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中风截瘫整体康复 、难愈性伤口 、尤其是压力性溃疡(褥疮)的临床治疗及整体康复。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维平,男,主任医师,急诊科副主任,教授,硕士导师,本科学历,1978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从事烧伤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和急诊外科医疗工作。2000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及外科教授,从事过大量医学教育工作,近年每年都要主持举办“难愈性伤口学习培训班”10多期。主持着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展开
个人擅长
中风截瘫整体康复 、难愈性伤口 、尤其是压力性溃疡(褥疮)的临床治疗及整体康复。展开
  • 异物卡喉急救法是什么

    异物卡喉可通过海姆立克法急救,1岁以上人群分站立位和卧位急救,婴儿有专门急救法,老年人急救要注意力度适中,儿童要根据年龄体型调整力度并尽快呼叫急救人员,平时应学习急救知识以防万一。 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双脚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 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 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约每秒1次。通过产生的气流使异物排出。 卧位急救 将患者仰卧位放置,施救者跪在患者大腿外侧地面上。 一只手放在患者胸部,固定其胸部,另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 快速向上冲击患者腹部,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婴儿异物卡喉急救法 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施救者前臂上,前臂支撑在大腿上。 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快速拍打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的部位,约5次。 如果异物未排出,将婴儿翻转为仰卧位,放在施救者大腿上,用两根手指,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点下方的胸部,约5次。重复拍打背部和胸部的动作,直至异物排出。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存在身体机能下降,如咳嗽反射减弱等情况。在实施急救时,要注意冲击腹部或胸部的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腹部脏器损伤等情况。因为老年人的骨骼、肌肉等组织相对脆弱,过度用力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儿童 儿童在进行急救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型调整力度。比如婴儿时期和较大儿童的急救手法力度不同,婴儿的胸部、腹部都比较娇嫩,拍打背部和按压胸部的力度需轻柔且合适,避免造成胸腔、腹腔脏器的损伤。同时要尽快呼叫急救人员,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持续进行正确的急救操作。 异物卡喉是比较危急的情况,及时正确的急救能挽救生命,平时也应加强对异物卡喉急救知识的学习,以防万一。

    2025-10-11 10:16:48
  • 喝酒前吃什么药能解酒

    喝酒前吃什么药能解酒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一些药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酒后不适症状,但不能完全解酒。同时,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可以帮助缓解酒后不适症状。 1.维生素B1:维生素B1对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缺乏维生素B1可能会导致脚气病等疾病。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B1可以缓解酒后头痛和疲劳等症状。 2.复合维生素B:复合维生素B通常包含多种维生素B,如维生素B1、B2、B6等,可能对缓解酒后不适症状有一定帮助。 3.胃黏膜保护剂:酒精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痛、恶心等症状。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胃黏膜,缓解酒后不适症状。 4.利尿剂:利尿剂可以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有助于减轻酒后水肿和头痛等症状。然而,利尿剂可能会导致电解质失衡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只能缓解酒后不适症状,并不能完全解酒。此外,药物的效果因人而异,且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除了药物治疗外,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可以帮助缓解酒后不适症状,如: 1.适量饮酒:饮酒量过多会增加酒后不适症状的发生风险,因此应适量饮酒。 2.进食:在饮酒前或饮酒过程中适量进食,可以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缓解酒后不适症状。 3.补充水分:饮酒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因此应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4.休息:酒后应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总之,喝酒前吃什么药能解酒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最好的方法是适量饮酒,并采取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缓解酒后不适症状。如果酒后不适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等,应避免饮酒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饮酒。

    2025-10-11 10:15:48
  • 食物中毒后应该服用何种药物

    食物中毒发生后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如中毒时间短且患者意识清醒时催吐、大量饮水稀释毒素促排泄并尽快就医,某些毒素中毒可在医生评估后用活性炭吸附毒素辅助,细菌性食物中毒伴感染征象需依病原菌检测结果遵医嘱用抗生素,儿童食物中毒严禁随意用成人药需送儿科急诊由专业医生处理,孕妇食物中毒用药极谨慎需咨询产科和毒物专家综合评估选安全处理方式。 一、非药物干预优先原则 食物中毒发生后,首先应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及时进行催吐(适用于中毒时间较短且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可通过刺激咽喉部引发呕吐)、大量饮水以稀释毒素并促进排泄,同时尽快就医明确中毒原因,此阶段非药物干预是首要处理方式。 二、针对性药物使用需依据中毒类型 1.活性炭的应用:若为某些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活性炭可作为辅助手段吸附胃肠道内的毒素,但其具体使用需在医生评估中毒情况后决定,活性炭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减少毒素吸收。 2.针对特定毒素的药物:若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伴有感染征象,可能涉及抗生素使用,但抗生素的选择需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由医生精准判定,不同病原菌对应的敏感抗生素不同,如沙门氏菌感染可能涉及特定喹诺酮类或头孢类抗生素,但具体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盲目使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食物中毒时,严禁随意使用成人药物,因其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有差异,需尽快送至儿科急诊,由专业医生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因素评估并制定安全的处理方案,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及适合儿童的针对性治疗措施。 孕妇:孕妇食物中毒时用药需极为谨慎,因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需同时咨询产科医生和毒物专家,综合评估中毒严重程度、胎儿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后,选择对孕妇和胎儿相对安全的处理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可能致畸或影响胎儿的药物,以保障母婴安全。

    2025-10-11 10:15:27
  • 所有食物中毒都要催吐吗

    并非所有食物中毒都要催吐,不适宜催吐的情况有昏迷患者、患某些疾病患者、腐蚀剂中毒者;适宜催吐的是清醒且无禁忌证者在1-2小时内可饮用温水后刺激咽后壁催吐;不同人群食物中毒催吐有特殊考虑,儿童需谨慎、老年人要评估身体状况、孕妇需格外谨慎,均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决定是否催吐及采取合适处理方式。 不适宜催吐的情况 昏迷患者:如果食物中毒患者已经昏迷,此时催吐可能会导致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等严重后果,所以不能进行催吐。 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如患有食管静脉曲张、主动脉瘤、胃溃疡出血等疾病的患者,催吐可能会加重病情,这类患者不适宜催吐。 腐蚀剂中毒:如果是强酸、强碱等腐蚀剂中毒,催吐可能会造成再次的消化道损伤,不能进行催吐。 适宜催吐的情况及操作:对于清醒且没有上述禁忌证的食物中毒患者,在食用有毒食物后短期内(一般指1-2小时内)可以考虑催吐。可以让患者饮用大量温水,然后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后壁,引起呕吐,通过反复饮水和催吐,尽量将胃内残留的有毒食物排出。但要注意,催吐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患者的食管等部位。 不同人群食物中毒催吐的特殊考虑 儿童:儿童食物中毒时是否催吐需谨慎。低龄儿童身体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催吐可能会导致误吸等严重风险。如果儿童食物中毒且清醒,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判断是否适合催吐,若进行催吐,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食物中毒后催吐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所以老年人食物中毒时,需先评估其身体状况,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采取催吐措施。 孕妇:孕妇食物中毒后催吐需格外谨慎。催吐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等情况,对胎儿造成影响。应先联系医疗专业人员,在专业人员的评估和指导下决定是否进行催吐以及采取何种合适的处理方式。

    2025-10-11 10:14:27
  • 阿莫西林过敏怎么办

    阿莫西林过敏分轻重,轻度有皮肤红斑丘疹瘙痒等,重度可致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重度立即打急救原地等待,轻度停服阿莫西林并观察;患者需尽快就医,医生通过询问病史等明确情况制定方案;医生会选其他抗生素替代,儿童就医要详告情况,孕妇选药要考虑对胎儿影响,老年人要告知既往及用药史让医生兼顾肝肾功能选药。 一、识别过敏反应程度 阿莫西林过敏反应有轻重之分,轻度过敏可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一般无生命危险;重度过敏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需紧急处理。二、紧急处理措施 若出现重度过敏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原地等待救援;若为轻度过敏,需立即停止服用阿莫西林,并密切观察症状变化,避免搔抓皮肤等刺激行为。三、就医评估流程 患者需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过敏原检测等)来明确过敏情况,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后续诊疗方案。四、替代药物选择 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其他类抗生素进行替代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需确认患者无头孢类药物过敏史)、大环内酯类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由专业医生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判定。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阿莫西林过敏时需格外谨慎,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儿童的年龄、既往健康状况等,医生会更严格评估替代药物的适用性及风险,且要密切观察儿童过敏反应后的症状变化,加强护理。2.孕妇:孕妇出现阿莫西林过敏需及时就医,医生在选择替代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权衡利弊后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及胎儿状况。3.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发生阿莫西林过敏后就医时要告知医生既往病史、用药史等,医生在选择替代药物及制定治疗方案时会更注重药物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等的影响,确保用药安全。

    2025-10-11 10:13:1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