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鸿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擅长: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直肠炎等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黄鸿翔,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治疗痔疮、肛裂、微创治疗复杂性肛瘘。运用中医中药及多种手术方法治疗各期痔瘘、肛肠疑难疾病,其中对隧道式拖线治疗多支管复杂性肛瘘有独到的见解. 198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新华医院中医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副主任。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近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负责本科生、留学生的教学、带教工作,先后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完成近10项科研课题。主要从事肛肠病的中医诊治和科研工作,擅长以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肛肠疾病,特别是能运用中医中药及多种手术方法治疗各期痔瘘、肛肠疑难疾病,其中对隧道式拖线治疗多支管复杂性肛瘘有独到的见解,能根据不同病情制定合理方案,尤其能针对各种重度环状痔及复杂性肛瘘,采用微创的手段,取得良好的效果。展开
个人擅长
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直肠炎等等。展开
  • 痔疮在哪个位置

    痔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在齿线以上,有不同分期表现;外痔在齿线以下,包括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等不同类型;混合痔跨越齿状线,兼具内痔和外痔症状,不同人群痔疮发生位置及表现有差异,儿童少见,孕妇因孕期因素易发生且处理需谨慎。 内痔 内痔是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是在齿线(直肠和肛管之间的分界线)以上发生的痔。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四期,一期内痔通常以便血为主,痔核不脱出肛门外;二期内痔排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还纳;三期内痔痔核脱出后需用手辅助才可还纳;四期内痔痔核长期脱出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脱出。 外痔 外痔是由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是在齿线以下发生的痔。常见的外痔有结缔组织外痔(皮赘)、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等。结缔组织外痔常由肛门缘皮肤皱襞变大,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多无明显症状;静脉曲张性外痔是痔外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在肛门缘形成柔软的团块;血栓性外痔则是肛门静脉丛破裂,血液渗出到结缔组织内形成血栓,表现为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并有暗紫色血块。 混合痔 混合痔是内痔和外痔静脉丛互相沟通,相互融合形成的痔,跨越齿状线,兼具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其位置是在齿状线上下均有痔核,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相连成一个整体。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痔疮的发生位置及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长期久坐、便秘的人群,更容易引发痔疮,且可能在肛管直肠的相应位置出现上述不同类型痔疮的表现。对于儿童,痔疮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长期腹泻等情况,也可能在相应位置出现类似痔疮的表现,但需与其他儿童肛肠疾病相鉴别。对于孕妇,由于孕期腹压增加等因素,也容易发生痔疮,位置多在肛管直肠部位,且可能因孕期特殊情况,症状表现和处理需更加谨慎。

    2025-09-23 13:14:01
  • 痔疮手术后大便不成形怎么办

    痔疮手术后大便不成形可通过饮食调整(合理搭配、避免刺激性食物)、生活习惯调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来改善,需密切观察大便情况,若调整后无改善或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更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处理。 避免刺激性食物: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肠道的不适,导致大便不成形加重。例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应尽量避免。同时,还要减少咖啡、酒精的摄入,因为它们也可能对肠道产生不良影响。 生活习惯调整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肠道的正常蠕动。通常成年人每天需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作息不规律可能会影响肠道的生物钟,进而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大便不成形。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等。手术后初期可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适当活动,散步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改善消化功能,一般每次散步时间可控制在20~30分钟,每天可进行1~2次。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恢复。 观察与就医 密切观察:密切观察大便不成形的情况,包括大便的次数、性状、有无黏液、脓血等。如果大便不成形的情况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腹痛、发热等其他不适症状,需要引起重视。例如,如果大便每天次数超过3次,且持续超过一周仍未改善,就需要进一步关注。 及时就医:如果经过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后,大便不成形的情况仍没有改善,或者出现了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肠镜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更要及时就医,因为他们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肠道不适的耐受能力较差;儿童则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肠道功能相对脆弱,更需要谨慎对待,及时明确病因进行处理。

    2025-09-23 13:13:00
  • 痔疮用手术切除就能根治吗

    痔疮手术切除不一定能完全根治,手术针对较严重痔疮,原理是切除病变痔组织,但因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术后仍可能复发,复发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术后需改善生活方式降低复发几率,复发应及时就医治疗。 手术切除的原理及适用情况 手术切除主要是针对较严重的痔疮,如Ⅲ度、Ⅳ度内痔,混合痔等,通过直接切除病变的痔组织来缓解症状。其原理是去除已形成的病理性痔体。但痔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不良的生活方式,像长期久坐、便秘、腹泻等,即使进行了手术,如果术后不注意改善这些诱发因素,仍可能再次引发痔疮。 复发的相关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 年龄:不同年龄段都可能患痔疮,老年人相对更易因身体机能下降,如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等因素导致痔疮复发,而年轻人若不注意生活习惯,也可能复发。例如一些年轻上班族,长期久坐且饮食不规律,术后若不改变这些习惯,就容易复发。 性别:男女在痔疮发病及复发上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经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腹压增高等因素,相对更易出现痔疮问题,术后也更需注意相关情况以降低复发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饮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肛门直肠部位,导致局部充血,增加痔疮复发几率;长期久坐久站使肛门直肠部位血液循环不畅,也是诱发痔疮复发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些货车司机,术后继续长期久坐开车,就容易复发痔疮。 病史因素:本身有多次痔疮发作史的患者,术后复发可能性相对更高。因为多次的痔疮发作已经改变了肛门直肠局部的解剖和生理环境,术后恢复后再次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时,更易再次出现痔疮相关病变。 要降低痔疮术后复发几率,术后需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合理饮食等。如果出现痔疮相关症状复发,应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9-23 13:10:50
  • 痔疮几岁会得

    痔疮是常见肛肠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期相对少见,可因先天性因素或长期腹泻便秘诱发;青少年期因不良排便习惯、久坐、饮食不当等易患;成年期因久坐、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憋便等成高发阶段;老年期因肠道蠕动弱、有基础疾病、肛周组织松弛等易患。 儿童期 儿童期患痔疮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发生的可能。一些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肛管局部血管畸形等因素引发痔疮,另外,长期腹泻或便秘也可能诱发儿童痔疮。比如长期便秘的儿童,排便时过度用力,会导致肛管直肠部位的静脉丛淤血、扩张,从而引发痔疮。不过儿童痔疮的症状往往相对较轻,表现可能为排便时肛门有肿物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缩等。 青少年期 青少年时期,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如部分青少年可能存在不良的排便习惯,像排便时间过长、久坐等,都可能增加患痔疮的风险。例如有些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同时饮食上可能偏好辛辣刺激食物、饮水较少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出现便秘,进而诱发痔疮。 成年期 成年期是痔疮的高发阶段。成年人群由于工作等原因,很多人需要长时间坐着,缺乏运动,这会影响盆腔部位的血液循环,使得肛管直肠部位的静脉回流受阻,容易引发痔疮。另外,成年后可能面临的生活压力、饮食不规律等情况也较多。比如一些成年人体重超重,腹部压力增加,也会影响肛门直肠部位的静脉回流,增加患痔疮的几率。而且成年后很多人可能存在不良的排便习惯,如经常憋便等,这也会诱发痔疮。 老年期 老年人患痔疮也较为常见。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容易出现便秘。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在排便时过度用力等情况更易发生,这会进一步加重痔疮的发生和发展。另外,老年人肛周组织变得相对松弛,肛门括约肌功能减退等因素,也使得老年人容易患上痔疮。

    2025-09-23 13:10:07
  • 痔疮会一直便血吗

    痔疮是否一直便血分情况,轻度内痔一般便时短暂出血后停止,中重度内痔等可能一直便血,不同人群情况有差异,如妊娠期女性、久坐便秘者、有既往病史未规范治疗者及儿童等各有不同表现。 轻度痔疮:若为轻度的内痔,一般便血情况不是一直持续的。轻度内痔主要表现为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出血往往在排便结束后自行停止。这是因为此时痔核较小,对血管的刺激相对较轻,排便时粪便摩擦痔核表面的血管引起出血,当排便结束,痔核受挤压等因素缓解后,出血就会停止。例如,一些因偶尔饮食辛辣、久坐等诱因导致的轻度内痔,可能只是在特定的排便情况下出现短暂的便血,之后通过改善生活习惯等,便血情况可得到缓解。 中重度痔疮:对于中重度的痔疮,尤其是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一直便血的情况。中重度内痔的痔核较大,且常脱出肛门外,反复脱出会导致痔核表面的黏膜糜烂、溃疡等,使得血管持续受到刺激,容易出现持续的便血,甚至可能导致贫血等严重后果。比如,一些长期患有痔疮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由于痔核不断增大,出血情况会反复出现且难以自行停止。另外,外痔一般很少出现便血,但如果外痔发生炎症等情况,有时也可能伴有少量出血,但通常也不会一直持续大量便血。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痔疮便血情况也有差异。比如女性在妊娠期,由于盆腔压力增大,容易诱发或加重痔疮,可能出现便血情况,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便血情况会相对较易持续;长期久坐、便秘的人群,患痔疮的风险较高,且更容易出现较为持续的便血情况;有既往痔疮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人群,相比无病史者更易出现痔疮一直便血的情况。对于儿童患痔疮相对较少,但如果有长期便秘等情况导致痔疮,也可能出现便血,不过儿童痔疮便血一般相对较轻,且在改善排便等习惯后相对较易缓解,但也需重视。

    2025-09-23 13:08: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