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关节置换、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膝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主治医师。2006年至2011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9月-12月在美国西奈山医学院附属关节中心做访问学者,专修膝关节置换与翻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一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青年基金的研究并承担重要责任。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3篇,参加编写学术专著3部。展开
个人擅长
关节置换、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膝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展开
  • 哪些骨折一定要手术治疗

    关节内骨折移位明显者需手术恢复关节面平整;不稳定骨折中长骨骨折端难靠保守维持位置及骨盆不稳定类型骨折需手术;骨折合并重要血管神经损伤者需手术解除压迫保护功能;开放性骨折需及时手术清创防感染,不同人群骨折情况手术有不同考量及处理要求。 一、关节内骨折移位明显者 关节内骨折若移位明显,会破坏关节面的平整性,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和功能。例如累及膝关节、髋关节等主要关节的骨折,关节面不平整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如胫骨平台骨折,当骨折块移位超过2-3毫米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以最大程度保留关节功能。对于儿童的关节内骨折,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精确复位以避免影响未来关节的发育和功能。 二、不稳定骨折 (一)长骨骨折端明显移位且难以通过保守治疗维持位置者 像股骨干骨折,骨折端容易发生重叠、成角、旋转等移位,保守治疗如牵引等往往难以维持骨折的良好对位对线,容易导致畸形愈合、不愈合等情况,一般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老年人的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可以更早让患者恢复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风险。而对于青少年的长骨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能更好地恢复骨折的正常解剖结构,促进骨折愈合。 (二)骨盆骨折中的不稳定类型 骨盆骨折中的TileC型等不稳定类型,骨折会导致骨盆环的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可能会影响骨盆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下肢的功能和身体的整体平衡。这类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骨盆环的稳定性,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等,以减少后期出现骨盆畸形、疼痛等问题。对于女性骨盆骨折患者,还需要考虑对未来生育等方面的影响,手术治疗在这方面有时能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 三、骨折合并重要血管、神经损伤者 当骨折合并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时,手术治疗是必要的。例如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需要及时手术复位骨折并修复受损血管,以避免因缺血导致上肢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坏死。对于合并神经损伤的骨折,如腓骨颈骨折合并腓总神经损伤,手术可以解除骨折端对神经的压迫,为神经的恢复创造条件。在儿童中,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时,由于儿童组织修复能力较强,但也需要及时准确的手术干预来保护重要组织的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四、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这类骨折容易发生感染,需要及时手术清创,修复受损组织,尽量减少感染的风险。一般来说,对于开放性骨折,应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手术清创,彻底清除污染和坏死组织,然后根据情况进行骨折的固定等处理。对于老年开放性骨折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要注重手术清创的彻底性和术后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折恢复。

    2025-10-11 12:47:59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的症状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有发热、皮疹、关节症状、多系统受累及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发热具持续或间歇性高热等特点且儿童体温调节弱需关注,皮疹儿童皮肤娇嫩要注意护理,关节症状随病情进展可能加重需适当活动,多系统受累对儿童影响显著要监测,乏力和食欲减退影响儿童生长需关注营养。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对体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全身型关节炎引起的高热可能对儿童的神经系统等产生影响,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相应的处理。 生活方式:高热时儿童的代谢率增加,需注意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因发热导致脱水等情况。 皮疹 特点:皮疹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多与发热同时出现,表现为红色斑丘疹,可分布于身体多个部位,如躯干、四肢等,皮疹往往在体温升高时出现或加重,体温下降后可稍减轻或消退。 年龄因素: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皮疹可能会引起瘙痒等不适,低龄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瘙痒感而出现搔抓等行为,需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生活方式:要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疹部位的刺激。 关节症状 特点:关节受累可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全身型关节炎的关节症状可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等,也可累及小关节,早期可能症状相对较轻,随着病情进展,关节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影响儿童的运动功能。 年龄因素:低龄儿童可能难以准确描述关节疼痛等不适,家长需留意儿童的肢体活动情况,如是否出现行走困难、拒绝活动某一肢体等表现。 生活方式: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关节活动,以维持关节的灵活性,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加重关节损伤。 多系统受累表现 肝脏:可出现肝大、肝功能异常等,实验室检查可能发现转氨酶升高等情况。 脾脏:部分患儿可伴有脾大。 血液系统:可能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增多等,贫血可能导致儿童面色苍白、乏力等。 年龄因素:儿童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多系统受累时对儿童整体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需要密切监测各系统的功能变化。 生活方式:对于伴有血液系统异常的患儿,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导致出血等情况,同时在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铁等造血原料的食物摄入,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饮食调整。 其他表现 乏力:患儿常感觉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食欲减退:可能出现食欲不佳,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年龄因素:低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乏力和食欲减退可能对其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 生活方式:家长要为患儿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营造舒适的就餐环境,以尽量提高患儿的食欲。

    2025-10-11 12:43:25
  • 腱鞘囊肿不治疗可以吗

    腱鞘囊肿不治疗有部分可自行消退的可能,但也可能持续存在并产生症状,不同人群情况有差异,儿童患者需密切观察以防影响关节发育,成年患者依囊肿情况决定是否治疗,老年患者囊肿持续存在易影响生活质量,需综合个体多方面因素考虑是否治疗。 腱鞘囊肿有一定几率不经过治疗自行消退。这可能与局部的微小损伤等因素有关,使得囊肿内的液体被周围组织逐渐吸收。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明确的发生概率等具体数据能精准界定,对于一些较小且无症状的腱鞘囊肿,存在自行消退的可能性。 可能持续存在并产生症状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果腱鞘囊肿持续存在,可能会在活动时引起局部的不适、疼痛等症状,尤其当囊肿位于手部等经常活动的部位时,会影响手部的正常活动,比如影响手指的屈伸等,进而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像拿取物品、书写等动作可能会受到限制。 对关节功能的潜在影响:长期存在的腱鞘囊肿可能会对周围的关节结构产生一定影响,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囊肿不断增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结构,进一步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加重等情况。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儿童患者 儿童出现腱鞘囊肿时,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治疗的话需要密切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因为儿童的关节等组织还在不断发育,囊肿有可能会影响关节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果囊肿没有自行消退且影响到关节活动等,可能需要及时干预,而不能盲目等待其自行消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对儿童关节功能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成年患者 对于成年患者,如果腱鞘囊肿较小且没有任何症状,在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下,可以暂时观察,有自行消退的可能。但如果囊肿逐渐增大,或者出现疼痛、影响关节活动等情况,就需要考虑进行治疗,如通过挤压使囊肿破裂自行吸收,或者采用穿刺抽液等方法进行处理。同时,成年患者如果有一些特殊的生活方式,比如经常从事手部重体力劳动等,那么腱鞘囊肿不治疗可能会更快地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需要更加关注囊肿的变化。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血液循环等相对较差。腱鞘囊肿不治疗时,囊肿持续存在可能会增加局部发生炎症等情况的风险,而且老年患者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如果腱鞘囊肿引起疼痛等不适,会明显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影响行走、手部活动等,所以对于老年患者的腱鞘囊肿,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身体状况来综合判断是否需要治疗,一般如果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就需要积极处理。 总之,腱鞘囊肿不治疗存在自行消退的可能,但也有持续存在并产生各种问题的风险,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是否有症状、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是否进行治疗。

    2025-10-11 12:36:44
  • 老人骨裂吃什么恢复快

    老人骨裂恢复需注意饮食,要摄入蛋白质丰富食物如瘦肉、鱼类,含钙丰富食物如牛奶、虾皮、豆制品,富含维生素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动物肝脏,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如西兰花、全麦面包,特殊人群要结合自身情况调整,还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一、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组织生长的重要原料,对于老人骨裂恢复至关重要。例如瘦肉,瘦肉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像每100克猪瘦肉中蛋白质含量约为20克左右,能够为骨裂修复提供物质基础。鱼类也是不错的选择,鱼肉富含易于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而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比如鲈鱼,每100克鲈鱼中蛋白质含量约18.6克,同时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促进骨裂部位的恢复。 二、含钙丰富的食物 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老人骨裂后需要摄入充足的钙来帮助骨骼的修复和重建。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中含有约104毫克的钙,而且钙的吸收率较高。虾皮也是含钙量很高的食物,每100克虾皮中钙含量可达991毫克,不过老人食用时要注意适量,因为虾皮钠含量也较高。豆制品如豆腐,每100克北豆腐中钙含量约为138毫克,老人可以经常食用豆制品来补充钙。 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对骨裂恢复也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骨胶原纤维的形成,从而帮助骨裂部位的修复。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像橙子,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3毫克,老人每天吃1-2个橙子可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比如每100克猪肝中维生素D含量约为497微克视黄醇当量,不过老人要注意适量食用动物肝脏,因为其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 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老人骨裂后活动量相对减少,容易出现便秘,所以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促进肠道蠕动。蔬菜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例如西兰花,每100克西兰花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6克,老人可以将西兰花清炒或者蒸煮后食用,既补充膳食纤维又能为身体提供其他营养物质。全麦面包也是不错的选择,每100克全麦面包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9.6克,能够帮助老人保持肠道通畅,从而保证营养物质的良好吸收,间接促进骨裂恢复。 特殊人群提示 老人骨裂后在饮食调整时要注意结合自身情况,比如有糖尿病的老人,在选择富含糖分的水果时要控制量,可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水果如草莓等;有高血压的老人要注意控制含盐量高的食物摄入,像虾皮等;同时老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物要尽量做得软烂易消化,避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另外,老人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左右,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骨裂的恢复。

    2025-10-11 12:34:10
  • 腰肌劳损症状有哪些

    腰肌劳损会引发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和压痛等症状。腰部疼痛多为隐痛、胀痛或酸痛,劳累加重、休息缓解且易反复发作,中老年人及长期重体力劳动、不良姿势人群易患;腰部活动受限表现为弯腰等动作不灵活,既往腰部扭伤未妥善恢复者易出现;肌肉痉挛时腰部肌肉紧张变硬,年轻人不良生活方式、老年人肌肉退变易致;压痛常见于骶棘肌等部位,长期劳损患者压痛点固定明显,老年人压痛点更常见且明显。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对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逐渐发生退变,更容易出现腰肌劳损导致腰部疼痛。而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期弯腰工作、久坐且坐姿不正等)的人群,不管年龄大小,腰部肌肉承受的压力不均衡,更容易引发腰肌劳损出现腰部疼痛症状。比如建筑工人长期弯腰搬重物,办公室职员长时间伏案工作且坐姿弯腰驼背,这类人群腰部疼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腰部活动受限 活动情况:患者腰部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表现为弯腰、伸展、扭转等动作不灵活。例如,难以自如地弯腰拾物,在进行腰部扭转动作时会感觉困难,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穿衣、系鞋带等简单动作。 与病史的关系:如果既往有腰部扭伤、拉伤等病史,没有得到妥善治疗或恢复不彻底,就容易发展为腰肌劳损,进而出现腰部活动受限的情况。比如曾经有过腰部急性扭伤,没有进行规范的治疗和足够时间的休息,使得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修复不完全,那么日后就更易出现腰部活动受限的问题。 肌肉痉挛 表现:腰部肌肉可出现痉挛,触摸时能感觉到肌肉紧张、变硬,像条索状。这是因为腰肌劳损时,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为了维持腰部的稳定,肌肉会不自主地收缩,从而出现痉挛现象。 与年龄和生活方式的关系:年轻人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劳累,也可能出现腰部肌肉痉挛。而老年人由于肌肉本身的退变,更容易发生肌肉痉挛。比如年轻人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生活方式不健康,就可能引发腰部肌肉痉挛;老年人在寒冷刺激下,腰部肌肉更容易发生痉挛,因为其肌肉的调节功能相对较弱。 压痛 压痛部位:在腰部肌肉的起止点处或一些特定的肌肉附着部位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常见的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腰椎横突处等。用手指按压这些压痛点时,患者会有较为明显的疼痛感觉。 与病史和年龄的关系:有长期腰部劳损病史的患者,其压痛点可能更加固定且明显。对于老年人,由于腰部组织退变,压痛点的出现可能更为常见,而且压痛的程度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比如一位有5-6年腰肌劳损病史的患者,其腰部特定部位的压痛点会比较固定,而老年腰肌劳损患者在按压相应部位时,疼痛反应往往较强烈。

    2025-10-11 12:29: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