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颅内肿瘤和脊髓肿瘤的手术治疗,以及急性垂体腺瘤的微创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程玉,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博士后,1994年毕业于哈医大临床医学专业,从事神经外科20余年。主要从事脊髓肿瘤及颅脑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尤其是半椎板切除哑铃形神经鞘瘤以及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获得良好疗效。同时对髓内肿瘤、脊膜瘤、脑膜瘤、胶质瘤、听神经瘤等的手术切除以及重度颅脑损伤、脑出血的急诊急救拥有丰富经验。 主编论著一部,发表SCI和国家级核心期刊专业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教育部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6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展开
个人擅长
颅内肿瘤和脊髓肿瘤的手术治疗,以及急性垂体腺瘤的微创治疗。展开
  • 颅内脂肪瘤是什么原因

    颅内脂肪瘤主要源于胚胎发育早期神经管闭合异常致部分脂肪组织未迁移至正常位置而残留在颅内特定区域增殖形成,部分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干扰胚胎发育相关基因调控增加脂肪组织异位残留颅内风险,孕期母体感染病毒、接触放射性物质等不良因素可能影响胚胎发育致脂肪组织异位残留概率上升且其具体作用路径需更多临床与基础研究精准阐释。 一、胚胎发育异常所致 颅内脂肪瘤主要源于胚胎发育早期神经管闭合过程中出现异常。在胚胎第3-5周时,神经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具有特定规律,若此阶段间充质细胞分化异常,部分脂肪组织未能迁移至正常解剖位置,而是残留在颅内特定区域,逐渐增殖形成颅内脂肪瘤。例如,原始脑膜与神经组织移行过程中发生偏差,致使脂肪组织异位残留于颅内结构内,进而引发颅内脂肪瘤。 二、遗传因素的潜在影响 部分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参与颅内脂肪瘤的发生。某些特定的遗传基因突变可能干扰胚胎正常发育进程,增加脂肪组织异位残留于颅内的风险,但目前关于具体关联的遗传位点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来明确,即遗传因素通过影响胚胎发育相关的基因调控,间接导致颅内脂肪瘤的形成。 三、孕期不良因素的干扰 孕期母体的一些不良因素可能对胚胎发育产生影响,进而增加颅内脂肪瘤的发生几率。例如,母体在孕期感染某些病毒,可能干扰胚胎神经管周围间充质细胞的正常分化;接触放射性物质等,也可能破坏胚胎发育的微环境,导致脂肪组织异位残留的概率上升。不过,此类因素对颅内脂肪瘤发生的具体作用路径还需更多临床与基础研究来精准阐释。

    2025-09-29 09:49:53
  • 颅内脂肪瘤的位置

    颅内脂肪瘤常见位置包括大脑纵裂池内(多位于大脑镰旁沿纵裂分布可向双侧凸面延伸)、大脑凸面(在脑表面皮质下凸面位置可与脑皮质相邻或有距离)、侧裂池内(靠近外侧裂占据空间可压迫周围结构)、鞍上区(累及垂体柄周围等结构可致内分泌异常)、四叠体池内(位于中脑后方可影响中脑致神经功能障碍),且儿童与成人因生理结构差异症状表现有别。 颅内脂肪瘤常见的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大脑纵裂池内此类脂肪瘤多位于大脑镰旁,沿着大脑纵裂分布,可占据纵裂内的一定空间,部分可向双侧大脑半球凸面延伸。二、大脑凸面脂肪瘤可出现在脑表面的皮质下区域,位于大脑半球的外侧面等凸面位置,可与脑皮质紧密相邻或有一定距离。三、侧裂池内靠近脑外侧裂区域,外侧裂是大脑半球重要的解剖结构,此处的脂肪瘤会占据侧裂池空间,可能对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结构产生压迫影响。四、鞍上区该部位的脂肪瘤可累及垂体柄周围等结构,鞍上区包含重要的垂体等结构,此处脂肪瘤可能因压迫垂体等导致内分泌相关异常等表现。五、四叠体池内位于中脑后方的四叠体池部位,四叠体池内的脂肪瘤会对中脑等结构产生影响,可能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不同位置的颅内脂肪瘤因所处解剖区域不同,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及产生的临床症状也各有特点,在儿童与成人中,由于生理结构及发育差异,位置相关的症状表现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儿童的颅内脂肪瘤在生长过程中对周围结构的压迫可能更易导致神经功能发育方面的异常,而成人则可能更多表现为已存在功能区域受影响后的相应症状。

    2025-09-29 09:48:33
  • 脑积水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婴幼儿脑积水表现为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头颅异常增大、囟门饱满隆起且张力增高、头皮静脉明显扩张、头重不能抬举头部、伴有落日征、发育迟缓及烦躁不安;成年人脑积水有持续性钝痛且早晚加重、咳嗽用力可加剧的头痛,喷射性与进食无关的呕吐,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视力障碍,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的意识障碍,还有行走不稳、蹒跚的步态异常。 一、婴幼儿脑积水主要症状 婴幼儿脑积水时头颅会异常增大,多在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出现,囟门饱满、隆起且张力增高,头皮静脉明显扩张,因头颅重量增加患儿常出现头重而不能抬举头部的情况,还可能伴有落日征(双眼球下转,眼球下半部沉到下眼睑下方,露出上方巩膜),同时可出现发育迟缓、烦躁不安等表现,这是由于脑脊液积聚导致颅内压增高,影响了婴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及神经功能。 二、成年人脑积水主要症状 1.头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常在早晨或晚间加重,咳嗽、用力等情况下可使头痛加剧,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颅内疼痛敏感结构所致。 2.呕吐:常呈喷射性,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延髓呕吐中枢受刺激导致。 3.视力障碍:可表现为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等,主要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长期可引起视神经萎缩,影响视觉功能。 4.意识障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等意识障碍表现,是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影响脑功能,导致大脑皮层及脑干功能受损所致。此外,成年人还可能出现步态异常,如行走不稳、蹒跚等,与脑积水导致的平衡功能失调有关。

    2025-09-29 09:47:18
  • 巨脑回畸形是怎么引起的

    巨脑回畸形与遗传因素及胚胎发育时期因素相关,遗传方面某些基因突变等可致其发生,家族有遗传病史者后代风险高;胚胎发育时期母体感染病毒、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致畸药物等及胚胎自身神经细胞迁移障碍均会引发,孕妇应避免不良因素,有家族遗传高危因素人群备孕及孕期需密切遗传咨询和监测。 胚胎发育时期的因素 母体因素:在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如妊娠早期,母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巨脑回畸形。例如,母体感染某些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这些病毒可通过胎盘影响胚胎的大脑发育,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分化和迁移,进而引发巨脑回畸形。另外,母体接触放射性物质、某些致畸药物等,也会对胚胎大脑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巨脑回畸形的发生风险。 胚胎自身发育异常: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的迁移过程出现障碍是导致巨脑回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需要从脑室区迁移到大脑皮层的相应位置,若迁移过程受到干扰,就会使大脑皮层的结构异常,出现巨脑回的形态改变。这种迁移障碍可能发生在胚胎发育的特定阶段,如神经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的关键时期,任何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巨脑回畸形的发生。 对于孕妇而言,在孕期应尽量避免接触上述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的不良因素,如做好防护避免感染、远离放射性物质和致畸药物等,以降低胎儿出现巨脑回畸形等发育异常的风险。对于有家族遗传相关高危因素的人群,在备孕及孕期可能需要进行更密切的遗传咨询和相关监测。

    2025-09-29 09:45:57
  • 脑动脉瘤的最初症状

    脑动脉瘤最初症状因大小、位置而异,常见头痛,还可有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如眼部症状、面部麻木或疼痛,部分有轻微恶心呕吐等,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排查。 头痛:是较为常见的最初症状之一。动脉瘤破裂前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刺激等情况导致头痛,这种头痛往往比较突然且较为剧烈,可能表现为突发性的全头部剧烈疼痛,类似“炸裂样”头痛。研究发现,约有半数以上的脑动脉瘤患者在破裂前会有头痛先兆,其机制可能与动脉瘤对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牵拉、刺激有关。 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 眼部症状:如果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能会影响动眼神经等,导致眼部相关症状,如一侧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这是因为动脉瘤压迫了动眼神经等支配眼部运动的神经结构,影响了眼部肌肉的正常功能。 面部麻木或疼痛:当动脉瘤累及三叉神经等相关神经时,可能会出现面部相应区域的麻木或疼痛症状,这是由于动脉瘤对三叉神经等造成了刺激或压迫,干扰了神经的正常传导功能。 其他少见症状:部分患者最初可能表现为轻微的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这可能是由于头痛等因素引发的继发性反应,但也需要警惕是脑动脉瘤相关的早期表现。另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其最初症状可能不典型,头痛可能相对不剧烈,而更易被忽视;对于儿童患者,脑动脉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最初症状也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影像学等检查仔细排查。

    2025-09-29 09:42: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