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儿科肺系、消化系统的诊治,小儿调护。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正莉,女,主任医师,讲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儿科,医学博士。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遵“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原则治疗和预防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反复发作。善于运用“治未病”思想调护小儿身心健康。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参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及著作4部,主持及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 医疗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在小儿发热、久咳、久喘、厌食、疳积、腹泻、便秘、遗尿、汗证、夜啼、注意力缺陷综合症等诊疗方面独具特色。在治疗抽动秽语综合症、小儿惊厥、肾炎、幼年类风湿病、紫癜等疾病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个人擅长
儿科肺系、消化系统的诊治,小儿调护。展开
  • 小孩耳鸣是怎么回事

    小孩耳鸣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外耳道异物(儿童因好奇心强易出现,如小虫子、豆类等刺激鼓膜致耳鸣)、耵聍栓塞(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堵塞外耳道引发,常因处于灰尘多环境或耳部清洁不佳)、急性中耳炎(感冒等致炎症,中耳腔积液充血等出现耳鸣,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易患)、噪声暴露(长时间处高分贝环境损伤耳部毛细胞致耳鸣,因现代儿童接触噪声源多)、药物副作用(不合理使用具耳毒性药物如抗生素可致耳鸣,儿童器官发育未成熟需严格遵用药禁忌)、突发性耳鸣(病因不明,起病急,与儿童特殊身体状况和生理机能及个体差异有关)。 一、外耳道异物 1.情况说明:小孩外耳道如果有异物,比如小虫子、豆类等,可能会引起耳鸣。这是因为异物在外耳道内刺激鼓膜等结构,导致耳部出现异常声响。儿童好奇心强,容易将小物件塞入耳内。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尤其学龄前儿童发生此类情况相对较多,由于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控制能力较弱,更易出现外耳道异物情况。 二、耵聍栓塞 1.情况说明:耵聍也就是耳屎,如果小孩的耵聍分泌过多或者排出受阻,就会形成栓塞,堵塞外耳道,进而引起耳鸣。耵聍栓塞会影响声音的传导,使耳部产生异常感觉。 2.生活方式影响:如果儿童经常处于灰尘较多的环境中,或者个人耳部清洁习惯不佳,都可能增加耵聍栓塞的发生风险。 三、急性中耳炎 1.情况说明:儿童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下,容易引发急性中耳炎。炎症会导致中耳腔积液、充血等,从而出现耳鸣症状,还可能伴有耳痛、听力下降、发热等表现。 2.年龄与病史影响: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进而引发中耳炎。如果儿童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发生急性中耳炎导致耳鸣的几率会相对增高。 四、噪声暴露 1.情况说明:如果小孩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比如经常接触高分贝的音乐、机器轰鸣声等,噪声会损伤耳部的毛细胞等结构,引起耳鸣。噪声对耳部的损伤是累积性的。 2.生活方式影响:现代儿童可能接触到的噪声源较多,比如在一些娱乐场所、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高分贝音乐等,都可能导致噪声暴露进而引发耳鸣。 五、药物副作用 1.情况说明:某些药物可能会有耳毒性,比如一些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如果小孩不合理使用这类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可能会出现耳鸣等耳部不良反应。 2.用药禁忌与年龄因素:儿童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对于有耳毒性的药物应严格遵循用药禁忌,避免使用。如果因为病情需要使用可能有耳毒性的药物,需密切监测耳部情况。 六、突发性耳鸣 1.情况说明:部分小孩可能会突然出现耳鸣,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血管痉挛、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突发性耳鸣起病较急,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2.年龄与个体差异:儿童也可能发生突发性耳鸣,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儿童相对特殊的身体状况和生理机能有关,个体差异在突发性耳鸣的发生中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2025-09-25 12:36:50
  • 水痘高发的季节该如何照顾好孩子

    水痘患儿护理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隔离与环境管理,隔离患病孩子并清洁居住环境;皮肤护理,保持清洁、避免搔抓;饮食护理,保证营养均衡、补充水分;病情观察,监测体温、观察疱疹变化;特殊人群如婴儿、免疫力低下儿童有相应注意事项,要精细护理、密切观察异常情况。 一、隔离与环境管理 1.隔离措施:水痘具有传染性,孩子患病后应立即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未患水痘的儿童及孕妇等易感人群接触。因为水痘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隔离能有效防止病毒扩散。 2.环境清洁:保持孩子居住环境的整洁,定期开窗通风,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对孩子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可以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或浸泡。 二、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给孩子洗澡,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37℃-38℃较为适宜,洗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搓揉孩子的皮肤,防止抓破水痘疱疹引起感染。 2.避免搔抓:水痘会引起瘙痒,要给孩子勤剪指甲,防止孩子搔抓水痘疱疹,一旦疱疹被抓破,容易继发细菌感染,留下疤痕。可以给孩子戴上棉质的小手套,减少搔抓的可能性。如果瘙痒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止痒,但要注意避开破溃的疱疹部位。 三、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给予孩子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等,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但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等,以免加重皮肤瘙痒或引起其他不适。 2.补充水分:让孩子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使孩子体内的毒素通过尿液等排出体外,同时也能缓解发热等症状带来的身体不适。 四、病情观察 1.体温监测: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水痘患儿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且精神状态不佳,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降温,但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或体温持续升高,应及时就医。 2.疱疹变化观察:仔细观察孩子水痘疱疹的变化情况,包括疱疹的数量、大小、是否破溃、有无新疱疹出现等。如果发现疱疹出现化脓、孩子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头痛、呕吐等症状,可能提示出现了肺炎、脑炎等并发症,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患水痘相对较为严重,护理时要更加精细。皮肤护理方面要格外轻柔,洗澡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病情观察要更频繁,因为婴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2.免疫力低下儿童:本身免疫力低下的孩子患水痘后,病情可能会更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更高。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做好隔离,避免接触其他病原体,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有异常及时就医,必要时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特殊的治疗措施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5-09-25 12:36:05
  • 宝宝36.7度算发烧吗

    宝宝36.7℃若为腋窝测量属正常体温,因测量部位及个体有差异,要关注测量部位选择,正常腋窝体温36.0℃-37.0℃,36.7℃在此范围,还需观察宝宝其他状态,体温异常时依情况处理,宝宝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要注意护理及特殊宝宝的密切关注。 一、正常体温范围 人体的正常体温会因测量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口腔舌下温度正常范围在36.3℃~37.2℃,直肠温度正常范围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窝温度正常范围在36.0℃~37.0℃。宝宝36.7℃如果是腋窝测量的体温,属于正常体温范畴。 二、判断是否发烧的要点 (一)测量部位影响 1.口腔测量:宝宝口腔黏膜娇嫩,一般不建议用口腔测温,因为宝宝可能不配合,且哭闹等情况会影响测量准确性,所以通常更常用腋窝测温。 2.直肠测量:直肠测温相对准确,但操作需谨慎,宝宝较小的时候可能会有不适感,且如果操作不当可能损伤直肠黏膜,所以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也不是首选的常规测量部位。 3.腋窝测量:腋窝测温比较安全、方便,是常用的宝宝体温测量方式,正常腋窝体温36.0℃~37.0℃,36.7℃在此正常范围内。 (二)个体差异因素 不同宝宝之间存在一定个体差异,有些宝宝基础体温可能略高或略低,但只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且没有其他异常表现,36.7℃就不属于发烧。比如有些宝宝本身新陈代谢相对快一些,基础体温可能接近37℃,但只要没有不适症状,36.7℃也是正常的。 三、体温异常时的观察与处理 (一)体温升高时的情况 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7.3℃(腋窝温度)则考虑发烧,需要进一步观察宝宝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是否有精神状态不佳、哭闹、吃奶异常等情况。如果是发烧,要根据不同体温升高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如体温在38.5℃以下时,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解开宝宝衣物,适当少穿点,利于散热,用温毛巾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等;如果体温达到38.5℃及以上,且宝宝有不适表现,需考虑使用退热相关措施,但要避免不恰当用药,尤其低龄儿童需谨慎。 (二)当前36.7℃时的后续观察 对于体温36.7℃的宝宝,要继续关注宝宝的体温变化,同时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有无鼻塞、咳嗽等其他症状。如果后续体温有波动,要按照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比如如果宝宝体温逐渐升高到发烧范围,且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四、特殊人群(宝宝)的温馨提示 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要注意给宝宝适当增减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比较合适。同时要保证宝宝充足的水分摄入,因为水分对维持宝宝正常体温以及身体各项机能运转都很重要。如果宝宝是早产儿、有基础疾病等特殊情况,更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因为这类宝宝体温调节能力更弱,一旦有体温异常等情况可能变化较快,需更加谨慎护理,有任何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2025-09-25 12:35:25
  • 我家孩子早上起来恶心,呕吐,是怎么回事

    孩子晨起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有胃肠型感冒、消化不良、急性胃炎、鼻窦炎、颅内压增高等。需观察症状细节、调整饮食、注意体位护理,婴幼儿和有基础病史儿童需特殊关注,若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要立即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常见原因及相关情况 (一)消化系统问题 1.胃肠型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除了恶心、呕吐外,常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引发胃肠型感冒。例如,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导致这种情况,孩子在晨起时可能因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表现。 2.消化不良:前一天饮食不规律或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大量油炸食品、甜食等,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晨起恶心、呕吐。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若饮食没有节制,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情况。比如一次性进食过多肉类,胃肠消化不了,就可能在晨起时出现不适症状。 3.急性胃炎:可能因进食不洁食物、服用刺激性药物等引起。不洁食物中的细菌、毒素等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炎症,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晨起时也可能发作。 (二)其他系统问题 1.鼻窦炎: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部,刺激咽部引起恶心、呕吐,尤其在晨起时明显。儿童鼻窦解剖结构特点使其较易患鼻窦炎,当鼻窦有炎症时,分泌物增多,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颅内压增高:如颅内感染、颅内肿瘤等情况,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恶心、呕吐,通常为喷射性呕吐,且可能伴有头痛、精神差等表现。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需引起重视。 二、应对建议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观察与护理 1.记录症状细节:观察孩子恶心、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性状(如是否有胆汁、是否有血丝等)、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发热、腹痛、头痛等)以及孩子的精神状态等。比如呕吐物为黄绿色,可能提示有胆汁反流,多与胃肠梗阻等情况有关;若呕吐物带血丝,可能是胃黏膜损伤等原因。 2.调整饮食:暂时让孩子的胃肠休息,可适当禁食1-2小时,但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少量多次给孩子喝温水或口服补液盐。之后逐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再次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体位护理:孩子呕吐时,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二)特殊人群考虑 1.婴幼儿:婴幼儿消化系统更脆弱,出现晨起恶心、呕吐时更要密切关注精神状态和尿量等情况。因为婴幼儿脱水症状可能不典型,但脱水对其影响较大。若婴幼儿呕吐频繁,需及时就医,防止出现严重水电解质紊乱。 2.有基础病史的儿童:如有胃肠道疾病史、神经系统疾病史等的儿童,出现晨起恶心、呕吐时更要谨慎对待。比如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病史的儿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提示病情复发等,需及时评估。 如果孩子晨起恶心、呕吐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持续高热、剧烈头痛、精神萎靡等,应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腹部超声、头颅CT等,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9-25 12:34:36
  • 儿童口吃期会持续多久

    儿童口吃期持续时间有个体差异,受语言发展阶段、心理、家庭语言环境等因素影响,如2-3岁和4-5岁儿童语言发展阶段不同影响口吃期,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复杂家庭语言环境会延长口吃期,可通过语言引导、心理安抚、避免模仿和强迫纠正等措施促进缓解,多数儿童经适当干预可顺利度过口吃期。 语言发展阶段因素 2-3岁的儿童正处于语言快速发展阶段,词汇量迅速增加,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还未完全建立,此时容易出现口吃现象。这个阶段如果儿童能够得到良好的语言引导,口吃期可能相对较短。比如家长耐心地倾听儿童说话,不打断并给予适当的语言示范,帮助儿童梳理语言表达的顺序,那么儿童可能在几个月内就度过口吃期。 4-5岁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但仍可能存在口吃情况,不过相对2-3岁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引导得当,部分儿童的口吃期可能在1年内结束。 心理因素 当儿童处于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时,口吃期可能会延长。例如,儿童在新的幼儿园环境中感到不适应,或者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等情况,会加重口吃现象,导致口吃期持续更久。而如果能为儿童营造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减少其紧张焦虑情绪,有助于口吃期的缩短。比如家长和老师多给予儿童鼓励和支持,让儿童在舒适的氛围中进行语言交流,有利于口吃的改善。 家庭语言环境因素 如果家庭语言环境复杂,存在多种方言混合等情况,可能会干扰儿童的语言学习,从而使口吃期延长。相反,家庭语言环境单一、家长语言表达规范且耐心引导儿童说话,儿童的口吃期通常会相对较短。例如,一个家庭中家长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儿童交流,并且经常给儿童讲故事、读绘本,丰富儿童的词汇和语言表达经验,儿童的语言流畅性能够较好地发展,口吃期也会相应缩短。 促进儿童口吃期缓解的措施 语言引导方面:家长可以通过与儿童进行缓慢、平稳的对话来示范正确的语言表达。例如,家长可以说“宝宝,你慢慢说,妈妈听着呢,你想说什么呀?”然后等待儿童组织语言,当儿童开始说话时,家长要保持耐心,不催促,让儿童有足够的时间表达。同时,家长可以给儿童读一些简单的儿歌、故事,引导儿童模仿正确的发音和流畅的语句,帮助儿童锻炼语言的连贯性。 心理安抚方面: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让儿童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当儿童出现口吃时,不要表现出急躁、批评的态度,而是用温和的语气告诉儿童“没关系,你慢慢说”,让儿童感受到被接纳和支持。比如在儿童在公共场合出现口吃时,家长可以轻轻握住儿童的手,用眼神给予鼓励,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 避免模仿和强迫纠正:不要刻意去模仿儿童的口吃行为,也不要强迫儿童立即纠正口吃,这样可能会加重儿童的心理负担,延长口吃期。要给儿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自然地发展语言能力。 总之,儿童口吃期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通过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心理支持等措施,有助于促进儿童口吃期的缓解,大多数儿童能够在适当的干预下顺利度过口吃期。

    2025-09-25 12:32: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