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乳腺良肿瘤微创手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良肿瘤微创手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展开
  • 右侧乳房上方隐隐作痛是什么原因

    右侧乳房上方隐隐作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乳腺增生(内分泌失调是主因,多见于30-50岁女性,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重症状)、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因乳汁淤积合并感染,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复杂)、乳腺纤维腺瘤(青年女性多见,与雌激素水平可能相关)、乳腺癌(与多种因素有关,40-60岁女性好发,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风险)、外伤(有明确外伤史者可致痛,各年龄段各性别均可能发生),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女性要关注月经与疼痛关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等,青春期女性家长需关注并带其就医排查。 一、乳腺增生 1.成因:内分泌失调是主要原因,女性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衡时,乳腺组织过度增生和复旧不全易致右侧乳房上方隐隐作痛,尤其在月经前激素水平变化明显时症状可能加重。 2.年龄性别因素:多见于30-50岁女性,青春期和绝经后女性相对少见,但青春期女性若内分泌紊乱也可能发病,男性乳腺增生相对罕见但也有发生可能。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乳腺增生相关症状,导致乳房疼痛。 二、乳腺炎 1.哺乳期乳腺炎 成因: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哺乳期女性右侧乳房上方乳管堵塞,乳汁排出不畅,细菌入侵繁殖引发炎症,出现隐隐作痛,常伴有局部红肿等表现。 年龄性别因素: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女性,尤其是初产妇,非哺乳期女性一般不会发生哺乳期乳腺炎,但非哺乳期乳腺炎也可发生在各年龄段女性,不过相对少见。 生活方式影响:哺乳姿势不正确、乳头皲裂等情况易诱发哺乳期乳腺炎,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但生活中乳头局部卫生不佳等也可能有一定影响。 2.非哺乳期乳腺炎 成因: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导管扩张、免疫反应等有关,导管堵塞等情况可导致右侧乳房上方出现隐隐作痛,炎症反应相对哺乳期乳腺炎可能较隐匿。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相对哺乳期乳腺炎更常见于非哺乳期女性。 三、乳腺纤维腺瘤 1.成因: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一般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有关,肿瘤较小时可能仅表现为右侧乳房上方隐隐作痛。 2.年龄性别因素:多见于青年女性,青春期前少见,男性罕见。 四、乳腺癌 1.成因: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雌激素暴露时间长、乳腺组织受电离辐射等,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右侧乳房上方隐隐作痛,随着病情进展会有其他表现如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 2.年龄性别因素:乳腺癌好发于40-60岁女性,男性乳腺癌相对少见,但也需警惕。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脂肪饮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进而导致乳房疼痛等相关表现。 五、外伤 1.成因:右侧乳房上方受到撞击、挤压等外伤时,局部组织受损,可能出现隐隐作痛,有明确的外伤史可作为参考。 2.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各性别均可发生,取决于是否有外伤经历。 3.生活方式影响:从事某些需要接触右侧乳房活动的职业或生活中意外碰撞等情况易导致外伤发生。 当出现右侧乳房上方隐隐作痛时,应及时就医,通过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明确病因。对于女性来说,要关注月经周期与乳房疼痛的关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和体检;对于哺乳期女性,要注意正确哺乳,保持乳头清洁。如果是青春期女性出现相关症状,家长应给予关注,及时带孩子就医排查原因。

    2025-10-10 12:43:03
  • 乳腺炎应该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乳腺炎患者可通过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的食物来辅助康复,如柑橘类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等利于乳腺炎康复,瘦肉等优质蛋白质食物助身体恢复,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利于肠道健康间接助力康复,不同年龄段人群食用时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具体食物及作用: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柚子等,富含维生素C。研究表明,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乳腺炎患者抵御炎症相关的不良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充足的维生素C摄入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身体的修复过程,对乳腺炎的康复有积极意义。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乳腺炎患者,柑橘类水果都是较为适宜的选择,一般建议每日摄入200-300克左右。女性在哺乳期发生乳腺炎时,也可适当食用柑橘类水果来补充营养,其丰富的维生素成分不会对哺乳产生不良影响,但需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食用引起胃肠道不适。 绿叶蔬菜:像菠菜、生菜等。绿叶蔬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上皮组织的健康,对于乳腺组织的正常功能维持有一定作用;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特性,能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以菠菜为例,每100克菠菜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建议每日摄入绿叶蔬菜300-500克。不同年龄的乳腺炎患者均可食用绿叶蔬菜,但幼儿食用时需注意烹饪方式,确保易于消化,比如可制成菜泥等。 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具体食物及作用: 瘦肉:包括猪瘦肉、牛瘦肉等。瘦肉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乳腺炎患者身体的恢复,例如研究显示,蛋白质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调节等过程,对炎症的控制和组织的修复有积极作用。一般建议乳腺炎患者每日摄入瘦肉50-100克。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等特殊人群食用瘦肉时需注意烹饪得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女性在哺乳期食用瘦肉,其优质蛋白质可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但要注意选择新鲜、卫生的瘦肉,并合理烹饪。 鱼类:如鲫鱼、鲈鱼等。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同时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不饱和脂肪酸中的DHA等对身体的抗炎等方面可能有一定益处。以鲫鱼为例,其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建议乳腺炎患者每周可食用2-3次,每次食用量约100-150克。不同年龄的乳腺炎患者均可食用鱼类,但幼儿食用时要注意去除鱼刺,避免发生窒息等危险;孕妇或哺乳期女性食用鱼类需确保来源安全,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鱼类。 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具体食物及作用: 全谷物:像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良好的肠道功能对于整体健康很重要,因为肠道健康与免疫系统等密切相关,间接对乳腺炎的康复有帮助。例如,燕麦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建议乳腺炎患者每日可摄入50-100克的全谷物。不同年龄的人群食用全谷物时需注意,儿童食用全谷物食品要根据年龄适当调整烹饪方式和摄入量,确保消化吸收;老年人食用全谷物时可选择煮得软烂一些的全谷物食品,以减少胃肠道负担。 豆类:如黄豆、黑豆等。豆类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同时还富含植物蛋白等营养成分。以黄豆为例,每100克黄豆中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建议乳腺炎患者可适当食用豆类,每日摄入豆类制品约50-100克。不同性别、年龄的乳腺炎患者均可食用豆类,但对于有豆类过敏史的患者则应避免食用;女性在哺乳期食用豆类时,要注意食用后的反应,如有无引起婴儿不适等情况。

    2025-10-10 12:42:19
  • 乳腺实性结节3类怎样处理

    对于乳腺实性结节3类需定期随访观察,每3-6个月行乳腺超声检查,年龄40岁以上可加钼靶检查,必要时做MRI,关注自身症状变化,调整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以监测结节情况、排查不良变化及维护乳腺健康。 一、定期随访观察 1.观察频率:对于乳腺实性结节3类,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密切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的变化。因为乳腺超声检查具有方便、无创、可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够较好地动态监测结节的情况。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定期超声随访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结节可能出现的不良变化。 2.年龄因素影响:年轻女性由于乳腺腺体相对活跃,结节可能有一定的变化可能性,但定期随访依然是关键;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也要按照此频率进行随访,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乳腺疾病的发生情况也可能有所变化。 3.生活方式影响: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更要严格按照规定频率随访,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内分泌等,进而影响乳腺结节的状态。 二、进一步检查评估 1.钼靶检查: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在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进行乳腺钼靶检查。乳腺钼靶检查对于发现钙化等情况有一定优势,能够更全面地评估乳腺结节的情况。研究显示,钼靶检查与超声检查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如果超声和钼靶检查对结节的性质判断仍有困难,可考虑进行乳腺MRI检查。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或者结节位置较特殊等情况。乳腺MRI对于检出乳腺病变、评估病变范围等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费用相对较高,且有一定的禁忌证,如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需要提前告知医生。 3.病史因素影响: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在评估乳腺实性结节3类时,可能需要更积极地进行进一步检查,因为家族史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通过更全面的检查可以更好地排除恶性可能。 三、关注自身症状变化 1.症状观察要点:要关注结节相关的症状,如是否出现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情况。如果出现乳房疼痛加重、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或橘皮样改变等,应及时就医。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提示结节有不良变化的可能。 2.性别因素影响:男性乳腺实性结节3类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也需要关注上述症状变化,因为男性也有患乳腺癌等乳腺疾病的可能。 3.生活方式与症状的关联:长期服用某些可能影响内分泌的药物(如含雌激素的药物等)的人群,更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因为药物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乳腺结节的状态,出现症状变化时要及时评估是否与药物等因素有关。 四、健康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有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可能与乳腺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而蔬菜水果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内分泌平衡等,对乳腺健康有益。 2.运动方面: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内分泌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乳腺健康有积极作用。 3.精神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精神心理因素与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长期的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乳腺结节的情况。对于有精神心理压力的人群,如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等,更要注重调整精神心理状态。

    2025-10-10 12:41:47
  • 乳腺微创手术怎么做

    乳腺微创旋切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相关情况、患者进行皮肤清洁等准备)、手术操作(麻醉、建立通道、旋切病变组织、止血与创口处理)、术后注意事项(一般观察、切口护理)、康复与随访(康复逐步恢复活动,随访定期检查)。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不同年龄段患者身体状况不同,例如年轻患者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好,但也需根据具体乳腺情况评估;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需在术前对基础疾病进行充分评估和管理。 性别:女性患者均可能进行该手术,无特殊性别相关禁忌,但需关注乳腺的生理特点等。 生活方式:若患者有吸烟史,术前需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切口愈合等;有饮酒习惯者需提前戒酒。 病史:需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如是否有出血倾向疾病,若有则需进一步检查凝血功能等,以降低手术出血风险。 术前要进行乳腺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变位置、大小等情况,还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常规检查。 2.患者准备 患者需清洁手术区域皮肤,一般在手术前一天或当天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皮肤准备。 患者要排空膀胱,取平卧位或适当的手术体位。 二、手术操作过程 1.麻醉 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对于恐惧手术或病变较复杂的患者也可采用静脉镇静麻醉等。局部麻醉时将麻醉药物注射在乳腺病变周围及相关区域,使手术区域痛觉消失。 2.建立通道 医生会在乳腺病变处做一个微小切口,一般切口长度在3-5mm左右。通过这个切口插入微创旋切刀的套管。 利用超声引导准确将套管放置在病变位置附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确保套管位置准确,以便后续旋切病变组织。 3.旋切病变组织 启动旋切装置,通过旋切刀的切割和抽吸功能将病变乳腺组织逐步旋切下来并吸出体外。在旋切过程中,持续利用超声监测,保证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的损伤。 4.止血与创口处理 旋切结束后,会进行止血操作,一般通过压迫等方式即可达到止血目的。然后对微小切口进行处理,通常用创可贴覆盖切口,创口较小,愈合相对较快。 三、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观察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术后需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准确表达不适,要注意有无哭闹等异常表现提示切口疼痛等问题;老年患者术后要关注生命体征变化,因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生命体征变化可能不典型。 性别因素:女性患者术后要注意心理状态,部分患者可能因乳腺外观变化有一定心理压力,需给予心理疏导。 生活方式:患者术后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切口裂开等情况,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病史因素: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要继续关注基础疾病情况,如合并心血管疾病者要监测血压等。 术后要观察乳房有无出血、血肿形成等情况,一般术后会进行超声复查了解乳房情况。 2.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按照医嘱定期更换创可贴等。避免切口沾水,防止感染。 四、康复与随访 1.康复 患者术后可逐步恢复正常活动,但短期内避免上肢过度活动。一般术后1-2周可恢复轻体力活动。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乳房恢复情况,如有无疼痛加重、肿胀等异常。 不同年龄患者康复速度可能不同,儿童康复相对较快但也需适度;老年患者康复可能相对慢一些,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2.随访 术后要按照医生安排进行随访,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进行乳腺超声等检查,了解乳房恢复情况以及有无病变复发等情况。通过长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2025-10-10 12:41:07
  • 怎样确定是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可通过临床表现评估,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表现、病史相关情况及乳房局部体征;影像学检查有乳腺超声可见异常回声区等、乳腺钼靶可见不对称密度增高影等;病理学检查可通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见炎症细胞浸润及空芯针活检见特征性病理表现确诊;需与哺乳期乳腺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鉴别,各病有不同表现及鉴别要点。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 年龄与性别差异:浆细胞性乳腺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多见于非哺乳期女性,育龄女性相对高发。患者常表现为乳房局部肿块,肿块可逐渐增大,部分患者伴有疼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为隐痛,有的可较为明显。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乳头溢液,溢液性状多样,可为浆液性、血性或脓性等。 病史相关:部分患者可能有以往乳房炎症发作史或乳头发育异常等情况,比如乳头内陷的患者发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这与乳头内陷导致局部清洁困难,分泌物积聚等因素有关。 2.体征检查 乳房局部体征:乳房局部可触及肿块,肿块边界可能不太清晰,质地韧或硬,部分肿块与皮肤有粘连,可伴有乳房皮肤的改变,如皮肤局部发红、水肿等,类似炎症表现,但与哺乳期乳腺炎的红、肿、热、痛等典型急性炎症表现有所不同,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红肿范围相对较局限,且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或较轻。 二、影像学检查 1.乳腺超声检查 超声表现:乳腺超声可发现乳房内的异常回声区,肿块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有的可伴有导管扩张等表现。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肿块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初步筛查浆细胞性乳腺炎,但超声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乳腺X线摄影(钼靶)检查 钼靶表现:在乳腺钼靶片上,可见到不对称的密度增高影,有时可发现导管扩张的表现,如导管增粗等情况。不过,乳腺钼靶对于一些较小的病变或与周围组织重叠较多的病变可能显示不如超声清晰,所以通常需要结合超声等检查手段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三、病理学检查 1.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检查过程与结果:通过细针穿刺抽取病变部位的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可发现有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的表现。但细针穿刺的准确性可能受到取材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取材不够准确,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2.空芯针活检 活检结果意义:空芯针活检可以获取较多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够更准确地观察组织的病理改变,如可见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周围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有时还可见到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形成等特征性病理表现,这对于明确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重要依据。 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1.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多发生在哺乳期,有明显的急性炎症表现,如乳房红肿热痛较为明显,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均有不同,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等可进行鉴别。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多为血性溢液,通过乳腺导管造影、超声及病理学检查等可鉴别,其病理表现与浆细胞性乳腺炎不同,一般不会有浆细胞等炎症细胞的弥漫浸润等表现。 3.乳腺癌:乳腺癌也可表现为乳房肿块等,但其肿块质地硬,边界多不清,活动度差,通过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可鉴别,乳腺癌的病理表现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炎症性病理改变不同。

    2025-10-10 12:39: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