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擅长:妇科肿瘤、妇科盆底功能障碍、以及妇科微创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萍,女,主任医师,教授,妇科主任,博士,1962出生,1985年毕业于上海笫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年进入新华医院妇产科工作。从事妇科临床工作近30年,具有扎实的妇产科理论基础,精通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断处理。曾于1998年在新加坡国立妇产儿童医院工作学习,为国际妇科内镜协会会员,师从数届国际妇科内镜协会主席,率先在国内开展各类妇科微创手术,并成立了培训中心,培养了大量的妇科微创人员。熟练掌握妇科微创手术,通过内镜手术解决各种妇科疾病。近年来,潜心致力于妇科四级内镜手术,包括各类妇科恶性肿瘤腔镜下的治疗。为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肿瘤学组的成员,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多年来发表论文几十篇。近年来,也致力于妇科疾病的基础研究。展开
个人擅长
妇科肿瘤、妇科盆底功能障碍、以及妇科微创手术。展开
  • 上环第一个月经量超多怎么回事

    上环后第一个月经量超多可能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节育环刺激子宫内膜及内分泌变化影响,病理性因素有节育环位置异常和炎症感染,出现这种情况可先观察休息,若持续时间长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查,特殊人群上环前会严格评估。 一、生理性因素 (一)节育环刺激子宫内膜 上环后,节育环作为一种异物会刺激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发生局部的炎性反应等。在月经来潮时,这种刺激可能会使子宫内膜脱落增多,从而引起月经量增多。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在上环后的前3-6个月内比较常见,是身体对节育环的一种适应过程。年轻女性由于子宫内膜再生能力较强,相对可能更易出现上环后第一个月经量超多的情况,但这也存在个体差异。 (二)内分泌变化影响 上环本身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内分泌紊乱,但月经周期和月经量也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上环后,部分女性可能会因为心理压力、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内分泌,虽然这种影响相对较小,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和脱落过程,进而导致月经量增多。比如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的女性,本身内分泌就容易失调,上环后更易出现月经量异常。 二、病理性因素 (一)节育环位置异常 如果节育环位置发生偏移,如下移等情况,会影响其对子宫内膜的正常作用。节育环不能准确地起到局部作用,子宫内膜不能得到有效的调控,就会出现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脱落,从而导致月经量超多。这种情况在有过多次妊娠史、子宫形态异常的女性中相对更易发生,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节育环的正常位置。 (二)炎症感染 上环手术属于有创操作,如果术后发生感染,如子宫内膜炎等,炎症会刺激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月经来潮时脱落的子宫内膜增多,月经量就会增多。本身有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的女性,在上环后更易发生感染,从而出现月经量超多的情况。另外,性生活不注意卫生的女性也属于感染的高危人群。 三、应对及建议 (一)观察与休息 如果上环后第一个月经量超多,但没有其他严重不适,如剧烈腹痛、大量出血不止等,可以先观察。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子宫充血,导致月经量进一步增多。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对节育环的适应。 (二)就医检查 如果月经量超多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腹痛、发热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检查,以了解节育环的位置是否正常;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是否有贫血等情况;还可能进行妇科检查,查看是否有炎症等。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需要特别关注节育环位置等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是绝对禁忌上环的,而对于有严重妇科炎症急性发作期的女性也不适合上环,这些人群在上环前医生会严格评估。 总之,上环后第一个月经量超多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是关键。

    2025-10-15 15:17:24
  • 子宫半切和全切有什么区别

    手术分为子宫半切(次全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体保留宫颈)和子宫全切(切除子宫体和宫颈),子宫半切保留宫颈但女性无月经、无法孕育胎儿,有宫颈病变等风险,适用特定人群;子宫全切丧失生育能力,有阴道顶端脱垂等风险,适用多种情况,对年轻女性和老年女性需分别考虑其生育影响、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来选择。 子宫全切:是将子宫体和子宫颈一并切除的手术。 对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 子宫半切:保留了子宫颈,理论上保留了部分与生殖相关的解剖结构,但由于子宫体已切除,女性不再有月经。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子宫半切后因子宫体缺失无法正常孕育胎儿。 子宫全切:由于子宫体和宫颈均切除,彻底丧失生育能力,也不会再有月经。 术后并发症风险 子宫半切:保留宫颈可能存在宫颈相关病变的风险,如宫颈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等,因为宫颈仍然是生殖道的一部分,有发生感染等情况的可能;另外,由于保留了宫颈,子宫的完整性有一定改变,术后可能存在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相对稍高一些,因为子宫体切除后,宫颈成为相对较高位置的结构,对盆腔支持结构的影响与全切不同。 子宫全切: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相对子宫半切可能稍低,因为整个子宫都被切除了,盆腔内原本子宫占据的空间被周围组织填充,但术后可能会出现阴道顶端脱垂等情况;另外,全切术后阴道残端有发生愈合不良、感染等风险。 对内分泌的影响 子宫半切:由于保留了卵巢,卵巢功能不受直接影响,内分泌功能基本维持正常,因为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等重要激素的器官,只要卵巢保留,其内分泌功能就可以正常发挥。 子宫全切:同样保留卵巢的情况下,内分泌功能也基本维持正常,因为卵巢的功能主要是分泌性激素,与子宫是否切除关系不大。 适用人群差异 子宫半切:适用于一些特定情况,比如年龄较轻、有生育需求但因某些良性疾病需要切除子宫体的患者,或者宫颈情况良好、没有宫颈病变的患者;另外,对于一些子宫体的良性病变,如子宫肌瘤主要位于子宫体且患者希望保留宫颈以维持一定的盆底结构和可能的性生活质量等情况。 子宫全切:适用于多种情况,如患有严重的子宫良性疾病且没有保留子宫颈必要的患者,像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且症状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还有一些子宫恶性肿瘤早期,需要切除子宫及宫颈的患者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年轻女性:子宫半切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可能有一定优势,但术后需要密切监测宫颈情况,因为保留宫颈存在宫颈病变的可能,影响未来健康;子宫全切则会彻底丧失生育能力,年轻女性选择时需充分考虑对生育的影响以及术后心理等多方面因素。 老年女性:对于老年女性,子宫半切和全切在术后并发症风险方面可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评估,比如老年女性宫颈病变风险相对较低,但子宫半切保留宫颈可能增加盆腔器官脱垂风险,而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愈合等问题需要关注,总体来说需要综合患者的全身状况、基础疾病等进行选择。

    2025-10-15 15:16:30
  • 宫颈活检后多久恢复

    宫颈活检后恢复时间有个体差异,受活检创面大小、个人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一般多数女性1-2周基本恢复;恢复过程中要注意术后出血、感染预防、休息与活动;妊娠期和绝经后女性宫颈活检后有特殊情况,妊娠期要密切观察有无流产等风险,绝经后女性恢复相对缓慢且要警惕阴道异常情况。 一、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 宫颈活检后恢复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多数女性在1-2周左右基本恢复,但具体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 活检创面大小:如果宫颈活检时取得的组织标本较少,创面较小,恢复相对较快,可能1周左右就能基本恢复;若活检创面较大,恢复时间则会延长,可能需要2周甚至更久。例如,对于因高度可疑宫颈病变进行多点活检的女性,创面较大,恢复时间往往较长。 个人身体状况:年轻、身体素质较好的女性恢复相对较快;而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宫颈活检后恢复可能会受到影响,时间可能延长。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创面愈合会相对缓慢,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 二、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术后出血情况:宫颈活检后可能会有少量阴道出血,一般持续1-2天,若出血时间超过1周或出血量多于月经量,应及时就医。这是因为如果创面愈合不良或有其他异常情况可能导致出血增多。对于有贫血倾向的女性,如本身月经量较多或有慢性贫血病史,更要密切关注出血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感染预防:术后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和盆浴2周,防止细菌感染导致宫颈创面发炎,影响恢复。性生活和盆浴可能会将外界细菌带入阴道,增加感染风险。对于免疫力较低的女性,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女性,更要严格遵守这些注意事项,因为其更容易发生感染。 休息与活动: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否则可能会导致腹压增加,影响宫颈创面愈合。一般建议术后1-2天内适当休息,之后可逐渐恢复轻度活动,但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女性,需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待创面基本愈合后再逐渐恢复工作。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进行宫颈活检后恢复需要更加谨慎。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宫颈活检后要密切观察有无流产等风险,恢复时间可能会因妊娠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孕早期进行活检,要尤其注意休息,因为孕早期胚胎着床不稳定,任何刺激都可能增加流产风险;孕晚期进行活检时,要警惕对分娩的影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恢复情况及对分娩方式等的可能影响。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宫颈组织相对萎缩、弹性较差,宫颈活检后恢复可能相对缓慢。同时,绝经后女性免疫力也可能相对下降,要更加注意预防感染,加强外阴清洁护理等。并且绝经后女性如果出现阴道异常情况,如出血、分泌物异常等,要及时就医,因为绝经后阴道出血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信号,需要与宫颈活检后的正常恢复情况相鉴别。

    2025-10-15 15:15:53
  • 二十五味鬼臼丸对是否卵巢囊肿有效

    二十五味鬼臼丸对卵巢囊肿有药理学潜在作用机制,但临床研究有局限性,不同人群使用需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特殊人群风险及病史等因素,且不能替代正规规范诊疗,应在医生指导下由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后使用。 从药理学研究来看,二十五味鬼臼丸含有多种中药材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机体功能、抑制异常细胞增生等潜在作用。例如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对机体的内分泌调节有一定影响,而卵巢囊肿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理论上其成分可能通过调节内分泌等途径对卵巢囊肿产生作用,但这一机制还需要更多深入且严谨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来进一步确切阐明。 临床研究相关情况 目前有一些临床观察性研究对二十五味鬼臼丸应用于卵巢囊肿患者的情况进行了探讨。部分小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在部分卵巢囊肿患者中使用二十五味鬼臼丸后,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囊肿有缩小趋势或者症状有所改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临床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样本量可能较小、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等情况。而且不同患者的卵巢囊肿情况差异较大,包括囊肿的大小、性质(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等)、患者的个体差异(年龄、体质、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都会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 不同人群使用需考虑的因素 年龄因素:对于年轻患者,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使用二十五味鬼臼丸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因为卵巢囊肿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对未来生育功能等多方面的影响,二十五味鬼臼丸对不同年龄患者卵巢囊肿的作用可能因生殖内分泌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 性别因素:本身就是针对女性卵巢囊肿的药物,女性患者在使用时需要关注自身的月经情况、激素水平等与卵巢囊肿相关的女性生理特征相关因素,不同性别个体(这里主要指女性内部不同个体)对药物的代谢等可能存在差异影响药物对卵巢囊肿的作用。 生活方式因素:如果患者在使用二十五味鬼臼丸期间有不良生活方式,比如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等,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状态,进而影响药物对卵巢囊肿的作用效果,所以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以配合药物可能对卵巢囊肿产生的作用。 特殊人群风险及病史因素:对于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内分泌系统其他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使用二十五味鬼臼丸时需要考虑药物与其他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风险。比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排泄,需要更密切监测可能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同时其本身的基础疾病状态也会影响卵巢囊肿的病情以及对药物的反应。 需要强调的是,二十五味鬼臼丸不能替代正规的针对卵巢囊肿的规范诊疗,对于卵巢囊肿患者,应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囊肿的详细情况、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否使用二十五味鬼臼丸以及如何使用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不能自行盲目使用该药物来处理卵巢囊肿问题。

    2025-10-15 15:15:21
  • 月经量少不走什么原因

    月经量少不走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内分泌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年龄因素、生活方式)、子宫内膜损伤(人工流产、宫腔粘连、宫腔操作史)、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水平高、育龄期、肥胖)、甲状腺功能异常(减退或亢进、各年龄段、甲状腺疾病史)、药物影响(避孕药、抗精神病药物、育龄期、精神疾病史),出现该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特殊人群更要关注自身月经情况及时就诊。 年龄因素: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导致月经量少不走;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也会因内分泌变化出现此类情况。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节律;过度节食会使机体营养摄入不足,影响激素的合成原料,从而影响月经。 子宫内膜损伤 原因:人工流产手术是导致子宫内膜损伤的常见原因,多次人工流产会使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导致子宫内膜变薄,进而引起月经量少不走。另外,宫腔粘连也会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多因宫腔操作术后感染等因素引起。 病史因素:有多次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清宫术等)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损伤的风险较高。 年龄因素:育龄期女性若有宫腔操作史,相对更容易出现因子宫内膜损伤导致的月经量少不走。 多囊卵巢综合征 原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会抑制卵泡发育,导致排卵稀少或不排卵,进而使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拮抗,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异常,出现月经量少不走的情况。 年龄因素:多见于育龄期女性。 生活方式: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内分泌紊乱,影响月经。 甲状腺功能异常 原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雌激素分泌异常,引起月经量少不走;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也会干扰内分泌平衡,影响月经。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中青年女性相对常见。 病史因素:有甲状腺疾病病史的女性,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月经的风险增加。 药物影响 原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月经,如避孕药、抗精神病药物等。避孕药会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子宫内膜增生受影响;抗精神病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导致月经紊乱。 年龄因素:育龄期女性若长期服用上述药物,需关注对月经的影响。 病史因素:有精神疾病需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女性,要警惕药物对月经的影响。 如果出现月经量少不走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性激素六项、B超等),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对于维持月经正常也非常重要。特殊人群如青春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有宫腔操作史女性等更需关注自身月经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2025-10-15 15:14: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