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泌尿外科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前列腺、阴茎、睾丸肿瘤的诊断及微创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郭桂迎,博士 专业方向:泌尿外科泌尿系肿瘤的诊断治疗 职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获医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医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医学博士学位。2007年参加泌尿外科临床工作至今。展开
个人擅长
泌尿外科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前列腺、阴茎、睾丸肿瘤的诊断及微创治疗。展开
  • 尿道流出白色液体是什么原因

    尿道流出白色液体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前列腺炎、尿道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结核等。不同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各异,前列腺炎与病原体感染、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有排尿不适等表现;尿道炎由相应病原体感染导致,有尿道刺痒、尿痛等症状;淋病是淋球菌感染的性传播疾病,有脓性分泌物及明显尿痛等;非淋菌性尿道炎由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症状相对较轻;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有排尿困难表现;泌尿系统结核有全身及泌尿系统症状。发现尿道流出白色液体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注意个人卫生等。 一、前列腺炎 1.发病机制: 前列腺炎是引起尿道流出白色液体较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与病原体感染、免疫反应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细菌等病原体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前列腺,引发炎症反应。在炎症刺激下,前列腺分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前列腺液异常流出。 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青壮年男性相对更易患前列腺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憋尿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前列腺炎的发病风险。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也可能因感染病原体而引发前列腺炎。 2.临床表现:除尿道流出白色液体外,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不适症状,以及会阴部、下腹部等部位的疼痛不适。 二、尿道炎 1.发病机制: 尿道炎也可导致尿道流出白色液体。淋球菌或非淋球菌(如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是常见病因。病原体感染尿道后,引起尿道黏膜炎症反应,使得尿道分泌物增多,表现为尿道流出白色液体。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性生活活跃的人群由于性接触传播的风险较高,更容易患上尿道炎。不注意个人卫生、有多个性伴侣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尿道炎的发病几率。 2.临床表现:除尿道白色分泌物外,常有尿道刺痒、尿频、尿痛等症状,尿道口可能有红肿表现。 三、淋病 1.发病机制: 淋病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淋球菌侵犯尿道黏膜,导致黏膜炎症,分泌大量脓性分泌物,从而出现尿道流出白色脓性液体的情况。 主要见于性活跃的中青年人群,有不洁性生活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2.临床表现:尿道流出白色脓性分泌物,同时伴有明显的尿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尿道口红肿明显。 四、非淋菌性尿道炎 1.发病机制: 主要由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病原体感染尿道后,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尿道分泌物增多,表现为尿道流出白色稀薄分泌物。 性活跃的人群易患病,尤其是年轻人群,不注意安全性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 2.临床表现:尿道流出白色稀薄分泌物,症状相对淋病较轻,可能有尿道瘙痒、轻微尿痛等表现。 五、其他原因 1.前列腺增生: 发病机制: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组织逐渐增生,压迫尿道,导致排尿不畅,前列腺液可能随尿液流出,表现为尿道流出白色液体。 临床表现:除尿道白色分泌物外,主要有进行性排尿困难症状,如排尿迟缓、尿线变细、尿不尽等。 2.泌尿系统结核: 发病机制: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结核杆菌可侵犯泌尿系统,包括前列腺、尿道等部位,导致组织破坏,产生分泌物,出现尿道流出白色液体的情况。 临床表现:除尿道白色分泌物外,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泌尿系统症状。 如果发现尿道流出白色液体,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前列腺液检查、分泌物涂片及培养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老年人患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风险较高,儿童出现尿道异常分泌物需高度重视,可能提示有特殊的感染等情况,应尽快就医明确诊断。

    2025-09-30 13:35:30
  • 女性尿道疼痛小便刺痛

    女性尿道疼痛小便刺痛常见原因有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尿道结石、阴道炎,相关检查包括尿常规、尿培养、泌尿系统超声、妇科检查,应对措施有一般处理(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和针对病因治疗(尿路感染用敏感抗生素、尿道结石根据情况处理、阴道炎针对类型治疗),孕期和老年女性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女性尿道疼痛小便刺痛的常见原因 1.尿路感染 膀胱炎:女性尿道短而直,距离肛门较近,容易被细菌感染引发膀胱炎。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可经尿道上行至膀胱引起炎症,炎症刺激膀胱黏膜及尿道,导致尿道疼痛、小便刺痛,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研究表明,育龄女性膀胱炎的发生率较高,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密切相关。 尿道炎:不洁性生活等可能导致淋球菌或非淋球菌(如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引起尿道炎,炎症使得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出现尿道疼痛、小便刺痛,尿道还可能有分泌物。 2.尿道结石 尿道内的结石会刺激尿道黏膜,引起尿道疼痛、小便刺痛,疼痛可能较为剧烈,有时还可伴有血尿。女性尿道结石相对男性少见,但也可能因肾脏或膀胱结石排出过程中停留在尿道而引起。 3.阴道炎 严重的阴道炎,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炎症可蔓延至尿道,导致尿道受到刺激,出现尿道疼痛、小便刺痛,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外阴瘙痒等症状。 二、相关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可检测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指标。如果白细胞升高,提示可能有尿路感染;红细胞增多可能与尿道结石、炎症等有关;尿细菌培养可明确是否有病原菌感染及病原菌种类,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2.尿培养 对于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尿培养可以找出致病的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为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 3.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可以查看尿道、膀胱、肾脏等部位是否有结石、肿瘤、畸形等情况,对于尿道结石、肾脏结石等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4.妇科检查 针对阴道炎导致尿道疼痛的女性,妇科检查可以观察阴道黏膜情况,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明确阴道炎的类型,如查霉菌、滴虫等,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应对措施 1.一般处理 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尿道疼痛等症状,每天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左右,尤其对于尿路感染的患者,多饮水是简单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大小便后从前往后擦拭,避免细菌从肛门蔓延至尿道引起感染。 2.针对病因治疗 尿路感染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炎或尿道炎,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如为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头孢类抗生素等;对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尿道炎,可能需要选用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 尿道结石 较小的尿道结石可以通过多饮水、多运动,促使结石自行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进行尿道镜下取石等手术治疗。 阴道炎 不同类型的阴道炎治疗方法不同。霉菌性阴道炎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或全身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选用甲硝唑等药物治疗,同时性伴侣也需要同时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期女性 孕期女性出现尿道疼痛小便刺痛需要特别谨慎,因为用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此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等,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一般会选用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同时更要注重多饮水、保持外阴清洁等一般处理。 2.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且可能存在尿道黏膜萎缩等情况,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等问题。出现尿道疼痛小便刺痛时,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积极治疗,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并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老年女性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

    2025-09-30 13:33:08
  • 尿道疼痛怎么回事

    尿道疼痛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尿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更易患)、膀胱炎(主要由大肠埃希菌感染膀胱所致,女性多见,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肾盂肾炎(多由细菌上行或血行感染肾盂引起,女性多于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非感染性因素有尿道结石(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性相对多见)、尿道损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性更易发生)、尿道肿瘤(中老年多见,男性相对女性常见)、化学性刺激(长期留置导尿管等导致,无明显性别差异)、过敏反应(有过敏体质人群易发生,各年龄段和男女均可发病)。 一、感染性因素 (一)尿道炎 1.病因及机制: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如大肠埃希菌等。性生活不卫生、尿道损伤等可增加感染风险。细菌侵入尿道后,在尿道黏膜定植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尿道疼痛,常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例如,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易患淋菌性尿道炎或非淋菌性尿道炎,出现尿道疼痛等表现。 2.年龄性别因素: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但女性尿道短而直,更易发生尿道炎。儿童若不注意外阴卫生,也可能发生尿道感染导致疼痛。 (二)膀胱炎 1.病因及机制:主要由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感染膀胱所致,可通过上行感染等途径。膀胱炎时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刺激膀胱感觉神经,引起尿道疼痛,同时可有排尿异常等表现。如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局部卫生等因素,膀胱炎的发病风险增加。 2.年龄性别因素:女性多见,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等原因,膀胱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三)肾盂肾炎 1.病因及机制:多由细菌上行感染肾盂引起,也可血行感染。肾盂肾炎时肾脏实质及肾盂黏膜炎症,可出现尿道疼痛,常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肾盂肾炎,出现尿道疼痛等症状。 2.年龄性别因素:女性多于男性,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儿童肾盂肾炎可能与先天性尿路畸形等因素有关。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尿道结石 1.病因及机制:尿道结石可由肾、输尿管结石下行至尿道停留所致,或尿道狭窄等原因导致尿液中晶体沉积形成。结石刺激尿道黏膜,引起尿道疼痛,排尿时疼痛可加重,还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等表现。例如,有肾结石病史的患者,结石排出过程中可能停留于尿道引起疼痛。 2.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性相对多见,与男性尿道解剖结构等因素有关。 (二)尿道损伤 1.病因及机制:多由外伤引起,如骑跨伤等导致尿道挫伤或断裂,也可因医源性操作等引起尿道损伤。尿道损伤后局部组织受损,出现尿道疼痛,伴有血尿等表现。比如会阴部受到外力撞击的人群易发生尿道损伤。 2.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男性由于尿道较长且解剖位置相对表浅,更易发生尿道损伤。 (三)尿道肿瘤 1.病因及机制:尿道肿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长期慢性刺激等因素有关。肿瘤生长过程中侵犯尿道组织,引起尿道疼痛,可伴有尿道流血、排尿困难等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2.年龄性别因素:中老年多见,男性尿道肿瘤相对女性更为常见。 (四)化学性刺激 1.病因及机制:长期留置导尿管、使用刺激性较强的尿道清洗剂等可导致尿道化学性刺激,引起尿道疼痛。例如,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可能因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出现尿道疼痛。 2.年龄性别因素: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多为中老年或术后患者等,无明显性别差异。 (五)过敏反应 1.病因及机制:对某些物质过敏,如避孕套、女性卫生用品等,接触后引起尿道局部过敏反应,出现尿道疼痛,常伴有尿道瘙痒等表现。 2.年龄性别因素: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易发生,各年龄段和男女均可发病。

    2025-09-30 13:31:31
  • 肾结石与抽烟有关系的吗

    抽烟会通过影响尿液成分和肾脏血流动力学等机制影响肾结石形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抽烟与肾结石关系有特点,有抽烟史人群可通过戒烟、保证水分摄入、调整饮食等预防肾结石,特殊人群有相应特殊预防建议。 一、抽烟对肾结石形成可能产生的影响机制 1.影响尿液成分 抽烟会使人体的一些生理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尿液的成分。烟草中的某些成分进入人体后,会影响肾脏对某些物质的重吸收和排泄功能。例如,抽烟可能导致尿液中钙、草酸等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有研究发现,长期抽烟的人群尿液中钙的排泄量可能会增加。钙是肾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当尿液中钙浓度升高时,就增加了肾结石形成的物质基础。同时,抽烟还可能影响草酸的代谢,使尿液中草酸含量升高,而草酸也是肾结石的重要组成成分,草酸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石的风险就会增加。 2.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 抽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包括肾脏血管的收缩。肾脏的血流对于维持肾脏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当肾脏血管收缩时,肾脏的血流量会减少,这可能影响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功能。尿液浓缩会使尿液中一些成分析出的浓度相对升高,更容易形成结晶,进而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可能性。例如,相关动物实验表明,抽烟可导致肾动脉收缩,降低肾血流量,影响肾脏的正常滤过和重吸收等功能。 二、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抽烟与肾结石关系的特点 1.性别方面 在男性和女性中,抽烟对肾结石形成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趋势相似。男性和女性长期抽烟都可能面临尿液成分改变和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问题。然而,女性在生理周期等特殊时期,抽烟对肾结石形成的影响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表现。例如,女性在月经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尿液中某些成分的代谢,此时抽烟可能会加重尿液成分的异常,增加肾结石形成的风险,但目前这方面的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年龄方面 对于年轻人群,长期抽烟可能会在更早的阶段就开始影响肾脏的功能和尿液成分,从而增加未来患肾结石的风险。而对于老年人群,本身肾脏功能就有一定程度的减退,抽烟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脏处理尿液成分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导致肾结石的形成。例如,有研究对不同年龄段抽烟人群进行尿液分析和肾脏功能评估,发现年轻抽烟者尿液中已经出现一些与肾结石形成相关成分的异常改变,而老年抽烟者肾脏功能指标更差,患肾结石的概率相对更高。 三、有抽烟史人群预防肾结石的建议 1.对于一般人群 首先要尽量戒烟。戒烟后,人体的生理功能会逐渐恢复,尿液成分会趋向正常,肾脏血流动力学也会改善。同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足够量的水可以稀释尿液,减少尿液中结石形成物质的浓度,降低肾结石形成的风险。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3000毫升左右,以保持尿液清亮。 还要注意饮食的调整,减少高钙、高草酸食物的摄入。高钙食物如乳制品等要适量食用,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等也要控制摄入量。例如,对于喜欢吃菠菜的人群,在戒烟的同时,可以将菠菜焯水后再食用,以降低其中草酸的含量。 2.对于特殊人群 对于女性特殊生理期人群,在戒烟和保证水分摄入的基础上,要更加关注自身尿液的变化情况。如果在生理期出现尿液颜色异常、排尿不适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例如,在月经期间,如果发现尿液中有明显的红色或者浑浊现象,应尽快到医院进行尿液分析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是否有肾结石相关的问题。 对于老年人群,除了戒烟、保证水分和合理饮食外,还需要定期进行肾脏相关的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因为老年人群肾脏功能减退,早期发现肾结石相关异常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肾结石进一步发展导致更严重的肾脏损害。

    2025-09-30 13:30:35
  • 尿道有点疼的病因

    尿道疼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如女性更易患的膀胱炎及性活跃中青年易患的尿道炎)、尿道结石(男性相对易患,由肾脏或膀胱结石排出停留等致)、外伤(如会阴部骑跨伤等致男性中青年易出现)、过敏反应(各年龄性别有过敏体质者易因接触过敏物质致)、医源性因素(接受尿道器械检查操作不规范致任何人群可能出现)。 一、泌尿系统感染 1.膀胱炎 病因及影响因素: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膀胱炎。性生活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因为性生活可能会将细菌带入尿道和膀胱。另外,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经常清洗外阴等,也会增加膀胱炎的发病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性生活后女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细菌(如大肠埃希菌等)在膀胱内繁殖,引起膀胱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尿道疼痛等症状。 年龄性别因素:女性相较于男性更易患膀胱炎,各年龄段女性都可能发病,而男性膀胱炎相对较少见,但老年男性由于前列腺增生等原因,也可能出现膀胱炎相关症状。 2.尿道炎 病因及影响因素: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等感染引起,多通过性接触传播。淋菌性尿道炎则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所致,也是以性传播为主。此外,长时间憋尿、局部卫生状况差等也可能增加尿道炎的发病几率。比如,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感染非淋菌性或淋菌性尿道炎的风险显著增加。炎症刺激尿道黏膜,导致尿道疼痛、瘙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年龄性别因素:性活跃的中青年人群是尿道炎的高发人群,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但男性淋菌性尿道炎在急性期症状相对更明显。 二、尿道结石 1.病因及影响因素:尿道结石可能是肾脏或膀胱结石排出过程中停留在尿道所致。尿液中某些成分(如草酸钙、磷酸钙等)浓度过高,长期积累可能形成结石。另外,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尿道结构异常也会促进尿道结石的形成。例如,有尿道狭窄病史的患者,尿液排出不畅,容易导致结石在尿道内形成。结石在尿道内移动时,会刺激尿道黏膜,引起尿道疼痛,疼痛可能较为剧烈,呈刺痛或胀痛等。 年龄性别因素: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尿道结石,但男性相对更易患尿道结石,可能与男性尿道较长且有生理弯曲等解剖结构特点有关。 三、外伤 1.病因及影响因素:会阴部的外伤,如骑跨伤等,可能导致尿道损伤,从而引起尿道疼痛。例如,骑自行车时不慎骑跨在硬物上,会阴部受到撞击,容易造成尿道的挫伤或裂伤,出现尿道疼痛、出血等症状。 年龄性别因素:中青年男性在进行一些剧烈活动或危险行为时,如骑自行车、从事某些竞技运动等,容易发生会阴部外伤导致尿道疼痛,女性相对发生此类外伤导致尿道疼痛的情况较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四、过敏反应 1.病因及影响因素:对某些物质过敏,如使用了不合适的避孕套、尿道局部接触了过敏物质等,可能引起尿道的过敏反应。例如,对避孕套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过敏,在使用后会出现尿道的过敏症状,表现为尿道疼痛、瘙痒、红肿等。 年龄性别因素: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尿道过敏反应,有过敏体质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此类情况,且与个人接触过敏原的情况密切相关。 五、医源性因素 1.病因及影响因素:尿道器械检查,如导尿、尿道镜检查等,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导致尿道疼痛。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或者器械对尿道黏膜造成摩擦、损伤等,就可能引起术后尿道疼痛。例如,导尿时如果操作粗暴,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引起尿道疼痛。 年龄性别因素:任何需要进行尿道器械检查的人群都可能出现医源性尿道疼痛,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在接受相关检查时都有发生此类情况的可能,不过儿童在接受尿道器械检查时需特别谨慎,因为儿童尿道更娇嫩,操作不当更容易造成损伤。

    2025-09-30 13:29: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