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鸿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擅长: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直肠炎等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黄鸿翔,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治疗痔疮、肛裂、微创治疗复杂性肛瘘。运用中医中药及多种手术方法治疗各期痔瘘、肛肠疑难疾病,其中对隧道式拖线治疗多支管复杂性肛瘘有独到的见解. 198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新华医院中医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副主任。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近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负责本科生、留学生的教学、带教工作,先后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完成近10项科研课题。主要从事肛肠病的中医诊治和科研工作,擅长以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肛肠疾病,特别是能运用中医中药及多种手术方法治疗各期痔瘘、肛肠疑难疾病,其中对隧道式拖线治疗多支管复杂性肛瘘有独到的见解,能根据不同病情制定合理方案,尤其能针对各种重度环状痔及复杂性肛瘘,采用微创的手段,取得良好的效果。展开
个人擅长
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直肠炎等等。展开
  • 偶尔大便出血怎么办

    偶尔大便出血可能由痔疮、肛裂、肠道息肉、肠道炎症性疾病或特殊食物等引起,需记录出血情况、观察自身状况,调整饮食、保持肛门清洁,及时就医,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出现偶尔大便出血需特别注意,通过多种措施可明确原因并处理。 一、偶尔大便出血的可能原因及初步判断 偶尔大便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痔疮是常见原因之一,内痔常见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多在排便后出现滴血或手纸上有鲜血;肛裂也会导致大便出血,同时伴有排便时剧烈疼痛,疼痛呈周期性,排便时疼痛,便后有短暂缓解,随后又会出现长时间疼痛;肠道息肉也可能引发偶尔便血,一般便血颜色鲜红,量较少;另外,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也可能出现偶尔的大便出血情况,但往往还伴有腹泻、腹痛等其他症状;还有可能是进食了某些特殊食物,比如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后,也可能出现大便发红类似便血的情况,但这种情况通过询问饮食史可鉴别。 二、应对措施 (一)观察与记录 1.记录出血情况:要详细记录大便出血的颜色、出血量、出血时间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腹泻、便秘等。如果出血颜色鲜红,量较少,可能是痔疮或肛裂等肛周疾病的可能性大;如果出血颜色暗红,需警惕肠道内病变。 2.观察自身状况:关注自身是否有头晕、乏力等贫血相关表现,如果有,提示可能出血量相对较多,需要引起重视。 (二)调整生活方式 1.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全谷类食物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因为便秘会加重痔疮、肛裂等疾病的出血情况。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肛门直肠部位,加重局部充血,导致出血加重。 2.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卫生,可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肛周疾病引起的出血。 (三)及时就医检查 1.就诊科室选择:一般可以前往肛肠科就诊,如果怀疑肠道内有病变,也可以前往消化内科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比如肛门指诊等,对于疑似肠道内病变的情况,可能还会建议进行肠镜检查等,以明确出血的原因。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儿童出现偶尔大便出血,要特别注意是否有肠道息肉等情况,儿童肠道息肉可能表现为无痛性便血,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对于妊娠期女性出现大便出血,要谨慎选择检查和治疗方法,因为妊娠期的特殊性,需要充分评估对胎儿的影响;对于老年人出现偶尔大便出血,要高度警惕肠道肿瘤等严重疾病的可能,因为老年人肠道肿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总之,偶尔大便出血需要引起重视,但也不必过度恐慌,通过观察记录、调整生活方式并及时就医检查,大多可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10-14 15:31:34
  • 用开塞露也拉不出来

    开塞露效果不佳可能因便秘加剧、肠道梗阻等,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儿童要避免依赖、调整饮食等,老年人用要轻柔并治基础病,孕妇要调整饮食活动且遵医处理。 一、可能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便秘严重程度加剧 原因:如果平时就有便秘问题,当开塞露效果不佳时,可能是粪便在肠道内积聚时间过长、干结程度过重,开塞露难以将其充分软化并推动排出。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减退,活动量少、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长期卧床的患者也容易出现严重便秘。 应对措施:可以尝试更换其他通便方法,比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作用更强的药物,像乳果糖口服溶液等,但需注意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有差异,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适当多喝温水,促进肠道蠕动。对于能活动的人群,鼓励适当增加活动量,如散步等。 (二)肠道梗阻等疾病因素 原因:肠道梗阻是较为严重的情况,除了排便困难,还可能伴有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肠道肿瘤、肠粘连等都可能引起肠道梗阻。 应对措施: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X线、CT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肠道梗阻等疾病。如果是肠道梗阻,可能需要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原因:儿童用开塞露也拉不出来可能是饮食结构不合理,比如蔬菜、水果摄入少,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也可能是一些先天性肠道发育问题等,但相对较少见。 注意事项:儿童应避免频繁使用开塞露,以免形成依赖。要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鼓励孩子每天定时坐在马桶上尝试排便,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果长期存在排便困难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肠道发育等问题。 (二)老年人 原因: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本身减退,加上可能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影响胃肠功能,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便秘。 注意事项:老年人使用开塞露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肛门。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如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等。如果经常出现用开塞露也拉不出的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是否有肠道病变等问题。 (三)孕妇 原因:孕妇在孕期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肠道、体内激素变化等原因容易出现便秘,当开塞露效果不佳时可能是便秘情况较严重。 注意事项:孕妇不能随意使用强效泻药等,用开塞露也拉不出时,首先要调整饮食,多吃易消化且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活动,如散步等。如果情况持续不好转,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安全的方法缓解便秘,避免自行盲目处理影响自身和胎儿健康。

    2025-10-14 15:30:29
  • 痔疮手术一般几天出院

    痔疮手术出院时间因术式和患者情况而异,传统术式一般3-7天出院,有基础疾病等特殊情况会延长;PPH术多数2-5天出院,老年等特殊情况也会延长,出院后要注意创面护理、饮食调整、活动与休息。 一、传统外剥内扎术等常见术式的出院时间 一般情况:对于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等相对常规术式的患者,如果术后恢复顺利,没有出现并发症,通常在术后3-7天可以出院。例如,大部分身体状况良好、手术创面较小且愈合进程正常的成年患者,术后3-5天就可能达到出院标准。这是因为术后前3天是创面渗出等较为关键的时期,3天后创面渗出等情况趋于稳定,疼痛等不适也有所缓解,若生命体征平稳、排便等基本正常就可考虑出院。 特殊情况:如果患者年纪较大,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创面愈合,可能需要适当延长住院时间,一般可能7-10天甚至更久才能出院,以确保创面有较好的愈合趋势且血糖等基础指标相对稳定。女性患者在术后也需要关注会阴部的恢复情况,若有特殊情况也可能影响出院时间。 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的出院时间 一般情况:PPH术相对创伤较小,术后恢复相对较快,多数患者术后2-5天可以出院。这是由于该术式的创面相对较小,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轻,术后疼痛等不适程度可能相对传统术式稍轻,所以恢复较快。例如身体状况较好的中青年患者,术后2-3天若排便正常、疼痛可耐受、生命体征平稳就有出院的可能。 特殊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行PPH术,同样要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若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观察,出院时间可能延长至5-7天甚至更久,要确保患者在出院后能够较好地自我护理且基础疾病不会因出院而出现明显波动。 三、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创面护理:无论是哪种痔疮手术出院患者,都需要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可遵医嘱进行坐浴等。一般建议采用温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保持肛门局部清洁,促进创面愈合。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行动不便等情况,家属要协助做好局部清洁工作,确保创面不受污染。 饮食调整:出院后患者要注意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例如可以多吃香蕉、芹菜等,每日饮水量要充足,一般建议不少于1500-2000ml。对于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控制糖分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保证营养均衡同时不影响血糖控制,从而利于术后恢复。 活动与休息:患者出院后要注意适当休息,但也不宜长时间卧床,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促进胃肠蠕动和机体恢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影响创面愈合。老年患者活动时要有人陪同,防止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休息时要选择舒适的体位,减少对手术创面的压迫。

    2025-10-14 15:28:23
  • 直肠脱垂是什么症状

    直肠脱垂症状因脱垂程度不同而异,早期有排便时肿物脱出、肛门坠胀感;中期有肿物脱出不能自行缩回、黏液流出;晚期有直肠全层脱出不易回纳、嵌顿坏死、排便异常,不同年龄、性别及有长期腹压增高因素人群表现有别。 早期症状: 排便时有肿物脱出:早期在排便时可见直肠黏膜自肛门脱出,初发时肿物较小,排便后可自行缩回。例如儿童直肠脱垂,早期可能在排便时肛门有红色肿物脱出,便后多能自行还纳。这是因为直肠黏膜与肌层轻度分离,排便时腹压增加导致黏膜脱出。 肛门坠胀感:患者可感觉肛门部有坠胀不适的感觉,尤其是在久站、久坐或劳累后症状可能加重。对于一些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由于盆底组织松弛,更容易出现这种肛门坠胀感。 中期症状: 肿物脱出后不能自行缩回:随着病情进展,肿物脱出后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才能缩回。此时直肠全层或部分肌层脱出,脱出的肿物增大,排便时脱出的频率增加。比如成人直肠脱垂中期,每次排便都会有较大的肿物脱出,且难以自行回纳。这是由于直肠壁全层下移,脱出的组织增多,自身回缩能力下降。 黏液流出:由于直肠黏膜反复脱出,刺激肛门周围的腺体分泌增加,导致黏液自肛门流出,可引起肛门周围皮肤潮湿、瘙痒。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这种黏液流出的情况,尤其是在直肠脱垂较为明显时,黏液流出会加重肛门周围皮肤的不适。 晚期症状: 直肠全层脱出且不易回纳:直肠壁全层脱出肛门外,甚至在行走、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都会脱出,且很难用手推回。此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例如成人长期直肠全层脱垂,外出活动时稍不注意就会有肿物脱出,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这是因为直肠周围支持组织严重受损,无法维持直肠的正常位置。 嵌顿、坏死:严重时脱出的直肠可发生嵌顿,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水肿、充血甚至坏死。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肛门部有明显的红肿、疼痛等表现。这种情况在老年患者或脱垂程度较重的患者中较为常见,由于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血坏死,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排便异常:可能出现便秘、腹泻或大便失禁等情况。便秘是因为直肠排空困难,腹泻是由于直肠黏膜受到刺激,大便失禁则是因为直肠脱垂导致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例如一些老年直肠脱垂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便秘和大便失禁的情况,严重影响生活。 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直肠脱垂多为黏膜脱垂,常可自行还纳,而成人直肠脱垂多为全层脱垂,还纳相对困难。女性由于骨盆宽大等生理特点,相对男性可能更容易发生直肠脱垂,且在妊娠、分娩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加重症状。有长期腹压增高因素的人群,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者,直肠脱垂的症状往往更为明显,因为腹压增加会促进直肠脱垂的发生和发展。

    2025-10-14 15:27:09
  • 肛门外括约肌是什么肌肉

    肛门外括约肌是环绕肛管的横纹肌,分皮下、浅部和深部,有控制排便和协助排便动作的功能,其损伤可由创伤或疾病因素引起,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致其功能障碍,损伤或障碍会影响排便控制等。 一、解剖位置与基本结构 肛门外括约肌是环绕肛管的横纹肌,属于骨骼肌的一种。它位于肛管的皮下、浅部和深部。从解剖结构上看,其肌纤维起自尾骨尖、肛尾韧带,向前向下围绕肛管,分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皮下部位于肛管下端皮下层,比较薄弱;浅部位于皮下部外侧深面;深部则位于浅部上方。 二、主要功能 1.控制排便:肛门外括约肌在维持肛门自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够自主收缩和舒张来控制粪便的排出。当人体需要排便时,通过神经调节,肛门外括约肌舒张,使粪便顺利排出;而在不需要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封闭肛管,防止粪便、气体等不自主溢出。例如,正常成年人在非排便状态下,肛门外括约肌持续保持一定的张力,保证肛门的紧闭状态。对于儿童来说,随着神经系统和肛门外括约肌的发育逐渐完善,其控制排便的能力也逐步增强,但在婴幼儿时期,肛门外括约肌功能尚不完善,可能会出现生理性失禁等情况。对于老年人,由于肛门外括约肌可能会出现退行性变,其控制排便的能力也可能会下降,容易出现大便失禁等问题。 2.协助排便动作:在排便过程中,肛门外括约肌与其他排便相关的肌肉协同工作。比如,当腹压增加促使粪便向肛管方向移动时,肛门外括约肌会配合进行协调的舒张和收缩动作,帮助粪便顺利通过肛管排出体外。 三、相关疾病与影响 1.肛门外括约肌损伤 创伤因素:如肛管部的外伤,可能会导致肛门外括约肌的部分或完全断裂。例如,暴力外伤、医源性损伤(如肛肠手术中操作不当等)都可能损伤肛门外括约肌。一旦发生损伤,会严重影响排便控制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大便失禁等症状,对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对于儿童,如果发生肛门外括约肌损伤,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损伤可能会对其排便功能的正常发育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影响,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恰当的治疗干预。对于老年人,肛门外括约肌损伤后恢复相对较为困难,且更容易出现长期的排便控制障碍问题。 疾病因素:某些肛肠疾病也可能导致肛门外括约肌功能受损,如严重的肛瘘反复发作可能会波及肛门外括约肌,引起其纤维化、弹性下降等,进而影响排便控制。 2.肛门外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疾病: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肛门外括约肌的神经支配,导致其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可使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出现排便困难或失禁等情况。对于患有这类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肛门外括约肌功能的维护,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等来改善排便功能。

    2025-10-14 15:26: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