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各种类型的颅脑损伤,脑血管相关疾病,以及神经内镜下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癌、脑积水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杜文众,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能独立开展神经外科I、II、III级手术。擅长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及神经危重症的抢救及综合治疗;较早于神经外科开展经皮迷你气管切开术、中心静脉穿刺术等操作、熟练掌握呼吸机的使用等;对神经内镜治疗垂体腺瘤、脑积水、颅咽管瘤等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以项目主持人身份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在内的4项在研课题,共计科研经费30余万元;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863子课题项目。共发表SCI论文13篇,累积影响因子50左右;国家核心期刊6篇。现为《Cancer letter》、《BMC Neurology》等杂志审稿专家。展开
个人擅长
治疗各种类型的颅脑损伤,脑血管相关疾病,以及神经内镜下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癌、脑积水等。展开
  • 大脑镰后纵裂小脂肪瘤

    大脑镰后纵裂小脂肪瘤头颅MRI有典型表现,临床分无症状定期随访及有症状评估干预,处理原则有定期随访和症状性干预,特殊人群需分别考虑儿童颅脑发育、女性妊娠及基础病史患者的个性化情况。 一、影像学特征 大脑镰后纵裂小脂肪瘤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上具有典型表现,T1加权成像(T1WI)与T2加权成像(T2WI)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边界清晰且信号均匀,可明确显示病灶位于大脑镰后纵裂区域,其形态多规则,大小一般<2cm左右,通过影像学特征可精准识别。 二、临床意义 1.无症状情况:多数体积较小且无临床症状的大脑镰后纵裂小脂肪瘤,对脑组织通常无明显压迫,对神经功能影响较小,一般不会引发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定期随访观察病灶变化即可。 2.有症状情况:若出现头痛、癫痫发作等症状时,需进一步评估,可能提示病灶对周围脑组织产生了一定影响,需结合具体症状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是否需要干预。 三、处理原则 1.定期随访:对于无症状的小脂肪瘤,建议每6~12个月复查头颅MRI,重点观察病灶大小、形态、信号等变化情况,通过动态对比评估病灶是否有进展。 2.症状性干预:当出现头痛、癫痫等症状时,需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评估,考虑进一步的检查如脑电图等,若需手术干预,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与收益,谨慎选择手术时机与方式,因手术涉及脑组织操作,需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 四、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密切关注病灶对颅脑发育的潜在影响,定期随访时除关注病灶本身外,还需评估头颅形态、神经系统发育等情况,随访频率可根据具体病情适当调整,一般建议较成人更频繁观察生长变化。 2.女性患者:妊娠期间进行头颅MRI检查需权衡利弊,因MRI相对安全,但仍需由专业医生评估检查必要性。非妊娠女性若病灶有变化需干预时,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身体状态的影响,以更好地制定诊疗方案。 3.有基础病史患者:若患者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基础病史,如癫痫病史等,在处理大脑镰后纵裂小脂肪瘤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病史对诊疗的影响,在评估随访或干预措施时,要充分考量基础病史可能带来的风险叠加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策略。

    2025-09-29 11:02:45
  • 儿童脑肿瘤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儿童脑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初步筛查,头颅MRI更具优势)、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辅助判断但有风险)、病理检查(手术病理是确诊金标准且需考虑儿童特点)以及症状评估与体格检查(询问症状、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头颅MRI:相较于CT,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更高。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组织、血管等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准确判断肿瘤的范围、性质等。比如能更好地鉴别肿瘤是囊性还是实性,以及对脑干、颅神经等部位的病变显示更优。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当怀疑脑肿瘤伴有颅内压增高时,可能需要进行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细胞数、蛋白含量、糖含量等指标,辅助判断是否存在颅内感染、出血等情况,同时对于一些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相关的标志物检测也可能有一定提示作用,但该检查有一定的操作风险,需谨慎进行。 病理检查 手术病理: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是确诊脑肿瘤的金标准。将切除的肿瘤组织送病理科,经过固定、切片、染色等一系列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从而明确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如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等不同的病理亚型,这对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在充分评估患儿身体状况的基础上进行,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手术对其未来神经功能等方面的影响。 症状评估与体格检查 症状评估:详细询问患儿的症状表现,如是否有头痛、呕吐、视力下降、抽搐、肢体运动障碍、智力发育异常等症状。儿童脑肿瘤的症状可能因肿瘤的部位、大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位于额叶的肿瘤可能导致患儿出现性格改变、精神症状等;位于后颅窝的肿瘤可能引起共济失调、平衡障碍等。 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如检查患儿的肌力、肌张力、反射、眼底情况等。例如检查眼底是否有视神经乳头水肿,这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检查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等。对于儿童患者,在体格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安抚患儿情绪,以确保检查能顺利进行,同时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检查方式。

    2025-09-29 10:57:33
  • 脑干脂肪瘤

    脑干脂肪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良性先天性肿瘤多位于脑干背侧由脂肪细胞组成,临床表现有颅神经功能障碍、锥体束征、脑积水相关表现,诊断首选磁共振成像且T1加权像呈高信号,治疗有随访观察和手术干预,儿童需重点关注神经功能及生长发育手术前后情况,青少年需兼顾神经功能与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给予人文关怀。 一、定义 脑干脂肪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位于脑干背侧,由脂肪细胞组成,属于先天性肿瘤的一种。 二、临床表现 1.颅神经功能障碍:因肿瘤累及不同颅神经,可出现视力下降、复视、面部感觉异常、吞咽困难等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及面部运动功能。 2.锥体束征:肿瘤压迫脑干锥体束时,可出现肢体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等,影响患儿运动功能,导致行走不稳等情况。 3.脑积水相关表现:若肿瘤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可引起头痛、呕吐、头颅增大(多见于儿童)等脑积水症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进程。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脑干脂肪瘤的首选方法,T1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能清晰显示肿瘤在脑干内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准确评估病情。 四、治疗方式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体积较小且无进展的脑干脂肪瘤,可定期进行MRI复查,监测肿瘤变化,儿童患者需尤其关注肿瘤对其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 2.手术干预:当肿瘤出现症状(如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脑积水加重等)或有明确进展迹象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但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尤其儿童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综合权衡手术收益与可能的并发症。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脑干脂肪瘤对其神经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需重点关注。手术前需全面评估患儿身体状况及肿瘤对其未来发育的潜在威胁,术后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长发育指标,给予针对性康复支持。 2.青少年患者:除关注肿瘤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外,需考虑其学业及社交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治疗过程中需兼顾其心理状态,提供人文关怀,协助其适应疾病带来的生活变化。

    2025-09-29 10:55:45
  • 颅内脂肪瘤会压迫脑神经吗

    颅内脂肪瘤有可能压迫脑神经,其多位于中线部位,体积增大可机械性压迫邻近脑神经,表现及影响因素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儿童患者需关注神经发育并定期复查,成人患者出现相关症状要尽快就诊并注意保持良好心态及定期检查。 一、压迫脑神经的机制 颅内脂肪瘤多位于脑的中线部位,如胼胝体周围、鞍上池、四叠体池等区域。当脂肪瘤体积增大时,会占据局部空间,进而对邻近的脑神经产生机械性压迫。例如,若脂肪瘤位于鞍上池区域,可能会压迫动眼神经等,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传导。 二、压迫脑神经的相关表现及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中颅内脂肪瘤压迫脑神经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颅骨尚未完全骨化,颅腔有一定的代偿空间,所以早期可能压迫症状不明显;而成人颅腔代偿空间有限,脂肪瘤一旦生长,压迫脑神经相对更容易出现较明显的症状。 性别因素: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差异会显著影响颅内脂肪瘤压迫脑神经的概率,但在临床表现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一般来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高压力、缺乏运动等,并不会直接导致颅内脂肪瘤压迫脑神经,但可能会影响整体健康状况,间接影响对疾病相关症状的察觉和应对。 病史:如果患者本身有其他颅内病变基础,可能会增加颅内脂肪瘤压迫脑神经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例如,合并有颅内其他占位性病变时,会进一步加重对脑神经的压迫程度。 三、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儿童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颅内脂肪瘤压迫脑神经时,应密切关注其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如果发现有脑神经受压相关表现,如眼部运动障碍、面部感觉异常等,需及时就医,因为早期干预对儿童神经功能恢复可能更为有利。要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影像学复查,以便及时发现脂肪瘤的变化及对脑神经的压迫情况。 成人患者:成人若发现颅内脂肪瘤有压迫脑神经的迹象,如出现头痛、视力下降、面部麻木等症状,应尽快就诊。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因为长期焦虑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应激状态,对神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变化。

    2025-09-29 10:52:17
  • 脑中部脂肪瘤

    脑中部脂肪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病变源于胚胎期脂肪组织异位好发脑中线部位与胚胎期脂肪组织异常迁移相关多数无症状部分大的压迫有症状头颅MRI是诊断重要手段无症状随访有症状或增大需干预儿童、妊娠期、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脑中部脂肪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病变,源于胚胎发育时期异位的脂肪组织,好发于脑中线部位,如胼胝体周围、第三脑室等区域。 二、病因 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脂肪组织异位相关,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是在胚胎早期神经管形成和神经沟闭合过程中,脂肪组织异常迁移至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多数患者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常在因其他疾病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2.有症状情况:若脂肪瘤较大压迫周围脑组织,可出现头痛、癫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等,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功能,老年患者则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不同表现出相应神经系统受损症状。 四、诊断方法 头颅MRI是诊断脑中部脂肪瘤的重要手段,MRI表现为T1WI、T2WI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借此可清晰显示脂肪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 五、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的脑中部脂肪瘤,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复查(如MRI),密切监测脂肪瘤大小及神经系统症状变化。 2.干预治疗:若出现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如持续头痛、频繁癫痫发作等)或脂肪瘤进行性增大压迫周围结构,需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但手术需充分评估风险与获益。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尤其关注脂肪瘤对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及神经系统评估,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干预,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2.妊娠期女性:发现脑中部脂肪瘤时,需综合考虑孕期情况及脂肪瘤对母婴的影响,谨慎制定诊疗方案,充分评估手术或保守治疗对妊娠及胎儿的风险。 3.老年患者:需评估基础健康状况、手术耐受能力等,综合权衡手术风险与脂肪瘤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2025-09-29 10:50: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