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照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各类情绪障碍包括双相障碍、抑郁症以及焦虑症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甘照宇,男,副主任医师。从医从教1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双相障碍,一直致力于双相障碍早期诊断以及优化治疗的临床研究。曾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际多中心合作课题1项。参编国家统编教材5部、校级教材2部,为《性医学》教材的编委。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热衷于科普事业,先后在《家庭医生》杂志以及新华网、羊城晚报等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40余篇。曾多次被评为“中山三院健康教育先进个人”、“中山三院优质服务医师”,2009年获“中山大学优秀临床带教老师”称号,2011年获Fung奖学金全额资助赴牛津大学访问学习。现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双相障碍协作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各类情绪障碍包括双相障碍、抑郁症以及焦虑症的临床诊治。展开
  • 曲唑酮治疗失眠吗

    曲唑酮可用于治疗失眠,它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受体调节睡眠周期等改善睡眠,但不同人群使用需注意,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使用要密切关注反应,儿童一般不优先用应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性别对其治疗失眠效果无明确显著差异,有肝脏或心脏疾病病史者使用需谨慎,应用时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在考虑使用曲唑酮治疗失眠时需有所不同。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年轻人不同,使用曲唑酮治疗失眠时需密切关注身体反应。而儿童方面,基于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一般不优先使用曲唑酮来治疗失眠,应首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手段来改善儿童睡眠问题,因为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使用可能带来更多潜在风险。 在性别方面,目前并没有明确发现性别差异对曲唑酮治疗失眠的效果有显著影响,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个体的具体身体状况来综合判断是否使用曲唑酮以及使用后的反应。 对于有特定生活方式或病史的人群,如有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曲唑酮治疗失眠时要格外谨慎,因为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有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也需要评估使用曲唑酮对心脏功能的潜在影响,因为药物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作用。总体而言,曲唑酮可用于治疗失眠,但在应用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个体差异,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2025-08-08 14:52:36
  • 失眠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临床常用失眠治疗药物包括苯二氮类、非苯二氮类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苯二氮类作用于中枢苯二氮受体增强GABA抑制作用,老年人敏感需关注不良反应且长期用可致依赖;右佐匹克隆为新型非苯二氮类,起效快能缩短入睡时间等,不同患者可使用但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雷美替胺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模拟生理性睡眠,用于入睡困难为主的患者,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评估。 非苯二氮类药物 右佐匹克隆 右佐匹克隆是新型非苯二氮类催眠药,通过调节GABA受体复合物发挥作用。它起效较快,能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失眠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使用,但同样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口苦、口干等,一般耐受性较好,但特殊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因为药物代谢可能受影响。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雷美替胺 雷美替胺是褪黑素MT、MT受体激动剂,能够模拟生理性睡眠,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主要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的失眠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应用,目前未见明显性别差异影响,对于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相关失眠的患者较为适用,特殊人群如孕妇等使用需谨慎评估,因为其对胎儿等的影响尚需更多研究确认。

    2025-08-08 14:52:17
  • 恐高怎么办

    恐高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指在高处或开阔的环境中感到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对于恐高的人来说,这种恐惧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下是一些应对恐高的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恐高者的思维方式和信念,帮助他们克服恐惧。例如,通过逐渐暴露疗法,让患者逐渐接触高处环境,从而减轻恐惧反应。 2.暴露疗法:直接面对恐高情境,逐渐增加暴露的时间和程度,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和克服恐惧。 3.放松训练: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4.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来缓解恐高症状。 5.专业治疗:如果恐高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以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或医生的帮助。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或患有其他疾病的人,在尝试克服恐高时需要特别注意。在进行任何治疗或应对方法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恐高是可以治疗的,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治疗,大多数人可以逐渐克服恐高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025-08-08 14:51:39
  • 偏执精神病有自愈的吗

    偏执精神病一般完全自愈情况非常少见,其发病涉及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等多方面因素,儿童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中患偏执精神病自愈可能性更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成年患者不接受正规治疗病情持续进展难自行恢复,有家族史个体自愈概率更低,大多需专业医疗干预才能控制改善症状,单纯自愈极为罕见。 对于儿童青少年群体,由于其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中,若患偏执精神病,自愈的可能性更低,且发病可能受到成长环境、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处于高压、缺乏良好社交支持等情况会加重病情发展,不利于自愈。而成年患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病情通常会持续进展,难以自行恢复到正常状态。从病史角度讲,有偏执精神病家族史的个体,自身患病后自愈的概率相对普通人群更低,因为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脑的神经结构和功能,使得疾病更难自发缓解。总体而言,偏执精神病大多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才能控制病情并改善症状,单纯依靠自愈的情况极为罕见。

    2025-08-08 14:51:34
  • 抑郁症最常见有哪种思维障碍

    负性自动化思维是抑郁症最常见思维障碍之一,患者会自发产生消极想法并强化抑郁情绪,从神经科学看大脑相关区域功能结构改变致其易出现,不良生活方式、有抑郁症病史人群、女性、儿童青少年等易受影响或诱发该思维。 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抑郁症患者大脑的某些区域,如前额叶皮质、海马等区域的功能和结构会发生改变,这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认知加工过程,使得负性自动化思维更容易出现。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缺乏社交支持等不良生活方式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负性自动化思维相关的认知偏差。对于有抑郁症病史的人群,其再次发作时负性自动化思维出现的概率相对更高。在性别方面,女性相对男性可能由于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更易受负性自动化思维的影响而陷入抑郁状态,但这并非绝对,只是一种相对的统计趋势。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学业压力、同伴关系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负性自动化思维,需要家长和学校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干预。

    2025-08-08 14:51: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