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肿瘤与血管病的显微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沈宏,男,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滨江院区神经外科病区主任,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1992年师从陶祥洛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2003年师从著名肿瘤学家郑树教授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George-Town大学、UCLA大学等学习进修。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在脑肿瘤与血管病的显微手术与综合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著作编写三本。曾主持与参加国家、省部科研项目十余项;2003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展开
个人擅长
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肿瘤与血管病的显微手术。展开
  • 神经母细胞瘤跟孕期有关吗

    目前研究发现孕期一些因素可能与神经母细胞瘤有关,如接触环境污染物、母体营养不均衡、母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神经母细胞瘤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孕期因素是部分相关因素,机制待深入研究,孕妇应避免有害环境、保持营养均衡等降低胎儿患病风险,不必过度恐慌 一、孕期因素的潜在关联 目前研究发现孕期的一些因素可能与神经母细胞瘤存在一定关联。例如孕期母亲接触某些环境污染物可能会增加胎儿患神经母细胞瘤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孕期母亲长期暴露于含有多环芳烃等污染物的环境中,这些污染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干扰胎儿正常的基因调控等过程,从而增加神经母细胞瘤发生的可能性。 二、孕期母体其他状况的影响 1.母体营养状况:孕期母体营养不均衡也可能与神经母细胞瘤有关。如果孕期母体缺乏某些关键营养素,如叶酸等,可能会影响胎儿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等,进而对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生产生作用。充足的叶酸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的遗传物质稳定性等有着重要意义,缺乏时可能干扰相关细胞机制,增加神经母细胞瘤风险。 2.孕期母体疾病史:若孕期母体患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会通过影响母体的内环境,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情况。比如母体孕期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体内的免疫异常状态可能传递给胎儿,干扰胎儿正常的组织器官发育,使得神经母细胞瘤相关的细胞异常增殖等风险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孕期因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相关因素,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而且目前对于孕期因素与神经母细胞瘤具体关联的机制还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对于孕妇群体来说,在孕期应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环境污染物,保持合理均衡的营养摄入,积极预防自身可能出现的疾病等,以降低胎儿患神经母细胞瘤等相关疾病的潜在风险,但也不必过度恐慌,应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孕期相关健康问题。

    2025-09-29 10:17:31
  • 方颅怎么回事

    方颅是小儿头颅异常表现具额部前凸颞部突出头顶部扁平呈方形等特征常见病因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因维生素D缺乏致钙磷吸收减少PTH分泌增加等使骨样组织钙化受阻成骨细胞增生引发颅骨改变相关因素有日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早产双胎等其他病因少见需鉴别儿童为高发人群家长应关注日照合理喂养定期体检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方颅的定义 方颅是小儿头颅形态的一种异常表现,主要特征为头颅额部前凸,颞部向两侧突出,头顶部扁平呈方形。 二、常见病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发病机制: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血钙、血磷水平降低,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加,PTH动员骨钙释放以维持血钙正常,但同时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尿磷排出增加,血磷进一步降低,导致钙磷乘积下降,骨样组织钙化受阻,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局部骨组织堆积,进而引起颅骨等骨骼改变,出现方颅。 2.相关因素:儿童日照不足(如户外活动少)、维生素D摄入不足(如乳类中维生素D含量低)等是导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进而引发方颅的常见生活方式因素;早产、双胎等特殊病史儿童因先天储备不足,更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相关骨骼问题。 三、其他可能病因 除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外,极少数情况下,方颅可能与先天性疾病等因素相关,但相对少见,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及相关检查进一步鉴别诊断。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时期是方颅高发的特殊人群阶段,家长需关注儿童日常日照情况,保证每日有适当时间户外活动以促进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母乳喂养儿应注意母亲合理补充维生素D,配方奶喂养儿需保证奶粉中维生素D含量符合标准;定期带儿童进行儿科体检,监测骨骼发育指标,若发现头颅形态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日照及营养摄入等,避免低龄儿童过早使用不恰当药物治疗。

    2025-09-29 10:15:32
  • 小孩后脑脂肪瘤呕吐

    小孩后脑脂肪瘤体积大或位置特殊时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干扰脑脊液正常循环致颅内压升高,进而影响与呕吐相关神经传导通路及中枢结构引发呕吐,需通过影像学精准评估其与周围神经、脑组织空间关系,相关检查有头颅磁共振成像可清晰呈现脂肪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毗邻状况等且是关键检查,头颅CT可辅助诊断,治疗上体积小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等可定期复查,脂肪瘤大等情况则需手术干预,术前要充分评估儿童身体状况及手术风险,术后需注重护理及康复监测。 一、小孩后脑脂肪瘤引发呕吐的机制阐释 小孩后脑部位的脂肪瘤若体积较大或位置特殊,可能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干扰脑脊液正常循环,致使颅内压升高。颅内压升高会影响与呕吐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及中枢结构,进而引发呕吐症状,需结合影像学精准评估脂肪瘤与周围神经、脑组织的空间关系以明确具体机制。 二、相关检查举措 1.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为诊断后脑脂肪瘤的关键检查,可清晰呈现脂肪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状况,还能通过观察脑室系统等判断颅内压变化情形,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精准剖析脂肪瘤对颅内结构的影响; 2.头颅CT:可辅助诊断,能初步发现后脑部位的异常占位影,但相较MRI在脂肪瘤细节显示上稍显不足。 三、治疗基本准则 1.观察随访:若小孩后脑脂肪瘤体积较小,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呕吐等表现不频繁且程度较轻,可定期通过头颅MRI等复查,动态监测脂肪瘤变化及颅内状况; 2.手术干预:当脂肪瘤较大,显著压迫脑组织、导致频繁呕吐或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等状况时,需考虑外科手术切除。手术前需充分评估儿童身体状况及手术风险,由于儿童颅骨、脑组织等处于发育阶段,手术操作需谨慎,最大程度降低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术后要注重儿童护理及康复监测,密切关注颅内压恢复情况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态势。

    2025-09-29 10:14:07
  • 后脑勺脂肪瘤能割吗

    后脑勺脂肪瘤体积大影响外观或压迫周围组织、生长速度突然加快等怀疑恶变时可考虑手术,术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及全身状况评估,儿童手术需谨慎成人控基础病,体积小无不适且无恶变倾向可观察定期复查。 一、后脑勺脂肪瘤可手术切除的情况 当后脑勺脂肪瘤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可考虑手术切除: 1.影响外观或产生压迫症状:若脂肪瘤体积较大,明显突出于体表影响外观,或压迫周围组织引发头痛、局部不适感等,此时手术切除可改善症状及外观。例如,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脂肪瘤直径≥3cm且有压迫相关表现时,具备手术指征。 2.怀疑恶变:若脂肪瘤生长速度突然加快、质地改变、与周围组织粘连等,需警惕恶变可能,此时应及时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 二、手术前的评估要点 手术前需通过详细检查评估脂肪瘤情况: 1.影像学检查:借助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明确脂肪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全身状况评估:需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如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手术耐受性及术后恢复情况,成人则要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是否能耐受手术。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后脑勺脂肪瘤手术需更加谨慎,手术前应充分与家长沟通手术风险及必要性,术中操作需轻柔,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因儿童机体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需加强护理。 2.成人患者:若成人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以降低手术相关风险,同时术后要遵循医生建议进行伤口护理及康复。 四、非手术情况及观察要点 若后脑勺脂肪瘤体积小、无任何不适症状且无恶变倾向,可选择观察,定期通过超声等检查监测脂肪瘤变化,每3~6个月复查一次,密切关注其大小、形态等是否有异常改变。

    2025-09-29 10:12:04
  • 大脑窦汇区小脂肪瘤

    大脑窦汇区小脂肪瘤是颅内该区域良性脂肪组织肿瘤,MRI上T1、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可明位置等,多数无症状多为偶然发现需关注与周围结构毗邻关系,无症状者定期行影像学随访观察,有症状或肿瘤变化者需评估并考虑干预,儿童患者影像学随访优先选低辐射方式,育龄女性备孕需医生评估权衡风险,基础病史患者处理时综合管理基础疾病。 一、定义与影像学特征 大脑窦汇区小脂肪瘤是颅内窦汇区域出现的良性脂肪组织肿瘤,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明确,其在MRI的T1加权像、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具备脂肪组织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二、临床意义 多数小脂肪瘤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现;但需关注其与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的毗邻关系,若肿瘤压迫邻近结构,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不过此类情况相对少见,多数小脂肪瘤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 三、处理原则 无症状者:定期行影像学随访观察,一般建议间隔6~12个月复查MRI,动态评估肿瘤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有症状或肿瘤变化者:若出现明显症状或肿瘤有增大趋势等,需进一步评估并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手术时需充分考量窦汇区复杂的解剖结构,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四、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影像学随访时应优先选择无辐射或低辐射的检查方式,兼顾辐射安全,密切观察肿瘤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育龄女性:有备孕计划时,需在医生评估下权衡随访过程与妊娠相关风险,综合判断后续诊疗方案。 基础病史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者,处理时需综合管理基础疾病,确保整体医疗过程安全,在评估手术或其他干预措施时,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及治疗的影响。

    2025-09-29 10:09: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