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关节置换、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膝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主治医师。2006年至2011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9月-12月在美国西奈山医学院附属关节中心做访问学者,专修膝关节置换与翻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一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青年基金的研究并承担重要责任。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3篇,参加编写学术专著3部。展开
个人擅长
关节置换、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膝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展开
  • 脚崴了贴膏药有用吗

    脚崴后贴膏药有一定作用,初期可辅助改善肿胀疼痛但需配合基础处理,后期能辅助促进淤血吸收缓解疼痛,不过严重情况需就医,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皮肤疾病者使用膏药有不同注意事项,要根据脚崴具体情况及不同人群合理使用膏药。 一、膏药对脚崴初期的作用 脚崴后早期(一般指24-48小时内),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炎症反应。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膏药可能有一定作用。例如,含有三七、乳香、没药等成分的膏药,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其所含成分可能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肿胀和疼痛。不过,脚崴后首先应进行冰敷等处理来减轻肿胀,单纯依靠膏药不能完全替代这些基础处理。 二、膏药对脚崴后期的作用 在脚崴后期,若局部仍有疼痛、淤血未完全消散等情况,合适的膏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它能进一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淤血吸收,缓解疼痛。但如果脚崴后出现严重的骨折、韧带撕裂等情况,仅靠贴膏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并采取如固定、手术等相应治疗措施。 三、不同人群脚崴贴膏药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在使用膏药时要特别谨慎。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膏药,且贴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因为儿童新陈代谢快,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对药物的耐受和反应与成人不同。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皮肤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在使用膏药时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如有皮肤发红、瘙痒等不适要及时揭下膏药。同时,老年人脚崴后恢复相对较慢,使用膏药辅助治疗时,若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女性:女性脚崴后使用膏药时,要注意选择对皮肤刺激性小的膏药,尤其是在月经期间,皮肤敏感度可能有所变化,更要留意贴敷部位的皮肤反应。 有皮肤疾病人群:本身有皮肤溃疡、湿疹等皮肤疾病的人,脚崴后不能随意贴膏药,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应先治疗皮肤基础疾病,再根据脚崴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总之,脚崴后贴膏药有一定辅助作用,但要根据脚崴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不能一概而论,同时要关注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2025-10-15 13:27:13
  • 8岁儿童脚扭伤怎么办

    8岁儿童脚扭伤后,首先立即停止活动,72小时内冷敷,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且不包扎过紧,抬高患肢,密切观察伤情,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康复活动、多休息、摄入营养食物促进恢复。 一、立即停止活动 8岁儿童脚扭伤后,首先要让孩子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避免继续行走或跑动,防止受伤部位进一步损伤。因为持续活动可能会加重局部肿胀、出血等情况。 二、冷敷 时间与方法:在脚扭伤后的72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扭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将冰袋敷在皮肤上,可包裹一层毛巾,防止冻伤儿童娇嫩的皮肤。 三、加压包扎 操作: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扭伤的脚部进行加压包扎,但不要包扎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加压包扎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肿胀。 四、抬高患肢 姿势:让孩子将扭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可以在脚下垫一个枕头或软垫。 五、观察伤情 重点观察:密切观察孩子脚扭伤后的情况,包括肿胀程度、疼痛情况、是否能活动等。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肿胀非常严重,迅速蔓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脚部出现明显畸形;受伤后孩子无法站立或行走等。 六、就医检查 专业诊断:如果经过初步处理后,孩子的症状没有缓解或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进行体格检查,可能还会建议拍摄X线片等检查,以排除骨折等严重情况。如果有骨折等情况,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七、恢复期护理 适当活动与康复:在受伤部位肿胀、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活动,如缓慢的踝关节屈伸等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注意让孩子多休息,受伤的脚尽量减少负重。饮食上可以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等,有助于受伤部位的恢复。 对于8岁儿童脚扭伤,家长要保持冷静,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处理,同时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确保孩子能够顺利恢复。

    2025-10-15 13:25:26
  • 筋膜炎的症状有什么

    筋膜炎常见症状有慢性弥漫性疼痛多因劳累受寒等诱发加重、患病部位肌肉紧张或痉挛晨起等更明显、因疼痛及肌肉紧张痉挛致相应部位活动受限、发病部位按压有固定压痛点、部分患者有皮肤感觉异常,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及时就医并注重休息康复,儿童少见需考虑其他因素谨慎用药,孕期女性易现腰部筋膜炎要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且用药谨慎。 一、疼痛 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多表现为慢性、弥漫性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常因劳累、受寒、潮湿等因素诱发或加重,疼痛部位多固定在筋膜所在区域,如颈肩背部、腰部等部位的筋膜区域易出现疼痛。 二、肌肉紧张或痉挛 患病部位的肌肉可出现紧张或痉挛现象,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肌肉发硬,这是由于筋膜炎症刺激导致肌肉保护性收缩所致,尤其在晨起或长时间不活动后,肌肉紧张感可能更为明显。 三、活动受限 因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患者会出现相应部位的活动受限,例如颈部筋膜炎可导致颈部转动不灵活,腰部筋膜炎会使腰部屈伸、扭转等活动受限制,影响日常的躯体活动功能。 四、局部压痛 在筋膜炎发病部位进行按压时,可发现有明显的压痛点,且压痛点相对固定,这是筋膜炎较为典型的体征之一,通过按压压痛点可辅助诊断筋膜炎。 五、皮肤感觉异常 部分筋膜炎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如局部皮肤有麻木感、刺痛感等,这是因为筋膜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引发的感觉改变,不同患者感觉异常的表现程度可能有所差异。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机能衰退,筋膜炎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格外关注身体不适变化,若出现疑似筋膜炎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且因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需更注重休息和适度康复调理。 儿童:儿童筋膜炎相对较少见,若出现局部肌肉不适等情况,需考虑是否有外伤、感染等其他因素引发,要谨慎对待,避免盲目用药,优先通过物理检查等明确原因后再采取合适措施。 孕期女性:孕期女性由于身体重心改变、激素变化等因素,易出现腰部等部位筋膜炎,需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可适当采取舒适体位缓解筋膜压力,且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干预方式。

    2025-10-15 13:23:45
  • 晚上会腿酸是怎么回事

    晚上腿酸可能是过度运动、营养不良、血液循环问题、神经问题或其他健康问题引起的。可采取休息、伸展运动、保持健康饮食、改善血液循环、治疗原发病等措施。如腿酸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晚上腿酸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过度运动:如果白天进行了过度的体力活动或运动,尤其是腿部肌肉的运动,晚上可能会感到腿酸。这种情况下,休息和适当的伸展运动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2.营养不良:缺乏某些营养素,如钙、钾、维生素D等,可能导致腿部肌肉不适。饮食均衡,摄入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如乳制品、绿叶蔬菜、坚果等,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腿酸。 3.血液循环问题: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等血液循环问题可能导致腿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腿酸。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进行腿部按摩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4.神经问题:神经病变、神经炎等神经问题也可能导致腿部酸麻不适。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治疗。 5.其他健康问题:某些疾病,如关节炎、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也可能引起腿部不适。如果腿酸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肿胀、麻木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和建议,如果腿酸问题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此外,以下是一些使用禁忌和风险提示: 1.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如果腿酸是由于过度运动或其他暂时的原因引起的,不建议频繁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长期依赖药物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腿部不适或其他副作用。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就医咨询:如果腿酸问题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以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评估,确定具体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总之,晚上腿酸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以及及时就医咨询是解决腿酸问题的重要方法。如果对腿酸问题有任何疑虑或担忧,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2025-10-15 13:22:20
  • 儿保医生检查小孩导致脊柱损伤该如何处理

    发现儿保医生检查致小孩脊柱损伤后立即停止操作并初步评估临床表现,迅速转运至有儿科及骨科诊疗科室的医院行脊柱X线、CT及MRI检查明确情况,依损伤轻重分别采取轻度损伤保守治疗(卧床休息、佩戴合适脊柱支具并观察复查)或重度损伤手术干预,及时与家属沟通病情等,家长配合后续复查,医疗机构需反思规范儿保医生脊柱检查操作流程与手法力度并加强培训,对有既往脊柱病史及婴儿幼儿儿保检查要谨慎轻柔。 一、立即停止检查并初步评估 当发现儿保医生检查导致小孩脊柱损伤后,首先应立刻停止当前检查操作,观察小孩的临床表现,包括是否有局部疼痛、肢体麻木、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初步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 二、尽快转送专业医疗机构 需迅速将小孩转运至设有儿科及骨科诊疗科室的医院,通过脊柱X线检查初步了解脊柱骨骼结构情况,进一步行脊柱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脊柱损伤的具体部位(如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脊髓损伤等)、损伤程度及范围。 三、根据损伤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1.轻度损伤保守治疗:若脊柱损伤较轻,无明显脊柱不稳定及神经损伤表现,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让患儿卧床休息,根据病情佩戴合适的脊柱支具以维持脊柱稳定性,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评估恢复情况。 2.重度损伤手术干预:若脊柱损伤严重,存在明显脊柱不稳定、神经压迫等情况,则需由骨科等相关专业医生评估后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修复脊柱结构、解除神经压迫等。 四、沟通与后续跟进 医生需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详细说明小孩的伤情、现有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等。家长要密切配合后续治疗,按照医嘱定期带患儿进行复查,监测脊柱恢复状况。同时,医疗机构应反思儿保检查中可能存在的操作问题,规范儿保医生脊柱检查的操作流程与手法力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相关操作规范的培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于有既往脊柱病史的儿童,儿保检查时需格外谨慎,提前了解病史并采用更轻柔、规范的检查方式;婴儿及幼儿脊柱发育尚不成熟,检查时更要严格遵循轻柔、准确的操作原则,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进行合理检查。

    2025-10-15 13:20: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