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麦花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危重皮肤病的诊治,包括重症药疹、重症银屑病、副肿瘤性天疱疮、坏疽性脓皮病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侯麦花,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做访问学者。现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发表首报疑难及少见病近20例,有丰富的皮肤病临床诊治经验。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的诊治,尤擅长危重皮肤病的诊治,包括重症药疹、重症银屑病、副肿瘤性天疱疮、坏疽性脓皮病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展开
个人擅长
危重皮肤病的诊治,包括重症药疹、重症银屑病、副肿瘤性天疱疮、坏疽性脓皮病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展开
  • 湿疹吃什么祛湿

    湿疹可通过一些食物辅助祛湿,蔬菜类的苦瓜、冬瓜、黄瓜有相应祛湿作用;水果类的西瓜、梨能清热利水祛湿等;谷物豆类中的赤小豆、玉米有健脾利湿等功效;其他食物里薏米、茯苓也有祛湿相关功效,但食物祛湿只是辅助,湿疹严重需及时就医,且不同个体对食物反应有差异,食用需根据自身调整。 一、蔬菜类 1.苦瓜:苦瓜具有一定的清热祛湿功效,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研究表明苦瓜中的某些活性物质对机体的代谢调节等有一定作用,有助于改善湿疹相关的体内湿邪情况。苦瓜可以清炒、凉拌等,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咀嚼能力等进行合适的烹饪方式,例如儿童可做成苦瓜泥等便于食用。 2.冬瓜:冬瓜有利水祛湿的作用,冬瓜富含水分、维生素等,其所含的成分有助于促进体内水分代谢,对于体内有湿的情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煲汤,如冬瓜排骨汤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食用,不过儿童喝汤时需注意避免误吞骨头等。 3.黄瓜:黄瓜具有清热利水的效果,黄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其水分含量高,能帮助身体补充水分并促进新陈代谢,利于排出湿气。可以凉拌黄瓜等,儿童食用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多食用引起肠胃不适等。 二、水果类 1.西瓜:西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祛湿的功效,西瓜含水量极高,其中的一些成分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从而帮助排出体内湿气。但需要注意,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不宜过量食用西瓜,以免引起腹泻等不适。 2.梨:梨有清热润燥、生津化痰的作用,梨富含水分和膳食纤维等,对于体内有湿邪且有燥热表现的湿疹患者可能有一定益处。可以将梨炖煮后食用,儿童食用时要根据年龄适量,避免一次食用过多。 三、谷物豆类 1.赤小豆:赤小豆是常见的祛湿食材,赤小豆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等成分,具有利水消肿、祛湿的功效。可与薏仁等一起熬成赤小豆薏仁粥,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成年人可正常食用,儿童则需注意食材的软烂程度,确保易于消化。 2.玉米:玉米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玉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其玉米须也有一定的祛湿功效。可以将玉米煮食,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食用,儿童食用时要注意避免被玉米须呛到等情况。 四、其他食物 1.薏米:薏米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薏米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可与红豆等一起煮粥。不过,薏米性微寒,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食用时要注意适量,可咨询医生后再确定食用量。 2.茯苓: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茯苓可以用于煲汤等,例如茯苓炖鸡等。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茯苓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的身体机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考虑其适应性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祛湿对于湿疹的治疗只是辅助手段,如果湿疹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不能单纯依赖食物祛湿来治疗湿疹。同时,不同个体对食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在食用相关祛湿食物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2025-10-16 13:51:40
  • 幼儿湿疹如何治疗

    幼儿湿疹需从基础护理、保湿护理、药物治疗、特殊情况处理、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包括皮肤清洁、选合适衣物、用保湿剂、按情况用外用药和抗组胺药,合并感染及时就医,重度湿疹谨慎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环境、注意饮食,治疗中密切观察并遵医嘱,避免不当操作和滥用药物,保持幼儿情绪稳定。 一、基础护理 1.皮肤清洁:使用温水给幼儿清洗湿疹部位,水温宜控制在32~38℃,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皮肤,清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沐浴产品,清洗后轻轻拍干皮肤,切勿用力擦拭。 2.穿着选择:给幼儿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羊毛等易致敏材质的衣物,减少衣物对湿疹皮肤的摩擦。 二、保湿护理 1.保湿剂使用:在皮肤清洁干燥后,及时涂抹保湿剂,如含有神经酰胺、凡士林等成分的保湿霜或乳液,保湿剂可以帮助修复皮肤屏障,每天可根据皮肤干燥情况多次涂抹,一般至少2次。 三、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对于轻至中度湿疹,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弱效或中效的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但要注意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防止出现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湿疹严重程度调整用量。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适用于2岁以上幼儿的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的湿疹,这类药物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但可能会有局部灼热感等不良反应,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2.抗组胺药物:若幼儿湿疹瘙痒明显,影响睡眠和生活,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滴剂等,但要注意药物的年龄适用性和可能出现的嗜睡等不良反应。 四、特殊情况处理 1.合并感染:如果湿疹部位出现红肿、渗液、发热等合并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但要在医生明确诊断后使用。 2.严重湿疹:对于重度顽固性湿疹,可能需要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考虑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这类药物风险较高,需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幼儿的身体状况。 五、生活方式调整 1.环境控制:保持幼儿居住环境的清洁、干燥,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床单、被褥等,避免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刺激。 2.饮食注意:对于母乳喂养的幼儿,母亲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对于人工喂养或添加辅食的幼儿,要密切观察食物过敏情况,逐渐引入新食物,一旦发现某种食物可能引起湿疹加重,应避免再次食用。 六、温馨提示 幼儿湿疹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和幼儿的一般状况,定期复诊。由于幼儿皮肤娇嫩,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避免不当操作加重湿疹。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家长要更加细致地进行护理,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不要自行滥用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幼儿情绪稳定,减少因搔抓等引起湿疹加重的情况。

    2025-10-16 13:50:25
  • 季节性皮炎怎么治疗

    季节性皮炎可通过避免诱因、皮肤护理、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来应对。避免诱因需明确过敏原并注意生活方式;皮肤护理要温和清洁和保湿;药物治疗有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及口服抗组胺药;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避免诱因 1.明确过敏原:季节性皮炎往往与特定季节的过敏原有关,如春季的花粉、秋季的冷空气等。对于有季节性皮炎病史的人群,应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自身的过敏原,在相应季节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过敏原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原更敏感,女性在一些特定季节可能因化妆品等接触性过敏原引发皮炎。 2.注意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需调整自身习惯,如长期熬夜的人群应尽量保证充足睡眠;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在相应季节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减少与过敏原接触。 二、皮肤护理 1.清洁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洁频率要适中,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对于儿童,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清洁剂,动作要轻柔;成年人根据自身皮肤状况调整清洁频率,一般每天1-2次即可。 2.保湿:使用具有保湿功能的护肤品,保持皮肤的水分。季节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受损,保湿尤为重要。可以选择含有甘油、透明质酸等成分的护肤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保湿护肤品的需求有差异,老年人皮肤更干燥,可能需要选择保湿效果更强的产品;儿童的皮肤娇嫩,应选择无刺激、温和的保湿产品。 三、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弱效的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可减轻炎症反应。但要注意使用部位和疗程,儿童使用时需谨慎,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防止引起不良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适用于面部等皮肤薄嫩部位,抗炎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价格可能较高。 2.口服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瘙痒症状。常用的有氯雷他定等,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嗜睡等,驾驶员等需要保持清醒的人群应慎用。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避免过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季节性皮炎时,由于皮肤更娇嫩,在护理和用药上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清洁和保湿要更加轻柔细致。如儿童出现季节性皮炎,应首先采用温和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加强保湿等,若症状严重再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功能减退,患季节性皮炎时,要注意皮肤的保湿和避免感染。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较弱。 3.孕妇:孕妇患季节性皮炎需谨慎用药,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手段,如严格避免诱因、加强皮肤护理等,若必须用药,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2025-10-16 13:47:29
  • 甲床炎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甲床炎的高发人群包括从事特殊职业(手部频繁接触水及刺激性物质、经常遭受外伤)、特定年龄(儿童、老年人)、特定健康状况(患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一、从事特殊职业人群 1.手部频繁接触水及刺激性物质的人群 例如厨师,他们的手部需要长时间接触水,并且会接触到各种具有刺激性的清洁剂、食材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手部皮肤尤其是甲床周围的皮肤容易受到损伤,甲床的屏障功能被破坏,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从而增加甲床炎的发病风险。又如洗衣工,频繁接触洗涤剂等刺激性化学物质,手部皮肤不断受到刺激,甲床也容易受累。 2.手部经常遭受外伤的人群 建筑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手部很容易受到碰撞、挤压等外伤,如搬运建筑材料时,手部可能被重物砸到或者被尖锐物体划伤,甲床受到外伤后,若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就为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创造了条件,进而引发甲床炎。还有从事手工精细工作且手部易受伤的人群,如裁缝,在裁剪布料等操作时,手部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剪刀等工具划伤,甲床受伤后感染的几率增加。 二、特定年龄人群 1.儿童群体 儿童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容易发生手部外伤,比如在玩耍时碰撞到硬物导致甲床损伤。而且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另外,儿童可能有吸吮手指等不良习惯,这会使手指部位,尤其是甲床周围的皮肤经常处于潮湿、不清洁的状态,增加了甲床炎的发病可能性。例如,有的儿童喜欢吸吮食指,长期如此会导致食指甲床周围皮肤状态不佳,容易引发甲床炎。 2.老年人 老年人的手部皮肤往往比较干燥、变薄,甲床周围的皮肤弹性下降。同时,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甲床的营养供应相对不足,使得甲床的抗病能力减弱。另外,老年人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进一步增加了甲床炎的发生风险。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受到影响,甲床容易出现问题,一旦有微小的损伤就容易引发甲床炎。 三、特定健康状况人群 1.患有基础疾病人群 糖尿病患者:如前文所述,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较高,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会使患者对手部的感觉减退,即使有轻微的甲床损伤也不易察觉,从而不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导致感染加重引发甲床炎。此外,糖尿病导致的周围血管病变会影响甲床的血液供应,使甲床的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甲床炎。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像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大幅降低,对各种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各种感染,甲床炎就是其中之一。还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例如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异反应的患者,他们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甲床感染病原体后难以依靠自身免疫来清除,容易引发甲床炎且病情可能较为顽固。

    2025-10-16 13:47:07
  • 指甲长进肉里面了,怎么办呀

    指甲长进肉里分轻度、中度、重度情况处理,轻度可温水浸泡、轻柔推指甲、选合适鞋子;中度要消毒涂药、用棉花垫,严重需就医修剪;重度有感染症状可能手术,糖尿病患者要特注意;还需从正确修剪指甲、选合适鞋子、注意脚部卫生来预防。 一、轻度情况的处理 如果指甲长进肉里面的情况比较轻度,首先要保持局部清洁。可以用温水浸泡患指,一般每次浸泡15-20分钟,每天3-4次,这样能软化指甲,方便后续处理。浸泡后,尝试轻轻地将嵌入的指甲边缘向外推,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造成损伤和疼痛加重。同时,要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挤压患指,尽量让患指有宽松的空间,减少对指甲周围组织的压迫。 二、中度情况的处理 1.消毒与涂抹药物 先用碘伏对指甲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碘伏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能有效预防感染。消毒后,可以涂抹一些具有消炎作用的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但要注意如果对该药物过敏则不能使用。 可以使用棉花垫在指甲嵌入的周围,起到分离指甲和肉的作用,减轻指甲对肉的刺激。 2.就医修剪 如果自己处理后情况没有改善或者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在消毒的情况下,使用专业的工具将嵌入的指甲部分进行适当修剪。在医院处理时,医生会更加规范和安全,能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重度情况的处理 1.手术治疗 当指甲长进肉里面的情况比较严重,已经出现明显的红肿、化脓等感染症状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拔甲手术。在手术前,医生会进行充分的消毒等准备工作。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要更加谨慎和轻柔,尽量减少患儿的恐惧和不适。术后要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换药等处理,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复发。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指甲长进肉里面后更要重视处理,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发生感染扩散等情况。在处理过程中,除了常规的处理步骤外,还需要密切关注血糖的控制情况,确保血糖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四、预防措施 1.正确修剪指甲 修剪指甲时要注意长度适中,不要将指甲剪得太短,尤其是两侧的指甲,应该剪成平齐的形状,而不是弧形或者过短,避免指甲两侧的角嵌入肉里。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正确修剪指甲,避免因为修剪不当导致指甲长进肉里的情况发生。 2.选择合适的鞋子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选择合适尺码的鞋子,尤其是儿童,鞋子过小会导致脚趾受到挤压,增加指甲长进肉里的风险。对于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穿着过高跟的鞋子,给脚趾足够的空间,减少对指甲周围组织的压迫。 3.注意脚部卫生 保持脚部清洁干燥,每天清洗双脚,尤其是脚趾缝等部位,防止细菌滋生。如果脚部出汗较多,可以选择透气性好的袜子和鞋子,减少因为潮湿环境导致的指甲周围组织感染等情况,从而降低指甲长进肉里的可能性。

    2025-10-16 13:46: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