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鸿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擅长: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直肠炎等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黄鸿翔,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治疗痔疮、肛裂、微创治疗复杂性肛瘘。运用中医中药及多种手术方法治疗各期痔瘘、肛肠疑难疾病,其中对隧道式拖线治疗多支管复杂性肛瘘有独到的见解. 198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新华医院中医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副主任。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近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负责本科生、留学生的教学、带教工作,先后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完成近10项科研课题。主要从事肛肠病的中医诊治和科研工作,擅长以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肛肠疾病,特别是能运用中医中药及多种手术方法治疗各期痔瘘、肛肠疑难疾病,其中对隧道式拖线治疗多支管复杂性肛瘘有独到的见解,能根据不同病情制定合理方案,尤其能针对各种重度环状痔及复杂性肛瘘,采用微创的手段,取得良好的效果。展开
个人擅长
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直肠炎等等。展开
  • 小儿内痔怎么办

    小儿内痔较少见,与肛管局部解剖及排便习惯有关,表现为便时滴血等。非药物干预有调整饮食、坐浴;医疗干预需就医评估,嵌顿等特殊情况需专业处理;小儿身体特殊,家长要密切观察症状、帮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卫生,药物治疗遵医嘱。 非药物干预措施 调整饮食:鼓励小儿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香蕉等),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发生,而便秘是诱发小儿内痔的常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约19-25克,学龄儿童约24-31克。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使粪便体积增大,促进肠道蠕动,降低因大便干结引起的排便困难对内痔的刺激。 坐浴:可让小儿每天进行温水坐浴,水温控制在37-40℃左右,每次坐浴10-15分钟。温水坐浴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内痔的肿胀、疼痛等不适。但要注意,坐浴时需有成人在旁监护,避免小儿滑倒等意外发生。 医疗干预相关情况 就医评估:当小儿出现内痔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到儿科或肛肠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等明确内痔的严重程度等情况。例如,肛门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内痔的部位、大小、数量等。 特殊情况处理:如果小儿内痔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缩,且出现嵌顿等情况,可能需要在医生操作下进行复位等处理,但这需要专业医疗人员进行,家长切勿自行处理,以免造成小儿更严重的损伤。 特殊人群(小儿)的温馨提示 小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在处理小儿内痔时需特别谨慎。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儿内痔症状变化,如便血情况、痔核脱出及回缩情况等。同时,要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排便,一般建议小儿每天定时坐盆排便,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内,避免长时间蹲便。另外,要注意小儿的个人卫生,保持肛周清洁,但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清洗肛周,可用温水轻轻清洗。如果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极少见情况),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小儿对药物的耐受和反应与成人不同,要严格遵循医生建议的药物及使用方法,确保小儿安全。

    2025-10-21 12:02:42
  • 痔疮患者如何缓解瘙痒症状

    痔疮患者需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肛周尤其排便后,应选择宽松棉质内裤、避免久坐久站与搔抓,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含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外用软膏,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适度体育锻炼,若瘙痒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 一、保持局部清洁 痔疮患者需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肛周区域,水温控制在37℃~40℃为宜,通过清洗可去除局部的分泌物、粪便残渣等刺激物,减少对肛周皮肤的刺激以缓解瘙痒。尤其排便后应及时清洗,儿童需由成人协助轻柔操作,避免损伤皮肤。 二、避免刺激因素 穿着方面:应选择宽松、棉质的内裤,减少局部摩擦,化纤材质或紧身内裤易加重瘙痒,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均需注意内裤选择。 活动方面: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定时起身活动,久坐久站会影响肛周血液循环,加重局部充血,进而加重瘙痒,有久坐工作史者更需重视定时活动。 搔抓方面:需避免搔抓肛周皮肤,搔抓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瘙痒加重甚至引发感染,无论年龄性别均应告知避免搔抓。 三、药物缓解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外用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儿童慎用,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此类药物通过抗炎等作用缓解瘙痒,但需遵循医生建议使用,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四、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或腹泻,便秘时干硬粪便刺激肛周易加重瘙痒,腹泻时粪便刺激也会加重;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等),这类食物会刺激肛周血管,加重局部充血,导致瘙痒加剧。 其他方面: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缓解肛周不适有一定帮助。 五、就医评估 若瘙痒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出血、疼痛加重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不同年龄及病史患者均需重视症状变化,及时就医以明确病情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5-10-21 12:02:25
  • 患上脱肛如何治

    脱肛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儿童脱肛多数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自愈,成人脱肛也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注射治疗适用于轻度完全性直肠脱垂,儿童注射需谨慎,成人有一定并发症风险;手术治疗有直肠悬吊固定术等,儿童手术谨慎,老年人治疗要评估全身状况、优先选创伤小方式且术后加强护理。 一、一般治疗 (一)儿童脱肛 对于儿童脱肛,多数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自愈。应培养孩子良好的排便习惯,缩短排便时间,避免久坐排便,鼓励孩子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同时,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 (二)成人脱肛 成人脱肛也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长时间蹲位排便,积极治疗便秘、腹泻等可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 二、注射治疗 (一)适用情况 适用于轻度完全性直肠脱垂。将硬化剂注射到直肠黏膜下或直肠周围,使黏膜与肌层粘连,或使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二)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患者,注射治疗需谨慎,因为儿童的直肠发育尚不完善,要充分评估风险。成人注射治疗也可能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坏死等,但相对可控。 三、手术治疗 (一)直肠悬吊固定术 对于重度脱肛患者,可考虑直肠悬吊固定术。通过手术将直肠固定在周围组织上,防止脱垂。该手术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较重的患者。 (二)其他手术方式 还有如肛门环缩术等手术方式,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但疗效相对有限。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脱肛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需非常谨慎。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儿童的身体处于不断发育阶段,任何治疗措施都要考虑对其未来生长的影响。 (二)老年人 老年人脱肛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应优先考虑对身体创伤较小的治疗方式,如注射治疗等,但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同时,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

    2025-10-21 12:02:10
  • 轻微内痔有哪些症状

    内痔有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等表现,便血特点为排便时粪便表面带血等,各年龄段可发生,生活方式中久坐、便秘、饮酒吃辣等易致便血;痔核脱出特点为排便时痔核脱出便后多可自行回纳,各年龄段可发生,长期便秘、久站久坐易致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包括坠胀感、瘙痒等,各年龄段可发生,不注意清洁、穿紧身不透气内裤等易致肛门不适。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相对较少见,若儿童出现类似便血症状,需警惕其他肠道疾病可能。成年人群中,长期久坐、便秘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内痔便血情况。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的人,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引发便秘,进而增加内痔便血的风险;而经常饮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会刺激直肠肛门部位的黏膜,使局部充血,也易导致内痔便血。 痔核脱出 特点:轻微内痔有时可出现痔核脱出的情况,在排便时内痔的痔核可脱出肛门外,便后多可自行回纳。这是由于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痔核增大,排便时受到粪便的挤压而脱出。比如,当患者用力排便时,腹压增加,将内痔的痔核挤出肛门。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较少见,成年人中,随着年龄增长,肛门周围组织弹性下降等因素可能会增加痔核脱出的几率。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便秘的人,排便时需要用力,会增加腹压,促使痔核脱出;而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的人,肛门部位血液回流不畅,也容易导致痔核脱出。 肛门不适感 特点:患者可感觉肛门有坠胀感、瘙痒等不适症状。坠胀感是因为内痔刺激直肠末端神经引起,而瘙痒则是由于痔核脱出时,可带出肠道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导致。例如,内痔患者会经常觉得肛门有异物感,总想排便,但又排不出多少。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都可能出现,儿童若出现肛门不适,需检查是否有先天性肛肠疾病等。成年人中,长期不良排便习惯等因素易引发肛门不适感。 生活方式影响:不注意肛门局部清洁卫生的人,容易滋生细菌,刺激肛门引发不适;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会影响肛门局部的通风,也可能加重肛门不适感。

    2025-10-21 12:02:09
  • 大便之后痔疮出血怎么办

    痔疮处理要点包括每日1-2次40-50℃温水坐浴15-20分钟促肛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出血,保持规律短时间排便防腹压增加,便秘时调整饮食增膳食纤维,避免久坐久站定时活动,局部用消肿止血痔疮膏栓需遵医嘱,频繁大量出血等严重情况及时就医,孕妇优先温和保守治疗避刺激药且防便秘,老年人有基础病用药谨慎就医需告知基础病情况。 一、局部清洁与护理 1.温水坐浴:每日可进行1-2次温水坐浴,水温宜控制在40-50℃,每次坐浴时间约15-20分钟,利用温水促进肛周血液循环,减轻痔疮部位的水肿,进而缓解出血症状。需注意坐浴时要确保肛周充分浸泡在温水中。 二、生活方式调整 1.排便习惯:保持规律排便,尽量缩短排便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避免用力屏气排便,防止腹压增加加重痔疮出血。若有便秘情况,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芹菜、苹果、燕麦等。 2.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久坐久站会影响肛周血液循环,应定时起身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回流。例如每坐/站30-60分钟,起身活动5-10分钟。 三、局部用药辅助 可使用具有消肿、止血作用的痔疮膏或痔疮栓,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产品,避免自行滥用。这类局部用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痔疮部位,减轻出血及相关不适症状。 四、严重情况及时就医 若出现频繁大量出血、经保守处理后出血仍未缓解或伴有剧烈疼痛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病情采取注射疗法、手术等进一步治疗措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痔疮出血时,优先采用温和的保守治疗,如温水坐浴等,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若需用药应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因孕妇生理特殊性,需格外注意避免便秘加重出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维持大便通畅。 2.老年人: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处理痔疮出血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用药需更加谨慎,保守治疗无效时就医需向医生充分告知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10-21 12:01: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