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麦花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危重皮肤病的诊治,包括重症药疹、重症银屑病、副肿瘤性天疱疮、坏疽性脓皮病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侯麦花,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做访问学者。现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发表首报疑难及少见病近20例,有丰富的皮肤病临床诊治经验。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的诊治,尤擅长危重皮肤病的诊治,包括重症药疹、重症银屑病、副肿瘤性天疱疮、坏疽性脓皮病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展开
个人擅长
危重皮肤病的诊治,包括重症药疹、重症银屑病、副肿瘤性天疱疮、坏疽性脓皮病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展开
  • 滴露能杀死脚气真菌吗

    滴露主要有效成分对氯间二甲苯酚能破坏脚气真菌细胞膜发挥抑菌杀菌作用但效果受真菌种类等因素影响使用时需按说明书稀释并注意接触时间特殊人群使用要谨慎严重脚气症状需结合正规医疗且滴露不能完全替代正规治疗因个体感染情况差异及特殊真菌时作用有限。 一、滴露对脚气真菌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 滴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它能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等结构发挥抗菌作用。多项体外研究显示,一定浓度的对氯间二甲苯酚对引起脚气的常见真菌,如红色毛癣菌等有抑制及杀灭效果。例如,相关实验表明,在适宜浓度下,滴露可在一定时间内使脚气真菌的活性降低或死亡,但具体效果会受真菌种类、污染程度、接触时间及浓度等因素影响。 二、使用滴露应对脚气的注意事项 1.使用方法:需将滴露按说明书稀释后,用于浸泡或擦拭脚部感染部位,但要注意接触时间不宜过短,一般建议保持适当时间以保证抑菌杀菌效果,但也不宜过长导致皮肤刺激。 2.特殊人群:儿童皮肤较为娇嫩,使用滴露时应避免直接接触高浓度溶液,需在成人监护下操作,防止因皮肤刺激等问题引发不适;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时也应谨慎,若有疑虑可先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3.配合医疗手段:若脚气症状严重,如出现明显溃烂、剧烈瘙痒且持续不缓解等情况,仅依靠滴露外用品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此时不应单纯依赖滴露,需结合正规的抗真菌药物治疗等医疗手段,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综合处理。 三、滴露对脚气真菌作用的局限性 尽管滴露对部分脚气真菌有一定作用,但它不能完全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不同个体的脚气感染情况存在差异,比如真菌的耐药性、感染的严重程度等,都可能影响滴露的实际效果。而且,若脚气是由特殊类型真菌引起,滴露的作用可能有限,此时必须借助更具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等专业医疗措施来进行有效治疗。

    2025-10-22 10:35:28
  • 烂脚丫怎么回事

    烂脚丫由皮肤癣菌感染且偏好温暖潮湿环境侵袭足部角质层致炎症,临床分型有水疱型好发足跖及足侧有针尖大小水疱伴痒、糜烂型多见于足趾间皮肤浸渍发白脱屑有渗液恶臭、鳞屑角化型表现为足跖等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冬季皲裂,患者有足部瘙痒脱屑等症状严重影响行走搔抓可继发细菌感染,诱发因素有长期潮湿环境、足部多汗、共用生活用品、免疫力低下,儿童因皮肤屏障弱易患病需保持清洁干燥,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感染不易愈合需严格控糖加强护理,老年人皮肤老化易出现要注重足部卫生选宽松舒适鞋袜。 一、病因机制 烂脚丫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发,常见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这类真菌偏好温暖潮湿环境,会侵袭足部皮肤角质层,导致炎症反应。 二、临床分型 1.水疱型:好发于足跖及足侧,初现针尖大小深在水疱,疱液清亮,可融合成大疱,伴明显瘙痒;2.糜烂型:多见于足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剥脱后露出潮红糜烂面,有渗液且散发恶臭;3.鳞屑角化型:表现为足跖、足跟及足侧缘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冬季易出现皲裂。 三、症状表现 患者常出现足部瘙痒、脱屑、水疱、糜烂、皲裂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影响行走,若搔抓还可能引发继发细菌感染,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表现。 四、诱发因素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如常穿不透气鞋袜)、足部多汗(汗液为真菌生长提供湿润条件)、与他人共用拖鞋或毛巾等间接接触传染源,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均易罹患烂脚丫。 五、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因皮肤屏障功能弱且活泼好动易出汗,接触真菌后易患病,家长需注意保持儿童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共用生活用品;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足部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受损,更易感染且不易愈合,需严格控糖并加强足部护理;老年人皮肤老化、代谢功能下降,也易出现烂脚丫,应注重保持足部卫生,选择宽松舒适鞋袜。

    2025-10-22 10:35:02
  • 牛皮癣是怎么引起的

    牛皮癣具遗传易感性且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0602等位基因与之显著相关,免疫因素中免疫系统异常致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且Th17等细胞因子失衡引发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与炎症交织的病理过程,环境因素包含链球菌感染等感染诱因、长期精神紧张等精神诱因、皮肤外伤等外伤诱因及吸烟、某些药物等生活方式诱因。 一、遗传因素 牛皮癣具有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牛皮癣患者时,后代发病风险升高。研究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牛皮癣发病关联密切,其中HLA-C0602等位基因与寻常型牛皮癣发病显著相关,遗传因素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遗传背景,增加个体对牛皮癣的易患性。 二、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异常是牛皮癣发病的关键环节。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其中,当机体免疫系统失调时,Th1、Th17等细胞因子失衡。Th17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7(IL-17)等细胞因子可促使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同时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斑、鳞屑等牛皮癣典型症状,形成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与炎症交织的病理过程。 三、环境因素 1.感染因素:链球菌感染是常见诱因,尤其在儿童及青少年中,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后可能诱发或加重牛皮癣病情,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反应激活,进而引发皮肤病变。 2.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导致免疫失衡,从而增加牛皮癣的发病风险或使病情加重,精神压力大时神经递质等的变化可干扰免疫调节机制。 3.外伤因素:皮肤外伤(如搔抓、磕碰等)可能诱发同形反应,导致外伤部位出现牛皮癣样皮损,尤其对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外伤可成为发病的触发因素。 4.生活方式因素:吸烟会增加牛皮癣的发病风险,且可能影响病情的严重程度;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也可能作为诱因,触发或加重牛皮癣。

    2025-10-22 10:34:06
  • 单纯性疱疹症状有哪些

    单纯性疱疹分为原发性和复发性,原发性中新生儿病情重,有全身及多部位疱疹表现;6个月-2岁小儿多为牙龈口腔炎;成年人有全身症状后皮肤黏膜交界处出现群集水疱等;复发性好发于口唇等部位,有红斑、小水疱,病程短易复发,诱因多且不同人群复发情况有差异。 一、原发性单纯性疱疹 皮肤黏膜表现: 新生儿:多为宫内感染或产时感染,可出现皮肤、口腔黏膜、眼结合膜等部位的疱疹,病情较重,可能伴有发热、黄疸、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因为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后容易扩散,引发多器官受累。 6个月-2岁小儿:常表现为牙龈口腔炎,在口腔黏膜、牙龈等部位出现成簇的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明显,小儿可出现拒食、流涎等症状。这是由于小儿接触病毒的机会增多,且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病毒容易侵袭口腔黏膜部位。 成年人:初发时可能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之后在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唇周围、鼻孔周围等部位出现红斑,很快形成群集性小水疱,水疱可逐渐变为脓疱,破溃后结痂,病程约1-2周。成年人接触病毒后,先有全身的轻度反应,然后在皮肤黏膜交界处发病。 二、复发性单纯性疱疹 好发部位:多见于口唇、鼻孔周围、颜面等部位,也可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复发时在原发部位或其附近出现红斑,很快出现成簇的小水疱,水疱数量较原发性少,病程较短,一般1-2周可自愈,但容易复发。复发的诱因较多,如发热、受凉、日晒、情绪紧张、劳累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导致病毒再激活。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中,复发性单纯性疱疹的表现类似,但不同人群的复发频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免疫缺陷的人群复发频率可能更高;女性在月经前后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复发可能更常见;长期熬夜、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也更容易复发。

    2025-10-22 10:33:50
  • 脸部长斑是哪个身体部位出问题

    肝脏代谢异常致雌激素灭活不足会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引发色斑,肾脏方面肾虚使气血运行不畅或肾脏疾病干扰内分泌平衡可造成面部色素沉着,脾胃虚弱致气血生成不足肌肤失于濡养易产生色斑,内分泌系统中激素水平波动及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引发色斑,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等致激素失衡会导致脸部出现色斑。 一、肝脏相关因素 肝脏在人体代谢中担当重要角色,其解毒、代谢功能若出现异常,会影响体内雌激素的灭活过程。当肝脏无法正常灭活雌激素时,会致使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进而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引发脸部色斑。例如,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患者常伴随面部色斑沉着现象,这与肝脏代谢功能受损导致色素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二、肾脏相关因素 从中医理论而言,肾为先天之本,肾虚会使气血运行不畅,无法上荣于面,从而导致色斑形成。现代医学视角下,肾脏疾病可能干扰内分泌平衡,间接造成面部色素沉着。比如某些肾脏功能异常的患者,可能因内分泌失调出现脸部色斑状况。 三、脾胃相关因素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会使气血生成不足,肌肤失于濡养,容易产生色斑。常见于长期饮食不规律、脾胃功能较差的人群,这类人群由于脾胃运化无力,无法为肌肤提供充足营养,致使面部出现色斑。 四、内分泌系统相关因素 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与脸部色斑紧密相连。例如雌激素、孕激素等水平发生变化时,会刺激黑色素细胞活跃,像青春期、孕期女性因内分泌变化就容易长斑;甲状腺功能异常时,会影响新陈代谢,也可能引发色斑,临床观察到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的患者,面部色斑出现的几率相对较高。 五、妇科相关因素 女性的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会引起体内激素失衡,进而导致脸部出现色斑。例如月经周期紊乱的女性,因激素水平不稳定,面部色斑相对更为常见。

    2025-10-22 10:32: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