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防治、胸膜疾病诊治、恶性肿瘤、肺癌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黄国华,熟悉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肺结核、肺癌、胸腔积液、气胸、间质性肺疾病等的诊断治疗,以及内科各系统疾病急危重症。熟练掌握纤支镜检、纤支镜下电凝冷冻、纤支镜灌洗、胸膜活检、胸腔闭式引流、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和呼吸机操作,且在重症监护医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胸膜疾病、内科胸腔镜、人工气胸形成术等有较深入研究。展开
个人擅长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防治、胸膜疾病诊治、恶性肿瘤、肺癌等。展开
  • 慢阻肺的常用药有哪些

    慢阻肺治疗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糖皮质激素(吸入性、口服)、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罗氟司特)、祛痰药(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分别有不同作用机制、剂型及注意事项。 一、支气管舒张剂 β受体激动剂:可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常用的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沙丁胺醇有吸入剂型和口服剂型,吸入剂型起效快,通常几秒钟内即可起效,能迅速缓解喘息症状;口服剂型吸收相对较慢,但也能起到舒张支气管的作用。特布他林同样有吸入和口服制剂,吸入用特布他林起效时间与沙丁胺醇类似,口服特布他林能持续较长时间舒张支气管。 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起效较β受体激动剂稍慢,但持续时间较长。常用药物有异丙托溴铵,有气雾剂和雾化溶液等剂型,气雾剂使用方便,可直接作用于气道;雾化溶液则适用于需要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能更均匀地分布药物到气道。噻托溴铵也是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为长效制剂,每日只需吸入一次,能持续24小时舒张支气管,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症状。 二、糖皮质激素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慢阻肺长期控制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气道炎症来减轻气道的肿胀和黏液分泌。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布地奈德有吸入气雾剂和雾化溶液,气雾剂可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雾化溶液适用于无法使用气雾剂的患者,如儿童等。氟替卡松吸入制剂能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频率。 口服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急性加重期病情较重的患者,如泼尼松等。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时,口服泼尼松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但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会带来较多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所以一般短期使用,且需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三、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罗氟司特:是一种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4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气道炎症。主要用于重度慢阻肺且有频繁急性加重史的患者。使用罗氟司特时需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等,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改变等情况。 四、祛痰药 氨溴索:可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氨溴索有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口服方便,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注射制剂可用于病情较重、无法口服的患者。 乙酰半胱氨酸:具有较强的黏液溶解作用,能使痰中的黏蛋白多肽链断裂,降低痰液黏度。该药有口服剂型和吸入剂型,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可直接作用于气道,稀释痰液,便于排出,对于慢阻肺患者痰多、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情况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2025-09-26 12:57:11
  • 支气管扩张终身有没有痰

    支气管扩张患者终身不一定都有痰,多数患者常长期或反复有痰,但部分患者某些阶段痰量少甚至无痰。有痰多因炎症持续刺激及感染因素,无痰或痰量少可见于病情控制较好阶段及个体差异情况。 一、有痰的情况及原因 1.炎症持续刺激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气道持续存在炎症,气道黏膜会分泌过多的黏液,从而产生痰液。例如,有研究显示,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炎症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等,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刺激黏液腺分泌增加,导致痰液生成增多。这种情况在患者受到感染等因素诱发时,痰量往往会增多,痰液性质也可能发生变化,如由白色黏液痰变为黄色脓性痰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气道相对较细,炎症刺激产生的痰液可能更易导致气道阻塞等情况;成年患者则可能因长期的炎症刺激,痰液分泌相对持续存在,但在稳定期痰量可能相对较少。 2.感染因素影响 当患者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时,会加重气道的炎症反应,使得痰液分泌进一步增加。比如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支气管扩张患者时,会引发更强烈的炎症反应,导致大量脓性痰液产生。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降低气道的清除功能,更容易受到感染,从而使有痰的情况更易出现且可能更严重。有基础病史如慢阻肺等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其呼吸道防御功能更差,感染风险高,有痰情况相对更难控制。 二、无痰或痰量较少的情况及原因 1.病情控制较好阶段 如果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如有效的抗感染、气道廓清等治疗后,病情处于相对稳定期,气道炎症得到较好控制,黏液分泌恢复相对正常,可能会出现痰量较少甚至无明显咳痰的情况。例如,通过长期规律使用吸入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抗炎治疗,能够减轻气道炎症,减少黏液分泌。不同年龄患者恢复情况有差异,儿童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强,若治疗及时有效,可能较快进入痰量少或无痰的稳定阶段;成年患者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来保持病情稳定。 生活方式健康的患者,如戒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等,也有助于病情稳定,使痰量减少。没有基础病史或基础病史控制良好的患者,自身呼吸道功能相对较好,在病情稳定时痰量可能较少。 2.个体差异因素 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不同,有些患者可能气道黏液分泌功能相对较弱,即使患有支气管扩张,痰液产生量也相对较少。年龄较小的儿童,其气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但如果病情较轻且得到良好控制,也可能痰量较少;老年患者若体质较弱,炎症反应相对不剧烈时,也可能出现痰量较少的情况。生活方式中,饮食健康、作息规律的患者,身体整体状况较好,可能在支气管扩张病情状态下痰量相对较少。有基础病史但控制非常理想的患者,其呼吸道环境相对稳定,痰量也可能较少。

    2025-09-26 12:56:46
  • 感冒咳嗽后左侧后背疼痛是什么原因

    感冒咳嗽后左侧后背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肌肉劳损(感冒时频繁用力咳嗽致背部肌肉反复收缩劳损)、牵涉痛(肺部或胸膜病变通过牵涉痛机制引发)、脊柱相关原因(感冒致免疫力下降诱发脊柱相关结构异常)、其他可能原因(颈椎病影响致放射性疼痛放射到左侧后背),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就医需特别告知情况。 一、肌肉劳损相关原因 感冒咳嗽时,人体会频繁用力咳嗽,这会使背部的肌肉,如斜方肌、背阔肌等反复收缩。长时间、频繁的收缩可能导致肌肉劳损,进而引起左侧后背疼痛。例如,有研究发现,剧烈咳嗽造成的肌肉过度活动,会引发肌肉内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感觉。不同年龄段人群,如儿童感冒咳嗽时用力咳嗽程度可能相对成人较轻,但如果咳嗽频繁且剧烈,也可能出现肌肉劳损;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后感冒咳嗽的人群,本身肌肉状态可能不佳,更容易因咳嗽诱发肌肉劳损导致后背疼痛。 二、牵涉痛原因 肺部或胸膜的病变可能通过牵涉痛机制引起左侧后背疼痛。比如肺炎,炎症累及胸膜时,可通过神经传导引起左侧后背相应部位的牵涉痛。肺炎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肺炎可能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更易发生,炎症刺激胸膜时,除了咳嗽症状外,常伴随左侧后背疼痛;成年人肺炎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炎症累及胸膜导致牵涉痛。另外,胸膜炎本身也可直接导致胸膜炎症反应,刺激神经,引起左侧后背疼痛,不同年龄人群患胸膜炎的诱因不同,如儿童可能因感染等,成年人可能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但都会出现左侧后背疼痛与感冒咳嗽相关的情况。 三、脊柱相关原因 感冒可能伴随身体免疫力下降,若本身有脊柱方面潜在问题,如脊柱小关节紊乱等,咳嗽时的身体震动等因素可能诱发脊柱相关结构的异常,导致左侧后背疼痛。对于有既往脊柱病史的人群,如曾有脊柱外伤史、脊柱退行性变的人群,感冒咳嗽后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年轻人若长期不良姿势导致脊柱轻微失衡,感冒咳嗽时也可能引发左侧后背疼痛。 四、其他可能原因 颈椎病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左侧后背疼痛,当感冒咳嗽时,颈部的肌肉紧张度变化等可能影响到神经根,导致放射性疼痛放射到左侧后背。不同年龄颈椎病发病情况不同,年轻人可能因长期低头等不良姿势患颈椎病,中老年人则多因脊柱退行性变等,感冒咳嗽时颈部肌肉活动变化可能诱发颈椎病相关的左侧后背疼痛症状。 如果感冒咳嗽后左侧后背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高热不退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线、CT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特殊人群如孕妇感冒咳嗽后出现左侧后背疼痛,由于涉及胎儿安全等因素,就医时需特别告知医生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式;儿童感冒咳嗽后出现左侧后背疼痛,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变化,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025-09-26 12:56:06
  • 肺炎支原体1:40是怎么回事

    肺炎支原体1:40是指血清学检查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需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及不同人群特点综合判断,若有呼吸道感染症状且IgM抗体1:40要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可结合胸部X线或CT、核酸检测等,儿童和老年人感染时各有特点,不能单依此指标确诊或排除感染。 结合临床症状的判断 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咳嗽、发热、乏力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那么肺炎支原体IgM抗体1:40就需要高度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因为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左右开始升高,3-4周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所以当IgM抗体出现1:40的结果且有相应临床症状时,要考虑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比如复查抗体滴度,如果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的升高,那就更支持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更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而对于成年人,如果有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抗体1:40,也不能忽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 与其他检查的联合 在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时,除了抗体检测,还可以结合胸部X线或CT检查。如果是肺炎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可能会显示肺部有炎症浸润影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胸部影像学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胸部影像学改变相对多样,可能有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等不同表现;成年人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也各有特点,但都需要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相结合来综合判断病情。另外,还可以进行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相对抗体检测来说,能够更早地发现病原体,对于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1:40的抗体结果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容易出现咳嗽剧烈等情况,而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如果是儿童,除了按照上述的检查综合判断外,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儿童多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如果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根据病情可能需要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治疗,但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儿童使用抗生素需要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如保持呼吸道湿润等。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肺炎支原体时,1:40的抗体结果也需要重视。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后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更全面地评估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时,要关注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影响等。 总之,肺炎支原体1:40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相关检查以及不同人群的特点来综合分析判断,不能单纯依据这一个指标就确诊或排除肺炎支原体感染。

    2025-09-26 12:55:39
  • h7n9禽流感病毒的症状

    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症状多样,一般患者早期似普通流感,有发热、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病情进展可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儿童患者病情变化快,易加重;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现并发症且基础病易加重;孕妇感染后情况特殊,需权衡母亲治疗与胎儿安全并监测胎儿状况。 一、一般患者症状 1.早期类似普通流感症状 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患者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8℃以上,部分患者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80%的h7n9禽流感患者初期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甚至更高。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一些患者会出现腹痛、稀水样便等情况。 2.病情进展后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炎相关症状,如呼吸困难、气促,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患者肺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有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改变等。一些重症患者在发病3-7天即可出现重症肺炎,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二、特殊人群症状特点 1.儿童患者 儿童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除了可能出现与成人相似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外,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例如,儿童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高热不退,且伴有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表现。相比成人,儿童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比例可能相对较高,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呼吸道相对狭窄,病情进展可能会更快地影响呼吸功能,所以对于儿童h7n9禽流感患者,要更加注重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 2.老年人患者 老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程度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更容易出现并发症。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同时感染本身也容易引发肺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在感染后很快出现呼吸功能减退,同时伴有基础疾病相关的症状加重,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波动难以控制等情况。老年人的机体功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下降,所以对于老年h7n9禽流感患者,需要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和感染后的综合治疗。 3.孕妇患者 孕妇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情况较为特殊。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孕妇的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等都有一定改变。孕妇可能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同时,病毒感染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如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等情况。孕妇感染后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治疗,因为一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权衡母亲治疗和胎儿安全的关系,密切监测胎儿的状况,如通过超声检查等了解胎儿的发育和宫内情况。

    2025-09-26 12:54: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