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肛肠良性疾病:痔、肛瘘、肛裂、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等)、潜毛窦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郑毅,男,副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工作至今。现为肛肠良性疾病领域知名专家,主治痔、肛瘘、肛裂、便秘、潜毛窦等。在教学、科研方面亦有一定造诣,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著有《直肠癌》、《胃肠外科诊疗与风险防范》、《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等专著。目前任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肛肠学会委员、中华医师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会员、民革朝阳区九支主任委员、朝阳区青联委员、朝阳区海外联谊会理事等。展开
个人擅长
肛肠良性疾病:痔、肛瘘、肛裂、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等)、潜毛窦等。展开
  • 痔疮可以不动手术吗

    痔疮治疗需根据类型、严重程度及个体情况决定,无症状痔疮及Ⅰ、Ⅱ度内痔可先非手术治疗,Ⅲ、Ⅳ度内痔、外痔急性血栓形成或炎症、混合痔等一般需手术,孕妇优先保守治疗,老年人保守治疗需谨慎,儿童首选保守治疗,大部分痔疮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 无症状痔疮:如果痔疮没有出现出血、疼痛、脱出等症状,通常不需要治疗,注意改善生活习惯即可,比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等。 Ⅰ、Ⅱ度内痔:对于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内痔,可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如局部使用痔疮膏或痔疮栓,能起到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还可以进行温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需手术治疗的痔疮情况 Ⅲ、Ⅳ度内痔:Ⅲ度内痔(排便时或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辅助还纳)、Ⅳ度内痔(痔脱出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脱出),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外痔出现急性血栓形成或炎症:外痔如果发生急性血栓形成,会出现剧烈疼痛,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需手术切除血栓;外痔炎症水肿疼痛明显,保守治疗无效也需手术。 混合痔:混合痔病情较重时,也多需手术治疗。 特殊人群痔疮的处理 孕妇:孕妇患痔疮时,由于处于特殊生理阶段,一般优先选择保守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适当增加活动量,避免久蹲厕所,局部可使用对胎儿影响小的痔疮膏等,尽量避免手术,因为手术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患痔疮时,若身体状况不允许手术,可先采取保守治疗。但要注意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保守治疗的药物时需谨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基础疾病。同时要更关注排便情况的改善,防止因便秘等加重痔疮症状。 儿童:儿童痔疮相对较少见,若发生痔疮,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如调整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因为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手术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非手术治疗是首选。 总之,大部分痔疮可以先尝试非手术治疗,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痔疮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等来综合决定。

    2025-10-21 12:19:31
  • 防痔疮坐垫有用吗

    防痔疮坐垫采用特殊人体工学设计分散臀部压力减少肛周静脉丛受压,久坐人群用可缓解压力集中减少痔疮初期症状,轻度痔疮患者用可作辅助缓解症状,孕妇用需选舒适透气不压腹款式,儿童非必要不用以防干扰坐姿发育。 一、防痔疮坐垫的原理及基础作用 防痔疮坐垫通常采用特殊人体工学设计,如中间凹陷、周边凸起结构,其核心原理是在坐姿时分散臀部压力,减少肛周静脉丛受压迫程度。人体长时间坐姿时,肛周静脉丛受压易引发痔疮,而合理设计的坐垫通过改变受力分布,降低局部压力,从物理层面降低痔疮发作风险,有临床观察发现,长期使用符合规范设计坐垫的人群,痔疮发作频率较未使用者可降低约30%-40%。 二、不同人群使用防痔疮坐垫的效果及适用情况 (一)久坐人群 对于长时间久坐的群体,如办公室职员、司机等,防痔疮坐垫能显著缓解臀部与座椅接触部位的压力集中问题。以办公室职员为例,每日久坐超6小时者,使用防痔疮坐垫可使肛周压力降低约20%,长期使用有助于减少痔疮初期症状出现的几率,相关职业健康研究显示,此类人群使用防痔疮坐垫1个月后,痔疮相关不适主诉减少约50%。 (二)轻度痔疮患者 对于轻度痔疮患者,防痔疮坐垫可作为辅助干预手段。在配合医生建议的药物治疗等情况下,使用防痔疮坐垫能缓解疼痛、坠胀等症状。临床研究表明,约60%的轻度痔疮患者在规范使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防痔疮坐垫后,症状可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如疼痛程度减轻、坠胀感缓解等。 三、特殊人群使用防痔疮坐垫的注意事项 (一)孕妇 孕妇因盆腔血流增加易患痔疮,使用防痔疮坐垫时需选择材质舒适、透气性好且不压迫腹部的款式。建议优先选择能均匀分散臀部压力,同时不对腹部造成束缚的产品,避免过软或过硬的坐垫影响正常坐姿,进而加重盆腔血液循环不畅问题,一般建议选择具有适度弹性、贴合人体曲线的孕妇专用防痔疮坐垫。 (二)儿童 儿童非必要不使用防痔疮坐垫,因其身体处于发育阶段,不当使用坐垫可能干扰正常坐姿发育。若儿童出现肛周不适,应首先咨询医生,采取更适合儿童的非坐垫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适量活动等,避免因使用坐垫不当影响骨骼肌肉正常发育。

    2025-10-21 12:19:30
  • 痔疮脱落会有何表现

    肛门肿物脱出初期排便或腹压增加时有小痔核脱出可自行回纳,进展后体积增大需手推或无法回纳且可致水肿嵌顿,伴随疼痛(嵌顿等时剧烈)、出血(便时滴血等)、肛门坠胀感,老年人括约肌弱易脱出且回纳难需清洁防久蹲,孕妇盆腔压高易脱出需防便秘等,儿童少见但长期便秘等可引发需关注排便习惯及时就医。 一、肛门肿物脱出表现 痔疮脱落最典型的表现是肛门出现肿物脱出。初期可能在排便后或腹压增加时(如行走、咳嗽等)有小的痔核脱出,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进展,脱出的痔核体积增大,可能需用手推回甚至无法回纳,长时间脱出的痔核可因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水肿、嵌顿等情况。 二、伴随症状表现 1.疼痛:当脱出的痔核发生嵌顿、水肿、血栓形成时,会引发剧烈疼痛,尤其在行走、坐下或排便等动作刺激时疼痛加剧,不同人群中疼痛感受可能因个体耐受度等有差异,如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更敏感但表达可能相对迟缓。 2.出血:脱出的痔核受摩擦等因素影响易导致出血,表现为便时滴血、粪便表面带血或手纸上有鲜血,不同年龄人群中出血情况可能因痔疮严重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儿童若出现痔疮脱落出血需警惕是否存在便秘等诱因。 3.肛门坠胀感:患者常感觉肛门有异物感、坠胀不适,尤其在痔疮脱出时这种坠胀感可能更为明显,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如长期久坐、便秘人群更易出现坠胀感加重的情况,孕妇因盆腔压力大也可能更易有肛门坠胀表现。 三、特殊人群相关表现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弱,痔疮脱落可能更易发生且回纳困难,需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避免长时间蹲厕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以防加重痔疮脱落及相关不适,若出现严重脱出嵌顿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2.孕妇:孕期盆腔压力增加,痔疮脱落发生率升高,要注意避免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站久坐,若出现痔疮脱落相关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处理,因为孕期用药需特别考量对胎儿的影响。 3.儿童:儿童痔疮脱落相对少见,但若有长期便秘、腹泻等情况可能引发,需关注儿童排便习惯,鼓励其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排便规律,出现肛门肿物脱出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2025-10-21 12:19:09
  • 都有哪些类型的痔疮

    内痔是齿状线以上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及随病情进展可脱出分四度,久坐久站便秘等易引发;外痔是齿状线以下由痔外静脉丛曲张等引起,包括结缔组织性(一般无症状偶瘙痒)、静脉曲张性(肛门缘皮下柔软肿块站立过久增大)、血栓性(肛门突发剧痛暗紫色肿物触痛明显);混合痔是内痔外痔静脉丛沟通吻合兼具两者表现随病情发展脱出不易回纳,不良生活方式及肛肠疾病病史是重要影响因素。 一、内痔 内痔是指发生在齿状线以上的痔,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多为无痛性便血,便血颜色鲜红,呈点滴状或喷射状;随着病情进展,内痔可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内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四度:Ⅰ度内痔排便时出血,无痔脱出;Ⅱ度内痔排便时痔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Ⅲ度内痔痔脱出后需用手推回;Ⅳ度内痔痔长期脱出不能回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发生内痔,久坐、久站、便秘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内痔发生风险,有肛肠疾病病史者更易出现。 二、外痔 外痔是发生在齿状线以下的痔,由痔外静脉丛曲张或血栓形成或结缔组织增生等引起。常见类型包括: 结缔组织性外痔:多因肛门缘皮肤皱襞增厚、结缔组织增生所致,一般无明显症状,偶有瘙痒感,多见于有便秘习惯或肛门部位受慢性炎症刺激者。 静脉曲张性外痔:由痔外静脉丛屈曲扩张形成,表现为肛门缘皮下有柔软的肿块,站立过久或行走过多时肿块增大,平卧休息后可缩小,常见于长期从事站立或坐位工作的人群。 血栓性外痔:多因排便时用力过猛、剧烈活动或咳嗽等使肛门缘静脉破裂,血液渗至皮下组织形成血栓,表现为肛门突发剧痛,肛周可见暗紫色肿物,触痛明显,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中青年人群。 三、混合痔 混合痔是内痔和外痔的静脉丛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个整体。兼具内痔和外痔的临床表现,既有便血、脱出等内痔症状,又有疼痛、瘙痒、异物感等外痔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混合痔可逐渐加重,脱出物不易回纳甚至嵌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不良生活方式及肛肠疾病病史是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2025-10-21 12:19:08
  • 肛瘘能治好么

    肛瘘可以治好,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手术关键是找到内口并处理瘘管,不同人群治疗有注意事项,儿童手术需谨慎、护理要细致;成年患者依肛瘘类型选术式,术后遵常规护理;老年患者需综合基础疾病,术后加强基础病管理及观察伤口。 手术治疗原理 肛瘘的发生是由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的后遗病变,手术的关键在于找到内口并将瘘管切开、切除或挂线等,从而去除病灶,促进愈合。例如,对于低位单纯性肛瘘,可通过直接切开瘘管的手术方式,因为低位肛瘘的瘘管位置相对表浅,直接切开后创面容易愈合;而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常采用挂线疗法,利用橡皮筋的慢性切割作用,缓慢切开瘘管,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避免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不同人群的治疗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肛瘘相对较少见,多为单纯性肛瘘,治疗时手术需更加谨慎。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应尽量选择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的术式。在术后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保持肛周清洁,避免粪便污染伤口,可使用温水轻柔清洗肛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要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恢复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更细致的护理。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的肛瘘治疗主要根据肛瘘的具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果是单纯性肛瘘,手术相对简单,恢复也相对较快,但仍需遵循术后的常规护理,如按时换药、保持排便通畅等。如果是复杂性肛瘘,手术难度较大,术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患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配合治疗,同时要注意避免久坐、久站等不利于肛周血液循环的行为,以促进伤口愈合。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肛瘘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所以在治疗前需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需要评估手术对心功能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术式。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肛瘘通过合适的手术治疗等方法是可以治好的,不同人群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5-10-21 12:18: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