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关节置换、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膝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
颈椎中枢神经损伤症状有哪些
颈椎中枢神经损伤会引发多种障碍,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致儿童大运动发育迟缓、成年人肢体活动异常;感觉障碍,有浅感觉和深感觉异常;反射异常,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亢进;二便功能障碍,出现二便紊乱;还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血压异常、皮肤温度色泽改变等情况,皆因神经传导通路等受损影响相关功能。 感觉障碍 浅感觉障碍:包括痛觉、温度觉和触觉异常。患者可能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减退或消失,对冷热刺激的感知不灵敏,触摸时感觉异常。儿童可能表现为对疼痛刺激反应迟钝,如被磕碰后哭闹不明显;成年人则可能在受伤部位出现麻木、蚁走感等异常触觉。这是由于神经纤维受损,导致感觉信号的传导受阻,使得大脑接收到的感觉信息出现偏差。 深感觉障碍:涉及关节位置觉、振动觉等。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感知肢体的位置,走路时可能出现步态不稳,像踩在棉花上的感觉。对于儿童,可能影响其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发展;成年人则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拿取物品等动作的准确性降低。这是因为负责传导深感觉的神经纤维受损,使得大脑无法准确获取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等信息。 反射异常 浅反射改变: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可能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脊髓的反射弧受到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受到阻碍,导致相应的浅反射无法正常引发。 深反射亢进: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可能亢进,表现为反射幅度增大。这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对脊髓反射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深反射变得活跃。在儿童中,若出现深反射亢进,可能提示存在神经系统的异常发育或损伤;成年人则需要考虑颈椎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情况。 二便功能障碍 颈椎中枢神经损伤可能影响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的功能,导致二便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出现尿潴留、尿失禁或大便失禁等情况。儿童可能表现为排尿、排便节律紊乱,如不能自主控制排尿排便时间和量;成年人则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依赖导尿等辅助措施来处理二便问题。这是因为脊髓对膀胱和直肠的自主神经调控功能受损,使得膀胱和直肠的收缩、舒张功能失去正常的神经支配。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可出现血压异常,如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站起时血压突然下降,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还可能有皮肤温度、色泽改变,如受伤平面以下皮肤温度降低、皮肤苍白或发绀等。儿童可能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面色异常、出汗异常等情况,但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需要通过观察其行为和生理表现来判断;成年人则会明显感觉到体位改变时的不适以及皮肤外观和温度的异常变化,这是因为颈椎中枢神经损伤影响了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皮肤血管等的调节功能。
2025-10-11 12:26:17 -
颈椎拍片挂什么科
根据颈椎相关情况选择不同科室,若怀疑颈椎病变如骨折、颈椎病等挂骨科或脊柱外科;颈椎病变处于康复阶段需康复评估治疗挂康复医学科;突然颈部严重外伤怀疑有颈椎骨折等紧急情况挂急诊科。 一、骨科或脊柱外科 1.原因:颈椎属于人体的骨骼结构,当怀疑颈椎存在病变,如颈椎骨折、颈椎病(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等)、颈椎间盘突出等情况时,首先应挂骨科或脊柱外科。因为这些科室的医生主要专注于骨骼、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颈椎拍片的解读以及根据拍片结果判断颈椎病变情况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例如,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颈部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通过颈椎拍片可以辅助医生了解颈椎的生理曲度、椎体形态、椎间隙等情况,从而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适用人群:一般来说,所有出现颈部相关不适,怀疑颈椎有骨骼、椎间盘等病变的人群都可以考虑挂骨科或脊柱外科。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只要涉及颈椎的骨骼或脊柱问题,该科室都是合适的就诊科室。比如儿童如果有颈部外伤史,怀疑颈椎损伤;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颈部疼痛且怀疑颈椎退变等情况,都可以选择骨科或脊柱外科。 二、康复医学科 1.原因:如果患者已经明确颈椎存在一些慢性病变,处于康复阶段,或者是因颈椎问题导致颈部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康复评估和治疗,那么可以挂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医生擅长通过各种康复手段来改善颈椎患者的颈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例如,一些颈椎病患者经过治疗后进入康复期,需要通过颈椎拍片了解颈椎恢复情况,同时在康复医学科进行颈部的康复训练等,此时康复医学科就是合适的选择。 2.适用人群:主要是那些颈椎病变处于康复阶段,需要进行颈部功能康复训练、理疗等的人群。包括一些慢性颈椎病患者、颈椎术后需要康复的患者等。比如颈椎术后患者,在骨折愈合等情况允许后,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恢复颈部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等,此时康复医学科能提供专业的康复相关服务。 三、急诊科 1.原因:如果患者突然出现颈部严重外伤,如高处坠落、车祸等导致颈部受伤,怀疑有颈椎骨折、脱位等紧急情况时,需要挂急诊科。因为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即进行拍片等检查以明确病情,急诊科能够及时处理这种急性的颈部创伤情况。例如,患者因车祸导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高度怀疑颈椎损伤,这时候急诊科会迅速安排颈椎拍片等检查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进行紧急处理。 2.适用人群:突然发生颈部严重外伤的人群,包括各个年龄段,如因意外事故导致颈部受伤的儿童、成年人等。对于这些人群,需要尽快通过颈椎拍片等检查来排除严重的颈椎损伤等紧急情况。
2025-10-11 12:23:16 -
脊椎骨折会瘫痪吗
脊椎骨折是否会瘫痪取决于骨折部位、类型、损伤程度及是否及时有效治疗,颈椎骨折易致瘫痪,胸腰椎骨折也可能,稳定性骨折若处理不当会致瘫,不稳定性骨折致瘫可能性大,及时治疗可降瘫痪概率,延误则易致永久性瘫痪。 一、骨折部位与瘫痪的关系 1.颈椎骨折 颈椎是连接头部和躯干的重要部位,颈椎骨折如果损伤了脊髓,就很容易导致瘫痪。因为脊髓在颈椎部位负责向四肢传导神经信号等重要功能。例如,当颈椎发生严重的爆裂骨折,骨折块可能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会引起四肢的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高位截瘫,影响呼吸肌等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对于儿童来说,颈椎骨折导致瘫痪的风险也较高,儿童的脊髓等组织相对脆弱,轻微的外力可能就会造成较严重的脊髓损伤。 2.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骨折相对颈椎骨折导致完全瘫痪的概率相对低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胸腰椎骨折造成脊髓受压,也可能会导致下肢的瘫痪。比如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当骨折压缩严重时,椎体后缘的骨块可能会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从而引起下肢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出现截瘫等情况。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老年人,胸腰椎骨折较为常见,由于骨质疏松,骨折可能更容易导致脊髓受压,进而增加瘫痪的风险。 二、骨折类型与瘫痪的关系 1.稳定性骨折 一些稳定性骨折,如单纯的椎体轻度压缩骨折等,如果没有累及脊髓,一般不会导致瘫痪。但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骨折部位发生移位等情况,也可能会逐渐压迫脊髓,从而引发瘫痪。对于年轻患者发生的稳定性脊椎骨折,只要及时进行合适的固定等治疗,通常脊髓损伤的风险较低。 2.不稳定性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如爆裂性骨折、骨折-脱位等,由于骨折端不稳定,很容易对脊髓造成压迫或损伤,导致瘫痪的可能性较大。这类骨折往往是由于较大的外力引起,骨折块移位明显,对脊髓的压迫直接且严重。在交通事故等外伤中导致的脊椎不稳定性骨折,脊髓损伤进而引起瘫痪的概率相对较高。 三、及时治疗对瘫痪发生的影响 如果脊椎骨折后能够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脊柱的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明确骨折情况和脊髓损伤情况,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复位固定以解除脊髓的压迫等,那么可以大大降低瘫痪的发生概率。例如,对于颈椎骨折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在受伤后的黄金时间内进行手术减压等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挽救脊髓功能,减少瘫痪的发生或者减轻瘫痪的程度。而如果延误治疗,脊髓受压时间过长,脊髓缺血缺氧严重,即使后期进行治疗,瘫痪的恢复也会非常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
2025-10-11 12:20:45 -
右踝骨折手术后多久可以走路
右踝骨折手术后多久能走路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1-6周分骨折初步稳定期和骨痂开始形成期,中期6-12周分骨痂逐渐成熟期和接近临床愈合期,后期3个月以上为完全愈合期,需综合骨折愈合、患者年龄、病史、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康复训练以恢复行走功能。 早期阶段(术后1-6周) 骨折初步稳定期:术后1-2周,患者需佩戴支具或石膏固定,此时主要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但不能负重走路。在这个阶段,年龄因素有一定影响,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可能能更早进入后续阶段;而老年人骨折愈合能力稍差,需要更谨慎对待。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本身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骨折愈合,可能延迟走路时间。 骨痂开始形成期:术后3-6周,骨折处开始有骨痂形成,但骨痂强度还较低。此阶段可在医生指导下部分负重行走,比如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患侧脚部分接触地面,力量要逐渐增加。对于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和骨折愈合,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以保障骨折顺利恢复,从而能按时进入合适的走路阶段。 中期阶段(术后6-12周) 骨痂逐渐成熟期:术后6-10周,骨痂进一步成熟,骨折稳定性有所提高。患者可逐渐增加负重程度,从部分负重过渡到逐渐增加患侧下肢的负重比例。女性在这个阶段若处于特殊生理期,身体状况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一般不影响骨折恢复的大进程,仍可按照康复计划进行适当的负重行走训练。生活方式中,合理的营养摄入很重要,需要保证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充足,有助于骨痂成熟和骨折愈合,从而保障走路时间按预期推进。 接近临床愈合期:术后10-12周,骨折接近临床愈合,此时可以在医生评估后尝试逐渐弃拐部分负重行走。有肥胖病史的患者,由于体重较大,对骨折部位的压力相对较高,需要更缓慢地增加负重,以避免影响骨折愈合和导致关节损伤等问题。 后期阶段(术后3个月以上) 完全愈合期:术后3个月后,骨折基本完全愈合,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步态行走。但对于有长期慢性病史如高血压的患者,在康复走路过程中需要注意血压的变化,避免因剧烈运动等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恢复正常走路后,要注意平衡能力的恢复训练,防止因平衡功能下降而摔倒,因为老年人平衡能力本身相对较弱,骨折术后恢复走路时更易发生意外。 总之,右踝骨折手术后走路时间因人而异,需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患者自身的年龄、病史、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训练,以确保安全、顺利地恢复行走功能。
2025-10-11 12:17:52 -
怎么看是不是脊柱侧弯
要判断是否存在脊柱侧弯,需观察双侧肩膀高度、肩胛骨位置、腰部两侧皮肤皱褶等外观与体态;进行亚当斯前屈试验初步筛查,还可通过X线测量Cobb角精确诊断;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出现相关情况都要关注,若怀疑脊柱侧弯应及时就医明确并处理。 1.双侧肩膀高度:站立位时观察双侧肩膀是否等高,若一侧肩膀明显高于另一侧,需警惕脊柱侧弯可能。因为脊柱侧弯会导致脊柱在冠状面发生偏移,进而影响肩膀的对称性。例如,有研究发现,脊柱侧弯患者中约80%会出现双侧肩膀不等高的外观表现。 2.双侧肩胛骨位置:查看双侧肩胛骨是否在同一平面,正常情况下双侧肩胛骨应处于相对对称的位置。脊柱侧弯时,侧弯侧的肩胛骨可能会突出,位置发生改变。 3.腰部两侧皮肤皱褶:让被检查者弯腰,从背后观察腰部两侧皮肤是否有不对称的皱褶,若存在明显皱褶,提示脊柱可能有侧弯情况。这是因为脊柱侧弯时脊柱的旋转会导致腰部两侧组织不对称,从而出现皮肤皱褶差异。 进行脊柱弯曲度检查 1.亚当斯前屈试验:让受检者双脚并拢、knees伸直,向前弯腰90度,双臂自然下垂,观察背部是否对称,有无一侧隆起等情况。如果在弯腰过程中发现脊柱有异常的隆起或不对称,高度提示脊柱侧弯。该试验是筛查脊柱侧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多项研究表明其对脊柱侧弯的检出率较高。 2.脊柱侧弯角度测量:对于怀疑有脊柱侧弯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来精确测量脊柱侧弯的角度,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X线检查。通过X线片可以测量Cobb角,Cobb角是诊断脊柱侧弯的重要指标,当Cobb角大于10度时,一般可诊断为脊柱侧弯。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正常Cobb角范围有所差异,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Cobb角通常小于10度,而成人的正常Cobb角也应小于10度。 关注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侧弯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而进展。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体态变化,如发现孩子有上述外观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因为儿童脊柱侧弯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心肺功能等。 2.成年人:成年人脊柱侧弯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既往有脊柱外伤、脊柱疾病等病史。对于成年人出现的脊柱侧弯,也需要通过上述外观观察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侧弯情况,因为脊柱侧弯可能会导致腰背部疼痛等不适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总之,通过观察外观体态、进行脊柱弯曲度检查以及结合特殊人群的特点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脊柱侧弯,一旦怀疑有脊柱侧弯,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10-11 12: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