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中风截瘫整体康复 、难愈性伤口 、尤其是压力性溃疡(褥疮)的临床治疗及整体康复。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维平,男,主任医师,急诊科副主任,教授,硕士导师,本科学历,1978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从事烧伤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和急诊外科医疗工作。2000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及外科教授,从事过大量医学教育工作,近年每年都要主持举办“难愈性伤口学习培训班”10多期。主持着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展开
个人擅长
中风截瘫整体康复 、难愈性伤口 、尤其是压力性溃疡(褥疮)的临床治疗及整体康复。展开
  •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危害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产生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儿童更敏感,呼吸系统老年人更易受呼吸抑制,心血管系统会致血压下降及影响特殊人群,肝肾功能方面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受损害且儿童影响生长发育。 呼吸系统危害 中毒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减慢、呼吸表浅,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呼吸衰竭会使机体缺氧,初期可能表现为口唇发绀、烦躁不安,随着缺氧加重,会出现意识障碍进一步加深、心率加快等表现。老年人本身呼吸功能相对较弱,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更容易发生呼吸抑制,因为老年人的呼吸中枢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且呼吸肌力量减弱,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也降低。有临床资料显示,老年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比中青年患者高,需要密切监测呼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呼吸功能。 心血管系统危害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可导致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轻度中毒时可能仅有轻度血压下降,而重度中毒时血压可显著降低,出现休克表现,如皮肤苍白、湿冷、尿量减少等。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引起的血压下降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因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本身存在狭窄,血压下降会进一步减少心肌的血液供应,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孕妇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除了自身心血管系统受到影响外,还可能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导致胎儿缺氧等不良后果,这是因为孕妇的血液循环系统处于特殊状态,药物对心血管的影响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 肝肾功能危害 巴比妥类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中毒时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等。同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需要通过肾脏排泄,中毒后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出现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等情况。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对肝肾功能的损害更为明显,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处于不断发育完善的阶段,药物对其正常代谢和排泄功能的干扰会阻碍其生理机能的成熟。例如,有研究发现儿童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比例高于成人,且恢复时间相对较长。老年人本身肝肾功能逐渐衰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更容易发生肝肾功能不全,因为其肝肾功能储备能力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蓄积更容易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2025-10-11 11:36:57
  • 小儿中毒型痢疾怎么诊断

    小儿中毒型痢疾多发生于2-7岁体质较好儿童,起病急骤,有高热等表现,肠道症状初期可不明显;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可见大量脓细胞等,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起辅助作用,脑部影像学可排除脑部其他病变;特殊检查包括肛拭子等取便检查及微循环检测,病情变化迅速需密切观察患儿情况,有痢疾接触史儿童要提高警惕尽早检查。 一、临床表现评估 小儿中毒型痢疾多发生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起病急骤,突发高热,体温可达40℃及以上,可伴有精神萎靡、嗜睡、惊厥等表现,肠道症状初期可不明显,部分患儿发病后数小时才出现腹泻及黏液脓血便。 二、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这是确诊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发病早期取新鲜粪便,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样,提高阳性检出率。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增高,可达(10-20)×10/L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见核左移现象,提示存在感染性炎症反应。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观察肠道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肠道疾病,但对于中毒型痢疾的诊断主要起辅助作用,可了解肠道有无其他异常改变。 2.脑部影像学:对于出现惊厥、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表现的患儿,可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部其他病变,如脑炎等,因为中毒型痢疾可能合并脑微循环障碍等脑部受累情况。 四、特殊检查 1.肛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取便检查:对于临床高度怀疑中毒型痢疾但粪便常规无明显异常的患儿,可通过肛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取便进行镜检及培养,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2.微循环检测:中毒型痢疾患儿存在微循环障碍,可通过甲襞微循环检查等了解微循环状况,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甲襞微循环检查可观察到微血管管径、血流速度等改变,若发现微血管痉挛、血流瘀滞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微循环障碍相关的病理改变。 温馨提示:小儿中毒型痢疾病情变化迅速,需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其年龄特点,及时准确采集标本进行检查,在检查及诊断过程中要给予患儿人文关怀,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因患儿不配合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根据患儿的病史等情况综合判断,对于有痢疾接触史等情况的儿童,更要提高警惕,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10-11 11:33:15
  • 休克病人的护理

    病情监测需观察生命体征(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尿量,体位护理一般取中凹卧位颅脑损伤者调整体位,呼吸道管理要保持通畅儿童操作轻柔,液体复苏需迅速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路补晶胶液依休克程度调速老年防心衰,并发症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心理及家属支持关注心理并对家属宣教配合。 一、病情监测 1.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如成人可通过GCS评分评估,儿童根据反应判断)、体温、脉搏(频率及节律)、呼吸频率及深度、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变化),成人收缩压<90mmHg、脉压差<20mmHg常提示休克,儿童需结合年龄判断正常范围并对比监测;同时监测尿量,成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50ml,儿童为0.5-1ml/(kg·h),尿量减少是组织灌注不足的重要指标。 二、体位护理 1.2一般采取中凹卧位,将患者头胸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此体位可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呼吸功能;但对于伴有颅脑损伤的患者,需调整为平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避免因体位不当加重脑缺氧或颅内压升高。 三、呼吸道管理 1.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儿童患者因气道较窄,操作需更轻柔,选择合适的气道导管规格,确保通气有效,避免气道梗阻影响氧供。 四、液体复苏护理 1.4迅速建立至少2条以上静脉通路,遵医嘱补充晶体液(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和胶体液(如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根据休克程度调整补液速度,初始阶段快速补液,后续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如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等)调整,老年患者因心功能可能减退,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脏负荷,防止急性左心衰竭。 五、并发症预防 1.5预防压疮: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骨隆突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等辅助器具,尤其关注长期卧床的休克患者,皮肤护理可降低压疮发生风险;预防肺部感染: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行雾化吸入,儿童患者要注意操作时的无菌原则及呼吸道保湿。 六、心理及家属支持 1.6关注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解释病情及治疗措施以缓解其紧张焦虑;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说明病情进展及护理要点,使其配合护理工作,尤其儿童患者,家属的稳定情绪有助于患儿康复。

    2025-10-11 11:31:57
  • 猕猴桃和螃蟹一起吃会中毒吗

    正常情况下猕猴桃和螃蟹一起吃不会中毒,但不同人群需留意自身情况适量食用,过敏体质及有特殊病史人群要谨慎,健康成年人一般无大碍,儿童少量食用通常也无中毒问题,不过儿童需控量防消化不良,过敏体质者易引发过敏反应,有胃肠道疾病或海鲜过敏病史者要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量食用,不适则就医。 一、从成分角度分析 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成分,螃蟹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表明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与螃蟹中的成分会发生反应从而导致中毒。从已有的毒理学研究和大量的生活实践来看,正常情况下适量同时食用猕猴桃和螃蟹不会引发中毒现象。 二、不同人群的情况 健康成年人:一般来说,健康成年人适量食用猕猴桃和螃蟹后,身体能够正常代谢和消化相关食物成分,不会出现中毒等不适反应。因为人体自身具有一定的代谢调节能力,能够处理食物混合摄入后带来的成分变化。 儿童:儿童的消化系统相对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但如果是少量食用猕猴桃和螃蟹,且孩子本身没有过敏等特殊情况,通常也不会直接导致中毒。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儿童食用时应控制量,避免因过量食用增加肠胃负担,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例如,儿童一次不宜食用过多的猕猴桃和螃蟹,以防出现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过敏体质人群:对于本身对猕猴桃或螃蟹过敏的人群,无论是单独食用还是一起食用,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过敏体质人群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这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同时食用猕猴桃和螃蟹,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特殊病史人群 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者:如患有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同时食用猕猴桃和螃蟹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刺激。因为猕猴桃中的酸性成分和螃蟹中的蛋白质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加重胃肠道不适症状。这类人群应根据自身胃肠道耐受情况适量食用,若食用后出现明显腹痛、腹泻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有海鲜过敏相关病史者:本身有海鲜过敏病史的人,螃蟹属于海鲜类,食用螃蟹可能会引发过敏复发,而同时食用猕猴桃也可能因个体差异出现过敏相关问题,所以这类人群应绝对避免同时食用猕猴桃和螃蟹。 综上所述,正常情况下猕猴桃和螃蟹一起吃不会中毒,但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过敏体质及有特殊病史人群更需谨慎对待。

    2025-10-11 11:30:57
  • 吃臭豆腐中毒怎么治疗

    吃臭豆腐中毒后,首先立即停止接触臭豆腐,然后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患者摄入时间短且意识清楚时可催吐,摄入多或催吐不佳则洗胃,还要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呼吸循环;同时关注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的注意事项;患者经初步处理后需住院观察有无迟发性中毒反应,医生再据情况进一步评估处理。 一、立即停止接触臭豆腐 如果患者仍有臭豆腐残留,应尽快清除口腔内残留的臭豆腐,避免进一步摄入加重中毒情况。 二、对症支持治疗 催吐:如果患者摄入臭豆腐时间较短(一般在1小时内),且意识清楚,可尝试让患者饮用适量温水,然后刺激咽喉部进行催吐,将胃内尚未完全吸收的臭豆腐吐出。但对于儿童、老年人或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情况的人群不适合催吐。 洗胃:若患者摄入臭豆腐量较多或催吐效果不佳,应及时送往医院,由医生根据情况进行洗胃操作,一般在摄入后6小时内洗胃效果较好,通过洗胃可以清除胃内大部分毒物。 补液:密切观察患者水电解质情况,适当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因呕吐、腹泻等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比如患者出现脱水症状,可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盐水等进行补液。 维持呼吸循环:密切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能需要给予吸氧,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对于出现休克等循环障碍的患者,会采取相应的抗休克措施,如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对毒物的耐受能力较差,发生吃臭豆腐中毒后更应及时就医,且在处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因恐惧而不配合治疗。同时,儿童催吐需谨慎,应由专业人员判断是否适合催吐。 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减退等,发生中毒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其基础疾病的情况,用药需更加谨慎,避免加重肝肾功能负担等。 孕妇:孕妇发生中毒情况较为特殊,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用药和治疗措施的选择都要权衡利弊,以保障孕妇安全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四、观察与后续处理 患者在医院经过初步处理后,需住院观察一段时间,观察有无迟发性的中毒反应,如是否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异常等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2025-10-11 11:29:5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