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各种类型的颅脑损伤,脑血管相关疾病,以及神经内镜下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癌、脑积水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杜文众,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能独立开展神经外科I、II、III级手术。擅长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及神经危重症的抢救及综合治疗;较早于神经外科开展经皮迷你气管切开术、中心静脉穿刺术等操作、熟练掌握呼吸机的使用等;对神经内镜治疗垂体腺瘤、脑积水、颅咽管瘤等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以项目主持人身份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在内的4项在研课题,共计科研经费30余万元;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863子课题项目。共发表SCI论文13篇,累积影响因子50左右;国家核心期刊6篇。现为《Cancer letter》、《BMC Neurology》等杂志审稿专家。展开
个人擅长
治疗各种类型的颅脑损伤,脑血管相关疾病,以及神经内镜下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癌、脑积水等。展开
  • 脑膜瘤术后有哪些症状

    脑膜瘤术后可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包括因手术创伤等致头痛、手术涉大脑运动皮层等区域致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靠近语言中枢致语言功能障碍,颅压相关症状有颅内水肿等致恶心呕吐、肿瘤累及视神经等致视力视野改变,内分泌紊乱相关症状为影响垂体等致激素水平异常,儿童可能有生长发育迟缓等,还可能出现术后癫痫及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1.头痛:多因手术创伤、颅内组织水肿或颅内压变化等引起,疼痛程度可轻可重,性质多样,可为胀痛、刺痛等,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表现不同,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更易被忽视其头痛表现。 2.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若手术涉及大脑运动皮层或感觉传导通路区域,可出现单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或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情况,年龄较小的儿童术后恢复可能受自身生长发育情况影响,恢复进程与成人不同。 3.语言功能障碍:若脑膜瘤位置靠近语言中枢(如布洛卡区、韦尼克区等),术后可能出现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言语不清、表达或理解困难等,不同性别在语言功能恢复上可能因大脑结构及日常语言使用习惯有一定差异。 二、颅压相关症状 1.恶心、呕吐:多由术后颅内水肿、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儿童因颅腔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需更密切观察颅内压变化情况,及时评估是否需要干预。 2.视力视野改变:若肿瘤原本累及视神经或视交叉等结构,术后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如偏盲等),不同年龄人群对视力视野改变的察觉敏感度不同,儿童可能在早期因不能准确表述而延误发现。 三、内分泌紊乱相关症状 若脑膜瘤影响垂体等内分泌相关结构,术后可能出现激素水平异常导致的症状,如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男性可能有性功能减退等,儿童患者可能因内分泌功能未完全发育而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等情况,不同性别在内分泌相关症状的表现形式和受影响程度上有差异。 四、癫痫发作 手术刺激脑组织可能引发术后癫痫,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儿童由于大脑处于发育阶段,术后发生癫痫时需格外谨慎使用抗癫痫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来控制癫痫发作,同时密切监测儿童的神经功能和药物副作用。 五、精神心理症状 术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与手术创伤、身体功能障碍及自身心理调适能力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心理调适能力不同,儿童可能因身体不适及对疾病的认知不足更易出现情绪波动,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2025-09-29 11:48:30
  • 脑脂肪瘤和小脑萎缩

    脑脂肪瘤是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病变多起源于胚胎期神经管闭合时异位组织部分患者无症状压迫周围组织出现症状时需据情况手术小脑萎缩由遗传变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有共济失调等表现靠头颅MRI等诊断针对病因治疗两者病因无直接关联同时存在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 一、脑脂肪瘤 脑脂肪瘤是一种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性病变,多起源于胚胎期神经管闭合时的异位组织,常位于脑表面、脑沟或脑池内。其病因主要与胚胎发育时期神经管闭合异常相关,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若脑脂肪瘤压迫周围脑组织出现相应症状,如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等,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手术目的主要是解除压迫、缓解症状,手术依据是基于影像学显示的脂肪瘤位置、大小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情况。 二、小脑萎缩 小脑萎缩是一种神经影像学上的表现,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如某些遗传性共济失调相关基因变异)、变性疾病(如多系统萎缩等)、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如脑血管病导致小脑供血不足进而引起萎缩)、中毒(如酒精中毒等)、代谢性疾病等。临床表现主要有共济失调(如行走不稳、肢体动作不协调)、平衡障碍、构音障碍(说话含糊不清)等。诊断主要依靠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通过观察小脑体积缩小、脑沟增宽等表现来确诊。治疗方面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对于酒精中毒导致的小脑萎缩需戒酒并进行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对于遗传因素相关的小脑萎缩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是对症改善症状,如使用改善共济失调药物(但需基于科学研究证实的药物),同时需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病史等因素,例如老年患者可能需更谨慎评估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儿童患者则优先考虑非药物的康复训练等干预措施来改善运动功能等。 三、两者可能的关联及综合考虑因素 脑脂肪瘤与小脑萎缩在病因上可能无直接关联,但在临床中若同时存在,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例如,若患者有长期饮酒史,可能同时存在脑脂肪瘤(若有相关影像学表现)和小脑萎缩(酒精性小脑变性),此时对于饮酒患者需强调严格戒酒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儿童患者出现小脑萎缩合并脑脂肪瘤的情况,需更谨慎评估手术等干预措施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考虑对儿童神经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老年患者则需在治疗脑脂肪瘤或小脑萎缩相关症状时,充分考量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治疗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2025-09-29 11:45:02
  • 脑膜转移瘤的影像学特征

    脑膜转移瘤是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脑膜形成的病变,头颅CT平扫可见脑膜结节状、弥漫性增厚等,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多明显强化呈“脑膜尾征”;头颅MRI中T1WI呈等或低信号(合并出血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序列敏感,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可显示病变范围和形态,对不同来源肿瘤及儿童患者等评估有重要价值,有基础恶性肿瘤病史伴相关表现者应及时行头颅MRI检查。 头颅CT表现 平扫:脑膜转移瘤在头颅CT平扫上可表现为脑膜的结节状、弥漫性增厚等。部分患者可能可见等或稍高密度影,密度不均匀,与正常脑膜组织分界有时不太清晰。对于一些钙化明显的转移瘤,可能会呈现高密度灶,但相对较少见。其病变范围可能较广泛,可累及大脑凸面、颅底等部位的脑膜。 增强扫描:头颅CT增强扫描时,脑膜转移瘤多表现为明显的强化,呈结节状、条片状或弥漫性强化。强化的脑膜可呈“脑膜尾征”,即强化的脑膜从病灶处向周围延伸,类似尾巴状,这是脑膜转移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之一,但并非特异性,其他一些脑膜炎症等病变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 头颅MRI表现 T1加权成像(T1WI):脑膜转移瘤在T1WI上多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当合并出血时,可表现为高信号。如果转移瘤内有坏死、囊变等情况,信号会不均匀。 T2加权成像(T2WI):在T2WI上,脑膜转移瘤通常表现为高信号。对于弥漫性脑膜转移的患者,脑膜增厚伴高信号改变较为常见。 FLAIR序列:FLAIR序列对于显示脑膜病变较为敏感,能够清晰地显示脑膜的增厚、结节状病灶等,有助于发现平扫和T1WI上不太容易察觉的病变。 增强扫描:头颅MRI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膜转移瘤的重要方法。脑膜转移瘤在增强后多表现为明显强化,强化的脑膜可以是结节状、线状、弥漫性强化。对于不同来源的肿瘤转移至脑膜,其强化特点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强化程度较为显著,能够很好地显示脑膜病变的范围和形态,对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例如,肺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转移至脑膜时,通过MRI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脑膜的强化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疗。在儿童患者中,脑膜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同样可以通过上述MRI的序列来进行评估,需要结合儿童的具体年龄、基础疾病等情况综合判断。对于有基础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头痛、脑膜刺激征等表现时,应及时进行头颅MRI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脑膜转移瘤。

    2025-09-29 11:43:16
  • 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能醒吗

    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是否能醒受损伤严重程度、治疗干预时机、患者自身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损伤范围广、关键部位累及、治疗延误、年龄大、全身状况差等会降低苏醒概率,而神经保护治疗、康复治疗等措施可能促进苏醒,总体是复杂问题需综合考量,部分患者有苏醒机会但也有预后不良者。 损伤严重程度:如果脑损伤范围广泛,累及重要的脑功能区域,如脑干等关键部位,患者苏醒的概率相对较低。例如,大量的脑出血或严重的脑挫裂伤导致广泛脑组织受损,会极大地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苏醒难度增大。从影像学角度看,CT或MRI显示脑实质破坏严重、脑室系统明显受压变形等情况,提示预后较差,苏醒可能性降低。 治疗干预时机:受伤后能否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救治至关重要。比如,及时的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等操作可以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若延误治疗,脑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会加重损伤,影响患者苏醒。研究表明,在受伤后6小时内得到有效手术干预的患者,相比延误超过6小时才治疗的患者,苏醒的机会更大。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年轻患者相对年老患者可能具有更好的恢复潜力。因为年轻人的脑组织修复能力和代偿能力较强。例如,年轻的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同等损伤程度下,相比老年人更有可能苏醒。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需结合具体损伤情况等综合判断。 全身状况:患者受伤前的全身健康状况也会影响苏醒。如果患者受伤前身体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那么在遭受颅脑损伤后,身体的耐受性和对治疗的反应可能更好,更有利于苏醒。反之,如果患者受伤前就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进而影响苏醒的可能性。 促进苏醒的相关措施 神经保护治疗:通过使用一些药物等手段来保护神经细胞,减少进一步的损伤。例如,一些神经营养药物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和修复,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 康复治疗:包括早期的肢体被动活动、针灸、高压氧等综合康复措施。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脑组织的氧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康复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长期坚持对于促进患者苏醒和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是否能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但总体来说,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积极的康复干预,部分患者还是有苏醒机会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2025-09-29 11:41:45
  • 垂体瘤是什么病严重吗

    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的良性肿瘤,其严重程度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涉及激素分泌异常表现(如不同激素异常致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月经紊乱等)、肿瘤压迫表现(如压迫视神经致视力下降等),与肿瘤大小、激素分泌、是否压迫周围组织等有关,小的无功能垂体瘤影响相对小,大的垂体瘤出现明显激素异常或严重压迫症状则较严重,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也有影响,发现后需及时就医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一、垂体瘤的表现及影响 1.激素分泌异常相关表现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在儿童时期发病,可导致巨人症,表现为身体过度生长,身高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在成人时期发病则引起肢端肥大症,出现手脚增大、面部容貌改变(如额头变宽、下颌突出等)、内脏器官增大等表现,还可能伴有血糖升高等代谢紊乱情况。 泌乳素分泌异常: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紊乱、泌乳、不孕等症状;男性患者可能表现为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皮质醇增多,出现向心性肥胖(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胸部等部位,而四肢相对较瘦)、高血压、血糖升高等库欣综合征表现。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相关症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可有心慌、多汗、消瘦等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出现怕冷、乏力、水肿等表现。 2.肿瘤压迫相关表现: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视神经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压迫下丘脑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头痛等症状。 二、垂体瘤的严重程度判断 垂体瘤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激素分泌情况以及是否发生周围组织压迫等有关。如果是较小的无功能垂体瘤(不分泌异常激素),可能长期没有明显症状,对身体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是大的垂体瘤,出现明显的激素分泌异常或严重的周围组织压迫症状,则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例如,大的垂体瘤压迫视神经导致失明,或者引起严重的内分泌紊乱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等情况,就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 垂体瘤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也会对病情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儿童垂体瘤患者因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激素分泌异常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女性垂体瘤患者在月经、生育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受关注;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而影响垂体瘤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等。对于垂体瘤患者,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估,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09-29 11:40: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