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肿瘤与血管病的显微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沈宏,男,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滨江院区神经外科病区主任,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1992年师从陶祥洛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2003年师从著名肿瘤学家郑树教授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George-Town大学、UCLA大学等学习进修。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在脑肿瘤与血管病的显微手术与综合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著作编写三本。曾主持与参加国家、省部科研项目十余项;2003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展开
个人擅长
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肿瘤与血管病的显微手术。展开
  • 硬膜外血肿无症状

    硬膜外血肿可能无症状,这与血肿形成速度慢、颅内有代偿机制有关,但即使无症状也不能忽视,因血肿可能逐渐增大,有头部外伤史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者都需密切观察,发现硬膜外血肿即使无症状也需根据其大小、部位等综合评估,对特殊人群处理要考虑其生理特点来决定随访观察或采取手术等干预措施 一、可能情况及机制 硬膜外血肿存在无症状的情况,这可能与血肿形成速度较慢有关。当出血缓慢时,颅内可以通过代偿机制来适应,短期内颅内压没有明显升高到引发典型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例如,一些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可能在受伤后数周甚至数月才出现症状,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不适。 二、需警惕的风险及监测 即使硬膜外血肿无症状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血肿可能会逐渐增大。对于有头部外伤史的人群,无论当时是否有症状,都需要密切观察。年龄较小的儿童头部外伤后更应谨慎,由于儿童颅骨弹性较好,硬膜外血肿形成过程可能更隐匿,需通过头颅CT等检查进行监测。老年人本身脑萎缩等生理变化,即使较小的硬膜外血肿也可能潜在影响脑功能,也需要关注病情变化。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等的患者,血压波动等情况可能影响血肿相关病情,更要加强对头部症状及体征的观察,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 三、处理原则 一旦通过检查发现有硬膜外血肿即使无症状,也需要根据血肿的大小、部位等综合评估。对于一些较小且稳定的血肿可能需要密切随访观察,而对于有增大趋势或位置特殊可能影响脑功能的血肿则需要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在处理时要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性操作,老年人要权衡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风险与收益。

    2025-09-29 09:57:35
  • 脑部ct考虑脂肪瘤

    脑部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脑部CT表现为边界清晰密度与皮下脂肪相近的低密度影,多数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头部影像学检查,有症状或有占位效应者需评估是否手术干预,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及神经症状并定期复查,老年患者评估干预措施要考虑基础疾病权衡风险收益制定方案。 一、定义与影像学特征 脑部脂肪瘤是一种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在脑部CT检查中,其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密度与皮下脂肪相近,CT值通常处于-20至-120HU范围内。 二、临床意义 (一)无症状情况 多数脑部脂肪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因其他原因行脑部CT或MRI检查时被偶然发现,此类患者一般定期随访头部影像学检查,监测脂肪瘤变化即可。 (二)有症状情况 若脑部脂肪瘤体积较大并压迫周围脑组织等结构,可能引发癫痫、头痛、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需进一步评估病情。 三、处理原则 (一)无症状者 对于无症状的脑部脂肪瘤,通常采取定期随访头部影像学检查的方式,观察脂肪瘤大小、位置等变化情况。 (二)有症状或有占位效应者 若脑部脂肪瘤导致患者出现症状或存在占位效应,需进一步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干预等治疗措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发现脑部脂肪瘤时需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状况及神经系统症状,因脂肪瘤的变化可能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需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及头部影像学复查。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健康状况,评估手术等干预措施时需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权衡手术等干预的风险与收益比,谨慎制定诊疗方案。

    2025-09-29 09:54:16
  • 脑部胓胝脂肪瘤

    脑部胼胝体脂肪瘤为胚胎发育时脂肪组织异位沉积致良性病变与胚胎早期脂肪细胞异常迁移相关部分无症状部分因瘤大压迫出现癫痫等症状头颅MRI是诊断金标准无症状者定期复查有症状者评估后手术儿童优先保守观察妊娠期女性需综合评估制定方案。 一、定义与病因 脑部胼胝体脂肪瘤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系胚胎发育时期神经管闭合过程中脂肪组织异位沉积于胼胝体区域形成的良性病变,具体病因与胚胎早期脂肪细胞异常迁移相关。 二、临床表现 1.无症状型:部分患者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仅通过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2.症状型:若脂肪瘤较大压迫周围脑组织,可出现癫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运动或感觉异常(如肢体无力、感觉麻木)等,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头颅MRI为诊断金标准,其表现为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可清晰显示脂肪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关系。 四、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无症状患者定期行影像学复查,监测脂肪瘤变化。 2.手术治疗:若出现症状(如癫痫发作等),需评估手术风险后考虑手术,但胼胝体区域解剖复杂,手术需谨慎;儿童患者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更需权衡利弊。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密切关注神经系统症状及生长发育情况,优先考虑非药物及非手术的保守观察,低龄儿童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恰当药物干预。 2.妊娠期女性:发现该病需综合评估胎儿及自身状况,权衡利弊制定诊疗方案,充分考虑妊娠对病情的影响及病情对妊娠的潜在风险。

    2025-09-29 09:52:34
  • 挤痘后为何会出现颅内感染

    面部危险三角区静脉无瓣可双向流动,挤痘致细菌易逆行入颅内引发感染,青少年因护肤知识欠缺易频繁挤痘需加强宣教,免疫力低下人群挤痘后细菌更易扩散风险高应注意保持面部清洁,儿童需家长留意防挤捏及时就医遵专业医护建议护理。 一、面部解剖结构与危险三角区的特殊性 面部存在特殊的解剖区域——危险三角区,即鼻根至两侧口角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该区域内的静脉(如内眦静脉、面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且静脉内无静脉瓣,这使得血液可双向流动。正常情况下,细菌等病原体若进入此区域静脉,易逆行通过静脉回流至颅内。 二、挤痘引发颅内感染的机制 当挤压痘痘时,皮肤破损为细菌提供了侵入途径,面部皮肤表面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可趁机通过危险三角区的静脉逆行进入颅内。由于静脉瓣缺失,细菌无有效屏障阻挡,可直接蔓延至颅内的海绵窦等部位,进而引发颅内感染,如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病症。 三、不同人群的风险差异及应对 青少年群体:青春期皮脂腺分泌旺盛,易长痘痘,部分青少年因护肤知识欠缺或不良习惯频繁挤痘,增加了细菌侵入危险三角区静脉的几率,需加强正确护肤知识宣教,避免随意挤痘。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者,自身免疫力较弱,挤痘后细菌更易在体内扩散,引发颅内感染的风险高于常人,这类人群更应注意保持面部清洁,避免皮肤损伤及感染。 儿童群体:儿童皮肤娇嫩,自我约束能力差,家长需格外留意,防止儿童随意挤捏面部痘痘,教育儿童保持面部清洁,若有皮肤问题应及时就医处理,遵循专业医护人员的建议进行护理。

    2025-09-29 09:51:13
  • 脑震荡用什么药治疗

    脑震荡目前无特效药物,主要对症支持治疗,一般需绝对卧床休息1-2周并对症处理症状,儿童要密切观察、谨慎用药,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疾病及监测身体状况。 一、一般处理 休息: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1-2周,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光线过强、噪音过大等。因为过早活动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影响恢复,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需要充足的休息来促进恢复。 症状对症处理:如果患者存在头痛症状,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但要注意儿童和青少年使用时需谨慎,因为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对儿童的胃肠道等有特定影响。如果患者有失眠等情况,可在医生评估下适当考虑改善睡眠的方法,但一般不首先使用药物,可先尝试非药物手段,如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等。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脑震荡后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代偿能力和成人不同,在休息方面要严格遵循卧床休息的要求,且在使用任何可能的对症药物时都要格外谨慎,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用药及用药种类。例如,儿童使用止痛药物时,要选择对儿童肝肾功能影响小、适合儿童体重等情况的药物剂型等。 老年人:老年人脑震荡后除了遵循一般的休息等处理外,要更关注是否有其他潜在的基础疾病影响恢复,在对症处理症状时,要考虑老年人可能存在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果需要使用药物的话),并且要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脑震荡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这些基础疾病。

    2025-09-29 09:49: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