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瓣膜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等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马为,男,心血管内科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成员、中国高血压联盟青年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主要从事高血压、高血脂、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以及瓣膜病,左心耳封堵)的介入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检出和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研究。2009年获卫生部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健康领跑者”称号。2012年获长城会血压管理之策冠军。 现在国内积极开展顽固性高血压的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主要完成者参与完成了国内首例治疗心脏室壁瘤的经皮心室重建术并负责术后随访,治疗例数居国内前列。多次赴国外学习主动瓣及二尖瓣疾病的介入治疗。参与编写中国难治性高血压专家共识、中国肺动脉高压指南。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瓣膜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等疾病。展开
  • 12080血压正常吗

    血压正常范围一般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不同人群血压正常考量不同,包括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生活方式人群、有病史人群等,发现血压异常可多次测量,异常者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就医进一步处理。 不同人群的血压正常考量 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血压正常范围不同,例如学龄前儿童(3~5岁)收缩压正常范围约为85~105mmHg,舒张压约为55~65mmHg;学龄儿童(6~12岁)收缩压正常范围约为90~110mmHg,舒张压约为60~70mmHg等。随着年龄增长,血压会逐渐接近成年人的正常范围,但需依据各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区间来判断是否正常。比如青春期少年的血压正常范围会更趋近于成人的正常范围区间上限。 老年人:老年人的血压正常范围基本与成年人一致,即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但老年人往往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退行性变化,在关注血压数值的同时,还需注意脉压差等情况,一般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大于60mmHg时需警惕可能存在大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例如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可能升高,但舒张压可能相对正常或降低,此时脉压差增大需引起重视。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对于长期高盐饮食的人群,可能会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即使单次测量血压在正常范围,也需关注其饮食习惯对血压长期的影响;而长期坚持运动的人群,一般心脏功能较好,血管弹性相对较好,其血压往往更易维持在正常范围,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偶尔出现血压波动的情况;对于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也需要关注血压情况,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而影响血压的稳定状态。 有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等)的人群,其血压正常范围的判断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血压的影响。例如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其血压正常范围可能相对更严格,因为肾脏疾病可能导致水钠潴留等情况,容易引起血压异常,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且在判断血压是否正常时要结合其基础疾病的病情控制等多方面因素。 如果发现血压不在正常范围,建议多次不同时间测量以准确判断血压状况,必要时可就医进一步排查原因,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如对于血压偏高但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人群,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血压进一步升高,包括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高钾饮食等)、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而对于血压异常升高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人群,则可能需要在医生评估下考虑进一步的监测或治疗等措施。

    2025-10-09 12:17:53
  • 喝浓茶对心脏有影响吗

    浓茶中咖啡因等成分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心脏功能,健康人群偶饮短时间可能有短期表现,长期大量饮有风险;有基础心脏疾病人群喝浓茶影响更甚,如冠心病患者加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患者加重病情、心力衰竭患者加重症状;应控制饮茶浓度和量,特殊人群如基础心脏疾病者、老年人、儿童需注意相应事项来减少浓茶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一、浓茶对心脏影响的相关机制 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咖啡因等成分,咖啡因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咖啡因能刺激交感神经,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释放增加,儿茶酚胺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增加心脏的耗氧量。例如,有研究表明,健康人单次摄入一定量的咖啡因后,心率会出现明显增快的现象,这提示浓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可能通过这样的机制对心脏产生影响。 二、不同人群喝浓茶对心脏影响的差异 (一)健康人群 对于健康人群,偶尔短时间喝浓茶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心率加快、心悸等表现,但一般在代谢后可恢复正常。不过,如果长期大量饮用浓茶,可能会增加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的风险,久而久之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比如增加心律失常等发生的潜在可能性。 (二)有基础心脏疾病人群 1.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本身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等病变,心脏供血相对不足。喝浓茶后,由于咖啡因等因素导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能会加重心肌缺血的情况,引发心绞痛等症状发作。 2.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电活动本就存在异常,喝浓茶后咖啡因等成分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可能会进一步打乱心脏的正常电活动节律,导致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增加或病情加重。 3.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泵血功能已经受损,喝浓茶后心脏负荷加重,会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泵血效率,加重呼吸困难、水肿等心力衰竭的相关症状。 三、减少浓茶对心脏不良影响的建议 (一)控制饮茶浓度和量 避免饮用过浓的茶,可适当降低茶叶的投放量,并且控制每天饮茶的总量。一般来说,每天饮茶量控制在适量范围,避免长期大量摄入浓茶。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应更加谨慎地对待浓茶的饮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心脏病情来决定是否饮茶以及饮茶的量和浓度。 2.老年人心脏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避免大量饮用浓茶,以防加重心脏负担。老年人可以选择喝一些淡茶来替代浓茶,既能够补充水分,又相对减少对心脏的潜在不良影响。 3.儿童由于心脏等器官还未发育完全成熟,应避免饮用浓茶,防止咖啡因等成分对其尚未成熟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刺激。

    2025-10-09 12:15:53
  • 两只胳膊血压值差别大是为什么

    人体双上肢血压存在一定正常差异,若差值超20mmHg或伴不适则需就医,其差异可能因生理因素(右上肢略高)、疾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等致一侧血压降低)及测量因素(方法、仪器等不当)引起,健康人应定期监测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维护血管健康。 一、生理因素 人体双上肢血压本就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右上肢血压略高于左上肢,这主要是与血管的解剖结构有关。主动脉弓发出的头臂干,首先分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直接从主动脉弓发出,所以右上肢动脉内的血流压力相对略高,通常差值在10-20mmHg之间,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差异在大多数健康人群中都存在,与年龄、性别等因素关系不大,只要差值在这个正常范围内,一般无需过度担忧。 二、疾病因素 1.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加。如果一侧上肢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弹性减退,就会引起该侧上肢血压降低,从而使双上肢血压差值增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长期高脂饮食、吸烟、高血压等因素有关,男性相对女性在相同生活方式下可能更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进而影响双上肢血压差异。 2.大动脉炎 多见于年轻女性,是一种累及大动脉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它会造成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狭窄或闭塞,若累及上肢动脉,会导致受累侧上肢缺血,血压明显降低,双侧上肢血压差值可显著增大。患者除了双上肢血压差异大外,还可能伴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3.胸廓出口综合征 由于胸廓出口处的神经血管束受到压迫,常见于长期不良姿势、肩部外伤等情况的人群。压迫会影响上肢的血液供应,导致受压侧上肢血压降低,出现双上肢血压差值增大的情况,同时可能伴有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三、其他因素 1.测量因素 测量方法不正确时,也可能导致双上肢血压差值看似增大。比如测量时袖带缠绕过松或过紧,袖带位置放置不当(过高或过低),测量时患者体位不正确等,都可能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双上肢血压差值的异常。 不同的血压测量仪器精度有差异,也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从而让患者觉得双上肢血压差别大。 如果发现双上肢血压差值超过20mmHg,或者伴有头晕、上肢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管超声、动脉造影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健康人群,也应定期监测血压,关注双上肢血压情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维护血管健康。

    2025-10-09 12:14:32
  • 没睡好会影响血压吗

    没睡好会影响血压,其通过多种机制影响,不同人群受影响有差异,还会致血压波动加大、加重高血压病情,对儿童青少年未来血压也有潜在影响,应改善睡眠来应对。 一、没睡好影响血压的机制 睡眠不足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压。首先,睡眠时身体处于休息状态,血压会自然降低,以利于身体的修复和调整。而长期没睡好会打乱这种正常的血压节律。另外,没睡好时,身体会释放更多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还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会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平衡,该系统异常也与血压升高相关。 二、不同人群没睡好对血压影响的差异 成年人:对于一般成年人,长期睡眠不足(如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有研究显示,睡眠持续时间短于5小时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比睡眠充足人群高出约3倍。而且,即使是短期的睡眠不佳,也可能在当天导致血压波动,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血压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没睡好对老年人群血压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睡眠障碍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顽固性高血压,且血压波动较大,这会进一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脑卒中等。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没睡好对血压的影响更为严峻。例如,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血压往往更难控制,且血压波动会加重对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三、没睡好影响血压的衍生情况及应对 血压波动加大:没睡好会使血压在一天内的波动幅度明显增大,正常情况下血压呈杓型波动(白天高、夜间低),而睡眠不佳时这种杓型波动可能消失,导致夜间血压不降甚至升高,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应对措施首先是改善睡眠,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如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温度等。 加重高血压病情:长期没睡好会使高血压病情逐渐加重,原本通过药物控制较好的血压可能变得难以控制。此时除了积极治疗高血压本身,改善睡眠是关键。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一些非药物的睡眠改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调整睡眠认知和行为等。 对儿童青少年的潜在影响(虽非直接血压,但需关注长期):儿童青少年时期睡眠不足也可能对未来血压产生影响。长期睡眠不好的儿童青少年,成年后患高血压的概率可能增加。所以对于儿童青少年,保证充足睡眠是预防未来血压问题的重要基础,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睡眠时长和质量,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睡眠的环境,如固定作息时间等。

    2025-10-09 12:13:02
  •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怎么样的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各自规律且无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室起搏点位置影响QRS波群形态,儿童患者需关注特殊病因,老年患者需结合基础疾病,各年龄段患者均需注意生活方式并关注临床症状。 一、P波与QRS波群各自规律且无关 P波规律出现:心房激动按自身固有节律发放,P波的形态、间距等遵循心房自身的节律特点,不同病因导致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的形态可能有差异,比如窦性心律时P波为窦性P波形态。 QRS波群规律出现:心室的激动有其自身的节律,QRS波群的形态取决于起搏点的位置,如果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上,QRS波群形态接近正常;如果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下,QRS波群则宽大畸形。 P波与QRS波群无相关性:心房的激动和心室的激动各自独立,P波的出现与QRS波群的出现没有传导关系,通过心电图上P波与QRS波群的对应关系可以明确这一点,即找不到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固定传导关联。 二、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心房率通常由窦性心律或其他房性心律决定,一般心房率相对较快,比如窦性心律时心房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左右,而房性心动过速等情况下心房率会更快。 心室率由心室自身的起搏点控制,心室率相对较慢,心室起搏点如果在房室束分支以上,心室率可能在40-60次/分钟;如果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下,心室率可能低于40次/分钟。 三、心室起搏点位置可影响QRS波群形态 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上:QRS波群形态接近正常窦性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时限一般小于0.12秒,因为激动通过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心室,除极过程与正常窦性心律相似。 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下: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秒,这是因为激动是从心室的异位起搏点开始除极,除极顺序与正常不同,导致QRS波群形态发生改变。 对于儿童患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与成人基本一致,但需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可能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殊病因,如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对房室传导系统的影响,其心电图表现同样符合上述规律,但需要结合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综合判断。在生活方式方面,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对于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尤其是心室率较慢的患者,要密切关注其临床症状,如是否有头晕、黑矇、晕厥等表现,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心脑供血不足,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

    2025-10-09 12:12: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