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瓣膜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等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马为,男,心血管内科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成员、中国高血压联盟青年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主要从事高血压、高血脂、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以及瓣膜病,左心耳封堵)的介入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检出和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研究。2009年获卫生部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健康领跑者”称号。2012年获长城会血压管理之策冠军。 现在国内积极开展顽固性高血压的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主要完成者参与完成了国内首例治疗心脏室壁瘤的经皮心室重建术并负责术后随访,治疗例数居国内前列。多次赴国外学习主动瓣及二尖瓣疾病的介入治疗。参与编写中国难治性高血压专家共识、中国肺动脉高压指南。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瓣膜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等疾病。展开
  •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延长(成人男性和非妊娠女性≥0.20秒,女性和儿童≥0.18秒)、P波形态正常、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不同人群中意义不同,年轻无基础病且生活方式健康者临床意义相对较小需定期随访,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心脏疾病者需密切关注并评估心脏情况。 P-R间期延长: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后紧跟QRS波群,P-R间期超过正常范围(成人男性和非妊娠女性P-R间期≥0.20秒,女性和儿童P-R间期≥0.18秒)。这是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最主要的心电图特征,其发生机制是房室传导系统的不应期延长,导致心房激动传导至心室的时间延长。 P波形态正常:P波代表心房的激动,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的激动仍然按照正常的顺序发生,所以P波的形态通常是正常的窦性P波形态,即Ⅰ、Ⅱ、aVF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等。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因为房室传导阻滞主要影响的是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心室的除极和复极过程一般不受影响,所以QRS波群的形态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室内传导阻滞等其他心脏病变时,QRS波群形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年轻、无基础心脏疾病且生活方式健康(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的人群,单纯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临床意义相对较小,但仍需定期随访心电图等检查,观察P-R间期是否有进一步延长等变化;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合并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提示其心脏传导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或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心脏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必要时进一步评估心脏情况,如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等,以全面了解心脏传导和节律情况。

    2025-07-24 12:29:21
  •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是什么

    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生活方式调整等,需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是什么? 对于房颤的治疗,并没有所谓“最好”的方法,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房颤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房颤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帮助控制房颤的心率,但并不能治愈房颤。抗凝药物可以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2.电复律:电复律是一种快速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对于房颤持续时间较短(一般<48小时)且无明显心脏结构异常的患者,电复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3.导管射频消融:导管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导管在心脏内进行射频能量消融,以消除房颤病灶的方法。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可以达到治愈房颤的效果。 4.左心耳封堵:对于房颤患者,若不能接受或不适合长期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存在禁忌证时,可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以预防房颤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 5.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房颤的管理非常重要。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等。 6.其他治疗方法:如植入起搏器、植入除颤器等。 需要注意的是,房颤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房颤类型和严重程度、合并疾病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房颤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房颤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7-24 12:27:26
  • 心脏在乳房的哪个部位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约2/3在正中线左侧,1/3在正中线右侧,可通过胸廓解剖结构定位,体表定位有胸骨角、剑突、锁骨中线等水平,婴幼儿心脏位置相对较高呈横位,随年龄增长渐变,老年人因胸廓等因素位置稍有改变,孕妇中晚期因子宫增大等心脏向左上方移位。 一、心脏在胸廓内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约2/3在正中线左侧,1/3在正中线右侧。其位置可通过胸廓的解剖结构来定位,具体来说,心脏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平对第5-8胸椎,两侧与胸膜腔和肺相邻,下方邻接膈。 二、从体表定位角度的详细说明 胸骨角水平:心脏的上界约在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平面。 剑突水平:下界接近剑突下。 锁骨中线位置:一般来说,心脏的左界在左第2肋软骨下缘处距胸骨左缘约1.2cm,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触及心尖搏动。 三、不同年龄人群心脏位置的特点 婴幼儿:婴幼儿的心脏位置相对较高,呈横位,心尖搏动约在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外侧,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向成人位置转变,到7岁左右基本接近成人的心脏位置。这是因为婴幼儿的胸廓相对较宽,纵隔组织较松软,心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定位相对靠上。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胸廓弹性降低、脊柱变形等因素,心脏位置可能会稍有改变,心尖搏动位置可能较年轻时稍有下移,但总体仍在胸腔中部偏左区域。 四、特殊人群(如孕妇)心脏位置的变化 孕妇在妊娠中晚期,由于子宫增大,膈肌上升,心脏会受到挤压而向左上方移位,心尖搏动位置可能会比非妊娠时稍高,这种移位是为了适应孕期身体生理变化的一种代偿性改变,但一般仍在正常的胸腔中部偏左的大致范围内,不过此时需要医生通过专业检查来准确评估心脏位置及功能情况,以确保母婴健康。

    2025-07-24 12:25:48
  • 婴儿心脏卵圆孔未闭有什么症状

    婴儿心脏卵圆孔未闭大部分无明显症状,仅体检时发现,约75%成年人有卵圆孔未闭且80%-90%终身无症状,婴儿同理;少数婴儿可能出现相关症状,若发生反常栓塞致脑卒中,婴儿少见但可能有突发神经系统症状或非特异性表现如哭闹不止等,少数分流量稍大婴儿可能有不明原因哭闹、呼吸改变等非特异性表现,且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无症状情况:约75%的成年人存在卵圆孔未闭,但其中80%-90%的人终身无症状,婴儿也是如此。这是因为在胎儿时期,卵圆孔保证了胎儿的血液循环,出生后,随着肺循环建立,左心房压力升高,卵圆孔会逐渐功能性闭合,若解剖上也闭合则属于正常;若未闭合,但分流量小,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婴儿就可能没有明显不适,生长发育也不受限,通常在常规体检时通过心脏超声偶然发现。 可能出现的相关症状 脑卒中相关表现(若发生反常栓塞时):当存在卵圆孔未闭时,可能会有静脉系统的小血栓等异常物质通过未闭的卵圆孔到达体循环,进而导致脑卒中。婴儿若发生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可能表现为突发的神经系统症状,如突然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意识改变等。不过婴儿由于不会准确表达,可能会出现哭闹不止、喂养困难等非特异性表现。例如,有研究发现,部分卵圆孔未闭的成人可能因反常栓塞引发脑卒中,虽然婴儿发生概率低,但理论上存在这种潜在风险。 不明原因的哭闹、呼吸改变等:少数卵圆孔未闭分流量稍大的婴儿,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安,这可能与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后,婴儿身体不适有关。还有可能出现呼吸频率的改变,比如呼吸稍增快等,但这些表现都缺乏特异性,不能仅依据这些表现就判定是卵圆孔未闭引起,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

    2025-07-24 12:21:27
  • 心包积液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心包积液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即针对基础疾病管理、保证休息等;药物治疗依据病因用药;心包穿刺引流可缓解大量心包积液致心脏压塞症状及明确病因;手术治疗如心包开窗引流术适用于药物效果不佳、反复积液者,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需评估全身状况及控制基础疾病。 一、一般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因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心包积液,需对基础疾病进行管理,保证患者休息,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等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如高血压患者要监测血压并维持血压稳定等。 二、药物治疗 根据心包积液的病因使用相应药物,例如结核性心包积液需使用抗结核药物,但具体药物使用严格遵循病因治疗原则,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 三、心包穿刺引流 1.目的:对于大量心包积液引起心脏压塞症状的患者,通过心包穿刺引流可迅速缓解心脏压塞症状,减轻心包积液对心脏的压迫。 2.适用情况: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心脏压塞表现时,需紧急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对于一些顽固性心包积液,也可通过心包穿刺引流来减轻症状并获取积液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四、心包开窗引流术等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对于反复发生的心包积液或者病因难以去除的情况,可考虑心包开窗引流术等手术方式。手术通过建立心包与胸腔等部位的通道,促进心包积液的引流和吸收,减少心包积液的复发。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出现心包积液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要在围手术期控制好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风险。

    2025-07-24 12:19: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