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瓣膜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等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马为,男,心血管内科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成员、中国高血压联盟青年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主要从事高血压、高血脂、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以及瓣膜病,左心耳封堵)的介入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检出和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研究。2009年获卫生部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健康领跑者”称号。2012年获长城会血压管理之策冠军。 现在国内积极开展顽固性高血压的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主要完成者参与完成了国内首例治疗心脏室壁瘤的经皮心室重建术并负责术后随访,治疗例数居国内前列。多次赴国外学习主动瓣及二尖瓣疾病的介入治疗。参与编写中国难治性高血压专家共识、中国肺动脉高压指南。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瓣膜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等疾病。展开
  • 心脏有时候会抽着疼一两下是什么原因

    心脏抽痛一两下可能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神经官能症(中青年女性易患,与精神紧张等有关)、过度换气综合征(精神刺激、剧烈运动后可致);病理性因素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包炎)和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炎、气胸)。一般人群偶发可观察调整生活方式,频繁发作或伴其他不适需就医;儿童出现需重视,老年人要警惕严重心血管病,定期体检控基础指标,不适及时就诊。 一、生理性因素 (一)神经官能症 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女性相对更易发生。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情况可能引发。例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环境、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打击等,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心脏抽痛一两下的情况。这种疼痛往往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疼痛时间可长可短,性质多样,可能表现为刺痛等。 (二)过度换气综合征 在精神受到刺激、剧烈运动后等情况时可能出现。比如人在情绪激动时快速呼吸,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进而影响心脏周围的神经肌肉,出现心脏抽痛一两下的症状。一般有过度呼吸的诱因可寻,缓解呼吸方式后症状可能逐渐改善。 二、病理性因素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心绞痛,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闷痛,也可能有抽痛的感觉,疼痛一般持续3-5分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诱发。 心肌炎:常发生于病毒感染后,如感冒后1-3周左右。病毒侵犯心肌导致心肌炎症,患者可出现心悸、胸痛等症状,胸痛可表现为心脏抽痛一两下,同时可能伴有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 心包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引起心包炎。炎症刺激心包膜,患者会有心前区疼痛,疼痛性质可呈刺痛、牵拉痛等,呼吸、咳嗽时疼痛可能加重。 (二)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多由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胸膜发炎时,炎症刺激胸膜神经,可导致胸痛,疼痛可放射至胸部其他部位,也可能表现为心脏抽痛一两下,同时伴有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 气胸:多见于体型瘦高的青壮年或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气体进入胸膜腔,刺激胸膜,引起突发的胸痛,可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疼痛可表现为针刺样或抽痛,一侧胸部明显。 三、应对建议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人群 如果偶尔出现心脏抽痛一两下,且能自行缓解,可先观察,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减轻压力、避免过度劳累等。但如果频繁发作、疼痛加重、伴有呼吸困难、头晕、黑矇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二)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出现心脏抽痛需格外重视,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家长要密切观察疼痛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口唇发绀、活动后气促等,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出现心脏抽痛更要警惕严重心血管疾病。应定期体检,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指标,一旦出现心脏不适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5 15:40:20
  • 心动过缓患者有哪些症状

    心动过缓患者有不同表现,一般有头晕乏力、心悸;严重时可出现黑矇、晕厥、呼吸困难;不同病因导致的心动过缓还有伴随症状,如冠心病引起的伴胸痛,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伴畏寒、乏力等甲减相关症状及儿童生长发育受影响等情况。 一、一般表现 头晕乏力:当心跳过缓时,心脏输出的血液量减少,无法满足大脑等重要器官的正常供血需求。对于成年人而言,正常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当心率低于60次/分钟时,大脑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头晕症状,而全身肌肉组织得不到充足血液带来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产生乏力感。儿童的正常心率相对较快,新生儿心率可在120-140次/分钟,婴儿期在110-130次/分钟,幼儿期在100-120次/分钟,学龄前儿童在80-100次/分钟,学龄儿童在70-90次/分钟,若低于相应年龄段正常范围下限,同样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情况,比如学龄儿童心率低于70次/分钟就可能有此类表现。 心悸:患者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尤其是在心率明显减慢时,会感觉心跳不规则、心慌等。这是因为心脏跳动节律改变,自身能明显感知到心脏的异常搏动情况。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心动过缓时都可能出现心悸症状,但儿童可能表述不清晰,更多表现为躁动不安等。 二、严重情况下的症状 黑矇、晕厥:当心动过缓非常严重时,大脑供血严重不足,就会出现黑矇,即眼前发黑,严重时会发生晕厥,也就是突然晕倒。这是因为大脑长时间缺血缺氧导致的。对于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心血管系统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心动过缓时更容易出现黑矇甚至晕厥情况,因为其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而儿童发生晕厥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导致的严重心动过缓,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不过儿童晕厥还需与其他原因如低血糖等相鉴别。 呼吸困难:由于心脏输出量减少,身体各组织器官缺氧,呼吸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患者会感觉呼吸急促、气短,严重时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活动。在患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中,心动过缓导致的呼吸困难可能会被进一步加重,因为肺部本身就存在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再加上心脏输出量不足,缺氧情况会更明显。 三、不同病因导致心动过缓的伴随症状 冠心病引起的心动过缓: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还可能伴有胸痛,疼痛可位于心前区、胸骨后等部位,疼痛性质可为压榨性、闷痛等。这是因为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当合并心动过缓时,心肌缺血情况进一步加重,从而引发胸痛症状。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本身冠状动脉病变可能较严重,心动过缓时更容易出现心绞痛等伴随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心动过缓:患者还会有畏寒、乏力、皮肤干燥、食欲减退、体重增加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症状。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影响了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全身代谢率降低,不仅出现心动过缓,还伴有一系列全身代谢减缓的表现。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心动过缓,除了上述症状外,还会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增长缓慢、智力发育可能受影响等,因为甲状腺激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

    2025-10-15 15:39:57
  • 高血压吃辣椒什么影响

    辣椒对高血压患者有短期和长期影响,不同人群影响有差异,本身胃肠道功能不好的高血压患者需格外注意,短期食用辣椒可致血压短时间升高,长期大量食用不利血压控制、影响血管,年轻和老年高血压患者受影响不同,胃肠道功能不好的高血压患者食用过多辣椒会间接影响血压,应尽量少摄入辣椒。 一、短期影响 1.血压方面:辣椒中的辣椒素等成分可能会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从而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在短时间内可能引起血压的升高。有研究表明,健康人在食用一定量的辣椒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一般收缩压可能升高5-10mmHg左右,舒张压可能升高3-5mmHg左右,但这种升高通常是暂时的,在停止食用辣椒一段时间后,血压会逐渐恢复到基础水平。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于本身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短期内大量食用辣椒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使心脏需要更努力地泵血来维持身体的血液循环,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还可能诱发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 二、长期影响 1.血压控制方面:从长期来看,如果高血压患者长期大量食用辣椒,可能会对血压的稳定控制产生不利影响。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高盐饮食且同时大量摄入辣椒的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对较高。因为长期的辣椒刺激可能会持续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血管持续处于相对收缩的状态,不利于血压的平稳控制,使得血压更容易波动在较高水平。 2.对血管的影响:长期食用辣椒可能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定的损伤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调节血管张力、抗凝等重要功能,内皮细胞受损后,可能会导致血管的弹性下降,血管壁增厚等情况,进一步加重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病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高辣椒摄入可能会使血管内皮素-1等缩血管物质的分泌增加,而一氧化氮等舒血管物质的分泌减少,破坏血管的正常舒缩功能。 三、不同高血压人群的差异 1.年轻高血压患者:年轻高血压患者如果平时有经常食用辣椒的习惯,偶尔食用辣椒可能血压升高幅度相对较轻,但长期大量食用同样会对血压控制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年轻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好,短期内血压升高可能不伴有明显不适,但随着时间推移,血管和心脏的损伤会逐渐显现,所以年轻高血压患者也应尽量减少辣椒的过量摄入。 2.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弹性较差,神经调节功能也有所减退。大量食用辣椒后,血压波动可能更为明显,而且更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对血压变化的耐受性较差,血压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辣椒的摄入量,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四、特殊情况提示 对于本身胃肠道功能不好的高血压患者,大量食用辣椒还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胃痛、腹泻等症状,而胃肠道不适又可能通过神经反射等途径间接影响血压。这类患者在饮食中应格外注意,尽量避免食用过多辣椒,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以维护胃肠道健康,进而有利于血压的稳定控制。

    2025-10-15 15:39:27
  • 高血压可以喝罗汉果

    罗汉果对高血压影响复杂,高血压患者饮用需注意个体差异、饮用方式及与药物相互作用,儿童、妊娠期、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饮用更需谨慎,不能将罗汉果替代正规降压治疗,饮用前最好咨询医生。 一、罗汉果对高血压的潜在影响 罗汉果含有多种成分,如三萜皂苷、黄酮类等。研究发现,部分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血管舒张作用,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压。例如,其所含的某些活性物质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的张力来对血压产生影响,但这一作用相对较为复杂,不能单纯认为罗汉果能直接降低血压。 二、高血压患者饮用罗汉果的注意事项 1.个体差异 不同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基础健康状况等存在差异。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饮用罗汉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对血压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但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不能将罗汉果作为替代正规降压治疗的方法。因为中重度高血压需要依靠规范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来控制血压,罗汉果无法替代专业的医疗干预。 年龄方面,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饮用罗汉果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罗汉果中的某些成分在老年患者体内的代谢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需要密切观察饮用后的身体反应。 2.饮用方式 罗汉果的饮用应适量,不宜过量饮用。过量饮用可能会带来一些未知的风险,虽然目前关于过量饮用罗汉果对高血压患者具体影响的研究还在进一步探索中,但从健康角度考虑,适量饮用是比较安全的做法。 要注意罗汉果的炮制等情况,如果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罗汉果制品,其成分可能会有所变化,高血压患者饮用时需要了解其具体成分和加工工艺对自身病情的影响。 3.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如果高血压患者正在服用其他药物,饮用罗汉果可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某些降压药物可能会与罗汉果中的成分在代谢途径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虽然目前相关研究还不是非常充分,但为了安全起见,高血压患者在饮用罗汉果前最好咨询医生,了解是否会与正在服用的药物发生不良相互作用。 三、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高血压患者:儿童高血压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儿童饮用罗汉果需要格外谨慎。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罗汉果对儿童血压的影响以及在儿童体内的代谢情况与成人不同,目前不建议儿童高血压患者随意饮用罗汉果,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结合儿童的具体病情来考虑是否可以饮用以及饮用的相关注意事项。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情况,孕妇饮用罗汉果需要经过严格评估。因为妊娠期女性的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罗汉果对胎儿和孕妇自身血压等的影响尚不明确,所以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能自行饮用罗汉果,必须在医生的综合评估后,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可以饮用以及饮用的量等。 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罗汉果需要通过肾脏进行一定程度的代谢,对于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饮用罗汉果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因为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排泄功能下降,罗汉果中的成分可能无法正常代谢排出,从而在体内蓄积,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这类患者饮用罗汉果前一定要咨询肾内科医生等相关专业医生的意见。

    2025-10-15 15:38:51
  •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含义是什么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体现PR间期延长且每个心房激动能传心室,发生机制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肌缺血、药物因素、电解质紊乱等有关,儿童需考虑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及感染因素,成人常见基础心脏疾病等,特殊人群如孕妇需综合评估母胎情况,本身无症状且心脏正常可观察,有基础疾病则针对性处理,特殊人群依特点监测管理。 一、定义及心电图表现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心电图上房室传导时间延长的一种心律失常表现,在心电图上主要体现为PR间期延长,成人PR间期超过0.20秒(心率在正常范围时),儿童PR间期超过相应年龄正常上限(不同年龄正常PR间期上限略有差异,如婴儿PR间期>0.14秒、学龄前儿童PR间期>0.16秒、学龄儿童PR间期>0.18秒等),且每个心房激动都能传入心室。 二、发生机制 主要是房室交界区或房室束等部位的传导延迟。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当迷走神经兴奋时,可导致房室结传导减慢,引发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可能影响房室结的血液供应,导致传导延迟。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可抑制房室结传导,引起PR间期延长。 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可影响房室传导,导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相关情况 (一)儿童人群 儿童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考虑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的可能,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因心脏结构发育异常导致房室传导异常;感染因素也较为常见,如病毒性心肌炎等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心肌传导系统,引发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应密切监测儿童的心脏功能及心电图变化,同时积极寻找感染等可能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二)成人人群 成人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基础心脏疾病是常见因素,如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可能增加心肌负担,影响心肌传导功能,从而诱发或加重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成人,需定期评估心脏情况,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关注PR间期变化及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 (三)特殊人群(如孕妇) 孕妇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综合评估母胎情况。一方面要监测孕妇的心脏功能,如心率、心电图等,另一方面要关注胎儿的发育情况。因为孕妇的生理状态特殊,某些治疗措施需谨慎选择,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权衡利弊来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方案,既要考虑孕妇心脏传导情况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又要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 四、临床意义及处理原则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本身若不伴有明显症状且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通常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先进行观察,定期复查心电图,动态监测PR间期变化及心脏情况。若存在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需积极治疗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若由药物引起,需评估是否能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避免继续影响房室传导。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需根据各自特点进行更具针对性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2025-10-15 15:37: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