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牙种植,对口腔颌面部感染、颌面部创伤骨折、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正颌外科及牙槽外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颌面外科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郭俊兵,男,副主任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硕士,口腔种植学博士。擅长各类微创牙种植手术及种植后修复,尤其对上颌窦提升术后牙种植及下牙槽神经移位术后牙种植有独到见解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口腔颌面外科的各类常见病和多发病(如:颌面部感染、颌面部创伤骨折、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正颌外科及牙槽外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颌面外科手术。主要研究方向口腔颌面部肿瘤、创伤、畸形的预防和治疗,牙种植上颌窦黏膜的成骨机制,口腔黏膜的放射性损伤与癌变等。199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口腔医学的发源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就职于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口腔科(国内首批三甲医院),2003-20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攻读口腔颌面外科硕士学位,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院工作至今。2004获中级资格,2015年获口腔种植学博士学位。展开
个人擅长
牙种植,对口腔颌面部感染、颌面部创伤骨折、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正颌外科及牙槽外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颌面外科手术。展开
  • 孩子换牙齿长歪了怎么办

    孩子换牙齿长歪与遗传、不良口腔习惯等因素有关,7-8岁起留意,轻微长歪可观察等待并纠正不良习惯,换牙完成后明显长歪可正畸,全程要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小龄孩纠正习惯需耐心,特殊病史孩正畸要提前告知医生。 早期干预措施 观察等待:对于一些轻微的牙齿长歪情况,在乳牙和恒牙替换过程中,有可能会自行调整。因为在换牙过程中,牙弓会有一定的生长发育空间,部分轻度不整齐的牙齿可能会随着其他牙齿的萌出而逐渐调整到相对正常的位置。但需要定期带孩子到口腔科检查,观察牙齿的变化情况。 纠正不良习惯:如果孩子存在吮指、吐舌、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纠正。例如,对于吮指习惯,可通过给孩子佩戴指套等方式,让孩子逐渐改掉吮指的习惯;对于偏侧咀嚼,要引导孩子两侧交替咀嚼食物。这是因为不良习惯会持续影响牙齿的排列,尽早纠正有助于牙齿正常生长。 后续干预方法 正畸治疗:当孩子换牙完成后(一般12岁左右恒牙基本萌出),如果牙齿长歪情况较为明显,影响美观或咬合功能等,可考虑进行正畸治疗。正畸治疗的方法有多种,如传统的金属牙套、陶瓷牙套以及隐形正畸牙套等。医生会根据孩子牙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正畸方案。例如,对于牙齿拥挤、排列不整齐的情况,可能需要通过拔牙等方式创造空间,然后通过牙套的力量引导牙齿移动到正常位置;对于牙齿轻度歪斜,也可以通过佩戴牙套进行调整。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到医院复诊,调整牙套等。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无论是在换牙期还是正畸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都非常重要。孩子要养成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正确的刷牙方法可以有效清除牙齿表面和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预防龋齿和牙龈炎等口腔疾病,这对于牙齿的正常生长和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都有积极意义。例如,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牙齿的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在帮助纠正不良习惯时要耐心温和,避免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同时,在选择正畸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配合程度等因素。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过早进行复杂的正畸治疗,因为低龄儿童的牙齿和颌骨还在发育中,过早干预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而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孩子,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在进行正畸治疗时要提前告知医生病史,由医生评估是否可以进行正畸治疗以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等。

    2025-10-14 14:30:45
  • 口腔黏膜出现白斑会有何后果

    口腔白斑具恶变风险受病理类型、部位、大小、年龄等因素影响,其发生部位黏膜结构异常致有粗糙木涩异物感等局部刺激症状且刺激性食物可加重,还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不同年龄反应有别,若长在影响咀嚼说话等功能部位会影响相应功能不同生活方式和年龄表现各异。 一、恶变风险 口腔白斑属于癌前病变,具有一定恶变概率。研究显示,其恶变率一般在3%-50%之间,具体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白斑的病理类型是重要影响因素,其中颗粒型、溃疡型等恶变风险相对较高;白斑的部位也有差异,发生在舌缘、口底、口角区等部位的白斑恶变风险可能更高;白斑的大小也与之相关,面积较大的白斑恶变可能性相对更大。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等因素,恶变风险可能相对需更密切关注;性别方面暂未发现有显著性别差异导致恶变风险不同,但个体间对疾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 二、局部刺激相关表现 白斑发生部位的黏膜结构异常,会引发多种局部刺激症状。患者常感觉白斑部位有粗糙感、木涩感,还可能出现异物感。当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烫食物)时,白斑部位会出现疼痛不适,这是因为白斑破坏了黏膜的正常屏障功能,使得黏膜对刺激的耐受降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若长期有不良饮食习惯(如喜食烫食、辛辣食物等),会进一步加重局部刺激,导致上述不适症状更为明显;不同年龄患者的局部反应可能因年龄相关的黏膜状态不同而有差异,比如老年患者黏膜本身较为脆弱,可能对刺激更敏感。 三、心理影响 口腔白斑可能使患者产生心理负担。由于患者对白斑恶变的担忧,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进而影响生活质量。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反应有别,老年患者可能因对疾病的认知有限且更担心健康问题而心理压力更大;年轻患者虽可能对心理影响更敏感,但应对方式可能因个体差异不同。性别方面无显著特定心理反应差异,但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会影响其受心理影响的程度。 四、对功能的影响 若白斑生长在影响咀嚼、说话等功能的部位,会对相应功能产生影响。例如,白斑长在颊黏膜可能影响正常咀嚼,长在舌部可能影响说话清晰度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习惯进食较硬食物的人,可能因咀嚼时对白斑部位的摩擦加重,进而影响功能并可能促使病情进展;不同年龄患者的功能影响表现不同,儿童患者若白斑影响咀嚼可能会影响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需特别关注其功能影响及相应干预。

    2025-10-14 14:30:21
  • 拔牙后低烧几天能好

    拔牙后低烧较常见,多1-3天缓解,37.5℃-38℃波动,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低烧时可物理降温、休息、补水,儿童要关注精神状态与饮食,老人要关注基础病与活动,超3天不缓解等异常需就医。 影响低烧持续时间的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的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拔牙后低烧持续时间可能较成人稍长一些,但通常也会在3天左右。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缓慢,低烧持续时间可能会有所延长,可能到3-5天,但一般也不会超过一周。 生活方式:如果拔牙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且注意休息,那么低烧持续时间可能会缩短。相反,如果拔牙后不注意口腔卫生,经常吸烟、饮酒或者过度劳累,会影响机体的恢复,导致低烧持续时间延长。 病史情况:如果患者本身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拔牙后低烧持续时间可能会比健康人长。因为糖尿病患者机体的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创口的愈合,导致炎症反应持续时间延长,从而使低烧持续时间变长。 低烧期间的应对措施 非药物干预: 物理降温:对于低烧患者,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的蒸发来带走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擦伤皮肤。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有助于机体的自我修复,促进低烧的消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有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补充水分:多喝温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一方面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有助于通过排尿等方式带走热量,对降低体温有一定帮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拔牙后出现低烧时,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除了上述物理降温等措施外,要注意儿童的精神状态,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儿童的饮食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硬、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拔牙创口,影响恢复。 老年人:老年人拔牙后低烧时,要特别关注其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如果老年人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要注意监测血压,因为低烧可能会对血压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老年人的活动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身体的负担,影响恢复。 如果拔牙后低烧持续时间超过3天仍未缓解,或者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或者伴有剧烈疼痛、创口红肿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排除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可能。

    2025-10-14 14:29:52
  • 为什么会口臭的原因

    口臭可因口腔局部因素如菌斑牙结石堆积及食物残渣残留致细菌滋生产挥发性硫化物引发,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会因龋洞残留食物发酵、牙龈发炎细菌繁殖或牙周袋细菌感染产异味导致,胃肠道疾病中消化不良食物滞留发酵、胃炎胃酸反流,呼吸系统疾病中鼻窦炎分泌物倒流、支气管炎分泌物致异味可引发,吸烟饮酒、口腔卫生差、长期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习惯易产臭,部分药物服用可致口腔异味,儿童因清洁意识不足爱吃甜食、孕妇因激素变化及卫生习惯改变、老年人因唾液少自洁差伴慢性病等特殊人群易出现口臭。 一、口腔局部因素 口腔内菌斑、牙结石堆积以及食物残渣残留,会为细菌滋生提供温床,细菌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挥发性硫化物等物质,从而引发口臭。例如,牙面上附着的菌斑中的细菌可通过代谢作用产生具有异味的物质。 二、口腔疾病 1.龋齿:龋洞内易残留食物残渣,食物残渣在细菌作用下发酵,产生难闻气味导致口臭。 2.牙龈炎:牙龈发炎部位细菌大量繁殖,细菌代谢活动会产生异味物质,引发口臭。 3.牙周炎:牙周袋内存在细菌感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释放出臭味,造成口臭。 三、全身性疾病 1.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时,食物在胃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异味;胃炎患者可能出现胃酸反流,胃酸及反流物经食管上逆至口腔,导致口臭。 2.呼吸系统疾病: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口腔,其中的细菌等会引发异味;支气管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细菌等,可通过呼吸使异味从口腔呼出。 四、不良生活习惯 1.吸烟饮酒:长期吸烟会使口腔内环境改变,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残留导致口臭;长期饮酒也会影响口腔菌群平衡,增加口臭发生几率。 2.口腔卫生差:未按时刷牙漱口,食物残渣存留时间长,细菌大量繁殖产臭。 3.长期不吃早餐:口腔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降低,食物残渣易在口腔内发酵产臭。 五、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服用后可能引起口腔异味,例如部分抗组胺药、降压药等,其代谢产物或药物本身可能导致口腔出现异常气味。 六、特殊人群特点 1.儿童:口腔清洁意识不足,且常爱吃甜食,易出现龋齿、食物残渣残留等情况,从而引发口臭。 2.孕妇: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口腔环境,部分孕妇口腔卫生习惯改变,如刷牙不规律等,易导致口臭。 3.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且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增加了口臭发生的几率。

    2025-10-14 14:29:26
  •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是由何种疾病引起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与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具反复发作等特点溃疡多圆形或椭圆形;白塞病是慢性系统性血管炎症性疾病有口腔溃疡等伴随症状需多项检查诊断;创伤性溃疡因局部长期刺激因素致反复不愈去除刺激可渐愈;系统性疾病相关口腔溃疡包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其他因素如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等可诱发或加重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一、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是导致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衡)、精神神经因素、饮食因素(如缺乏维生素B族、铁、锌等营养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具有反复发作、周期性、自限性等特点,溃疡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凹陷,周围有红晕。 二、白塞病 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口腔溃疡是其常见症状之一,且往往反复发作。除口腔溃疡外,还常伴有生殖器溃疡、眼部病变(如葡萄膜炎等)、皮肤病变(如结节性红斑、毛囊炎等),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需通过多项检查综合诊断。 三、创伤性溃疡 多因局部长期存在刺激因素引起,如口腔内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锐利牙尖等持续摩擦、刺激口腔黏膜,导致口腔溃疡反复不愈。不同的刺激因素持续作用可使溃疡长期存在且反复发作,去除刺激因素后部分溃疡可逐渐愈合,但若刺激因素持续存在则易反复。 四、系统性疾病相关口腔溃疡 1.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当机体缺乏维生素B、维生素B、叶酸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时,可影响黏膜的正常代谢,导致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例如,维生素B缺乏可引起黏膜上皮代谢异常,易出现口腔溃疡;铁缺乏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黏膜修复等过程。 2.免疫系统疾病: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可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表现。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患者免疫系统紊乱,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可累及口腔黏膜出现反复溃疡,同时还伴有多系统受累的相应症状,如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 五、其他因素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口腔溃疡的反复发作。例如,长期精神紧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和黏膜代谢,从而增加口腔溃疡复发的概率;熬夜和过度疲劳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为病原体感染或黏膜损伤修复不利创造条件,进而导致口腔溃疡反复出现。

    2025-10-14 14:28: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