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鸿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擅长: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直肠炎等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黄鸿翔,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治疗痔疮、肛裂、微创治疗复杂性肛瘘。运用中医中药及多种手术方法治疗各期痔瘘、肛肠疑难疾病,其中对隧道式拖线治疗多支管复杂性肛瘘有独到的见解. 198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新华医院中医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副主任。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近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负责本科生、留学生的教学、带教工作,先后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完成近10项科研课题。主要从事肛肠病的中医诊治和科研工作,擅长以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肛肠疾病,特别是能运用中医中药及多种手术方法治疗各期痔瘘、肛肠疑难疾病,其中对隧道式拖线治疗多支管复杂性肛瘘有独到的见解,能根据不同病情制定合理方案,尤其能针对各种重度环状痔及复杂性肛瘘,采用微创的手段,取得良好的效果。展开
个人擅长
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直肠炎等等。展开
  • 怀孕期间得痔疮了怎么办

    孕期痔疮成因包括生理变化、生活方式等因素,风险分低危、中危、高危三层。非药物治疗措施涵盖饮食调整、行为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有外用与口服药物可选,需注意安全性。特殊人群如高危孕妇、早产风险孕妇、产后妈妈需特殊管理。紧急情况如血栓性外痔、持续性出血需及时就医。预防与长期管理要做好孕期体重控制、产后复查、长期随访。孕期痔疮症状可能持续至产后,出现便血等加重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孕期痔疮的成因与风险评估 1.生理变化导致静脉压力升高 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如孕酮水平升高)使血管壁松弛,同时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形成痔疮。研究显示,妊娠晚期约75%的孕妇存在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其中30%~40%发展为痔疮。 2.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便秘(因激素变化或铁剂补充)等均会加重症状。需注意,过度用力排便会进一步损伤肛管黏膜,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 3.风险分层 低危:单纯肛周静脉曲张,无出血或疼痛 中危:间歇性出血或轻度疼痛 高危:持续性出血、血栓形成或嵌顿性痔疮(需急诊处理) 二、非药物治疗措施 1.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25~30g),如全谷物、绿叶蔬菜、水果(避免过酸或刺激性食物) 每日饮水量≥1500ml,分次少量饮用 避免咖啡因、酒精及辛辣食物 2.行为干预 定时排便(每日晨起或餐后30分钟),避免久蹲 排便后温水冲洗(37~40℃),避免使用粗糙纸巾 每日温水坐浴2次(每次10~15分钟),可缓解肿胀 3.物理治疗 冷敷(急性期)或热敷(慢性期)缓解疼痛 侧卧位休息,减少下腔静脉压迫 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每组10次)增强盆底肌力量 三、药物治疗选择 1.外用药物 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凝胶):缓解急性疼痛(仅限短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减轻炎症(需医生评估,避免长期使用) 痔疮膏(含角菜酸酯):保护黏膜,减少出血 2.口服药物 静脉活性药物(如地奥司明):改善微循环(需遵医嘱,妊娠期安全性需个体化评估) 缓泻剂(如乳果糖):软化粪便,减少排便刺激(需避免依赖性) 四、特殊人群管理 1.高危孕妇(如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 需监测血压、血糖,避免因痔疮疼痛导致应激性血压升高 优先选择物理治疗,药物使用需多学科会诊 2.早产风险孕妇 避免长时间坐浴(水温过高可能诱发宫缩) 禁用含麝香成分的中药制剂(可能引起子宫收缩) 3.产后管理 产后6周内仍需继续饮食及行为干预 哺乳期间药物选择需考虑乳汁分泌(如地奥司明在哺乳期安全性尚不明确) 五、紧急情况处理 1.血栓性外痔 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紫色肿块 需立即就医,可能需手术切开引流 2.持续性出血 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伴头晕、心慌需急诊处理 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可能掩盖病情) 六、预防与长期管理 1.孕期体重控制(BMI增长范围:11.5~16kg) 2.产后42天复查肛肠科 3.长期随访:每1~2年行一次肛门镜检查(尤其有家族史或既往病史者) 温馨提示:孕期痔疮症状可能持续至产后,需保持耐心。若出现便血、疼痛加重或肿块突出无法回纳,请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导致感染或延误治疗。

    2025-10-14 16:40:27
  • 痔疮伤口不愈合咋办

    痔疮伤口不愈合需从多方面处理,包括局部清洁护理(温水坐浴、避免刺激)、改善生活习惯(饮食调整、避免久坐久站)、医疗干预(药物治疗、手术干预),不同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措施促进伤口愈合。 一、局部清洁与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痔疮伤口不愈合时,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可以使用温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这样有助于清洁伤口,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感染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温水坐浴都是可行的清洁方式,例如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温水坐浴可以缓解局部不适;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也可适当调整坐浴方式,但仍需保持局部清洁。 避免刺激: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或擦拭过于用力,防止进一步损伤伤口,影响愈合。比如一些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清洁剂应避免用于痔疮伤口周围,同时擦拭时应选择柔软的纸巾或纱布轻轻擦拭。 二、改善生活习惯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菠菜、芹菜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和全谷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对痔疮伤口的刺激。不同年龄人群的饮食调整略有不同,儿童应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且避免过度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成年人要注意均衡饮食;老年人则需根据自身消化情况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同时避免因消化功能减退导致的不适。例如,便秘会使排便时对痔疮伤口产生更大的压力,不利于愈合,而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大便。 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久坐久站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不利于痔疮伤口愈合。应适当增加活动量,定时起身活动,对于上班族等长时间久坐的人群,可以每隔1-2小时起身走动几分钟;孕妇由于特殊的身体状况,更要注意避免久坐久站,可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 三、医疗干预措施 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如生长因子类药物等,但具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同病情的患者适用的药物不同,例如对于炎症较明显的伤口可能会用到具有消炎作用的药物辅助,但必须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 手术干预:如果痔疮伤口长期不愈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等因素来决定,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不同手术方式适用于不同情况的患者,医生会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痔疮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痔疮伤口不愈合情况,要特别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物品,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且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适的处理,因为儿童身体各方面机能尚未发育完全,需要更加谨慎的处理。 孕妇:孕妇痔疮伤口不愈合时,要格外注意避免自行随意用药,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等非药物方式为主进行处理,如温和的坐浴等,同时要密切关注伤口情况,必要时在医生评估下采取安全的医疗干预措施。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在处理痔疮伤口不愈合时,要更加注重基础护理,如轻柔的清洁、合适的活动量控制等,同时要注意监测伤口是否有感染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身体整体状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10-14 16:38:00
  • 拉大便有鲜血

    拉大便有鲜血的常见原因包括痔疮(排便时干结粪便摩擦致血管破裂出血,鲜血附粪便表面等)、肛裂(大便干结撕裂肛管皮肤致剧痛后出血,量少)、结直肠息肉(黏膜赘生物受刺激出血,色鲜红量不多)、结直肠癌(肿瘤组织挤压出血,伴黏液及排便习惯改变等)、炎症性肠病(肠道炎症溃疡致便血伴黏液脓血便等)。应对建议为一般人群观察相关情况、保持大便通畅并及时就医,儿童需重视及时就医,孕妇避免盲目用药及时就医调整饮食,老年人警惕严重疾病及时全面检查。 一、痔疮 成因:是引起大便带鲜血较常见的原因。当排便时,干结的粪便摩擦痔疮表面的黏膜或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特点:鲜血一般附着在粪便表面,颜色鲜红,通常不与粪便混合,排便时可能伴有疼痛或无痛性滴血。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久坐、便秘、妊娠等因素易诱发,男性和女性发病风险无明显绝对差异,但妊娠女性由于盆腔压力增加等因素更易患痔疮。 二、肛裂 成因:多因大便干结,排便时过度用力,撕裂肛管皮肤所致。 特点:排便时及排便后有剧烈疼痛,随后出现鲜血,鲜血量一般较少,点滴而出,鲜血附着在粪便表面或手纸上。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多见于年轻人,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便秘人群更易出现肛裂。 三、结直肠息肉 成因:结直肠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排便时息肉受到粪便摩擦等刺激导致出血。 特点:便血颜色鲜红,量一般不多,可呈间歇性出血,有时粪便中混有黏液。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都有发病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有一定升高趋势,无明显性别差异。 四、结直肠癌 成因:肠道内的肿瘤性病变,肿瘤组织表面脆弱,排便时受到挤压等导致出血。 特点:便血颜色可为鲜红或暗红,常伴有黏液,可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人群影响: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男性和女性发病风险无绝对明显差异。 五、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成因: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肠道黏膜存在炎症、溃疡,导致出血。 特点:便血常伴有黏液脓血便,同时可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人群影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中年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 拉大便有鲜血的应对建议 一、一般人群 出现拉大便有鲜血情况时,首先要注意观察便血的颜色、量、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可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久坐,适当运动。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肛门指诊、结肠镜等,以明确病因。 二、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拉大便有鲜血需特别重视,可能与直肠息肉等原因有关。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一般情况,如是否有哭闹不安等表现,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孕妇:孕妇出现拉大便有鲜血情况,由于处于特殊生理时期,要考虑痔疮等因素的可能。要注意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处理,同时要注意饮食调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加重病情。 老年人:老年人拉大便有鲜血要警惕结直肠癌等严重疾病的可能。要关注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如是否有体重下降等情况,及时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并治疗。

    2025-10-14 16:37:02
  • 痔疮疼痛怎么缓解用什么药

    痔疮疼痛缓解需遵循“优先非药物干预,药物辅助治疗”原则,非药物方法包括温水坐浴、冷敷、饮食调整及生活方式干预;药物缓解方案涵盖外用止痛药、外用抗炎药及口服药,需根据病因和人群特点选择;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孕妇、哺乳期女性、老年人、儿童及合并基础疾病者各有注意事项;病情监测若出现疼痛持续加重、排便带血等情况需立即就医;预防与长期管理需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适度运动,结合饮食调整与生活方式干预减少复发风险。 一、痔疮疼痛的缓解原则与药物选择逻辑 痔疮疼痛的缓解需遵循“优先非药物干预,药物辅助治疗”的原则,核心目标是减轻炎症、缓解括约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疼痛程度与痔疮类型(内痔、外痔、混合痔)、血栓形成、感染或嵌顿密切相关,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针对性药物。 二、非药物缓解方法 1.温水坐浴: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水温控制在38~40℃,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括约肌痉挛。需注意水温过高可能加重皮肤刺激,过低则效果减弱。 2.冷敷:急性疼痛期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10~15分钟,每日2~3次,通过收缩血管减轻肿胀,但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 3.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25~30g),如燕麦、蔬菜、水果,减少辛辣、油腻食物,避免便秘加重疼痛。 4.生活方式干预: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10分钟;排便时控制时间(<5分钟),避免用力过度。 三、药物缓解方案 1.外用止痛药: 1.1利多卡因凝胶:通过局部麻醉作用缓解疼痛,适用于急性疼痛期,需注意过敏体质者禁用。 1.2硝酸甘油软膏:可松弛肛门括约肌,改善血液循环,但可能引起头痛,青光眼患者禁用。 2.外用抗炎药: 2.1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反应,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 2.2痔疮膏(含地奥司明):通过增强静脉张力减少渗出,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口服药: 3.1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轻中度疼痛,需避免与酒精同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3.2布洛芬:抗炎止痛,但可能加重胃肠道出血风险,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 四、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1.孕妇:优先选择温水坐浴、冷敷等非药物方法,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使用含麝香、冰片成分的中成药。 2.哺乳期女性:外用利多卡因需在哺乳后使用,口服药需暂停哺乳24~48小时。 3.老年人:口服止痛药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联用。 4.儿童:12岁以下儿童禁用硝酸甘油软膏,利多卡因凝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合并基础疾病者: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坐浴水温,避免烫伤;高血压患者使用硝酸甘油软膏需监测血压。 五、病情监测与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疼痛持续加重超过48小时、排便带血、肛门肿块增大、发热或寒战。长期疼痛未缓解可能提示嵌顿痔、血栓性外痔或感染,需通过肛门指检、超声或MRI明确病因。 六、预防与长期管理 保持规律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避免长时间如厕(如阅读、使用手机);每日饮水量需达1.5~2L;适度运动(如提肛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长期管理需结合饮食调整与生活方式干预,减少痔疮复发风险。

    2025-10-14 16:36:27
  • 大便拉鲜血咋回事

    多种原因可导致大便拉鲜血,痔疮因久坐、便秘等引发,内痔初期排便时黏膜充血破裂致鲜血附粪便表面且多无痛;肛裂因便秘致干硬粪便撕裂肛管皮肤,排便剧痛后有鲜血附粪便表面或便纸;结直肠息肉因息肉表面黏膜摩擦受损出现无痛性便血;结直肠癌肿瘤破溃出血致暗红色血便伴黏液等,中老年人及特定生活方式人群易患;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有黏液脓血便或鲜血便,青少年和青壮年相对多见,需通过相应检查明确并采取对应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用缓泻剂、肠镜检查及治疗、综合治疗、药物治疗等。 一、痔疮 1.成因: 久坐、便秘等因素易引发痔疮,尤其是内痔,当排便时内痔黏膜充血、破裂,就会出现大便拉鲜血的情况,血液多为鲜红色,附着在粪便表面,一般无疼痛(单纯内痔初期)。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年轻人可能因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导致痔疮发作;老年人则可能因胃肠蠕动减慢,便秘发生率高,从而诱发痔疮出现便血。女性在孕期由于盆腔压力增加,也较易患痔疮出现便血情况。 2.应对: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久坐,定时起身活动,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二、肛裂 1.成因: 便秘时干硬的粪便通过肛管,容易撕裂肛管皮肤,引起肛裂,表现为排便时疼痛剧烈,随后出现便血,鲜血附着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 不同年龄段中,儿童肛裂可能与挑食导致大便干结有关;成年人肛裂多因不良排便习惯等引起;老年人肛裂则可能和肠道功能减退、大便干结相关。女性在经期前后,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等,也可能增加肛裂发生便血的风险。 2.应对: 保持大便软化,可使用缓泻剂等帮助排便,促进肛裂创面愈合。 三、结直肠息肉 1.成因: 结直肠息肉是肠道内的隆起性病变,当息肉表面黏膜摩擦受损时,会出现大便带鲜血的情况,一般为无痛性便血。 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结直肠息肉,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有升高趋势。有家族息肉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易患结直肠息肉出现便血。 2.应对: 建议进行肠镜检查,明确息肉情况,必要时进行息肉切除等治疗。 四、结直肠癌 1.成因: 结直肠癌是肠道的恶性肿瘤,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血供丰富,容易破溃出血,表现为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可伴有黏液,还可能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 中老年人是结直肠癌的高发人群,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有结直肠腺瘤病史、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林奇综合征等)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男性和女性在发病风险上,总体无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同亚型可能有一定差异。 2.应对: 需进行肠镜、病理等检查明确诊断,然后采取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五、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1.成因: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也可能有鲜血便,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克罗恩病可累及肠道全层,也会出现便血情况,同时有腹痛、腹部包块等表现。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和青壮年相对多见。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炎症性肠病导致便血。 2.应对: 需要进行肠镜、粪便等检查明确诊断,然后给予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2025-10-14 16:34: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