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瓣膜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等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马为,男,心血管内科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成员、中国高血压联盟青年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主要从事高血压、高血脂、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以及瓣膜病,左心耳封堵)的介入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检出和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研究。2009年获卫生部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健康领跑者”称号。2012年获长城会血压管理之策冠军。 现在国内积极开展顽固性高血压的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主要完成者参与完成了国内首例治疗心脏室壁瘤的经皮心室重建术并负责术后随访,治疗例数居国内前列。多次赴国外学习主动瓣及二尖瓣疾病的介入治疗。参与编写中国难治性高血压专家共识、中国肺动脉高压指南。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瓣膜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等疾病。展开
  •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标准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突然极度烦躁不安、肝脏迅速增大,辅助检查有X线检查可见心脏扩大、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脑钠肽等水平升高,诊断时需考虑小儿年龄特点和基础病史。 一、主要表现 (一)呼吸急促 小儿肺炎时呼吸频率明显增快,若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幼儿>50次/分钟,需警惕合并心衰可能,这是因为心衰时心脏功能受限,机体为满足氧供需求,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代偿。 (二)心率增快 婴儿心率>180次/分钟,幼儿>160次/分钟,且不能用发热、缺氧等原因解释,心衰时心脏做功增加,导致心率反射性增快以试图维持心输出量。 (三)突然极度烦躁不安 小儿突然出现难以安抚的烦躁,可能是因为心衰导致机体缺氧、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出烦躁等情绪改变。 (四)肝脏迅速增大 短时间内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超过2cm以上,这是由于心衰时体循环淤血,肝脏淤血肿大,是诊断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重要体征之一。 二、辅助检查相关指标 (一)X线检查 可见心脏扩大等改变,提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能因心衰发生变化,心脏扩大是心衰时心脏代偿性改变的影像学表现。 (二)超声心动图 可发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如射血分数降低等,超声心动图能直观显示心脏的结构和运动功能,对于评估心脏功能有重要价值,通过测量射血分数等指标可以明确心脏收缩功能是否正常。 (三)脑钠肽(BNP)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血中BNP或NT-proBNP水平升高,这是因为心衰时心室壁张力增加,刺激机体分泌脑钠肽等相关物质,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辅助诊断心衰的指标,尤其在小儿中,该指标对心衰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特殊人群方面,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诊断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时需充分考虑其年龄特点,如婴儿的生理指标与年长儿不同,在判断呼吸、心率增快等指标时要结合其年龄段的正常范围;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基础病史,若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儿,发生肺炎合并心衰的风险更高,在诊断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便更准确地做出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10-09 11:22:04
  • 80岁老人血压高怎么办

    80岁老人需定期早晚监测血压以了解波动规律,饮食应低盐并增新鲜蔬果摄入,适度行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且避剧烈,将体重指数维持在合适范围,药物需医生评估后从小剂量起始观察调整,避免快速降压并留意药物相互作用,家属需关注老人用药后反应。 一、血压监测 80岁老人需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准确记录血压数值,以此了解血压波动规律,为后续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因老年人血压波动相对较大,精准监测能及时察觉血压异常变化,保障治疗的针对性。 二、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调整:遵循低盐饮食原则,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减少腌制食品、火腿、咸菜等含高钠盐食物的摄取,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钾、镁等元素充足,研究显示低盐饮食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例如,多食用香蕉、菠菜等富含钾的食物,有助于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辅助血压控制。 2.适度运动: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运动时需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血压大幅波动。适度运动能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对血压控制有积极作用。但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以身体无明显不适为宜。 3.体重管理:将体重指数(BMI)维持在18.5~23.9kg/m2范围内。过重会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血压稳定,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维持健康体重,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助力血压控制。 三、药物治疗原则 需在医生评估后合理使用降压药物。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与排泄能力下降,用药应从小剂量起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依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医生会综合考虑老人整体健康状况、其他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确保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老人身体的影响。 四、特殊注意事项 避免快速降压,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降低,快速降压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等问题,需缓慢平稳地控制血压。同时,要留意药物间相互作用,若老人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生,防止降压药物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保障用药安全。此外,家属需密切关注老人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2025-10-09 11:21:03
  • 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哪些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限盐、增钾、控脂肪等)和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药物治疗常用五大类降压药,需据患者具体情况选药;特殊人群高血压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患者要从小剂量开始、防体位性低血压等,妊娠高血压先非药物治疗,儿童高血压多为继发性,先非药物治疗,无效才考虑谨慎用药。 适量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每周进行2-3次的肌肉力量练习,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适度调整,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运动方式。 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种类: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包括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等)。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有其各自的作用特点和适用人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ACEI或β受体阻滞剂;而对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钙通道阻滞剂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注意事项 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尤其是收缩压波动明显,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逐渐调整剂量,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同时要注意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在改变体位时要缓慢。此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高血压需要特别重视,治疗目标是控制血压、延长孕周、保障母婴安全。一般首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休息、低盐饮食等,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则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谨慎使用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等,因为某些降压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高血压:儿童高血压多为继发性高血压,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在治疗上首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只有在非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药物治疗,且药物选择要谨慎,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2025-10-09 11:20:14
  • 嗜睡是心衰的哪个阶段

    心衰分为A、B、C、D四个阶段,A阶段是高危阶段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及嗜睡;B阶段有心脏结构异常但无心衰症状无嗜睡;C阶段有心脏结构异常和心衰症状,可能出现嗜睡因心输出量减少致大脑灌注不足;D阶段为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嗜睡明显因心脏功能极度恶化致大脑缺血缺氧,不同人群心衰出现嗜睡有不同表现及需关注情况。 A阶段:为心衰高危阶段,存在心衰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但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一般不会出现嗜睡症状。此阶段主要是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比如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等,生活方式上要保持健康,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都需遵循相应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以延缓心衰进展。 B阶段:已有心脏结构的异常,但尚无心衰的症状。例如患者可能存在左心室肥厚等情况,一般也不会出现嗜睡表现。该阶段主要是针对心脏结构异常进行干预,像有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不同病史患者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心脏保护措施。 C阶段:既有心脏结构的异常,又有既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症状,这是因为心衰时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包括大脑。大脑灌注不足会影响其正常功能,从而出现嗜睡等精神方面的异常表现。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女性患者在相同病情下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影响,嗜睡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有长期心衰病史的患者,嗜睡可能是病情进展的一个信号。 D阶段:为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患者有进行性心衰的表现,且反复住院。此阶段嗜睡症状往往较为明显,是由于心衰末期心脏功能极度恶化,全身脏器功能严重受损,大脑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嗜睡症状会更加突出。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心衰患者出现嗜睡,要更加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等变化,因为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嗜睡可能提示病情更严重;女性心衰患者出现嗜睡时,除了关注心衰本身,还要考虑是否有其他合并症等因素影响;有心衰基础病史的患者出现嗜睡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09 11:18:55
  • 心功能衰竭能治好吗

    心功能衰竭能否治好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规范及特殊人群等多种因素相关,可逆病因、早期心衰等情况有治好可能,不可逆病因、晚期心衰等情况较难完全治好,不同人群心衰预后也有差异,不过规范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一、不同病因导致的心衰预后差异 可逆病因导致的心衰:如果心功能衰竭是由一些可逆病因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范围较小,在及时开通血管等治疗后,心功能有可能得到较好恢复,甚至达到临床治愈。例如,因短暂性心律失常发作引起的急性心功能衰竭,在纠正心律失常后,心功能可恢复正常。 不可逆病因导致的心衰:对于由慢性进行性病因引起的心衰,如原发性心肌病等,通常难以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二、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 早期心衰:病情较轻的早期心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如严格遵循医嘱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规范使用药物(如利尿剂、ACEI类药物等),有很大机会使心功能得到改善,症状明显缓解,接近临床稳定状态。 晚期心衰:晚期的心功能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治疗难度较大,一般很难完全治好,但通过综合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 三、特殊人群的心衰特点及预后 老年人:老年人的心功能衰竭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相对复杂。但如果能有效控制基础疾病,规范治疗心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例如,老年心衰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严格管理血糖,同时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 儿童:儿童心功能衰竭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如果是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衰,通过及时的手术治疗纠正心脏结构异常,部分儿童的心功能可以恢复正常;但如果病情发现较晚,心脏已经严重受损,预后则相对较差。儿童在心衰治疗中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和治疗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等。 心功能衰竭的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虽然部分患者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2025-10-09 11:17: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