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瓣膜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等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马为,男,心血管内科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成员、中国高血压联盟青年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主要从事高血压、高血脂、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以及瓣膜病,左心耳封堵)的介入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检出和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研究。2009年获卫生部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健康领跑者”称号。2012年获长城会血压管理之策冠军。 现在国内积极开展顽固性高血压的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主要完成者参与完成了国内首例治疗心脏室壁瘤的经皮心室重建术并负责术后随访,治疗例数居国内前列。多次赴国外学习主动瓣及二尖瓣疾病的介入治疗。参与编写中国难治性高血压专家共识、中国肺动脉高压指南。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瓣膜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等疾病。展开
  • 心脏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哪里

    心脏病可引发胸痛(多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等痛可放射,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不缓解需警惕心梗)、心悸(患者自觉心跳异常多种心脏病可致,老年人需关注心脏节律及功能状态变化)、呼吸困难(早期多活动后出现随病情进展静息也可,因心脏功能受损肺淤血致气体交换障碍,儿童需警惕先心病)、乏力(心脏功能异常致全身脏器供血供氧不足致体力下降,老年人不明原因乏力、儿童先心病致机体供氧不足需排查)、水肿(多见于右心衰竭等致下肢脚踝部水肿早晚有别,老年人需细致观察排查心脏原因,儿童出现水肿要考虑先心病致心功能不全)、晕厥或头晕(因心脏泵血不足致脑供血突然减少,常见严重心律失常等,老年人需警惕心脏病致脑供血不足,儿童需排查先心病等先天心脏结构异常)、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如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牙痛等需特别留意。 一、胸痛 冠心病等常见心脏病可引发胸痛,多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闷痛、紧缩感等,疼痛可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持续时间多为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可缓解,但若持续不缓解需警惕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如女性心脏病发作时胸痛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更易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其他表现。 二、心悸 患者可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齐,能感觉到心脏跳动明显。多种心脏病均可导致心悸,如心律失常相关的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减退等因素,心悸时更需关注心脏节律及功能状态变化。 三、呼吸困难 是心脏病常见症状之一,早期多在活动后出现,随病情进展,静息状态下也可发生。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受损,肺淤血等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例如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部血液淤积,影响呼吸功能,儿童若出现呼吸困难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病等可能。 四、乏力 患者常感体力下降,活动耐力明显降低。心脏功能异常时,全身脏器供血供氧不足,会导致乏力表现。老年人本身活动能力相对较弱,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需排查心脏病可能;儿童乏力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机体供氧不足有关。 五、水肿 多见于右心衰竭等情况,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尤其是脚踝部,早晨较轻,傍晚加重。这是由于体循环淤血,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所致。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水肿时需更细致观察并排查心脏原因;儿童出现水肿要考虑先天性心脏病等引发心功能不全的可能。 六、晕厥或头晕 因心脏泵血不足,导致脑供血突然减少,可出现晕厥或头晕。常见于严重心律失常、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脏病。老年人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差,发生晕厥或头晕时更需警惕心脏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儿童出现此类症状要排查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问题。 七、不典型症状 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心脏病症状可不典型,如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牙痛、肩背部酸痛等,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治。例如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可能掩盖心脏病的典型疼痛表现,需特别留意。

    2025-10-15 15:24:55
  • 二尖瓣、三尖瓣反流怎么治疗

    二尖瓣、三尖瓣反流治疗需依反流程度、患者具体病情、年龄及基础健康状况等综合制定个体化方案。轻度反流一般人群定期监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特殊人群针对相关基础病等处理;中-重度反流药物治疗针对并发症,手术治疗包括适合的修复术及严重时的置换术,均需专业医生指导规范治疗与长期随访。 一、二尖瓣反流的治疗 (一)轻度二尖瓣反流 1.一般人群: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反流情况,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均衡营养)、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等诱发因素。 2.特殊人群 老年人:需关注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情况,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加重二尖瓣反流,定期评估心功能,根据心功能情况调整生活方式和后续监测频率。 儿童:若为先天性因素导致的轻度二尖瓣反流,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反流有无进展,同时注意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在进行牙科操作等可能有菌血症风险的情况时,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二)中-重度二尖瓣反流 1.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如存在心力衰竭时,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水肿,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存在心房颤动时,可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预防血栓形成,但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二尖瓣反流问题。 2.手术治疗 二尖瓣修复术: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通过修复病变的二尖瓣,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于适合的患者,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二尖瓣置换术:当二尖瓣病变严重无法修复时,需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置换人工瓣膜,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维持治疗。 二、三尖瓣反流的治疗 (一)轻度三尖瓣反流 1.一般人群:同样定期行心脏超声检查,关注反流变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上述提及的诱发因素。 2.特殊人群 老年人:需评估是否合并右心系统相关疾病,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积极控制这些疾病,定期监测三尖瓣反流情况及右心功能。 儿童:若为先天性三尖瓣发育异常导致的轻度反流,需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情况,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二)中-重度三尖瓣反流 1.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右心衰竭等并发症,使用利尿剂减轻右心负荷,改善水肿等症状;对于有右心衰竭且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2.手术治疗 三尖瓣修复术:对于部分三尖瓣病变适合修复的患者,可通过修复手术改善反流情况,减轻右心负担。 三尖瓣置换术:当三尖瓣病变严重无法修复时,需行三尖瓣置换术,术后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抗凝等维持治疗,同时关注右心功能的恢复情况。 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的治疗需根据反流程度、患者具体病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和长期随访。

    2025-10-15 15:24:33
  • 心脏射频消融术后休息多久

    心脏射频消融术后休息时间受多因素影响,一般术后1-2天需卧床休息;1-2周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避剧烈和重体力;基础疾病多或老年患者休息时间宜延长;恢复良好者休息时间可相对灵活,均需综合个体等多因素在医生指导下依恢复情况调整活动量以促顺利恢复。 一、一般情况的休息建议 1.术后初期(1-2天) 一般来说,患者在心脏射频消融术后1-2天需要卧床休息。这是因为术后穿刺部位需要时间来初步愈合,过早活动可能增加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例如,经股静脉穿刺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卧床休息可减少穿刺部位血管受压等情况的影响。此阶段患者应尽量保持平卧位,减少身体的翻动。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快但自我约束能力差,更需要家长密切看护,确保其卧床休息,避免因哭闹等引起身体过度活动,影响术后恢复。 2.术后1-2周 在术后1-2周内,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室内慢走等。轻度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又不会对心脏和穿刺部位造成过大的负担。例如,每天可以在室内缓慢行走5-10分钟,逐渐根据自身情况增加活动时间和距离。 对于女性患者,在这一阶段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女性在术后身体恢复期间,激素等内环境因素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过度劳累可能影响恢复进程。而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在这一阶段需要严格戒烟戒酒,因为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饮酒可能影响心脏功能,不利于术后恢复。 二、不同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休息调整 1.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 如果患者在术前就有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合并严重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术后的休息时间需要适当延长。例如,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心脏功能本身较差,术后需要更长时间的休息来让心脏得到充分恢复。一般可能需要2-4周甚至更长时间的逐步活动,在休息和活动的安排上需要更加谨慎,可能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根据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来调整活动量。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休息时间也需要适当延长。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一般建议术后2周内以休息为主,之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且活动量的增加要更加缓慢和谨慎,每增加一种活动都要密切观察自身反应。 2.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 对于术后恢复良好,没有明显不适症状的患者,休息时间可以相对灵活一些。在术后1周左右,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可以在医生的评估下适当增加一些轻度的日常活动,如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整理衣物等轻度家务),但仍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劳累。不过,即使恢复情况良好,也不建议过早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篮球等,这些剧烈运动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心脏的长期恢复。 总之,心脏射频消融术后的休息时间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手术方式、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调整活动量,以确保顺利恢复健康。

    2025-10-15 15:23:30
  • 没睡好血压会高吗

    没睡好会影响血压,睡眠不足时身体应激分泌升血压激素致血压升高,不同人群影响有差异,可通过改善睡眠习惯、调整生活方式应对,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没睡好对血压的影响机制 睡眠不足时,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体内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升血压的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有研究表明,长期睡眠障碍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睡眠正常的人群。例如,一项对大量人群进行的长达数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随着时间推移,血压升高的概率比睡眠充足(7-8小时)的人高出约30%。 二、不同人群没睡好后血压变化的差异 成年人:对于一般成年人,偶尔一次没睡好可能会出现短期的血压波动,比如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可能暂时升高,但通常在休息后会恢复正常。然而长期睡眠不佳,不管是因为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的慢性睡眠不足,都会使血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增加患高血压病的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调节血压的能力减弱。没睡好时血压波动可能更为明显且持久。长期睡眠不好会加重老年人的动脉硬化等情况,进一步影响血压的稳定,使高血压病情更难控制。例如,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本身血压控制尚好,但由于睡眠质量差,血压会反复升高,导致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频繁出现,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睡眠对其血压调节也很重要。长期没睡好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虽然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血压升高可能不明显,但长期的不良睡眠习惯可能为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生埋下隐患。不过相对成年人,儿童青少年没睡好后血压短期波动可能不如成年人显著,但长期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三、应对没睡好导致血压升高的措施 改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因生活方式导致没睡好进而血压升高的人群,还应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但要注意避免在睡前剧烈运动。 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 老年人:老年人在改善睡眠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睡眠且对血压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果睡眠问题严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改善睡眠的方法,比如短期使用一些不影响血压的助眠手段,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青少年:家长要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睡眠情况,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睡眠的环境,如控制卧室的电子设备使用等。如果发现儿童青少年因没睡好出现血压相关的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干预。

    2025-10-15 15:23:04
  • 心脏衰竭的症状

    心力衰竭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劳力性、端坐、夜间阵发性)、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体液潴留相关症状(水肿、胸腔积液、腹水)及其他症状(咳嗽咳痰等),不同症状有其各自特点及影响。 一、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的运动量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减少。例如,轻度心衰患者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而病情较重者在日常轻体力活动,如快走、爬楼梯等时就会发生。 端坐呼吸:肺淤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不能平卧,因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且横膈上抬,呼吸更为困难。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时方可使憋气好转。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取坐位,呼吸深快。重者可有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其发生机制除睡眠平卧时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流量增加外,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小支气管收缩、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等也是促发因素。儿童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可能表现更为急促,且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及时调整体位。 二、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 这是由于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骨骼肌供血不足会导致患者感到乏力、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就有衰退,再加上心脏衰竭导致的运动耐量减低,会更加明显地影响日常生活,比如原本能轻松完成的家务劳动,现在可能稍作活动就会感到力不从心。 三、体液潴留相关症状 水肿:右心衰竭较常见的体征,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呈对称性、可压陷性。病情较轻时可能仅表现为踝部和下肢水肿,起床活动一天后,下午水肿较为明显,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退。严重时可波及全身,出现全身水肿,甚至伴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在儿童患者中,水肿可能不太容易被发现,但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眼睑、下肢等部位是否有肿胀情况。 胸腔积液:因体静脉和肺静脉压同时升高,使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部分患者可有双侧或单侧胸腔积液,以双侧多见,可能与体循环和肺循环静脉压同时升高、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有关。胸腔积液会导致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影响呼吸功能。 腹水:右心衰竭时,肝淤血肿大,肝包膜被扩张,右上腹饱胀伴食欲缺乏,严重时可发生腹水。大量腹水会使患者腹部膨隆,影响消化功能和呼吸。 四、其他症状 咳嗽、咳痰: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偶可见痰中带血丝。长期慢性淤血肺组织,可引起肺循环和支气管血液循环之间形成侧支,在支气管黏膜下形成扩张的血管,此种血管一旦破裂可引起大咯血。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本身就可能有咳嗽咳痰的基础,心脏衰竭导致的咳嗽咳痰可能会加重,需要注意与其他肺部疾病相鉴别。

    2025-10-15 15:22: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