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各种类型的颅脑损伤,脑血管相关疾病,以及神经内镜下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癌、脑积水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杜文众,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能独立开展神经外科I、II、III级手术。擅长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及神经危重症的抢救及综合治疗;较早于神经外科开展经皮迷你气管切开术、中心静脉穿刺术等操作、熟练掌握呼吸机的使用等;对神经内镜治疗垂体腺瘤、脑积水、颅咽管瘤等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以项目主持人身份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在内的4项在研课题,共计科研经费30余万元;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863子课题项目。共发表SCI论文13篇,累积影响因子50左右;国家核心期刊6篇。现为《Cancer letter》、《BMC Neurology》等杂志审稿专家。展开
个人擅长
治疗各种类型的颅脑损伤,脑血管相关疾病,以及神经内镜下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癌、脑积水等。展开
  • 垂体瘤是如何造成的

    垂体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部分垂体瘤具遗传倾向,家族有相关病史者概率升高;下丘脑调控激素异常,当下丘脑激素分泌失衡及长期高压力等影响其节律水平时易致垂体瘤;垂体细胞自身异常增殖,因细胞内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等致增殖失控形成垂体瘤;长期接触某些环境因素如辐射及全身性疾病病程中也可能与垂体瘤发生有关。 下丘脑调控激素异常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调节中枢,它分泌的多种激素会调控垂体的功能。当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出现异常时,会影响垂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例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等分泌失衡,可能导致垂体相应细胞过度增殖。如果下丘脑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可能会影响下丘脑激素的正常分泌节律和水平,进而增加垂体瘤发生的可能性。对于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精神长期紧张的人群,更需关注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状态。 细胞自身异常增殖 垂体细胞本身的异常增殖是垂体瘤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垂体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由于一些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如某些生长因子相关的信号通路发生突变或异常活化,会导致垂体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一些研究发现,在垂体瘤组织中存在某些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使得垂体细胞的增殖失去正常调控,逐渐形成垂体瘤。这种细胞自身异常增殖的情况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都可能发生,但具体机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其他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环境因素也可能与垂体瘤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虽然相关证据相对有限,但仍需引起关注。例如,长期处于辐射环境中,如接受过头部放疗等,可能会损伤垂体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增加垂体瘤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头部放疗病史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垂体相关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垂体瘤。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在病程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对垂体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导致垂体瘤的发生,但这一机制相对复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来明确具体的作用途径和方式。

    2025-09-29 10:47:10
  • 脑里长脂肪瘤有事吗

    脑内脂肪瘤多数为先天性良性病变体积小无症状时定期通过头颅磁共振等检查监测;有症状时若引发癫痫需神经科评估诊疗,若导致神经功能缺损需相关科室综合评估是否手术;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生长及对神经系统发育影响定期影像学检查由专业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成年人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等判断处理方式;有基础病史患者需加强病情监测遵循严密随访及诊疗计划。 一、无症状的脑内脂肪瘤情况 脑内脂肪瘤多数为先天性良性病变,若体积较小且未对周围脑组织、神经结构产生压迫,患者通常无任何不适症状。此类情况一般只需定期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密切监测脂肪瘤的大小、位置变化即可,通常对健康影响相对较小,无需立即进行特殊治疗,但需遵循医生建议按时复查,动态观察其是否有异常进展。 二、有症状的脑内脂肪瘤情况 1.引发癫痫:当脑内脂肪瘤体积较大压迫邻近脑组织时,可能刺激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导致癫痫发作,表现为突然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此时需由神经科医生评估癫痫发作类型及频率等情况,考虑进一步的诊疗措施。 2.导致神经功能缺损:若脂肪瘤压迫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可能引起头痛、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要神经科等相关科室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判断是否需要通过手术等方式解除脂肪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但手术需充分权衡风险与获益。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考虑 儿童患者:儿童神经系统尚在发育中,脑内脂肪瘤更需密切关注其生长情况以及对神经系统发育的潜在影响。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监测或处理方案,以最大程度保障儿童神经系统健康发育。 成年人患者: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脂肪瘤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因素综合判断处理方式。若出现明显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则需积极与医生沟通,商讨合适的诊疗策略。 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若本身存在神经系统基础疾病,脑内脂肪瘤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此类患者需更加谨慎对待,加强病情监测,遵循医生制定的更为严密的随访及诊疗计划,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

    2025-09-29 10:44:45
  • 脑肿瘤有哪些常见症状

    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有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且早晚较明显的头痛、与进食无明显关系的喷射性呕吐、因视神经乳头水肿长期可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神经功能缺损中额叶肿瘤可致精神症状及运动障碍,颞叶肿瘤常见癫痫发作,顶叶肿瘤表现为感觉障碍等及计算空间障碍,枕叶肿瘤会导致视觉障碍;特殊人群中婴幼儿脑肿瘤因颅骨缝未闭可现头颅增大前囟膨隆等,老年人脑肿瘤症状不典型易被误作退行性改变需警惕。 一、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 1.头痛:多为持续性,呈进行性加重,常在早晨或夜间较为明显,这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等结构所致。例如,研究表明约80%的脑肿瘤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且随着肿瘤进展,头痛频率和程度会逐渐增加。 2.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是因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引起。 3.视力减退:多因颅内压增高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长期可引起视神经萎缩,进而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严重时可致失明。 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额叶肿瘤相关症状: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记忆力减退等,还可能有运动障碍,表现为对侧肢体肌力减弱、运动不灵活等。 2.颞叶肿瘤相关症状:常见癫痫发作,多为部分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抽搐、感觉异常等,这与肿瘤刺激颞叶皮层有关。 3.顶叶肿瘤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如对侧肢体的麻木、针刺感、位置觉异常等,还可能出现计算力减退、空间定向障碍等。 4.枕叶肿瘤相关症状:可导致视觉障碍,出现视野缺损(如偏盲等)、视力下降等,这是因为枕叶是视觉中枢所在部位,肿瘤侵犯后影响视觉传导及处理。 三、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1.婴幼儿脑肿瘤:由于其颅骨缝未闭合,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头颅增大、前囟膨隆、头皮静脉怒张,还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发育迟缓等,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后颅骨代偿性扩张以缓解压力。 2.老年人脑肿瘤: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以认知障碍(如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肢体无力、平衡障碍等为主要表现,易被误认为是老年性退行性改变而被忽视,需特别警惕。

    2025-09-29 10:42:47
  • 脑瘤的早期症状有头晕吗

    脑瘤早期因肿瘤占位等可致头晕呈间歇或持续且程度不一可能伴头痛,头晕非脑瘤特有需区分疲劳、内耳病变、血压异常等非肿瘤因素,当头晕伴头痛进行性加重、视力模糊、喷射性呕吐、肢体无力等可疑脑瘤症状时需就医通过头颅CT等检查明确,儿童脑瘤早期还伴生长发育迟缓等,成年脑瘤早期头晕可与头痛交替,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人群出现头晕更需密切关注并及时就医检查。 一、脑瘤早期头晕的可能情况 脑瘤早期因肿瘤占位效应等因素可能引发头晕,肿瘤生长过程中可导致颅内压变化,刺激脑膜或相关神经结构,从而出现头晕症状,此类头晕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程度有轻有重,可能伴随头痛等其他表现。例如,部分颅内肿瘤患者早期可因肿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或牵拉,引起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头晕感。 二、需与非脑瘤性头晕区分 头晕并非脑瘤特有症状,诸多非肿瘤因素也可导致头晕,如疲劳过度、睡眠严重不足、内耳病变(像梅尼埃病)、血压异常(高血压或低血压)等。以低血压为例,人体血压偏低时可能出现头晕不适,但这与脑瘤并无关联,需注意甄别。 三、头晕伴其他可疑脑瘤症状时需警惕 当头晕同时伴有其他可疑脑瘤相关症状时应引起重视,比如头痛呈进行性加重(疼痛程度逐渐加剧、频率增加)、视力出现模糊或视野缺损、非消化系统疾病引发的喷射性呕吐、肢体无力或抽搐发作、精神状态异常(如性格突变、认知功能减退等)等情况,此时需及时就医,通过头颅CT、MRI等检查手段明确是否存在脑瘤等病变。 四、不同人群头晕与脑瘤关系的考量 儿童群体:儿童脑瘤早期除头晕外,还可能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呕吐(多为非消化系统疾病诱发的喷射性呕吐)、步态异常等表现,若儿童出现不明原因头晕且伴随上述其他症状,需高度警惕脑瘤可能。 成年群体:成年人脑瘤早期头晕可能与头痛交替出现,若头晕同时合并进行性加重的头痛、视力改变等,也应及时排查脑部病变。同时,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群,其脑瘤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若此类人群出现头晕等异常,更需密切关注并及时就医检查。

    2025-09-29 10:41:37
  • CT检查大脑镰小脂肪瘤

    大脑镰小脂肪瘤是大脑镰部位局限性小体积脂肪组织异常聚集CT现边界清晰低密度影CT值符合脂肪密度多数无症状多因他因CT检查偶然发现一般定期复查观察变化若体积增大压迫脑组织等引发症状需评估病情决定处理定期观察无症状且病灶无变化者,有压迫症状或有增大趋势可能影响周围结构时可考虑手术干预儿童行CT需谨慎控制辐射剂量孕妇行CT需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必要性遵医嘱选择检查方式。 一、定义与影像学特征 大脑镰小脂肪瘤是指在大脑镰部位出现的局限性小体积脂肪组织异常聚集,通过CT检查可明确其位置与形态。CT图像上表现为大脑镰区域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其CT值符合脂肪密度特征(通常在-20~-120HU之间),可直观显示病灶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 二、临床意义 1.无症状情况:多数大脑镰小脂肪瘤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因其他原因行CT检查时偶然发现,此类情况一般对机体功能无显著影响,定期通过CT复查观察病灶变化即可。 2.有症状情况:若小脂肪瘤体积逐渐增大并压迫周围脑组织或神经结构,可能引发头痛等不适症状,此时需进一步评估病情以确定是否需干预。 三、处理原则 1.定期观察:对于无症状且病灶无明显变化的大脑镰小脂肪瘤,建议定期进行CT复查,动态监测病灶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一般可间隔一定时间(如6~12个月)复查CT以追踪病情。 2.手术干预:当小脂肪瘤出现压迫症状(如持续头痛等)或经评估有增大趋势可能影响周围结构时,可考虑在专业医生评估后通过手术等方式处理,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格外谨慎,严格控制辐射剂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仅在必要诊断情况下进行CT检查,且复查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密切关注长期随访中的辐射累积影响。 2.孕妇:孕妇如需行CT检查评估大脑镰小脂肪瘤,需充分权衡辐射对胎儿的潜在风险与明确诊断的必要性,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时可选择其他无辐射或低辐射的检查手段替代以最大程度保障胎儿安全。

    2025-09-29 10:39: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