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直肠炎等等。
向 Ta 提问 
- 
                        
肛裂手术和痔疮切除手术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肛裂与痔疮切除手术术前均需完善检查、清洁肠道,麻醉依情况选,手术中肛裂要切溃疡面等病变组织、按创面情况处理,痔疮外剥内扎切病变组织、依创面处理,儿童手术要谨慎选麻醉轻柔精准,女性生理期需沟通调时间,基础病患者要控制基础病保安全且术中监测生命体征。 一、肛裂手术过程 1.术前准备:患者需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以评估身体状况。术前需清洁肠道,通常采用灌肠等方式,目的是减少肠道内粪便,降低术后感染风险。麻醉方式多为骶管麻醉或局麻,具体根据患者情况及手术医生判断选择。 2.手术操作:医生会常规消毒手术区域,然后切开肛裂溃疡面及周围增生组织,彻底切除肛裂相关的哨兵痔(肛裂下端的皮赘)、肥大肛乳头等病变组织。之后对创面进行处理,若创面较小且整齐可能进行缝合,若创面较大则多采用开放引流的方式,让创面自然愈合。 二、痔疮切除手术过程 1.术前准备:同样需完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术前肠道准备很重要,一般通过灌肠清洁肠道。麻醉方式有局麻、硬膜外麻醉等,依据患者痔疮情况及自身耐受选择。 2.手术操作:以常见的外剥内扎术为例,首先消毒手术部位,医生会将外痔部分进行剥离,把内痔部分进行结扎,切除病变的痔组织。切除后对创面进行处理,若创面较小可适当缝合,若创面较大则多采用开放的方式,使创面通过自身修复愈合。 对于特殊人群,儿童患者进行此类手术时需格外谨慎,麻醉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手术操作要更加轻柔精准,以减少对儿童身体发育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女性患者若处于生理期,需与医生沟通调整手术时间,避免在生理期手术增加感染等风险;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术前需将基础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以确保手术安全,术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025-10-21 11:45:23 - 
                        
痔疮起痒应如何处理
保持肛周局部用温水轻柔清洗并注意不同人群特点,避免久坐久站定时活动,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大便通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止痒药物,若症状不缓解或有异常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病变。 一、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1.1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肛周部位,清洗时水温宜适中(一般37℃~40℃),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肛周皮肤,清洗动作需轻柔,防止损伤肛周皮肤,破坏皮肤屏障进而加重瘙痒。对于儿童,清洗时要特别注意水温把控,选择质地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孕妇由于身体特殊状况,清洗时要注意体位舒适,避免过度用力。 二、调整生活方式 1.1避免久坐久站,定时进行适量活动,如每坐/站30分钟左右起身活动5~10分钟,促进肛周血液循环,因为长时间久坐久站会影响肛周血液回流,加重痔疮相关症状及瘙痒。孕妇因孕期生理变化更需注意适当活动,可进行散步等轻柔运动;老年人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选择平缓的活动方式。 1.2保持大便通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菠菜、苹果、燕麦等,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可保持在25~30克左右,同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以避免便秘或腹泻,因为便秘时干硬粪便摩擦刺激痔疮易加重瘙痒,腹泻时粪便频繁刺激肛周也会引发或加重瘙痒。 三、药物辅助缓解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的具有止痒功效的药物,如某些含有糖皮质激素成分的外用膏剂(但需严格遵循医疗建议,儿童应避免使用含强效糖皮质激素的药物,优先选择温和、低刺激的止痒制剂),此类药物可暂时缓解瘙痒症状,但需注意严格按照医疗规范使用。 四、及时就医评估 若痔疮起痒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出血、疼痛加剧、肛周肿块等异常情况时,需及时前往肛肠科就诊,通过详细检查(如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等)排查是否存在痔疮合并感染、肛周湿疹等其他病变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025-10-21 11:45:10 - 
                        
肛裂痔疮手术中切除的是什么
肛裂手术切除陈旧性溃疡组织、哨兵痔及肥大肛乳头,痔疮手术中外痔切多余皮赘、内痔传统结扎术切痔核、PPH切痔上黏膜及痔核、混合痔切内外痔病变组织,老年患者需加强创面护理保大便通畅,女性要考虑特殊生理时期对手术及恢复的影响,有基础病史者术前控基础病术后监测病情。 一、肛裂手术中切除的组织 肛裂手术主要针对慢性肛裂患者,切除的病理性组织包括: 1.陈旧性肛裂的溃疡组织:慢性肛裂形成的溃疡面,其边缘常纤维化,需切除以去除病变基础,促进创面修复。 2.哨兵痔:肛裂下方肛缘处形成的皮赘样组织,因肛裂慢性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增生,手术中需予以切除。 3.肥大肛乳头:肛裂常伴随肛乳头因炎症反复刺激而增生肥大,手术中需将其切除。 二、痔疮手术中切除的组织 痔疮手术因类型不同切除组织有别: (一)外痔手术 主要切除多余的结缔组织外痔皮赘,即肛门缘外多余的皮肤组织,此类组织若影响患者舒适度或反复发作,需手术切除。 (二)内痔手术 1.传统结扎术:切除脱垂的迂曲扩张的痔核组织,通过结扎使其缺血坏死脱落。 2.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切除脱垂的痔上黏膜及相应的痔核组织,利用吻合器环形切除并吻合,阻断痔的血液供应,使痔核萎缩。 (三)混合痔手术 需同时处理内外痔部分,切除内痔的曲张静脉团及外痔的多余皮赘等病变组织,以达到根治目的。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加强创面护理,预防感染,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加重创面负担。 女性患者:需考虑特殊生理时期(如经期、孕期等)对手术及恢复的影响,孕期痔疮手术需更谨慎评估,经期手术需注意卫生防护,预防感染。 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需在手术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确保手术安全,术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促进康复。
2025-10-21 11:44:44 - 
                        
内痔不做手术能好吗
内痔不做手术能否好转分情况,轻度及中重度但身体状况不允许手术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能好转,部分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需手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非手术治疗各有注意要点。 轻度内痔:对于一期、二期的内痔,症状相对较轻,如偶尔便血、便时痔核脱出但能自行回纳等情况。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非手术治疗有可能使病情得到控制甚至好转。例如,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或腹泻对肛门局部的刺激;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排便、排便时看书或玩手机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内痔的症状,甚至使内痔病情缓解。 中重度内痔但身体状况不允许手术者:如果内痔属于中重度,如三期、四期内痔,痔核脱出后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同时患者存在一些严重基础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无法耐受手术,那么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例如,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如局部外用痔疮膏、痔疮栓等,可起到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还可以进行温水坐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内痔的不适症状。 然而,也有部分内痔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会逐渐进展,此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内痔反复大量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内痔痔核脱出不能回纳,导致嵌顿、坏死等情况时,手术往往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在进行非手术治疗时更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孕妇,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内痔的治疗需更加谨慎,非手术治疗是主要的选择方式,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以保守缓解症状为主。儿童患内痔相对较少,若发生内痔,非手术治疗也是首选,需注意调整儿童的饮食和排便习惯,减少对肛门局部的不良刺激。
2025-10-21 11:44:43 - 
                        
消痔灵内痔注射术
消痔灵内痔注射术是治疗内痔的常用方法,作用机制是使内痔静脉丛闭塞和痔块纤维化萎缩;操作步骤包括患者准备、确定注射部位、药物注射;适应证为各期内痔尤其是Ⅲ、Ⅳ期及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禁忌证有外痔、内痔伴肛周急慢性炎症等;术后需注意减少活动、观察并发症、保持大便通畅;特殊人群中儿童一般不采用,孕妇临产期禁忌、中期需谨慎评估,老年人要充分评估全身状况及加强术后观察护理。 一、作用机制 消痔灵注射液注入内痔黏膜下层静脉丛的间隙内,引起化学性炎症反应,产生无菌性粘连,使内痔静脉丛闭塞和痔块纤维化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操作步骤 1.患者准备:患者取侧卧位、截石位等,常规消毒肛周及肛管。 2.确定注射部位:肛门镜下暴露痔核,确定需注射的内痔部位。 3.药物注射:将消痔灵注射液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分别在内痔黏膜下层进行多点注射。 三、适应证 适用于各期内痔,尤其是Ⅲ、Ⅳ期内痔及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 四、禁忌证 1.外痔; 2.内痔伴有肛门周围急慢性炎症; 3.内痔伴有严重肺结核、高血压、肝脏、肾脏疾患或血液病; 4.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和临产期孕妇。 五、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当天应减少活动,注意休息。 2.观察有无出血、疼痛等并发症,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3.保持大便通畅,可适当进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大便干燥。 六、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一般不采用消痔灵内痔注射术,因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肛肠结构等与成人不同,该治疗可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2.孕妇:临产期孕妇禁忌该手术,妊娠中期孕妇需谨慎评估,因为孕期生理变化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及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确保能耐受手术,术后要加强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
2025-10-21 11:4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