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牙种植,对口腔颌面部感染、颌面部创伤骨折、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正颌外科及牙槽外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颌面外科手术。
向 Ta 提问
-
疱疹性口腔炎多久能好
疱疹性口腔炎无并发症时免疫正常成年人一般7至10天可恢复儿童自然病程通常1至2周左右,年龄小的因免疫系统不完善及黏膜修复慢恢复稍长,免疫低下者恢复会明显延长超2周甚至更久,儿童需加强口腔护理并保证营养摄入,免疫低下人群要控基础病、防双重感染等。 一、普通情况的恢复时长 疱疹性口腔炎若无并发症,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一般7~10天可恢复;儿童患者(尤其是婴幼儿)自然病程通常为1~2周左右。这是基于大多数临床研究中对无严重基础疾病人群的观察,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在机体自身免疫参与下,经过病毒复制、扩散及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通常在1~2周内完成修复。 二、影响恢复时长的因素 (一)年龄因素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毒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且口腔黏膜修复速度较成年人慢,所以恢复时间可能较成年人稍长。而成年人免疫系统相对成熟,对病毒的应答及黏膜修复能力较强,恢复时间相对缩短。 (二)免疫状态 若患者存在免疫低下情况,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下降,疱疹性口腔炎的恢复时间会明显延长,可能超过2周甚至更久,且容易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的情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婴幼儿患疱疹性口腔炎时,需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口腔,避免口腔继发细菌感染。同时要注意保证营养摄入,因为口腔疼痛可能影响进食,需提供易吞咽、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流食或半流食,以维持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恢复。 (二)免疫低下人群 这类人群除积极治疗疱疹性口腔炎外,需重点关注自身基础疾病的控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维持免疫功能。同时要避免接触其他病原体,防止双重感染,居住环境需保持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换气,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等,以降低感染风险,利于病情恢复。
2025-10-14 13:00:50 -
牙医拔牙时会切开颌骨吗
大部分拔牙情况无需切开颌骨,复杂拔牙如阻生智齿拔除等可能涉及切开牙龈、翻瓣甚至去除部分颌骨骨质来暴露牙齿,儿童拔牙需谨慎轻柔避免损伤未成熟颌骨组织,老年人拔牙要评估骨质状况操作小心防损伤或骨折并关注全身状况。 一、大部分拔牙情况无需切开颌骨 在常规的简单拔牙操作中,牙医通常不需要切开颌骨。例如,对于位置正常、能够通过常规方法(如使用牙钳夹持、挺动等)顺利拔除的牙齿,牙医可通过分离牙龈、挺松牙齿等步骤将其取出,整个过程不涉及对颌骨的切开操作。这是因为此类牙齿的位置、形态等适合通过常规手段暴露并拔除,无需破坏颌骨结构来完成拔牙。 二、复杂拔牙时可能涉及切开颌骨 (一)阻生智齿拔除等复杂情况 当遇到阻生智齿等复杂牙齿拔除时,由于牙齿阻生位置不佳,如部分或完全埋伏于颌骨内、与周围组织粘连等,牙医可能需要切开牙龈、翻瓣,甚至去除部分颌骨骨质来暴露牙齿。例如,对于完全骨埋伏阻生的智齿,为了暴露牙冠、解除骨阻力,牙医会切开牙龈,翻开黏骨膜瓣,然后去除覆盖在牙齿上方的部分颌骨骨质,以创造足够的操作空间来拔除牙齿。此时切开牙龈并去除少量颌骨骨质是为了顺利完成拔牙操作,属于针对复杂情况的必要处理。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的颌骨尚未完全发育,骨质相对较软且薄。在拔牙时,更需谨慎评估是否需要切开颌骨。若涉及可能需要切开颌骨的复杂拔牙情况,操作时要轻柔,避免过度损伤未成熟的颌骨组织,尽量选择对颌骨发育影响最小的操作方式,以保障儿童颌骨正常生长发育。 (二)老年人 老年人的颌骨可能存在骨质退变、骨质疏松等情况。在拔牙尤其是可能涉及切开颌骨的复杂拔牙时,需提前评估颌骨骨质状况。操作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防止在去除颌骨骨质时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骨折等情况,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全身状况,确保拔牙过程安全。
2025-10-14 13:00:18 -
牙齿缺钙的症状
牙齿缺钙在不同人群有不同症状,儿童表现为牙齿萌出延迟、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全;成年人会有牙齿敏感、松动;老年人则加速牙齿脱落、降低咀嚼效率,其症状与多种因素相关,需关注牙齿健康并通过合理饮食补钙维护。 儿童:儿童处于牙齿发育阶段,缺钙时可能出现牙齿萌出延迟,正常婴儿一般4-10个月开始萌出乳牙,缺钙儿童可能超过12个月仍未萌出;牙齿排列不齐,影响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牙齿釉质发育不全,表现为牙齿表面不光滑,有白垩色斑块或坑洼等,这是因为钙是牙齿釉质发育的重要成分,缺乏时釉质发育不良,影响牙齿的外观和功能,而且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对钙需求大,若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吸收,更容易出现牙齿缺钙相关症状。 成年人:成年人牙齿缺钙可能导致牙齿敏感,因为缺钙会使牙齿的结构变得脆弱,牙本质小管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当食用冷、热、酸、甜等食物时,容易出现牙齿酸痛的感觉;牙齿松动,钙是维持牙齿稳固的重要元素,缺钙会使牙槽骨密度降低等,进而导致牙齿松动,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长期可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成年人如果有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或长期吸烟等,会加重牙齿缺钙带来的牙齿问题。 老年人:老年人牙齿缺钙会加速牙齿脱落,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牙槽骨本身会有一定的萎缩,而缺钙会进一步加重牙槽骨的吸收,使得牙齿失去支撑,容易松动脱落;同时,老年人牙齿缺钙也可能导致牙齿咀嚼效率降低,影响食物的咀嚼和消化,进而影响老年人的营养摄入,因为无法充分咀嚼会影响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而且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钙的吸收能力也减弱,更容易出现牙齿缺钙的情况。 牙齿缺钙的症状与年龄、身体的钙代谢状况以及口腔卫生等多因素相关,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关注牙齿健康,通过合理饮食等方式补充钙等营养成分来维护牙齿健康。
2025-10-14 12:59:21 -
口腔科和牙科有什么区别
口腔科范畴涵盖口腔器官及头面部相关区域多种疾病含多个专业领域,服务除牙齿外还涉口腔颌面部复杂病症等,儿童在口腔科有颌面部生长发育问题等,特殊病史人群需口腔科综合评估治疗;牙科聚焦牙齿本身疾病服务围绕牙齿本身病变,儿童针对乳牙龋齿等单纯牙齿疾病就诊。 一、定义范畴差异 口腔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涵盖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唾液腺等)及头面部相关区域的疾病诊治,包含口腔内科(如龋病、牙髓病、牙周病等牙齿及周围组织疾病诊治)、口腔外科(涉及口腔颌面部肿瘤、创伤、感染等治疗)、口腔修复(牙体缺失等的修复)、口腔正畸(牙列不齐等的矫正)等多个专业领域;牙科主要聚焦于牙齿本身的疾病诊治,如龋齿、牙体缺损、简单牙列不齐的矫治等,范畴相对局限于牙齿相关问题。 二、服务疾病类型差异 1.口腔科服务疾病:除牙齿相关疾病外,还涉及口腔颌面部较为复杂的病症,例如口腔黏膜病(如扁平苔藓、白斑等)、颌面外科疾病(如颌骨肿瘤切除、颌面创伤修复等)、颞下颌关节疾病(如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等,其服务范畴扩展到口腔及头面部更广泛的解剖结构相关疾病。 2.牙科服务疾病:主要围绕牙齿本身的病变,像龋齿导致的牙体组织破坏、牙髓感染引发的牙髓炎、牙周病造成的牙龈退缩及牙槽骨吸收等,重点在于牙齿结构及周围支持组织的基础病变处理。 三、人群相关差异 1.儿童群体:在口腔科可能涉及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问题,如乳牙滞留、替牙期牙列异常、颌面发育畸形早期干预等;而牙科主要针对儿童常见的乳牙龋齿预防与治疗、简单的儿童牙外伤处理等。 2.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口腔颌面部肿瘤病史、颌面创伤病史等患者,需要口腔科进行综合评估与后续治疗;而牙科主要针对单纯牙齿疾病,如既往无复杂口腔颌面部病史的患者因龋齿等就诊。
2025-10-14 12:58:43 -
口干症的症状
口干症主要表现为口腔内干燥感,主观上儿童可能频繁舔唇、烦躁不安,成年人自觉口腔干涩、吞咽干燥食物困难且需频繁饮水;客观上口腔黏膜色泽暗红、干燥无光泽、弹性降低,唾液量明显减少致自洁能力下降、味觉改变,长期口干还会因病因不同出现相应并发症表现,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致口干者伴眼干、关节疼痛,药物引起者有原发病相关表现。 主观感觉 儿童: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但会出现频繁舔唇、烦躁不安等表现,因为口腔干燥会让他们感觉不适,通过舔唇试图缓解干燥,而烦躁不安是身体因不适发出的信号。 成年人:多数成年人会自觉口腔干涩,像吃干燥食物时吞咽困难,需频繁饮水来湿润口腔,尤其是在说话较多、睡眠中,因唾液分泌减少,口干症状可能更明显。 客观表现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色泽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变得暗红,且黏膜干燥、失去正常光泽,用探针轻触时,感觉黏膜弹性降低,不像正常黏膜那样有一定柔韧性。 唾液相关:唾液量明显减少,正常情况下唾液能起到清洁口腔等作用,唾液减少后,口腔自洁能力下降,易引发龋齿、口腔异味等问题,通过唾液流率检测可发现唾液流率低于正常范围,一般成年人正常唾液流率有一定参考值范围,口干症患者会低于该范围。 味觉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味觉减退的情况,这是因为唾液对味觉物质的溶解、转运等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品尝食物时味道不如正常时鲜美,比如吃酸味食物时感觉酸味不如以往明显。 并发症相关表现:长期口干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表现,若因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口干症,可能还会伴有眼干、关节疼痛等症状,眼干会使患者感觉眼睛干涩、有异物感,关节疼痛则与自身免疫攻击关节相关组织有关;若是药物引起的口干症,可能还会有原发病相关的一些表现,比如服用抗组胺药导致口干时,可能还会有嗜睡等抗组胺药的常见副作用表现。
2025-10-14 12: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