久,因为吸烟饮酒会干扰身体正常的生理过程,延缓子宫内膜的恢复进程。 2.作息不规律者:长期作息不规律会影响内分泌等身体机能,进而影响子宫内膜的修复。例如经常熬夜、饮食无规律的女性,其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会受到影响,所以第二次人流间隔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建议在6个月以上,让身体有足够时间调整到较好状态来支持子宫内膜修复。 (三)病史因素 1.有妇科疾病史者:如果女性既往有盆腔炎等妇科疾病,那么人流后子宫内膜修复可能会受到更大影响,这种情况下第二次人流间隔时间需要适当延长。比如既往有慢性盆腔炎病史的女性,可能需要间隔8个月甚至更久,因为妇科疾病史会增加子宫内膜修复的难度,需要更多时间让身体恢复到适合再次妊娠的状态。 2.有多次人流史者:多次人流史会使子宫内膜受损程度加重,这类女性第二次人流间隔时间建议至少6个月以上,且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身体状况。因为多次人流对子宫内膜的创伤累积效应明显,需要足够时间让子宫内膜尽可能恢复到较好的状态,降低再次妊娠的风险。 三、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一)未育女性 未育女性第二次人流后间隔时间更要严格遵循建议,至少3-6个月。因为未育女性未来可能有生育计划,良好的子宫内膜状态是成功妊娠的基础。在等待间隔时间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以促进身体恢复,为下次妊娠创造良好条件。 (二)已有生育史女性 已有生育史女性相对来说身体恢复可能有一定基础,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第二次人流后计划再次生育,同样需要间隔3-6个月,并且要注意在间隔期间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异常阴道出血、腹痛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已有生育史并不意味着身体恢复就一定顺利,仍可能存在子宫内膜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注。 总之,第二次人流间隔时间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虑,以最大程度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

    2025-10-17 14:17:35
  • 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何护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心理护理要针对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与病史等因素开展;疼痛护理有非药物干预且要关注特殊人群;经期护理包括卫生和活动休息方面;饮食护理要营养均衡并避免刺激性食物;病情监测护理要观察症状和定期复诊,全方位保障患者健康。 一、心理护理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心理反应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担忧生育问题,而年长患者可能更关注疾病对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年龄特点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比如对年轻患者可详细讲解疾病与生育的关系及现有治疗手段;对年长患者则侧重讲解如何通过护理维持良好生活状态。 性别因素:女性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心理压力往往较大,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要给予女性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沟通让患者了解疾病是可防可控的,帮助其树立积极的心态。 生活方式与病史因素:有长期患病史或生活方式不规律的患者可能更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应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作息、适度运动等,并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帮助其缓解心理负担。 二、疼痛护理 非药物干预: 热疗: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导致的疼痛,可采用热疗方法,如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下腹部,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子宫痉挛性疼痛。 体位调整:指导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屈膝侧卧位,对于经期患者,这样的体位有助于减轻腹部肌肉紧张,缓解疼痛。 年龄特殊人群提示:儿童患者出现疼痛时,应避免使用成人的疼痛评估及护理方式简单套用于儿童,要通过儿童能理解的方式评估疼痛程度,如使用面部表情量表等,热疗时更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烫伤;老年患者疼痛护理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加重患者不适。 三、经期护理 卫生护理: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使用合格的卫生用品,不同年龄患者使用卫生用品的类型有差异,儿童患者应选用适合儿童的卫生用品,老年患者则根据身体状况选择舒适的卫生用品;经期避免性生活,防止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 活动与休息:经期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但也不宜长时间卧床,可进行适度散步等轻体力活动;不同年龄患者活动量不同,年轻患者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增加活动量,老年患者则以舒缓活动为主。 四、饮食护理 营养均衡:鼓励患者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根据不同年龄调整饮食结构,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全面以支持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则注重饮食易消化、营养均衡且利于维持机体功能;有特殊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要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控制糖分摄入。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加重痛经等症状,不同性别患者对刺激性食物的耐受程度不同,但均应尽量避免食用此类食物。 五、病情监测护理 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痛经、月经异常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包括疼痛的程度、发作频率、月经血量、经期长短等;不同年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下腹部不适等不典型症状,需仔细观察;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但也需重视。 定期复诊:提醒患者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进行相关检查如B超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护理方案及治疗措施。

    2025-10-17 14:16:47
  • 安全期内会怀孕吗

    安全期并非绝对安全,月经周期不规律、存在额外排卵、精子存活时间等情况都会致安全期内有怀孕可能,不同人群如年轻女性、有妇科疾病女性、临近更年期女性采用安全期避孕均有风险,无生育计划应选科学有效避孕措施避免意外妊娠。 一、安全期的定义 安全期是指女性月经周期中相对不易受孕的时间段,通常分为排卵前安全期和排卵后安全期。一般来说,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排卵日大约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连同排卵日在内称为排卵期,其余时间为安全期。不过,安全期避孕并非绝对安全。 二、安全期内怀孕的可能性 (一)月经周期不规律时 如果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那么排卵时间就难以准确推算,安全期也就失去了参考价值,此时在所谓的安全期内也有可能怀孕。因为月经周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情绪波动、环境改变、疾病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排卵提前或推迟,从而使原本的安全期变得不安全。例如,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的女性,其内分泌容易紊乱,排卵可能会发生异常,在原本认为的安全期内也可能排卵并受孕。 (二)存在额外排卵情况 有些女性可能会出现额外排卵的现象,即在正常的排卵周期外又有一次排卵。这可能是由于身体受到一些突发因素的影响,如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外界环境的强烈刺激等。一旦出现额外排卵,在安全期内进行无防护性生活就有怀孕的风险。比如,一位女性平时月经周期相对规律,但某次因出差环境改变,出现了额外排卵,此时如果在安全期内同房且未采取避孕措施,就有可能怀孕。 (三)精子存活时间影响 精子在女性体内可以存活一定时间,一般来说,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可存活2-3天。如果女性的排卵时间提前,而之前的安全期内有过无防护性生活,精子存活到了排卵日并与卵子结合,就会导致怀孕。例如,某女性预计下次月经在28天后来潮,按照常规推算排卵日在第14天,其安全期是月经周期的前7天和后8天,但如果该女性实际排卵日提前到了第10天,而在第8天有过无防护性生活,那么存活的精子就有可能在第10天与卵子结合受孕。 三、不同人群在安全期避孕的注意事项 (一)年轻女性 年轻女性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但也不能忽视安全期避孕的不确定性。由于年轻女性可能更易受到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如频繁更换工作环境、作息不规律等,这些都可能干扰正常的月经周期和排卵,增加安全期内怀孕的风险。建议年轻女性尽量采用更加可靠的避孕方法,如避孕套、短效口服避孕药等,以降低意外怀孕的几率。 (二)有妇科疾病的女性 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其月经周期和排卵往往存在明显异常,安全期的推算完全不可靠,这类女性不适合采用安全期避孕法。因为妇科疾病会严重影响内分泌和排卵的规律性,必须选择更为精准的避孕方式来避免意外怀孕。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稀发、排卵障碍,无法通过常规的安全期方法来避孕。 (三)临近更年期的女性 临近更年期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但仍可能有不规律的排卵,安全期避孕的失败风险较高。这一时期的女性身体激素水平波动较大,月经周期紊乱情况较为常见,所以也不建议采用安全期避孕,应选择合适的避孕措施来保障生殖健康。 总之,安全期内有怀孕的可能性,不能将安全期避孕作为可靠的避孕方法,若没有生育计划,应选择科学、有效的避孕措施来避免意外妊娠。

    2025-10-17 14:16: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