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成人血液病、恶性肿瘤、恶性血液病为主,然后还有血液科重症,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
向 Ta 提问
-
药物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药物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由某些药物干扰叶酸代谢或利用致叶酸缺乏引发,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影响叶酸吸收代谢,抗肿瘤药物(如甲氨蝶呤)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致叶酸缺乏,长期用柳氮磺吡啶等也可能影响叶酸代谢,不同人群用相关药物需关注叶酸水平。 抗癫痫药物 某些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可影响叶酸的吸收和代谢。苯妥英钠能诱导肝药酶,加速叶酸的代谢,使叶酸在体内的有效浓度降低;苯巴比妥也有类似作用,可增加叶酸的分解,导致叶酸缺乏,进而引起贫血。这类药物在儿童癫痫患者中使用较为常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叶酸的需求相对较高,若长期使用此类抗癫痫药物,更易出现叶酸缺乏性贫血。 抗肿瘤药物 一些抗肿瘤药物,例如甲氨蝶呤,它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而四氢叶酸是叶酸发挥生理作用的重要形式,从而影响核酸的合成,导致细胞分裂受阻,同时也会引起叶酸缺乏。肿瘤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接受抗肿瘤治疗,在使用这类药物过程中,若不注意叶酸的补充,很容易发生药物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 其他药物 长期使用柳氮磺吡啶等药物也可能影响叶酸代谢。柳氮磺吡啶在肠道内被分解代谢,可能干扰叶酸的吸收或利用,导致叶酸缺乏。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使用上述相关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叶酸水平。例如,对于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的儿童,应定期监测叶酸指标;肿瘤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期间,也需监测叶酸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叶酸缺乏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09-22 14:25:57 -
白血病可以吃虾吗
白血病患者能否吃虾分情况,不过敏且一般情况通常可适量吃虾补充营养,过敏者绝对不能吃,消化道功能不佳者吃虾要注意烹饪方式和适量,儿童患者还需考虑咀嚼、消化、过敏及摄入量等情况。 如果白血病患者对虾不过敏,通常是可以适量吃虾的。虾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每100克虾中蛋白质含量约18克左右,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这对白血病患者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益处。同时,虾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钙、磷、铁等,钙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磷参与身体多种代谢过程,铁对预防贫血也有一定帮助。 特殊情况 过敏情况:若白血病患者本身对虾过敏,那么绝对不能吃虾,否则会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可能干扰白血病的治疗。 消化道功能不佳:部分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情况。此时吃虾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做得清淡、易消化,并且要适量,避免加重消化道负担。比如可以做成虾仁粥等相对容易消化的食物,但也不能一次性食用过多虾仁。 对于儿童白血病患者,在考虑能否吃虾时,除了上述情况外,还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咀嚼能力和消化功能。如果是年龄较小的儿童,需要将虾处理得非常精细,避免虾壳等造成呛噎等危险情况。而且儿童食用虾时也需关注是否过敏,一旦过敏需严格规避。同时,要根据儿童的病情和身体营养状况来把控虾的摄入量,确保在补充营养的同时不会对儿童的消化道等造成不良影响。
2025-09-22 14:24:01 -
化验铁蛋白测定是检查什么病
铁蛋白测定可用于评估铁储备情况和辅助诊断缺铁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血色病等疾病,但结果异常需综合判断,且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铁蛋白测定是一种常用的血液检查,主要用于评估体内铁储备情况,以及辅助诊断一些疾病。 铁蛋白是一种在肝脏中合成的蛋白质,它可以在血液中被检测到。正常情况下,铁蛋白的水平会随着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以下是铁蛋白测定可能用于检查的一些疾病: 1.缺铁性贫血:铁蛋白测定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常用方法之一。如果体内铁储备不足,铁蛋白水平会降低。 2.慢性病性贫血:某些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可能导致铁蛋白水平升高。 3.血色病:这是一种铁代谢紊乱的疾病,患者体内铁过载,铁蛋白水平会明显升高。 4.其他疾病:铁蛋白测定还可用于监测某些治疗的效果,如输血治疗、补铁治疗等。 需要注意的是,铁蛋白测定结果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上述疾病,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此外,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铁蛋白的测定结果,如感染、炎症、怀孕、使用某些药物等。 如果你对铁蛋白测定结果有疑问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总之,铁蛋白测定是一种重要的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体内铁储备情况和诊断一些疾病。但它只是辅助诊断的一种方法,不能单独依据铁蛋白测定结果确诊疾病。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025-09-22 14:20:24 -
儿童急性白血病有传染性吗
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具有传染性,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如某些遗传性疾病使患病风险增加、家族中患病非传染导致)和环境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等对机体或造血干细胞产生不良影响)有关,接触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无需担忧被传染,应从多方面给予关注和照顾。 遗传因素相关情况 某些遗传性疾病患者患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风险会增加,但这不是传染导致的。例如,21-三体综合征患儿患急性白血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这是由其自身的遗传物质异常所决定的,并非通过接触等方式在人群中传播。 家族中若有儿童患急性白血病,其他儿童并不会因为与患病儿童有血缘关系等原因而被传染上该病,因为遗传因素和传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遗传是基于基因的传递,而传染是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环境理化因素相关情况 电离辐射:比如在核事故等情况下暴露于过量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儿童患急性白血病的风险,但这不是传染,而是物理因素对机体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 化学物质: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等,可能诱发儿童急性白血病,但这也不是传染过程,是化学物质对造血干细胞的不良影响。 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接触人群,无需有被传染的担忧。在护理和照顾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时,应从医疗救治、心理支持等方面给予关注,比如为患儿提供清洁、舒适的治疗环境,给予患儿及家属心理疏导等,因为患儿本身身体抵抗力较低,需要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但不存在传染的风险因素。
2025-09-22 14:17:28 -
白血病前期症状
白血病前期会出现贫血、出血倾向、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相关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如儿童、女性、老年人等有不同特点,且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感染风险不同,有家族病史等人群需高度重视相关症状。 出血倾向相关症状 部分白血病前期患者会有出血倾向,比如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这是因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鼻腔、牙龈也可能反复出血,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出血后恢复相对较慢,且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情况风险更高;有基础血液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出血倾向时更需警惕白血病前期的可能。 发热相关症状 白血病前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多为低热,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热。发热是由于正常的白细胞生成受影响,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风险不同,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群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因感染而发热;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发热时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 肝脾淋巴结肿大相关症状 患者可能会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到这些组织器官。肿大的肝脾可在腹部触及,淋巴结肿大可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摸到。对于有家族白血病病史的人群,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时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儿童时期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需尽快排查是否为白血病前期等血液系统疾病。
2025-09-22 14:0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