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肛肠良性疾病:痔、肛瘘、肛裂、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等)、潜毛窦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郑毅,男,副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工作至今。现为肛肠良性疾病领域知名专家,主治痔、肛瘘、肛裂、便秘、潜毛窦等。在教学、科研方面亦有一定造诣,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著有《直肠癌》、《胃肠外科诊疗与风险防范》、《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等专著。目前任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肛肠学会委员、中华医师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会员、民革朝阳区九支主任委员、朝阳区青联委员、朝阳区海外联谊会理事等。展开
个人擅长
肛肠良性疾病:痔、肛瘘、肛裂、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等)、潜毛窦等。展开
  • 大便出血怎么办

    大便出血常见原因包括痔疮(便后滴血、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久坐便秘诱发)、肛裂(排便剧痛、少量鲜血、粪便表面或手纸上有血迹,大便干结撑裂肛管所致)、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出现黏液脓血便伴腹痛腹泻等)、肠道息肉(间断性便血、血色鲜红、部分大息肉可脱出肛门需警惕恶变)、肠道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便血暗红伴排便习惯改变消瘦等);不同原因初步应对:痔疮与肛裂需改善生活方式(增膳食纤维、多饮水、避免久坐、定时排便)及局部温水坐浴,肠道炎症需及时就医通过粪便常规等检查明确类型遵医嘱治疗,肠道息肉与肿瘤一旦怀疑需尽快就医完善肠镜等检查并相应处理;特殊人群中儿童大便出血需警惕直肠息肉及时就诊,老年人出现大便出血伴体重下降等要高度警惕肠道肿瘤尽早行肠镜检查,孕期女性大便出血多考虑痔疮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严重时遵医嘱谨慎处理兼顾母婴安全。 一、明确大便出血常见原因 1.痔疮:为常见诱因,表现为便后滴血,血色鲜红,血液通常不与粪便混合,常因久坐、便秘等因素诱发。 2.肛裂:排便时伴剧烈疼痛,可见少量鲜血,粪便表面或手纸上有血迹,多因大便干结撑裂肛管所致。 3.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常伴随腹痛、腹泻等症状,与肠道黏膜炎症损伤相关。 4.肠道息肉:可表现为间断性便血,血色鲜红,部分较大息肉可能脱出肛门,多为良性病变但需警惕恶变。 5.肠道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便血多为暗红色,常伴排便习惯改变、消瘦等,与肿瘤组织破溃出血有关。 二、不同原因的初步应对措施 1.痔疮与肛裂 改善生活方式: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摄入,每日保证适量饮水,避免久坐,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对肛周组织的刺激。 局部护理:可每日进行1-2次温水坐浴,每次10-15分钟,促进肛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不适症状。 2.肠道炎症 需及时就医,通过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明确炎症类型,遵医嘱采用相应治疗,如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等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具体用法)。 3.肠道息肉与肿瘤 一旦怀疑需尽快就医,完善肠镜、病理等检查,肠道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肿瘤则根据病情采取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大便出血需警惕直肠息肉,若出现无痛性便后滴血,应及时就诊,通过直肠指检、肠镜等检查明确,必要时行内镜下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2.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大便出血,尤其是伴体重下降、贫血、排便习惯改变时,高度警惕肠道肿瘤,需尽早行肠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3.孕期女性:孕期大便出血多考虑痔疮,处理时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症状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处理,兼顾母婴安全。

    2025-10-14 15:31:55
  • 怎样才能缓解痔疮

    改善生活习惯包括调整饮食(增膳食纤维、避辛辣刺激及过量饮酒)、保持排便规律;局部护理有温水坐浴、保持肛门清洁;药物治疗分外用和口服;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情况,术后需注意相关事项,儿童在各方面需特殊对待。 一、改善生活习惯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和全谷物食物,有助于软化粪便,减少便秘的发生,而便秘是引发痔疮的常见诱因之一。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35克膳食纤维。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量饮酒,这些食物会刺激肛门直肠部位的血管,导致血管充血,加重痔疮症状。 保持排便规律: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尽量避免久蹲厕所,一般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如果有便秘情况,可通过上述饮食调整等方式来改善,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温和的缓泻剂,但需注意避免长期依赖。对于儿童,要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保证每天有规律的排便,避免因排便不规律引发痔疮等问题,家长可引导儿童每天固定时间坐马桶,时间不宜过长。 二、局部护理 温水坐浴:每天可进行1-2次温水坐浴,水温保持在40-45℃左右,每次坐浴15-20分钟。温水坐浴可以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和肿胀。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也可以进行温水坐浴,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且要确保安全。 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柔软的卫生纸轻轻擦拭肛门,也可以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滋生,预防感染,这对于痔疮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儿童在排便后也需要及时清洁肛门,选择柔软的纸巾或温水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产品。 三、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可使用一些具有消肿、止痛、止血作用的外用药物,如痔疮膏等,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痔疮部位,缓解症状。但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对于儿童,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口服药物:一些口服药物也可以用于缓解痔疮症状,如具有清热凉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成药等,但同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四、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如果痔疮症状严重,如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痔疮脱出不能回纳、大量出血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多种,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外剥内扎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治疗后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肛门局部清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换药等处理,同时要注意饮食等方面的调整,促进伤口愈合。对于儿童,手术治疗要非常谨慎,需要综合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术后护理也需要更加精心,确保儿童能够顺利恢复。

    2025-10-14 15:31:54
  • 肥皂水灌肠用什么肥皂

    适合与不适合肥皂水灌肠的肥皂种类及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适合的肥皂有医用软皂,其成分经严格检测,刺激性小、酸碱度接近人体生理环境;还有成分温和、无香料色素添加、用天然油脂制成的家用肥皂。不适合的有含强力清洁剂或消毒剂的肥皂,会损伤肠道黏膜,破坏肠道功能;香味浓郁或含色素的肥皂,可能引发过敏、影响肠道微生态。特殊人群中,儿童要严格控制肥皂浓度和用量,选医用软皂并在医生指导下操作;老年人优先选医用软皂,灌肠时密切观察反应;孕妇肥皂水灌肠可能刺激子宫收缩,需医生严格评估指导,一般不建议自行操作;患有肠道疾病的人群肥皂水灌肠可能加重病情,应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法。 一、适合肥皂水灌肠的肥皂种类 1.医用软皂: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医疗用途的肥皂,其成分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检测。医用软皂的刺激性较小,能够在起到润滑肠道、促进排便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肠道黏膜的损伤。它的酸碱度接近人体生理环境,有助于维持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 2.温和的家用肥皂:一些成分温和、无香料、无色素添加的家用肥皂也可用于肥皂水灌肠。这类肥皂通常采用天然油脂制成,如橄榄油、椰子油等,对肠道的刺激性相对较小。但在选择时,要确保其成分简单,不含有可能引起过敏或刺激的物质。 二、不适合用于肥皂水灌肠的肥皂 1.含强力清洁剂或消毒剂的肥皂:这类肥皂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清洁剂和消毒剂,如漂白剂、杀菌剂等,这些成分会对肠道黏膜造成严重的刺激和损伤,破坏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和溃疡。 2.香味浓郁或含色素的肥皂:香料和色素是常见的过敏原,可能会引起肠道过敏反应,出现腹痛、腹泻、皮疹等症状。而且这些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可能对肠道的微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肠道黏膜比较娇嫩,对刺激更为敏感。在使用肥皂水灌肠时,必须严格控制肥皂的浓度和用量,选择刺激性更小的医用软皂。同时,操作过程要轻柔,避免损伤肠道。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 2.老年人:老年人的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肠道黏膜的修复能力也较差。在选择肥皂时,应优先考虑医用软皂,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灌肠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3.孕妇:孕妇的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肠道较为敏感。肥皂水灌肠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或早产的风险。因此,孕妇如需进行灌肠,必须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肥皂水灌肠。 4.患有肠道疾病的人群:如肠炎、溃疡、肿瘤等患者,肠道黏膜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肥皂水灌肠可能会加重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肥皂水灌肠,如需清洁肠道,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更合适的方法。

    2025-10-14 15:30:30
  • 女性肛门痒是什么原因

    女性肛门痒的原因包括局部皮肤因素(清洁不当、肛周皮肤疾病如湿疹、股癣、痔疮)、肠道因素(肠道寄生虫感染、肠道炎症)、全身性因素(糖尿病、肝胆疾病、过敏反应)及其他因素(内分泌变化、不良生活方式)。 肛周皮肤疾病 湿疹:肛周皮肤易发生湿疹,可能与过敏、局部潮湿、摩擦等多种因素有关。表现为肛周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等,伴有剧烈瘙痒,搔抓后可出现渗出、结痂等。女性由于会阴部生理结构特点,局部环境相对特殊,更易受湿疹困扰。 股癣:由真菌感染引起,可蔓延至肛周。除了有一般股癣的表现如环形红斑、脱屑等,也会导致肛门周围瘙痒。通常有接触真菌感染源的病史,比如与他人共用毛巾、接触患有股癣的宠物等。 痔疮:女性妊娠、分娩等因素易诱发痔疮。当痔疮发作时,尤其是外痔,可导致肛门周围分泌物增多,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同时,痔疮脱出嵌顿等情况还可能导致局部炎症,进一步加重瘙痒症状。 肠道因素 肠道寄生虫感染:常见的有蛲虫感染,尤其在儿童女性中相对常见,但成年女性也可能感染。蛲虫在夜间会爬出肛门产卵,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剧烈瘙痒,尤其以夜间明显。可通过检查肛周发现蛲虫或虫卵来确诊。 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性疾病,病情活动时可导致肠道分泌物增多,这些分泌物可能会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发瘙痒。同时,患者还常伴有腹泻、腹痛等肠道症状。 全身性因素 糖尿病: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会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容易引起瘙痒。而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滋生,增加了肛周感染的机会,进一步加重瘙痒。此外,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也更容易发生各种皮肤感染相关的瘙痒问题。 肝胆疾病:如肝硬化、胆石症等肝胆疾病,可导致胆汁淤积,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沉积于皮肤会引起瘙痒,也可能累及肛门周围皮肤。患者除了肛门痒外,还可能有皮肤黄疸、乏力、右上腹不适等表现。 过敏反应:女性接触某些过敏原,如食物(海鲜、芒果等)、药物、化纤材质的内裤等,可能引起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导致肛门周围皮肤瘙痒。一般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且瘙痒常伴有皮疹等过敏表现。 其他因素 内分泌变化: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内分泌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影响皮肤的生理状态,导致肛门周围皮肤敏感性增加,容易出现瘙痒。例如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和子宫增大压迫等因素,可能会出现肛门周围血液循环不畅等情况,进而引发瘙痒。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久坐、不注意肛周卫生、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裤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肛门周围局部环境潮湿、不透气,为细菌、真菌滋生创造条件,从而引起瘙痒。例如长时间坐着工作,缺乏活动,会影响肛周血液循环,加重局部不适和瘙痒。

    2025-10-14 15:29:42
  • 痔疮出血的治疗方法

    痔疮治疗包括非药物与药物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非药物方面需调整饮食增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避辛辣刺激,避免久坐久站,温水坐浴2-3次每次15-20分钟促血液循环,保持肛门清洁透气;药物治疗有局部用含复方角菜酸酯栓剂膏剂止血消炎消肿,口服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需医生评估;特殊人群里孕妇首选非药物、用药经两科评估,老年人重行动安全、药物考肝肾功能,儿童少见痔疮优先非药物干预、需专业指导。 一、非药物治疗1.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方面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取,每日保证充足的蔬菜(像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以及全谷物(例如燕麦、糙米等)的摄入量,以此促进肠道蠕动,降低便秘发生几率,进而减轻痔疮出血状况;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会刺激肛门直肠部位,使得痔疮充血出血加重。同时要避免久坐久站,办公人群每坐1-2小时需起身活动5-10分钟,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痔疮局部淤血情况。2.坐浴疗法采用温水坐浴,水温把控在40-45℃左右,每日坐浴2-3次,每次持续15-20分钟,利用温热效应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痔疮肿胀,从而减少出血情形。3.局部护理要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柔软湿巾轻轻擦拭或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粗糙卫生纸过度擦拭刺激肛门;穿着宽松、棉质内裤,保持肛门局部透气,降低细菌滋生引发感染加重出血的可能性。二、药物治疗1.局部外用药物可使用含有复方角菜酸酯等成分的栓剂或膏剂,栓剂经直肠给药,膏剂局部涂抹,能发挥止血、消炎、消肿作用,直接作用于痔疮部位,缓解出血及相关不适症状。2.口服药物部分口服药物可改善血管通透性,如地奥司明等,通过调节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痔疮组织肿胀,间接减少出血情况,但需经医生评估后使用,尤其要考量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性。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1.孕妇孕期痔疮出血时,非药物治疗为首选,严格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足够水分摄入以软化大便,适度进行散步等轻柔运动,坐浴时需留意姿势安全,避免长时间坐浴致身体不适;药物使用需谨慎,应在妇产科医生与肛肠科医生共同评估下选择相对安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基础疾病,生活方式调整时要注重行动安全,避免久坐久站后起身过快致头晕等情况;药物选择需考虑肝肾功能状况,某些药物可能加重肝肾功能负担,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使用,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后痔疮出血及身体其他方面反应。3.儿童儿童痔疮少见,若出现出血多与不良排便习惯等相关,优先通过调整饮食(保障儿童蔬菜、水果等摄入)、培养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长时间蹲厕)等非药物方式干预,一般不轻易用药,若需用药需在儿科医生与肛肠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儿童适用安全药物。

    2025-10-14 15:27: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