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圣瑾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成人血液病、恶性肿瘤、恶性血液病为主,然后还有血液科重症,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2003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研究所系统学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2004年赴日本学习此项技术,掌握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常规处理,及相应并发症的防治。2005年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至今移植40余例。血液内科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恶性血液病的诊治,造血干细胞移植。展开
个人擅长
成人血液病、恶性肿瘤、恶性血液病为主,然后还有血液科重症,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展开
  • 揭秘:两个B型血的人生出的孩子会是什么血型

    两个B型血父母因基因组合不同,若父母均为BB或一方为BB另一方为Bi时子代血型为B型,若双方均为Bi时子代可能为B型或O型,综上其子女血型可能为B型或O型。 一、ABO血型遗传原理 人类ABO血型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基因包括A、B、i三种,其中A和B为显性基因,i为隐性基因。个体的血型由从父母处获得的两个等位基因共同决定。 二、B型血的基因组成分析 B型血个体的基因组成有两种可能:BB(纯合子)或Bi(杂合子)。 三、两个B型血父母的基因组合及后代血型推导 (一)父母均为BB的情况 若父母双方基因型均为BB,那么每个父母只能传递B基因给子代,子代基因型必为BB,血型表现为B型。 (二)父母一方为BB、另一方为Bi的情况 若一方父母基因型为BB,另一方为Bi,BB方传递B基因,Bi方传递B或i基因,子代基因型可能为BB或Bi,血型均表现为B型。 (三)父母双方均为Bi的情况 若父母双方基因型均为Bi,双方分别传递B或i基因,子代基因组合可能为: BB(B+B):血型为B型; Bi(B+i或i+B):血型为B型; ii(i+i):血型为O型。 因此,此种情况下,子代血型可能为B型或O型。 综上,两个B型血的父母,其子女的血型可能为B型或O型。

    2025-08-07 15:15:40
  • 白血病有遗传的吗

    白血病有一定遗传倾向,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家族遗传史。 白血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不是所有白血病患者都有家族遗传史。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基因突变等有关。一些白血病类型,如唐氏综合征、布卢姆综合征等,具有明显的遗传特征。此外,某些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也可能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然而,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并没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史。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病毒感染等,也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此外,个体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免疫系统功能等也可能对白血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对于有白血病家族史的人群,他们的亲属患白血病的风险可能略高于一般人群。因此,对于这些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白血病。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少吸烟和饮酒等,有助于降低白血病的发病风险。此外,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体检等也是预防白血病的重要措施。 总之,白血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遗传因素并不是白血病的唯一发病原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进行体检对于预防白血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对白血病或其他健康问题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

    2025-08-07 15:13:13
  • 溶血性贫血死亡率高吗

    溶血性贫血死亡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类型死亡率有差异,儿童、老年患者因自身特点死亡率可能较高,不良生活方式、基础病史会提升死亡率,孕妇患溶血性贫血处理不当死亡风险也高。 从发病年龄角度看,儿童患溶血性贫血时,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免疫系统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若诊治不及时,死亡率相对可能较高。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溶血性贫血发作时,机体的代偿能力较差,也会增加死亡风险。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不良生活方式的溶血性贫血患者,如长期酗酒、吸烟等,会影响身体的整体状况,降低机体对溶血性贫血相关并发症的抵御能力,进而可能影响死亡率。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若本身存在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病史,溶血性贫血会加重这些基础病的病情,从而使死亡率上升。例如,溶血性贫血合并慢性肾病时,肾脏功能进一步受损,会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排出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增加死亡的可能性。特殊人群如孕妇患溶血性贫血时,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以及自身病情的控制,若处理不当,也会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因为孕妇的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各器官的负担加重,溶血性贫血引发的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威胁都较大。

    2025-08-07 15:09:11
  • 什么血型不是万能血

    AB血型不是万能血,给AB血型以外的人输注AB血型血液时,因受血者血清中抗体与输入红细胞抗原反应会致输血反应,儿童及有基础疾病人群输血反应风险更高,血型匹配需更严格。 一、AB血型不是万能血 1.AB血型的特点:AB血型的人红细胞表面同时存在A抗原和B抗原,血清中既不含抗A抗体也不含抗B抗体。万能血通常是指O型血,因为O型血红细胞表面无A、B抗原,理论上可以少量输给其他血型的人,但AB血型不能作为万能血输给其他血型。当给AB血型以外的人输注AB血型的血液时,由于受血者血清中存在抗A或抗B抗体,会与输入的红细胞上的A或B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红细胞凝集,引发严重的输血反应,如溶血、发热、呼吸困难等,这是因为AB血型的红细胞含有A和B抗原,会被其他非AB血型受血者的抗体识别并攻击。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如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和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AB血型输入非AB血型体内引发输血反应的风险更高,儿童在输血时血型匹配更为严格;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输注AB血型血液时发生输血反应的概率会进一步增加,因为其自身免疫状态可能更易引发抗原-抗体反应。

    2025-08-07 15:05:04
  • 中性粒细胞正常值是多少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白细胞,其正常值因年龄、性别、种族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年人的中性粒细胞正常值范围为(2.0-7.5)×10^9/L。 以下是关于中性粒细胞正常值的一些详细信息: 1.年龄因素:新生儿和婴儿的中性粒细胞正常值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老年人的中性粒细胞正常值可能也会略有下降。 2.性别因素:男性的中性粒细胞正常值通常略高于女性。 3.种族因素:不同种族的中性粒细胞正常值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4.其他因素:剧烈运动、应激状态、感染、炎症、药物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正常值。 需要注意的是,中性粒细胞正常值的具体范围可能因不同的检测方法和实验室而有所差异。如果医生对中性粒细胞的数值有疑虑,可能会建议进一步检查或进行其他评估。 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可能提示存在某些健康问题,如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疾病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在评估中性粒细胞正常值时,医生还会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症状和其他相关因素。如果对中性粒细胞正常值或健康状况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解释。

    2025-08-07 15:03:3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