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儿科肺系、消化系统的诊治,小儿调护。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正莉,女,主任医师,讲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儿科,医学博士。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遵“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原则治疗和预防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反复发作。善于运用“治未病”思想调护小儿身心健康。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参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及著作4部,主持及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 医疗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在小儿发热、久咳、久喘、厌食、疳积、腹泻、便秘、遗尿、汗证、夜啼、注意力缺陷综合症等诊疗方面独具特色。在治疗抽动秽语综合症、小儿惊厥、肾炎、幼年类风湿病、紫癜等疾病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个人擅长
儿科肺系、消化系统的诊治,小儿调护。展开
  • 如何处理宝宝常吐奶的情况

    调整喂养姿势时应保持宝宝上半身抬高约30度采用斜抱姿势喂养避免平躺,遵循按需喂养原则避免过度喂养且喂奶后不马上平卧要竖抱拍嗝,喂奶过程中及结束后需适当拍背竖抱,睡眠时可将上半身适当垫高呈右侧卧位,要密切留意吐奶情况,若频繁量多伴精神差体重不增等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消化道畸形等病理状况。 一、喂养姿势调整:宝宝喂奶时应保持上半身抬高约30度,采用斜抱姿势进行喂养,避免让宝宝平躺喂奶,如此可降低反流发生的几率,因平躺时胃内容物更易反流至食管。二、喂养量与频率把控:遵循按需喂养原则,但要避免过度喂养,喂奶结束后不要马上让宝宝平卧,可适当竖抱并轻拍其背部进行拍嗝,每次喂奶量需适中,喂奶间隔要合理安排,防止因喂养量过多或过频引发吐奶。三、拍嗝操作方法:在喂奶过程中,每间隔2-3分钟就轻拍宝宝背部,借助这种方式帮助宝宝排出吸入的空气,喂奶结束后需继续竖抱宝宝10-15分钟再让其放下,以此减少吐奶现象。四、睡眠体位选择:宝宝睡眠时可将上半身适当垫高,呈右侧卧位,这样的体位有助于减少反流物对呼吸道的刺激,降低吐奶后误吸的风险。五、观察与就医指引:要密切留意宝宝吐奶的情况,若吐奶频繁且量多,同时伴有精神差、体重不增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带宝宝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消化道畸形等病理状况,因为病理因素导致的吐奶需要专业医疗干预。

    2025-08-14 15:47:46
  • 如何用一分钟内科普小儿发热

    小儿发热定义为儿童腋下体温≥特定值或肛温≥特定值正常儿童腋下体温范围为~℃肛温为~℃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判断要点需关注体温变化趋势及伴随精神状态等伴随症状家庭处理优先非药物干预如散热、温水擦拭大血管丰富部位并保证水分摄入特殊情况体温超特定值伴精神差等严重症状或婴儿异常需立即就医。 一、小儿发热定义 小儿发热指儿童腋下体温≥37.3℃或肛温≥38℃,正常儿童腋下体温范围为36~37℃,肛温为36.5~37.5℃。 二、常见原因 小儿发热多由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引发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如中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 三、判断要点 需关注体温变化趋势,同时观察伴随症状,如儿童精神状态是否萎靡、有无咳嗽、呕吐、皮疹、惊厥等表现。 四、家庭处理原则 1.非药物干预优先:解开儿童衣物以利散热,用32~34℃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辅助降温,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2.保证水分摄入:鼓励儿童多饮温开水,维持身体水分平衡,促进代谢。 五、特殊情况应对 若儿童体温超38.5℃且精神差、发热持续超3天或伴随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 婴儿因体温调节能力弱,发热时需更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评估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025-08-14 15:45:58
  • 接种疫苗后发热

    接种疫苗后发热是常见不良反应,通常是疫苗成分刺激免疫系统所致。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如体温38.5℃以下,无其他不适,可观察,多喝水多休息;如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如有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接种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饮食清淡。 1.原因:疫苗本身就是一种经过处理的病原体或其成分,接种后,身体会识别并对其做出反应,产生免疫应答。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体温升高,这是身体正常的免疫反应之一。 2.应对方法: 观察症状:接种疫苗后,应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体温在38.5℃以下,且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可以先观察,多喝水,多休息。 物理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使用温水擦拭身体、冷敷额头等。 服用退烧药: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如头痛、乏力、恶心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 3.是否正常:接种疫苗后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但通常是暂时的,会在1-2天内自行缓解。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反应可能不同,如果对接种疫苗后发热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此外,接种疫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025-08-14 15:44:45
  • 孩子的气质性格主要由谁遗传

    孩子的气质性格受遗传因素显著影响基因起关键作用特定基因传递相关特质基因与环境复杂交互作用环境影响基因表达调整遗传倾向但基因是核心基础奠定初始生物学基础。 一、基因层面的遗传影响 孩子的气质性格受遗传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中基因起着关键作用。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对气质性格的影响占比约为30%-60%。例如,多巴胺受体基因等与情绪调节、冲动性等气质相关的基因会在亲代与子代间传递,使得孩子在气质性格的某些方面与父母呈现相似性。从分子遗传学角度,特定基因组合决定神经递质系统功能,而神经递质系统参与调控人的情绪、行为等,进而影响气质性格。以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多态性为例,其与儿童焦虑、抑郁等情绪相关的气质表现有一定关联,该基因的遗传特性会让孩子在气质性格发展上继承父母部分特征。 二、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孩子的气质性格并非仅由基因单方面决定,而是基因与环境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会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从而调整遗传赋予的气质性格倾向。比如,在充满关爱、稳定环境中的孩子,基于遗传的气质可能更健康发展;而不良环境可能放大或改变遗传带来的气质性格表现倾向。但总体来说,基因是孩子气质性格遗传的核心基础,它通过基因传递将与气质性格相关的特质特征传递给子代,为孩子气质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初始的生物学基础。

    2025-08-14 15:42:59
  • 小孩子怎么会有脂肪瘤

    小孩子出现脂肪瘤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因素导致胚胎发育中脂肪组织分布分化异常致局部脂肪异常聚集、遗传易感性使家族有脂肪瘤患者时孩子患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脂肪代谢异常致体内脂肪合成分解等代谢紊乱使脂肪细胞过度增殖或异常堆积。 一、先天性发育因素导致 部分小孩子出现脂肪瘤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脂肪组织的分布、分化等出现异常情况时,就可能导致局部脂肪组织异常聚集形成脂肪瘤。例如,胚胎时期某些区域的间叶组织分化过程发生偏差,使得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并聚集成团,从而在体表或体内形成脂肪瘤。 二、遗传易感性影响 遗传因素也可能在小孩子脂肪瘤的发生中起到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脂肪瘤患者,孩子可能携带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使得其发生脂肪瘤的风险相对高于普通人群。研究表明,某些遗传性综合征可能伴随脂肪瘤的高发,若家族存在此类遗传背景,小孩子患脂肪瘤的概率会增加。 三、脂肪代谢异常相关 儿童时期的脂肪代谢特点与成年人有所不同,若存在脂肪代谢异常情况,也可能引发脂肪瘤。比如,体内脂肪的合成、分解等代谢过程出现紊乱,导致脂肪细胞过度增殖或异常堆积。当这种代谢紊乱持续存在时,就可能促使脂肪瘤的形成。例如,某些基础代谢率异常的儿童,其脂肪代谢调节机制出现问题,进而增加了脂肪瘤发生的可能性。

    2025-08-14 15:41: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