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肿瘤与血管病的显微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沈宏,男,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滨江院区神经外科病区主任,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1992年师从陶祥洛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2003年师从著名肿瘤学家郑树教授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George-Town大学、UCLA大学等学习进修。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在脑肿瘤与血管病的显微手术与综合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著作编写三本。曾主持与参加国家、省部科研项目十余项;2003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展开
个人擅长
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肿瘤与血管病的显微手术。展开
  • 儿童为什么会得胶质瘤

    儿童胶质瘤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异常和环境因素。遗传方面部分儿童胶质瘤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神经纤维瘤病1型相关,其基因突变更易致细胞异常增殖;胚胎发育时神经组织分化迁移受干扰,原始神经外胚层细胞异常增殖可能形成胶质瘤;环境因素中辐射暴露,如孕期母亲头部辐射或儿童期头部放疗史会损伤细胞DNA致基因突变引发胶质瘤,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但机制待进一步研究。 部分儿童胶质瘤与遗传因素相关。例如,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发生胶质瘤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发现,NF1基因的突变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等调控机制,使得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增殖,进而增加胶质瘤发生的可能性。这类患儿往往有家族中类似疾病的遗传背景,在儿童时期就可能出现胶质瘤相关的症状和表现。 胚胎发育异常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能导致胶质瘤的发生。胚胎时期神经组织的分化、迁移等过程受到干扰,一些原始神经外胚层细胞可能没有正常分化,而是异常增殖,留存下来的这些具有潜在增殖能力的细胞在后续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可能逐渐形成胶质瘤。这种胚胎发育异常可能与孕期的一些不良因素有一定关联,虽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胚胎发育阶段的异常是儿童胶质瘤的一个重要潜在病因。 环境因素 辐射暴露:孕期母亲接受过头部辐射暴露,或者儿童时期有头部放疗史等,会增加胶质瘤的发病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儿童期因其他疾病接受过头部放疗的人群,其后发生胶质瘤的概率比未接受过放疗的儿童明显升高。辐射会损伤细胞的DNA,导致基因发生突变,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调控,从而引发胶质瘤。 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也可能与儿童胶质瘤的发生有关。虽然具体的化学物质种类和确切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但一些工业化学物质、农药等可能通过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增殖等过程,增加儿童患胶质瘤的风险。不过,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化学物质与儿童胶质瘤之间的关联机制。

    2025-09-29 10:41:21
  • 颅骨缺损可以不用修复吗

    颅骨缺损是否修复需分情况,较小且无症状的可暂不立即修复(如部分儿童),有症状的通常需修复,包括影响外观心理、致颅内压异常、影响脑部功能等,需综合病情、症状、年龄等因素判断,有修复必要则及时就医制定方案。 一、较小且无症状的颅骨缺损 对于一些较小的颅骨缺损,且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暂时不进行立即修复。例如,部分儿童患者,其颅骨有一定的自身修复潜力,较小的缺损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这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以及颅骨缺损的发展情况。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颅骨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与成人颅骨结构和修复机制不同。 二、有症状的颅骨缺损通常需要修复 1.影响外观与心理:当颅骨缺损较大时,会明显影响外观,对于一些对自身形象较为在意的人群,尤其是成年人,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如焦虑、自卑等,这种情况下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角度考虑也需要进行修复。 2.导致颅内压异常:颅骨缺损可能会引起颅内压的异常变化。在头部受到外力时,没有完整颅骨的保护,颅内结构更容易受到冲击,导致颅内压波动过大,进而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当头部受到轻微碰撞时,由于颅骨缺损处没有正常颅骨的支撑和缓冲,颅内组织受到的影响比正常颅骨完整时更为明显,容易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3.影响脑部功能:较大的颅骨缺损可能会对脑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颅骨缺损会改变脑部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脑的正常代谢和神经传导等功能。长期的颅骨缺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尤其是对于成年人,这种脑部功能的影响会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干扰。对于儿童患者,颅骨缺损还可能影响脑部的正常发育,导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问题。 总之,颅骨缺损是否需要修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以及年龄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判断。如果存在需要修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09-29 10:39:59
  • 轻微脑震荡可以自愈吗

    轻微脑震荡有自愈可能,其因头部受外力致短暂脑功能障碍,病理改变无明显变化,没严重并发症的轻微脑震荡患者经休息等一般处理多数可自行恢复,但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若休息中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或出现新症状,提示可能有颅内其他病变,需立即就医。 一、自愈的相关机制 轻微脑震荡后,大脑的自我调节和修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作用。脑震荡后患者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多是由于脑功能紊乱引起,在身体自身的修复过程中,这些功能紊乱有望逐渐纠正。例如,有研究表明,轻度脑震荡患者在充分休息后,脑内的神经递质等失衡状态可逐渐恢复平衡,从而使临床症状缓解。 二、影响自愈的因素及应对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成人可能恢复更快,但儿童由于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中,也需密切观察。老年人轻微脑震荡自愈相对较慢,且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更需谨慎对待,要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生活方式:受伤后充分休息是促进自愈的关键。如果受伤后仍继续高强度工作、学习或过度劳累,会影响自愈进程。比如,持续熬夜、过度用脑等会加重脑的负担,不利于脑震荡的恢复。因此,受伤后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很重要,让大脑有时间进行自我修复。 病史因素:本身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轻微脑震荡后自愈可能受到影响。例如有偏头痛病史的患者,脑震荡后头痛等症状可能更易反复发作且恢复相对缓慢,这类患者需要在休息的基础上,更加留意自身症状变化,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来辅助恢复。 三、需警惕的情况 尽管轻微脑震荡有自愈可能,但也需警惕一些情况。如在休息过程中,头痛、头晕等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或者出现呕吐加重、意识模糊、肢体无力等新的症状,可能提示有颅内其他病变发生,如迟发性颅内血肿等,此时不能再等待自愈,需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总之,轻微脑震荡有自愈的可能性,但要关注影响自愈的多种因素,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2025-09-29 10:38:01
  • 脑瘤与脑脂肪瘤

    脑瘤分为良性与恶性及相关病因包括遗传、电离辐射、化学致癌物等儿童脑瘤与胚胎发育异常及遗传综合征有关临床表现因肿瘤部位不同而异常见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脑脂肪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多位于脑实质外中线部位发病与胚胎发育时期脂肪组织异位有关多数无症状常体检或其他检查偶然发现采取定期影像学随访观察策略有症状如引起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等可能需手术治疗儿童无症状脑脂肪瘤以定期监测为主育龄女性孕期需密切监测肿瘤变化。 一、脑瘤 1.分类与病因 脑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脑瘤如脑膜瘤等,恶性脑瘤如胶质母细胞瘤等。病因涉及遗传因素(部分脑瘤有家族遗传倾向)、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如头部放疗史)、接触化学致癌物(如某些工业化学物质)等。 儿童脑瘤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遗传综合征如神经纤维瘤病等易引发儿童脑瘤。 2.临床表现 因肿瘤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相关)、视力障碍(如视野缺损等)、癫痫发作、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等。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出现发育迟缓等情况。 3.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计算机断层扫描(CT)也常用于初步筛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脑瘤良恶性的金标准。 二、脑脂肪瘤 1.基本特征 脑脂肪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多位于脑实质外,好发于中线部位(如胼胝体周围)。其发病与胚胎发育时期脂肪组织异位有关。 2.临床表现与处理 多数脑脂肪瘤无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此时通常采取定期影像学随访观察的策略。若脑脂肪瘤引起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脑脂肪瘤若无症状,同样以定期监测为主,避免过度医疗;育龄女性脑脂肪瘤患者在孕期需密切监测肿瘤变化,因孕期体内激素等变化可能影响肿瘤情况。

    2025-09-29 10:36:12
  • 小儿脑肿瘤能治好吗

    小儿脑肿瘤能否治好受病理类型、部位、年龄及治疗及时性和方案等因素影响,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各有对预后的影响,治好后需长期康复与监测,需综合多因素经规范多学科治疗及长期监测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家属要积极配合。 小儿脑肿瘤的常见治疗方式及对预后的影响 手术治疗:手术是小儿脑肿瘤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能够完整切除的肿瘤,彻底切除肿瘤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肿瘤细胞负荷,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条件,也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例如,部分良性小儿脑肿瘤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可达到治愈效果。但对于一些部位特殊难以完全切除的肿瘤,手术主要是缓解肿瘤引起的占位效应等症状。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小儿脑肿瘤治疗中也有应用。对于一些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或手术未完全切除的肿瘤,放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不过,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放疗可能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内分泌等产生影响,比如可能导致生长迟缓、内分泌紊乱等并发症,需要在治疗中权衡利弊。 化学治疗:化疗可用于小儿脑肿瘤的辅助治疗,对于一些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复发风险。但化疗药物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身体状况。 小儿脑肿瘤治好后的康复与监测 小儿脑肿瘤治好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和监测。在康复方面,要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智力发育等,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语言康复、运动康复等。在监测方面,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MRI等)来监测肿瘤是否复发,同时监测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内分泌功能等。一般来说,治疗后的前几年需要更频繁地进行监测,随着时间推移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但需终身关注。 总之,小儿脑肿瘤是否能治好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规范的多学科治疗和长期的康复监测等,尽可能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对于患儿家属来说,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监测,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患儿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影响。

    2025-09-29 10:33:3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