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关节置换、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膝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主治医师。2006年至2011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9月-12月在美国西奈山医学院附属关节中心做访问学者,专修膝关节置换与翻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一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青年基金的研究并承担重要责任。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3篇,参加编写学术专著3部。展开
个人擅长
关节置换、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膝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展开
  • 得了肩周炎能自愈吗

    肩周炎有一定自愈可能,自然病程1-2年,其自愈情况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可通过肩部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促进自愈,若长时间无改善甚至加重需及时就医。 一、肩周炎的自然病程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它有自限性,自然病程一般在1-2年左右。在病程早期,肩关节会出现疼痛,随着时间推移,疼痛可能会逐渐减轻,但同时肩关节的活动受限情况可能会逐渐加重,之后又可能慢慢改善。不过,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的患者可能在1年内就恢复较好的肩关节活动度,而有的患者可能活动受限会持续较长时间,且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二、影响肩周炎自愈的因素 年龄因素:年轻人相对老年人可能更容易通过自身机体的调节促进自愈,因为年轻人的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而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肩关节周围的组织修复能力下降,自愈的过程可能会更漫长,且自愈后完全恢复正常肩关节功能的概率相对较低。 生活方式: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的人,比如长期伏案工作且肩部姿势不正确的人,肩周炎自愈的难度相对较大,因为不良姿势会持续对肩关节周围组织造成不良影响,阻碍自愈进程。 经常进行肩部活动、锻炼的人,相对更有利于肩周炎的自愈,适当的肩部活动可以促进肩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帮助修复组织。 病史情况:如果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肩关节周围组织的代谢等,从而不利于肩周炎的自愈,因为基础疾病会干扰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 三、促进肩周炎自愈的措施(非药物干预) 肩部功能锻炼:在疼痛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很重要。例如钟摆运动,患者弯腰垂臂,使肩关节放松,做前后、左右摆动以及圆周摆动,每天可进行多次,每次摆动尽量达到最大范围;还有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这些锻炼可以帮助维持和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促进自愈。 物理治疗:局部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肩部的不适状况,一般可以用温毛巾或热敷袋,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另外,超短波理疗等也可以起到改善肩关节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有助于肩周炎的恢复。 虽然肩周炎有自愈的可能,但为了更好、更快地恢复肩关节功能,减少遗留功能障碍的风险,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促进恢复,如果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情况长时间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2025-10-15 14:24:53
  • 关于骨样骨瘤的治疗

    骨样骨瘤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方式,手术包括病变局部切除和射频消融术,非手术有药物缓解症状,术后需康复和随访,儿童患者因身体特点在各环节需特殊考量。 一、手术治疗 1.病变局部切除 对于骨样骨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完整切除瘤巢,可有效缓解症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若病变处于合适部位,局部切除能够去除病灶,降低复发风险。例如,对于长骨部位的骨样骨瘤,通过精准的手术操作,完整切除瘤巢,多数患者术后症状可明显改善。手术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避免对骨骼生长板等重要结构造成损伤。 2.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也是一种治疗骨样骨瘤的方法。它利用射频能量使瘤巢组织凝固坏死。对于一些不适合大范围切除的病例,尤其是病变位于特殊部位(如靠近关节、重要神经血管等)的患者,射频消融术有一定优势。在儿童患者中,射频消融术可以减少对骨骼生长的影响,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确保能够准确作用于瘤巢,同时要考虑患儿术后的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身体恢复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密切观察术后的疼痛缓解、局部组织恢复等情况。 二、非手术治疗 1.药物缓解症状 对于一些无法立即手术或者暂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来缓解疼痛症状。例如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在儿童患者中,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需要谨慎,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要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刺激等。同时,非药物治疗只能作为暂时缓解症状的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治愈骨样骨瘤。 三、术后康复与随访 1.术后康复 无论是采用手术切除还是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术后康复都很重要。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计划需要根据其年龄和骨骼发育情况制定。例如,术后早期可以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度锻炼,避免关节僵硬,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能过度活动,防止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康复过程中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根据恢复进度调整康复方案。 2.随访 术后需要长期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复发、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等。对于儿童患者,随访的频率可能相对较高,因为儿童骨骼处于不断生长的阶段,需要密切监测手术部位对骨骼生长的影响。通过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来评估瘤巢是否完全切除、骨骼的修复情况等。如果发现复发迹象,需要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2025-10-15 14:23:42
  • 左枕骨骨折有什么症状

    左枕骨骨折有局部症状如头皮肿胀或淤血、局部疼痛,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如头痛、意识障碍、呕吐、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还有其他伴随症状如生命体征变化、恶心,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严重时可影响生命体征等。 局部疼痛:受伤部位会有疼痛感觉,按压左枕骨骨折处时疼痛会加剧。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有关,轻度骨折可能只是隐痛,而较严重的骨折疼痛较为剧烈。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受伤后过度活动头部,可能会使疼痛加重,比如患者在受伤后频繁转头、低头等动作都可能刺激骨折部位引起疼痛加剧。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头痛:较为常见,可能是由于骨折刺激周围神经组织或颅内压力变化等因素引起。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多样,有的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头痛,有的则是间歇性头痛。对于儿童来说,头痛可能会影响其日常活动和情绪,比如出现烦躁不安等情况;成年人可能会因为头痛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意识障碍:如果骨折合并颅内损伤,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度的可能只是短暂的意识模糊,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稍显迟钝;严重的可能出现昏迷,患者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这种情况在有明显头部外伤且左枕骨骨折较严重的患者中更易发生,不同年龄人群发生意识障碍的风险不同,老年人由于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健康问题,发生意识障碍后恢复相对困难。 呕吐:当颅内因骨折等因素出现压力变化时,可能会引起呕吐症状,多为喷射性呕吐。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的。儿童发生呕吐时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的颅骨骨缝尚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更容易被忽视病情变化。 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如果骨折导致颅内相关神经受损,可能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比如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等;或者感觉异常,如肢体麻木等。不同年龄人群的表现也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肢体活动较同龄儿童减少,成年人则可能出现明显的肢体功能受限,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其他伴随症状 生命体征变化:严重的左枕骨骨折可能会影响生命体征,如出现血压、心率、呼吸的改变。当颅内有出血等情况导致颅内压升高时,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不规则等表现。对于老年人,本身心血管等系统功能相对较弱,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能更为明显且危险,需要密切监测。 恶心:除了呕吐外,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恶心症状,这也是由于颅内压变化等因素刺激胃肠道引起的反应。儿童出现恶心时要注意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鉴别,同时要警惕是否是头部外伤相关的颅内问题导致。

    2025-10-15 14:22:30
  • 脊椎侧弯是什么造成的

    脊椎侧弯的引发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约80%患者有遗传倾向,特定基因变异可致脊柱发育异常)、神经肌肉因素(脑瘫致神经受损肌肉控制失衡、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致肌肉萎缩无力引发侧弯)、姿势不良(长期不良坐姿站姿致脊柱两侧肌肉受力不均衡)、生长发育因素(青春期快速生长时脊柱生长不平衡易引发)、其他因素(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代谢性疾病如佝偻病等影响)。 神经肌肉因素 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瘫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受损,肌肉控制失衡,容易出现脊椎侧弯。脑部病变影响了对脊柱周围肌肉的神经调节,使得肌肉力量不平衡,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脊柱侧弯。这类患者除了脊柱问题外,还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表现,在护理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神经系统和脊柱的情况。 肌肉疾病: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肌肉逐渐萎缩、无力,无法正常维持脊柱的正常姿势和结构,进而引发脊椎侧弯。儿童期发病的肌肉疾病患者,脊柱侧弯的发展往往较快,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阻止脊柱侧弯的进一步加重。 姿势不良 长期不良坐姿:儿童或青少年如果长期保持弯腰驼背、歪着身子坐的姿势,会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受力不均衡。例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趴在桌子上写字等不良姿势,会导致脊柱一侧的肌肉紧张,另一侧的肌肉被拉长,长期下来影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逐渐引发脊椎侧弯。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学校和家长应引导其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预防脊椎侧弯的发生。 长期不良站姿:站立时歪斜身体,重心偏移,也会打破脊柱的力学平衡,增加脊椎侧弯的发生风险。比如有些青少年习惯单肩背包,长期单侧肩部受力,会使脊柱向一侧弯曲。 生长发育因素 青春期快速生长:青少年在青春期时身体生长发育迅速,脊柱的生长也较快。如果此时脊柱的生长出现不平衡,就容易发生脊椎侧弯。女孩通常在10-16岁、男孩在12-18岁进入青春期快速生长期,这个阶段脊柱的生长发育对力学因素更为敏感,若有不良的姿势或其他潜在因素,就更容易引发脊椎侧弯。在青春期,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脊柱健康,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脊柱周围肌肉力量,有助于维持脊柱的正常形态。 其他因素 疾病影响:一些先天性的脊柱发育异常,如半椎体、蝴蝶椎等,会直接导致脊柱结构异常,引发脊椎侧弯。另外,某些代谢性疾病,如佝偻病,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也可能伴随脊椎侧弯的发生。对于患有这类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关注脊柱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脊柱健康管理。

    2025-10-15 14:19:47
  • 小朋友脚疼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儿童脚疼原因包括3至12岁快速生长期儿童的生长痛(夜间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生理性疼痛,适当休息热敷可缓解)、外伤(玩耍时扭伤磕碰有明确受伤史局部肿胀淤血等,轻度可休息冷敷严重就医)、扁平足(足弓低平或消失活动量大时脚疼需足弓评估及矫形鞋垫改善)、关节炎(风湿性有关节游走性疼痛红肿等实验室指标异常,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有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感染性疾病(足部皮肤感染局部红肿渗液等,骨髓炎局部红肿发热等)、代谢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下肢畸形脚疼伴多汗易惊等)、肿瘤(虽罕见但可致脚疼局部有肿块疼痛进行性加重需影像学排查)。 一、生长痛 多见于3~12岁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儿童,常于夜间发作,疼痛部位多在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局部无红肿、发热等炎症表现,是因骨骼生长速度与肌肉肌腱生长不协调,导致肌肉牵拉引起疼痛,属生理性疼痛,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适当休息、热敷可缓解。 二、外伤 1.扭伤或磕碰:孩子活泼好动,玩耍时易发生足部扭伤、磕碰,如奔跑时踩空、被物体碰撞等,局部可出现肿胀、淤血、压痛,有明确受伤史,轻度外伤可通过休息、冷敷等处理,严重时需就医检查。 三、扁平足 此类儿童足弓低平或消失,足的缓冲功能减弱,长时间行走、站立或运动后易出现脚疼,尤其在活动量较大时症状更明显,需通过足弓评估等检查明确,可通过穿戴合适的矫形鞋垫等改善。 四、关节炎 1.风湿性关节炎:多与链球菌感染相关,除脚疼外,常伴有关节游走性疼痛、红肿,可累及多个关节,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等; 2.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儿童时期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病情可能迁延不愈,需借助血液检查、关节超声等明确诊断。 五、感染性疾病 1.足部皮肤感染:如足癣继发感染,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多有足部多汗、卫生状况不佳等因素; 2.骨髓炎:较少见,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除脚疼外,局部可伴红肿、发热,严重时可有全身发热等表现,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测确诊。 六、代谢性疾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因钙磷代谢紊乱影响骨骼发育,可出现下肢畸形、脚疼等表现,常伴有多汗、易惊等症状,通过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及维生素D水平可辅助诊断。 七、肿瘤 虽较为罕见,但也可能导致儿童脚疼,如骨肿瘤等,局部可能触及肿块,疼痛呈进行性加重,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进一步排查。

    2025-10-15 14:18: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